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顏喀拉到三江源,遠山孤旅只為見到心中所想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據《禹本紀》載:崑崙,其高二千五百裡。崑崙山海拔之高,毋庸置疑。我以為《禹本紀》此處是一個泛指,並非實際海拔高度,而是要到達那一高度的距離,從中原出發,逐漸攀升之後的距離。

作者:孫重人


多年來,我的獨行之旅,除了高原還是高原,除了西部仍是西部,從一個偏僻之地駛往另一個偏僻之地,無一例外,尤其對於青藏高原,因著一種情懷的驅動,我始終矢志不渝。此前,我一般都會選擇在當地租車,聘用司機,這次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自駕行。在計劃了許久、做足行前功課、準備好必要物資後,我們一行四人,駕駛著一輛越野車,選擇高原上氣候條件適宜的八月,行駛兩千多公裡後,抵達崑崙山東延部分,巴顏喀拉山脈的東部邊緣。

中國的地形西高東低,從南海之濱深圳出發的我們,藉助優越的高速公路網快速行進,駕車經廣西進入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再隨著地勢的逐漸抬升,進入川西高原。前往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汽車需穿越汶川和理縣間的河谷地區,而去往紅原之路是一條捷徑,第一站便是紅原大草原。

查真梁子,我們此行的一個高處,是川西高寒草原上的一處地理坐標,位於209 省道旁。目前,從成都方向前往那兒無須刻意繞道,便能直接到達。查真梁子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它的海拔高度已超過四公裡,是中國東部與西部自然風貌的分界區,而且它還是長江與黃河最東端的分水嶺。雖說查真梁子是一個地理坐標,但橫向看,它其實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山脈不長也不寬,卻是巴顏喀拉山脈東端的延伸。在翻山的過程中,我們遠遠看見山腰建有一座亭子。站在望江亭之上,可領略長江源頭之水,它預示著,我們的一隻腳已踏入中國西部;縱向看,這裡曾是松潘若爾蓋古湖的一部分,由於地面沉降,湖水填充,使其河網密布,阡陌縱橫。在漫長的地質變遷過程中,黃河與長江曾在此長期博弈,最終形成一大片高寒溼地草原。

八月的高原,溫暖芬芳,我們就這樣踏入令人神清氣爽的西部,領略這裡廣袤與空曠之間的自然稟賦,感受濃鬱的西部民族的風情與文化,產生了一種遠離都市之後脫胎換骨的感覺,儼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旅行者。我們登上分水嶺花崗巖紀念碑觀景臺,遠眺大自然之魅力,公路在山下蜿蜒,遠山、河流和草原,在陽光照耀下點點閃閃。但你若想在此將黃河和長江盡收眼底,卻仍然無法做到。領略黃河之美,還得從北山下坡之後才行。

查真梁子分水嶺立於地勢相對平緩的高原面,曾幾何時,黃河、長江的許多支流在此交錯博弈,難分彼此。河流在相互「襲奪」的過程中,讓這片區域變得水起風生。如今,長江水系諸河水量大,水勢強勁,略勝一籌,成為襲奪河,而黃河則成為被奪河。例如,曾經的白河源頭,被大渡河襲奪後,在此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襲奪灣,原本向北流的河水轉往南流。這是典型的襲奪現象,目前在查真梁子上無法欣賞,我只能站在高處展開想像。山不轉水轉,黃河,曾經的襲奪者,如今被奪,將主動權交給長江。我想,正是地質構造和氣候的這種變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長久以來,黃河與長江通過不斷襲奪、串聯、兼併和重組,最終形成現今的水系格局。對於這種自然景觀,其他地方或許也存在,但絕對不會像查真梁子這般直觀,如此盪氣迴腸,充滿滄桑感和歷史感。這就是中國西部磅礴、沉靜的山脈擁有的定力,帶給人清晰與真實,豐富人們的想像力。親密接觸的黃河與長江,在此構建起中國的「兩河流域」,形成東方文明之源點。這些歷史變遷令人沉迷,也讓我們向前看得更遠。

查真梁子是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隔山相聚後的最後道別。從此,它們在界定了各自的地理環境之後,北歸南渡,分道揚鑣,經幾千公裡奔流後,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

紅原大草原開闊無邊,是一處高原上的犛牛王國。從西邊跋涉而來的巴顏喀拉山脈到此已成強弩之末。黃河不再咆哮,「九曲黃河第一灣」讓它變得溫順,在草原溼地中靜靜地流淌。至此,這裡的每一條小河小溪都已是黃河的一個組成部分,涓涓細流,九曲迴腸,孕育著高原上的一切生靈。

巴顏喀拉的雪氣已然消融,黃河也像小魚一樣到處遊動了,整個曼扎塘切波(大草原)都有黃河,都有黃河的神經。一個個帳篷的坑裡浸滿了黃河水,一個個牛蹄印裡也有了小蝌蚪遊動,映了一片霞光或孤零零的瑪尼旗杆……

馬壽宇是阿壩的本土作家,在他的《巴顏喀拉的黃河》一書中,對這片土地,他用溫婉如玉的語言,表達著激情四溢的心境。

高原的夏天去得快,秋天來得早,兩者同樣短暫易逝。八月,紅原大草原上的植被已進入盛極而衰的轉換時節,草色逐漸由青變黃,只剩下一叢叢孤寂的紅柳在執著守望,當然,這種守望還有草原上成群的犛牛和羊群,以及忙於收穫存儲草料的牧民。

在距離紅原縣城約三十公裡處,道路分岔,阿壩向西,而我們這次將要從這裡起步,向著黃河和長江的上遊繼續探尋,翻山越嶺,直擊橫空出世的莽莽崑崙。

如一位朋友所說,內心真正喜歡的事物,哪怕是跋山涉水也要去相見。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0

相關焦點

  • 世界屋脊——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口
    曬一曬我去過的最遠地方【世界屋脊——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口】2015年4月,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隨採訪組來到世界屋脊——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口。巴顏喀拉山口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同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的交界山口,這裡是我國首個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所在地,孕育了黃河、長江、瀾滄江。
  • 巴顏喀拉的堅守
    通訊員 楊青山 攝近一個月來,為保障通往遭受雪災的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道路安全暢通,玉樹公路總段黃河沿公路段的40名幹部職工戰風雪,鬥嚴寒,日夜堅守在運輸線上。2月15日上午11時,在共玉高速公路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一帶的查拉坪(藏語意為巴顏喀拉山的一塊高原平地),寒風肆虐的國道上,十幾名養路工正操作著裝載機和清雪機,加緊清理路面積雪,已經開出一條單車道,路兩側堆積的雪將近三米高了。
  • 《中華水塔》:探尋三江源的風情與質地
    《中華水塔》的寫作延續了陳啟文一以貫之的田野調查風格,「這十多年來我幾乎成了一個江湖浪人,我已走遍中國七大水系,在2017年夏天我又穿越了中華水塔三江源」。作者在「後記」中所說的這句話,看似平凡,實則非凡,體現出作家鮮明的求真意識、責任擔當和堅韌品格。
  • 喀拉峻草原——意為蒼茫遼闊的大草原!
    喀拉峻草原,是新疆著名的草原之一,也是選擇伊犁環線的遊客不會錯過的景點。草原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南接達根別勒山,北望哈克爾山雪峰、瓊庫什臺大草原,庫爾代河大峽谷由東向西蜿蜒近百公裡。「喀拉峻」是哈薩克語,「喀拉」有深色、濃鬱、遼闊的意思,「峻」指茂密的樣子,「喀拉峻大草原」,也就是蒼茫遼闊的大草原。喀拉峻草原山丘連綿,樹林茂密、花團錦簇,是觀光攝影的絕佳勝地。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曾讚譽它:「世界上少有的一流高山五花草甸草原」。大草原分為五大景區:闊克蘇大峽谷景區、西喀拉峻景區、東喀拉峻景區、中天山雪峰景區和天籟之林景區。
  • 【原創】烏克蘭喀爾巴阡山脈
    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延伸,位於歐洲中部,全長1450千米,從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經波蘭、烏克蘭邊境到羅馬尼亞西南多瑙河畔的鐵門,呈半環形橫臥大地。喀爾巴阡山脈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東部延伸,位於歐洲中部,全長1450千米,從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附近的多瑙河谷起,經波蘭、烏克蘭邊境到羅馬尼亞西南多瑙河畔的鐵門,呈半環形橫臥大地。
  • 揭秘巴彥喀拉山脈埋藏的秘密:一萬兩千年前的遠古外星石碟
    在我國青海省玉樹自治州,平均海拔四五千米的巴彥喀拉山脈之中,深藏著一萬兩千多年前來訪地球的小灰人曾經居住過的山洞,人們在洞穴中發現了眾多身高不足一米四的外星人遺骸,他們的頭骨出奇的大,但頭以下的骸骨卻顯得瘦小無比。
  • 各拉丹東冰川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東部與四川省毗鄰,北部與青海省格爾木市都蘭縣相接。總面積31.6平方千米,包括17個縣市,佔青海省土地總面積的43.88%,總人口佔55.72萬,居民以藏族為主。
  • 震因、危害等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震因、危害等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 2017-08-09 10:59
  • 地震雲、成因、危害程度…你想知道的事都清楚了
    這次地震發生在巴顏喀拉塊體北部東崑崙斷裂和塔藏斷裂與東部龍門山斷裂的交匯處,說明巴顏喀拉塊體邊緣活動劇烈。其真正的原因還是來自印度洋板塊對亞歐板塊的衝擊。到目前為止,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截至8月8日23時整,共記錄到餘震總數為106次,其中5.0—5.9級地震0次, 4.0—4.9級地震0次,3.0—3.9級地震2次。這次地震餘震沿北西方向展布,表明地震是沿虎牙斷裂方向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