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2016-11-19 21:00: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馬海燕)今天還有多少人讀詩?如何發揮詩歌的美育功能?歐陽江河、虹影、樹才三位當代詩人今日走進北京五中分校大廠分校,和學生分享詩歌之美。

  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歐陽江河的詩影響了一代人。那是一個人人都愛讀詩、寫詩的年代,現在則有人發出了「詩歌已死」的哀號。但詩人們不這麼看。虹影說,「詩歌就像我的血液和靈魂一樣」;樹才說「留一點詩歌的享受給自己,保持自己對生命、對美的感受,誰都不能取代。」

  他們更知在年輕一代中培養讀詩、品詩、寫詩的習慣多麼重要。「知道現在孩子們功課很多,老師和家長都看得很緊,還是希望學生們看書累了去看看天空、聽聽鳥叫,寫下屬於自己的詩。」樹才說。

  虹影的女兒9歲就開始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她說,孩子把讀詩化在表演中,雖然可能不懂詩的寓意,但詩的語言之美還是能領會到的。

  寫詩沒有年齡大小之分。歐陽江河的女兒12歲能寫詩,樹才也接觸過五六歲就寫詩的孩子。有趣的是,歐陽江河的女兒很長一段時間並不知道父親是詩人,「她有次翻了下我的詩,這就是詩啊,我也可以寫啊!」他認為,孩子寫詩保持天然的想像力,沒有受到規範約束,保留了童真的東西。而且通過優美的詩句,提煉生命之美、時間之美、青春之美,具有儲存升華的作用。

  詩人們也現場朗誦了學生創作的好作品,孩子們的才華讓他們看到詩歌的希望。虹影說,寫詩要有個人情感,用非常簡單的字把內心感受表達出來,比如孩子寫「在學校住讀想念媽媽,淚水就像月亮一樣」,這種比喻在詩歌中就沒什麼不妥。

  如何把詩歌的種子埋在學生心中,是詩人們考慮最多的問題,閱讀、朗誦都是方法。虹影說,家長如果晚上能陪伴孩子讀書,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實在忙,早飯、中飯、晚飯時間,應該有一次機會跟孩子在飯桌上聊聊自己讀過的書,「把你讀過的好書與孩子分享,你與孩子就有了心靈的接近和溝通的橋梁。」

  詩人們聽孩子們朗誦,自己也朗誦。《初雪》《極端的秋天》《鄉村音樂會》一首首讀來,伴著音樂自有一股寧靜。三位詩人均認為,最好的朗誦是一個字一個字用心去讀出來,而不是模仿播音腔。

  「一定要多去接觸大自然,飄動的柳枝、第一場雪……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帶來寫詩的興趣。當然心裡想到的東西,還要勤快地寫下來。」樹才勉勵孩子們。(完)

相關焦點

  • 歐陽江河對話傅元峰、黃梵:冥想,反詞與金魚之眼
    一次晚課後回到家,傅元峰讀歐陽江河的詩,逐漸辨識清楚了一種價值。這種價值他覺得是「想」的價值,不是「思想」,是「想」。歐陽江河賦予了「想」以形象、位格。於是,建行大學江蘇省分行分校—「詩人遇見讀者」的歐陽江河詩歌分享會先鋒書店專場,是為:冥想的可能。
  • 歐陽江河:年輕人的詩有教養 缺少對痛感的表達
    有一種普遍的說法,80年代是一個文學、思想和詩歌的黃金年代,而剛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6年度傑出作家」的著名詩人歐陽江河將之稱為「不可複製的奇蹟」,人們曾經把自己內心中最好的東西都給了詩歌和那個年代。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那個年代現象化的詩歌熱?詩人寫詩時,實際上是在寫什麼?
  • 北島:我們該給孩子留下一些什麼詩?
    對兒童青少年來說,音樂性是打開詩歌之門的鑰匙。三年前,我的兒子兜兜剛上小學一年級,被選入普通話朗誦組,準備參加香港學校朗誦節比賽。那天下午,他帶回一首詩《假如我是粉筆》。這首詩讓我大吃一驚——這類普通話訓練教材不僅濫竽充數,反過來傷害孩子們的想像空間。我試著朗誦了《假如我是粉筆》,把鼻子氣歪了。好在兜兜不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師說:老師,我不想當粉筆。
  • 論李白詩歌中描寫的江河(二)
    他筆下的江河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奇異景觀。(一)大河飛瀑的雄渾壯闊李白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正如唐人殷璠《河嶽英靈集序》所言:「文有神來、氣來、情來。」 這「神」「氣」「情」三者的融合,既是盛唐詩歌的特點,更是盛唐人的精神特徵。李白詩歌很好地體現了「三來」說的藝術要求,其描寫大河飛瀑的詩句往往神採飛動、氣象崢嶸。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表示,要為中國詩歌尋找童心,童心就是詩歌的初心。在傳統詩學裡,「童心說」、赤子之心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概念,當代詩歌回到初心,向童心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兒童有敏感的天性,最容易感受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情感之美,對萬事萬物永遠懷著新鮮感,這種敏感和想像力是詩人最應當保持的。
  • 重溫經典詩歌丨顧城:思想之樹
    今天,分享顧城的《思想之樹》,一起走進處於轉變時期的顧城的內心世界。本期音頻選自《顧城經典詩歌欣賞——生命幻想曲》思想之樹顧城《思想之樹》是顧城創作中期的作品,這個時期的作品是詩人自我的探索和轉變的時期。
  • 漢詩英譯 | 在老瓦山看見斑鳩
    劍 男,原名盧雄飛,湖北通城人,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有詩歌、小說、散文及評論,有詩歌入選多種選集及中學語文實驗教材,著有《激憤人生於 堅:一棵樹在高原上發光 |  歐陽江河:玻璃工廠 | 王家新:飛越阿爾卑斯 | 臧 棣:積雪學入門 | 西 渡:在月光下撫摸細小的骨頭 | 翟永明:時間美人之歌 | 陳先發:孤島的蔚藍 | 張執浩:夏日一幕 | 張作梗
  •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中國詩詞大會作為弘揚中華的經典詩篇節目至今已有五個季節,在這五個季節裡,許多詩歌人才在節目湧現,在你的記憶裡,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相信無論是誰,他們都充滿詩意,氣質高雅,古典美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幾季過後,我們都對古詩詞的魅力深感驚訝,看著臺上孩子們自信而從容地讀著詩,我們不禁想到:詩歌不僅僅是簡單的讀幾句就能有詩,有美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提高、加深理解的過程,很多孩子讀詩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需要背誦。很多孩子只知道詩歌的本質,卻不知道為什麼。
  • 【一詩一會】史蒂文斯:詩歌是想像與真實之間一份必不可少的婚約
    除此之外,史蒂文斯在現代詩壇中的「另類」還體現在對詩歌本質的理解上。與同時代的葉芝、艾略特等崇尚傳統宗教的詩人不同,史蒂文斯在詩中展現出了明顯的「無信仰」傾向。在2018年出版的詩文錄《我可以觸摸的事物》中,史蒂文斯曾於一篇受獎詞中提到,他將詩歌視為生活的律令之一。他肯定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並希望通過詩歌來感知生活中的和諧。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他很多的詩也一直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 虹影奇幻童話收官 她的混血女兒因此有了十足重慶範兒
    四年前,憑藉《飢餓的女兒》、《好兒女花》等作品蜚聲海內外的重慶女作家虹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她把筆鋒一轉寫起了童話。如今四年過去,這個原本是女兒床邊故事系列迎來終結。27日晚,帶著這個名叫「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童書的最後一本《彩虹之心》,虹影回到家鄉在方所重慶店和老家的讀者們來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 吟清雪月孤:詩之賈島與賈島之詩
    01 唐朝,詩朝唐代是「詩朝」,這不是說唐以前無人寫詩,唐以後無人賦詩,而是說詩歌在唐代,才有了真情實感而又朝氣蓬勃的面目。唐以前,甚至包含唐太宗那一朝的勳貴們,那是漸染了作賦寫文的習氣,詩中的用字倘若缺了正經正史來構築其「典雅」,便是故意去模仿鄉裡的民歌,要比他還「造作」。像《棗下何纂纂》,這本來是一首古歌,其詞曰「棗下何纂纂,榮華各有時。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近期重溫了艾青的《詩論》《古人論協作》,謝文利的《詩的技巧》等書籍,對詩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特以此文拋磚引玉。一、什麼是詩歌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問題。若不知詩為何物?怎能稱詩人或詩的愛好者 ?豈不是笑話!什麼是詩?
  • 「原創」詩論《談幾種對詩歌美的錯誤理解與追求》陳虛炎
    因為詩歌只是為了表達他當時的情感,所有的道具都是原始的存在,元璞歸真,不需要過分修飾。這就是不做作的美。而我們現代很多詩人,往往不過了這一關。如果說這首詩和例1風格完全不同,沒有比較性,那麼我們找風格相似些的。例5 《梅雨江南》這個時候,適合太陽下聽雨品嘗酸,帶點澀的味道也適合你讀小令。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實際上孟浩然作為唐朝時期的一位大詩人,他的經歷其實與其他詩人也有類似之處。只不過他在求仕失敗之後,雖然痛苦失望過但卻沒有因此而消沉。修道歸隱終身只是他的一種人生態度,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才讓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堪稱一絕。
  • 「弦月之美」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舉行
    原標題:「弦月之美」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舉行  中國甘肅網8月25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朱婕) 8月23日上午,由省殘聯主辦的「弦月之美」全省肢殘人詩歌散文朗誦大賽在蘭州舉行。
  • 虹影:用孩子的眼睛重新打量世界
    4月5日,中國作家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次日,虹影的《米米朵拉》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虹影介紹,該書為一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講述了小女孩米米朵拉的尋母之旅。多年來,虹影的創作一直在發生變化,身為人母后這種變化更大。為了給女兒提供好玩的故事,索性她自己也寫起了兒童文學。
  • 如何捕捉孩子們脫口而出的詩?成長的秘密值得一探究竟
    記錄下孩子口中那1%的詩「媽媽這是我得的稿費!」隗雨杭的媽媽說,去年年底,孩子興衝衝奔回了家,帶回來一個小紅包,這30元詩歌稿費是孩子有生以來掙的第一筆錢。媽媽經常悄悄在一旁分享兒子和詩歌相伴的幸福時光。中國詩歌網舉辦的兒童詩空中朗誦會,去年12月28日吸引了7.2萬人觀看,「我兒子開始介紹自己的時候,有點要打磕巴的意思,有的該介紹的也忘了。」
  •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冰神」帶你一同跟隨詩歌穿越古今...
    然而,靠著過硬的演技、人氣飆升的張新成並沒有「止步於此」,上進的他又開闢了一條「新大陸」,到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中做起詩歌電臺主播了!磁性的嗓音和標準的播音腔使得張新成在成為電臺主播後也大受聽眾們的歡迎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