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沙子作為原材料,提煉成矽錠,切割成矽圓,最後通過光刻等技術工藝加工成的晶片,我們稱之為矽基晶片,因為是採用矽材料做成的。在21世紀以來,矽基晶片的發展史上以臺積電為代表的生產廠家,已經達到5nm,在指甲蓋大小面積下的晶片中,裡面電晶體的數量已經達到上百億顆。在這電晶體數量的博弈中,似乎很多廠家都遇到了瓶頸,畢竟晶片的面積擺在那,想要堆放更多的電晶體越來越難了。而研發新材料的半導體晶片迫在眉睫,除了我國正在研發的碳基晶片之外,在量子晶片的研發中,我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甚至在部分技術領域中已經打破了世界紀錄。
講到量子晶片的工作原理就需要講到量子的基本特性:量子糾纏性和疊加性,那麼什麼是量子的糾纏性和疊加性呢?量子的糾纏性就是說在一個在一個量子系統裡面,擁有兩個及以上的量子,他們在穩定的環境中會實現量子糾纏的狀態,也就是說,如果其中一個量子發生變化,另外一個量子也會在瞬間做出相反的變化,這種速度幾乎是同時的。愛因斯坦曾經將其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其實在這裡很多細心的小夥伴就會發現,量子的這兩個狀態,不就是我們計算機中的1和0運算嗎?
那麼什麼是量子的疊加性,這個有些小夥伴可能不是很了解,正因為量子有了疊加性,所以也引出了另外一個特性,量子的不可測量和不確定性,量子處於疊加態時它的形態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它既可以是1也可以是0。舉個例子,量子就像是一個永久旋轉的硬幣,你根本看不出來它是正面還是反面。傳統的晶片狀態只有01,10兩個狀態。而量子在二進位比特中能擁有所有狀態:00, 01, 10, 11四個狀態。而一個量子系統中可以包含多個量子,每增加一個量子比特位,則有可能使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加倍(呈指數增長)。
量子疊加態時是不確定性的,那麼如何讓它應用在計算機中工作的呢。其實這就是概率問題,我們再舉個例子,比如我們想要計算出這張迷宮圖正確路徑,傳統的計算器的計算方式是一條一條去測試,直至找到正確的路徑。
而量子計算機在尋找迷宮的正確路徑時,可以一次性同時嘗試所有的方法,用極快的速度就能找到正確的路徑,這就是對於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態的應用。量子晶片的性能和傳統計算機將提升上千甚至百萬倍。
擁有如此超算能力的量子晶片,未來的應用場景必然是廣闊的,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到超級計算機上面,這樣傳統計算機需要好幾年的數據,在量子計算機的加持下,也許只要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能夠完成破解,就像上面的走迷宮一樣,量子計算機同時進行所有方法的嘗試。而且在通信領域中,使用量子通信晶片加密的信息幾乎無人能夠破解,這還是量子的糾纏性和不確定性,因為當你在測量的時候,你就已經改變了量子的形態,加上量子是不可複製的,你也就不能像無線電一樣,把傳輸的電波複製下來進行解密。所以目前而言,使用量子通信機密的信息幾乎無人能解。
近日,我國在量子晶片的研發中也傳出了好消息,由中科大、浙江大學科研團隊聯手已經成功的研發出了「24位量子比特量子晶片」,同時還實現了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中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這一成果也被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上。有研究認為,當量子比特數達到50個以上時,就能在處理某些特定問題時,展現超越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而這也是量子計算機能實現的理論基礎。
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思維」介紹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我國也迎來了新的突破,由潘建偉團隊聯合牛津大學,中科院各個團隊等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糾纏式千公裡級別的量子秘鑰分發技術,這是人類在通信領域的一次重要的跨步,也為未來的信息安全提供了強大的堡壘。兩項量子技術都已經刷新了世界紀錄。
雖然量子晶片的性能強悍,加密能力無人破解,但是在生產製造環境上有一個主要缺陷:必須在零下220℃的溫度下操作。想要讓它能在室溫下工作,這將是未來科技研究的一個重要難題課題。另外對於量子糾纏的操控能力還不足,目前我國的24位量子比特晶片就已經刷新了世界紀錄,但是其運行能力還達不到商用水平,想要研發更多位的量子比特晶片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
我國量子晶片技術已經世界領先,那麼國外的量子技術已經達到什麼水平了呢,和我們的距離相差有多大呢,量子計算機還有多久能實現商用?上西瓜視頻,搜索科技思維,帶你了解歐美量子晶片與我國的差距,以及我國的量子技術在世界行業裡面究竟處於什麼水平,看西瓜視頻,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