中原土地上長出的生命之樹

2020-11-27 手機鳳凰網

李佩甫繼《羊的門》、《城的燈》後,推出「平原三部曲」的第三部《生命冊》

□首席記者 張體義

名家專訪

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佩甫的新書、「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命冊》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並在北京首發。作者用50年時間積澱,追溯城市和鄉村時代變遷的「心靈史詩」。李佩甫習慣於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書寫生命情狀。在他的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欲望並置,他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的命運之間的關聯。《生命冊》中,既有對20世紀後半期政治運動中鄉民或迎合或拒絕或游離的生存境況的描摹,亦有對鄉人「逃離」農村,在物慾橫流的都市誘惑面前堅守與迷失的書寫。藉助這次寫作,李佩甫完成了對知識分子在時代變革之際的人生選擇與生命狀態的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逼近歷史和人性真實的過程中,為讀者繪製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圖。

作品甫一面世,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當前文學界的一大熱點話題。4月11日,在鄭州,本報記者專訪了李佩甫。

關於新作

1為什麼會寫「平原三部曲」?

李佩甫說: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對平原尤其是我的家鄉——豫中平原這塊土地比較關注。每一個作家可能都有自己的寫作領地,或者想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內挖一口井,我是在80年代末期找到了我的領地,這就是平原。這個平原已經不是具象意義的平原或有具象生活的平原,而是變成了我心中的平原,是虛擬的平原。

1999年出版的《羊的門》是「平原三部曲」的第一部,我當時就想寫這塊土壤,想寫人與土地的對話,或者叫做土壤與植物的關係,三部曲的想法還很朦朧。直到2003年出版了《城的燈》,這時候關於寫「平原三部曲」的想法在腦子裡才變得完整了:我要再寫一部,更全面、更寬闊、更豐富地展現這片土壤的生命狀態,就是把人當做植物來寫,寫這塊土地上的生命現象和生命狀態。到了《生命冊》,我寫到了知識分子——這塊土地上一個背著土地行走的人,更多是寫他的背景和土壤,寫他50年的心靈史。這樣的話,在我心中需要完成的「平原三部曲」才是完整的,我前後花了12年寫了這3本書。

李佩甫說,《生命冊》這部長篇小說,如果從大處說,準備了五十年,那是一種從生活到創作的長期醞釀、浸泡過程。從具體寫作時間來說,也有五六年光景。最早只是寫了幾個開頭,每次都寫到七八千字就寫不下去了。後來又到鄉下住了一段時間,找一找語言感覺,重新寫,又寫了3年。

2怎麼評價這三個「孩子」?

李佩甫說:我是把人當做「植物」來寫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羊的門》是寫「草」的,寫的是原生態。我要告訴人們,在這塊土地上,最好的植物,可以長成什麼樣子,也只能長成什麼樣子。《城的燈》呢,它的不同,首先在於「城」的出現,「城」的誘惑。寫的是「逃離」,是對「光」的追逐。第三部,《生命冊》是寫「樹」的。寫了一個人五十年的歷史,寫的是「樹」的生長狀態,同時也是一個人五十年的內心獨白,是對這塊土地的回望及拉開距離後的再認識。

如果將三部長篇相比較的話,《羊的門》寫的是客觀,訴說了土地的沉重,及草生長的向度。《城的燈》則寫的是主觀,是逃離,是對「燈」的嚮往。而《生命冊》則寫的是「樹」,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是土壤的豐富性。三部作品相比較的話,是遞進關係,是一次次發問,是三部曲。所以《生命冊》無論從寬闊度、複雜度、深刻度來說,都是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

3為什麼第三部取名「生命冊」?

李佩甫說,《生命冊》應該是一部平原上的「植物說」。《生命冊》是準備時間最長的一部,也是我的「平原三部曲」的壓卷之作。《羊的門》、《城的燈》是從「聖經」上找到的書名。而這部不是,雖然也延續了三字格,但這個書名來自平原本土。因為它要訴說的是「平原」的「土壤」,也可以說寫到了「我」生長的根部。

有評論說,《生命冊》在文本上有很大的突破,你怎麼看?

李佩甫說,我覺得中國文學一直在文本意義上企圖有所突破,但是這些年來,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這批作家,在文本意義上一下子被困住了。當年我們吸收西方先進的藝術手法,而且出現了很多作品,但是在文本意義上,我們有一種瓶頸期的困惑。

在《生命冊》中,我做了一些嘗試。長篇用第一人稱來寫,對我來說是第一次。再一個用樹狀結構表現這塊土地,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大量的內心獨白,對鄉村的認識和了解,主寫它的「背景」,這種回溯式的描寫也是第一次。另外,一部長篇,時間的跨度大,我整整寫了一個人的五十年。所以我沒有完全按時間的流程,是按照心理流程來組合的,這是我的一種試驗。這是我個人在文本意義上做了一次探索,不敢說有突破,還有待檢驗。

4為什麼會在書前面引用泰戈爾的一句詩?

李佩甫說,我的中篇小說《紅螞蚱,綠螞蚱》題記用的也是泰戈爾的詩:「旅客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邊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這次在《生命冊》中,再次使用這句詩。

30年前我看到了泰戈爾這兩句話,我知道總有一天要用的,我很欣賞這段話,人只有拉開距離之後,才能看清你家鄉的那些人和事。時間和空間,對於一個人來說,尤其是對於有人生閱歷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不拉開時間與空間的距離,你不可能看清楚生你養你的這塊土地。

李佩甫說,《生命冊》的主人公吳志鵬這個人物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是個孤兒,鄉民們養育他長大,而他走出來了,他背負著這塊土地,他身後有很多雙眼睛。他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時候,他對家鄉才能越看越清楚。只有拉開距離,才能看出那片土地、那種生活的問題來。

關於文學

怎樣看待文學

對當下生活的意義?

李佩甫說,作為一個作家,我認為文學是社會生活的沙盤。我有一個觀點,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有用的都是有價的,凡是無用的都是無價的。我認為文學應該屬於這個範疇,它提供的是現實生活的一個個沙盤。什麼叫好?什麼是好的生活?我們為什麼活著?我們怎樣生活得更好?文學給你提供了沙盤,讓現實生活的人期望在其中找到一種更適宜人的好的生活。所以看似文學對現實生活沒有任何用處,但是對於人的心靈是有用的,它可以為人類的想像力提供這樣一種作用。

李佩甫說,這部書也可以說是寫給自己看的。這是我心中的「平原」,是心靈的故鄉。我愛這塊土地,愛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有時候,寫它的時候,真有一種「指甲裡想開花」的感覺。那些日子,書裡的日子,叫人心裡發疼。拿起筆的時候,我看著他們,就像是看著我自己。所以我說,有時候,日子是很疼的。

這本書裡包含著一個人五十年的記憶。包含著五十年對人生、對時代生活的參悟。在大自然中,人是很渺小的。人類一直渴望著過一種理想化的生活,可人類仍然重複著先人們走過的路。我們在建設中破壞,在破壞中建設,我們在建設中繼續破壞……我們的土地培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很多東西,其中有好的營養,也有糟粕。

李佩甫說,當我們的心靈從虛擬的天空回到大地,大地已滿目瘡痍,我們已經喪失了詩意的「家園」。對於這一切,我們感到有一些悲摧,但不是絕望。因為「中原文化」的底版上墊著四個字:生生不息。

【作家簡介】

李佩甫1953年出生於河南許昌,著有長篇小說《羊的門》《城的燈》《等等靈魂》,中篇小說《黑蜻蜓》《村魂》《田園》。曾先後獲全國「莊重文文學獎」、「飛天獎」、「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人民文學優秀長篇獎」。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草原上的猴麵包樹,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
    「猴麵包樹」以其富含的大量水分、味美鮮甜的果實、豐富的纖維素等等,對於人們特別是非洲大陸的人們中來說,扮演著異常重要的角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生命之樹」。 在旱季,它們主動脫落葉片,而當雨季來臨時,就會利用強大的根系和粗壯的軀幹拼命地吸水和存水,同時會快速地長出葉片,並開出漂亮的白色花朵,利用光合作用進一步提高樹體內的有機質含量,為身體的生長發育提供更多的養料和物質基礎。
  • 非洲大草原上的猴麵包樹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
    「猴麵包樹」以其富含的大量水分、味美鮮甜的果實、豐富的纖維素等等,對於人們特別是非洲大陸的人們中來說,扮演著異常重要的角色,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生命之樹」。「猴麵包樹」從生物學分類上,隸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錦葵目木棉科猴麵包樹屬猴麵包樹種。
  • 金銀灣(二十七)—阿凡達生命之樹
    金銀灣之二十七:阿凡達生命之樹這一集我們將離開海岸,去原始密林裡探索更新奇的自然秘密。沿著新修築的金灣外環路,驅車抵達一處大榕樹群下。前面我們在不同的故事裡講述過原始森林的榕樹,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是一棵最大的榕樹,樹下的根莖所佔有的空間就有幾百平米,上面的樹冠還要大於這個面積,再看看樹幹,是由多棵樹交織而成,加上周邊的藤蔓和樹叢,他們共同盤織起一座自己的樹林。因為溼地效應,樹生根、根生樹已經分不清楚了,也說不清是哪一棵樹在先?哪一棵樹在後?誰是誰的根?誰是誰的幹?總之,枝幹都簇擁著長在一起,形成了連體的森林。
  • 電影《生命之樹》,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尋覓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意義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對於生命的探討既是對萬物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靈奇蹟的珍惜。《生命之樹》從一道光開始,對於生命的思辨、對於人類存在的思考具有哲學上的意義。《生命之樹》是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劇情片,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西部,主人公是一名叫傑克的11歲男孩,他是家裡三兄弟中的一個,父親嚴厲而粗暴,母親溫柔卻又無所作為。在目睹了飢餓、病痛以及兄弟的死亡之後,傑克的家庭發生了改變,他的心理受到了創傷,開始漸漸迷失自己。成年後的傑克生活得並不順利,在社會中漫無目的的摸爬滾打。
  • 「生命之樹」和「知識之樹」
    園中有兩棵樹,一顆是生命之樹,一顆是知識之樹。上帝耶和華警告亞當說:「園中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便吃,只是分別善惡之樹(即知識之樹)上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你必定死!」而狡猾的蛇對夏娃說:「吃了不一定死,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和上帝一樣能知善惡。」
  • 非洲「生命之樹」猴麵包樹,成為網紅後,引進中國卻長這樣!
    文/仗劍走天涯 非洲「生命之樹」猴麵包樹,成為網紅後,引進中國卻長這樣!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奇特事件和一些生物,近代社會旅遊業升起的很大原因,也是因為人們想要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而感知世界和地球的魅力。
  • 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
    樹的含義在很早以前,很多的民族、宗教都把樹當成是一種生命的崇拜。「以樹為名義張揚生命之神秘之崇高之偉大並創造出無數神奇而美的造型,是人們對生命之源、宇宙之源的求知求索,也潛藏著對美好事物的強烈憧憬與欲求。」人生命的緣起,胎生、成長、茁壯、轉換,凋零、再生等等歷程,就像樹。
  • 《泰拉瑞亞》生命之樹是什麼 生命之樹在哪裡
    泰拉瑞亞生命之樹是什麼,生命之樹在哪裡。泰拉瑞亞是一個自由度非常廣的沙盒類遊戲,遊戲中充滿了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生命之樹便是其中之一。那生命之樹是什麼呢?一起去看看吧~玩家在泰拉瑞亞中不少玩家都遇到過生命之樹,生命之樹是一顆巨大的樹木(不飛到天上看不到它的頂部)。
  • 《神鬼傳奇》生命之樹的爭議
    在《神鬼傳奇》的魔幻世界中,存在著一棵《聖經》中記載過的生命之樹。生命之樹在創世紀中出現在伊甸園裡,其果實能使人得到永遠不朽的生命。雖然,《神鬼傳奇》中的生命之樹並不能使人得到永恆的生命,卻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大量經驗,令人得到無以倫比的力量。
  • 車棚頂上長棵樹 揭開「飛來之樹」身世之謎(圖)
    >  在上不挨天下不接地、既無土壤又無水源的玻璃瓦車棚頂上,不知怎麼就長出了一棵樹,如「空降兵」一般突然出現。  這棵天外飛來之樹,究竟隱藏了多少謎團?  種樹者究竟是誰  大約在十多年前的春天,家在北京東路某大院的陳先生像往常一樣到車棚推自行車去上班,他突然覺得車棚有點異樣。抬頭一看竟發現,一棵小樹苗居然長在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車棚頂上,而這車棚頂是玻璃纖維瓦做的,不可能給任何植物生命提供養分。
  • 何效傑:生命之樹常青
    生命如歌,曲韻悠揚。時光如同流水一般從指縫中逝去,青春之樹越長越蔥蘢,生命之花越開越豔麗。中年是金色的年輪,回首如煙往事,追憶似水年華,總會充滿莫名的感慨,回憶像春風一樣,帶著陽光般的溫暖,讓人難以釋懷。
  • 在「生命之樹」上請納扎爾巴耶夫見證婚禮(組圖)
    在「生命之樹」上請納扎爾巴耶夫見證婚禮(組圖) 來源:人民網-理財頻道  2014年09月11日08:51 但「生命之樹」——巴伊傑列克觀景塔的頂層或許是個例外。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前方報導組到訪時發現,即使在這個周日的下午景觀塔底層的廣場上幾乎空無一人,頂層的納扎爾巴耶夫手模周圍也圍了一群人等候與之合掌。 從學齡尚淺的孩童到打扮個性的女青年,從剛剛宣誓的新人到相伴多年的伉儷,人們來到這裡都是為了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鍍金手摸合掌留念。據介紹,合掌時許願,願望將會實現。
  • 劍與遠徵生命之樹攻略 生命之樹屬性介紹
    劍與遠徵生命之樹攻略 生命之樹屬性介紹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02-17 18:03:00手機訂閱
  • 「生命之樹」——猴麵包樹
    在遙遠的非洲大陸東南海面上,有一座叫馬達加斯加的海島。這座與世隔絕海島上有一種神奇樹種:猴麵包樹。它偉岸,雄壯還渾身是寶,當地人稱為「生命之樹」。現在請跟隨小編,讓我們來了下的猴麵包樹。猴麵包樹又叫波巴布樹、猢猻木或酸瓠樹,是大型落葉喬木,主幹短,分枝多。猴麵包樹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
  • 猴麵包樹在非洲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
    對於非洲一些地區的人來說猴麵包樹稱之為「生命之樹」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種樹在關鍵的時候確實是能夠救很多人的命。那麼,這種樹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從外觀上看,猴麵包樹的高度都在5米以上,最高不超過30米,它的樹幹巨粗,而且其樹幹隨著其年齡增長,目前在非洲最古老的猴麵包樹樹齡已經超過了2000年。上面我們說過,猴麵包樹的樹幹內像麵包一樣鬆軟,這也預示著它是沒有年輪了,所以科學家們判斷它的年齡只能通過同位素測量法。猴麵包樹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說猴麵包樹是生命之樹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依據的。
  • 天津中原地產獨家:七評天津土地新政 地產二十年變局驚現
    天津中原研究院認為:只有權力下放、屬地化管理才能因地制宜的制定更高效的更適宜區域發展的項目改造方案。引入市場力量,兼顧產權人的利益,避免了歷史上百萬收地,千萬賣地的矛盾,同時尊重市場、減少主官意志,也是更加務實的表現。關於產城融合、以人為本,中原則認為商、辦、文、旅、住皆為產業,一定要尊重企業,未來是現金為王的時代,政府萬勿畫餅提預期,企業當下盈利方是根本。
  • 卡巴拉生命之樹的智慧
    卡巴拉生命之樹聽起來具有十分濃厚的神秘氣息,但哲學概念描述起來很簡單,這個樹從上到下是描述神是如何從無中創造世界的
  • 尋根中原文化——河南之美,美在發現
    那一聲悠揚的骨笛,從舞陽賈湖的裴李崗遺址上飛出,穿越8000年的歷史時空,重新飄蕩在新世紀的中原大地上,和那些遍布中原的新石器遺址、那些最早的陶罐和契刻符號一起,向後人訴說著:中原,是全世界最早進行開發的地區之一。仰韶村,1921年,中國近代史上田野考古的序幕就是從這裡拉開,從此,這小小的中原村莊,一直承受著一代又一代人最虔誠的膜拜。
  • 《樹的秘密語言》:樹木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生命的奇蹟樹知道
    正如書本封面上描述的一樣:生命的奇蹟樹知道,這是一本可以帶到戶外直接與樹木溝通的樹語教本。萬物有靈,何況是樹。通過閱讀樹木的生命,得以看懂自己的生命。作者彼得.渥雷本是風靡全世界的「森林遊俠」,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樹的語言系統呈現給讀者,整本書展示出的不僅是樹的生命智慧,也讓人對於眼前的樹生出敬畏之心。下面我們就一起潛入樹的世界,通過認識一棵樹來感受樹的生命智慧。
  • 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 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攻略收好...
    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 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攻略收好不謝時間:2018-10-19 20:30   來源:小皮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 逆卡巴拉生命之樹智慧攻略收好不謝 約戰精靈再臨逆卡巴拉生命之樹進化是最近新出的玩法,質點不同,卡巴拉生命之樹的玩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