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專家宣稱:中國是科技比較落後的國家,看看印度人如何說

2020-12-04 文化隨想錄

中國和印度都是亞洲國家,而且都是人口基數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在國際上經常被拿出來比較,特別是印度國內就十分關注中國的一舉一動,每當中國取得了什麼成就時,印度一些網民就會跳出來抨擊中國,像有一個印度專家在談及中國時及曾經說道:「中國是科技比較落後的國家」。

而印度人有此自信,並不是沒有根據的,除卻印度對於我國的發展選擇性失明的重要因素之外,印度國內的科技其實也算是發展得很好的。

大家的印象中,印度似乎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應該只能發展基礎的農業吧?但其實印度國內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得十分好。

像印度國內就有一座被譽為「亞洲矽谷」的城市班加羅爾,這也是印度的科技之城,而且一些印度人去到美國之後,都會在一些科技公司擔任要職,所以他們對於印度的科技發展是十分有自信的。在他們的眼中,中國還停留在清朝的時候,所以一直認為發展得很差。

但是當問及中國的發展現狀時,有一部分印度人還是跟上文提到的專家一樣保持同樣的觀點,而另外一些人看到了中國的發展之後則表示中國科技並不落後。

他們在網上了解到中國高鐵現在已經發展為全球領先的地步,還做出了許多西方國家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高耐寒和無人駕駛。

而且,中國的一些科技產品在印度也是很普及的,比如說我們國內廣告最多的那兩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手機購買率中就佔了很大的比重,以及印度人會使用的一些應用程式,其實都是中國製造的。

大家看完印度人對中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之後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印度專家直言:中國是科技比較落後的國家,看看印度人怎麼說
    中國和印度其實是有一定的相似點的,畢竟同樣也是人口大國,但是其他方面其實差別還是很大的,而又因為是隔壁,所以其實相互之間的關注都是比較多的,而在我們的認知裡,印度是一個很有自信的國家,雖然我們並不知道這份自信是從哪來的。
  • 印度科技為何差中國那麼遠?印度專家含淚道出真相:是中國人太強
    隨著世界不斷的發展,各國的經濟與科技實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中國的科技發展進步最為明顯,從最開始人們研究的「東方紅一號」開始,為中國航天科技鋪下一條成功之路,這也是經過人們不斷的嘗試和精力才得出的結果!那為何和我們幾乎同一起步的印度會差中國那麼遠?
  • 2020全球軍力排行出爐,印度排名依舊落後中國,印網友:難以接受
    而且自從總理莫迪上臺之後,積極推行「印度製造」戰略,經過幾年的發展,也讓印度的軍工實力煥發了新的生機。 雖然印度的排名已經達到第四名的好位置,但是印度人似乎並不太滿意這份排名,甚至還有人覺得難以接受。這主要是因為印度一向喜歡與中國進行比較,在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印度都認為比中國要強。
  • 印度人為什麼認為中國比印度落後?在外國記者的採訪中找到了答案
    我們的「老鄰居」印度,是一個總是無法認清自己的國家。中國跟印度明明都屬於發展中國家,但是印度人民總是認為中國要落後於他們。是什麼給了他們如此大的自信心呢?在一次街頭採訪中,記者得知,印度的報刊雜誌上,關於中國的報導,一般都是一些負面的新聞。
  • 印媒:印度科技水平遠落後於中國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美國科學界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已是超級科技大國。對此,據印度「The Wire」新聞網1月23日刊文大加贊同,同時怒斥印度政府的「不作為」令印度在科技領域水平已遠遠落後於中國。
  • 印度人:中國太空技術落後,印度全面領先,甚至比美國更強大
    但是這次長五B火箭成功創紀錄地首飛,卻被印度人看不起,並且聲稱印度遙遙領先,哪裡來的底氣?印度遙遙領先,真的假的?隨著這次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升空,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並且根據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立空間站,建成後將至少運營10年,在太空給自己安個家的這一點,印度已經做到了嗎?
  • 為什麼中國用10年時間就遠遠甩開印度?印度人道出了主要原因
    說起印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印度這個國家不是在開掛就是在和我國進行比較,而且很少會對中國表示讚嘆。記得當初他們知道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背後,印度人便表示他們要將人送上月球,並且還將會用人形機器人進行試驗,很顯然這是要和中國一較高下的節奏啊。不過就在近日,印度卻罕見地對中國進行了誇讚。
  • 印度人:中國比印度發達,但有一點印度比中國好
    中國和印度,是幾千年的老鄰居了,關係時好時壞,大部分中國人,其實對印度的印象非常模糊,儘管我們兩個國家是鄰國,但在文化上幾乎是天差地別。很多中國人了解印度,可能只能通過電影,印度的歷史長而複雜,對外國人來說要了解太困難,而且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的形象基本是兩個字——"落後"。
  • 印度街頭採訪:中國科技怎麼樣?聽聽當地青年怎麼說?
    中國的強大在國際上是比較出名的,因為近些年中國在科技在經濟在軍事等等方面上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人們都是尊重強者的,只要你有了強大的實力,你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否則得到的就只有別人的嘲諷,落後就要挨打是非常正確的一句話。
  • 印度恆河水遠銷中國?印度人:肯定會搶光,中國人:清醒一點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不得不說,印度人民真的非常自信,甚至有點自信過頭了,因此他們總是覺得中國非常落後,從而產生各種各樣奇怪的想法,這些想法讓人哭笑不得。印度人對他們的恆河水非常自信,對於印度人來說,恆河水就是母親河,就是神水,不管做什麼都在恆河裡面。
  • 印度為何說自己打敗過中國,在某些領域可以與中國平起平坐
    印度是中國的一個鄰國,印度在這近幾十年中有著比較好的發展,國家也比以前強大了許多。值得一說的是,印度一直都想與中國一爭高下,要說它可以領先於我國的可能就只有人口了,畢竟現在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印度則沒有。
  • 在印度普通人眼中,中國科技力量有多強大?看看印度網友真實評價
    那麼在印度普通人眼中,中國科技力量有多強大?看看印度網友真實評價。曾經有一個很搞笑的外國網友提問,說中國人知不知道印度是亞洲最強,但是底下的評論除了一些印度人自己打開腦洞之外,也有很多印度人很誠懇地列舉了中國的成就。
  • 印度人有關心過自己國家最底層的人民嗎?別總是在別人面前炫耀
    因為印度獨特的民族文化,向來在人們眼中印度都是一個充滿著神秘感的國家。由於大多數的人都是通過視頻了解印度,沒有親自去過印度,會對印度產生一些誤解,當然大多數人印度人了解中國也是通過網絡和電影,有時印度人對中國的看法,總會令中國人感到哭笑不得!
  • 印度人對中國的評價:環境好廁所也乾淨,唯獨這一點比不上印度
    --貝爾 在這個世界上國家有很多,但發達國家卻並不多,中國發展了70餘年也沒有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與之相競爭的印度雖然發展時間更久但依舊不是發達國家,可是兩個亞洲的大國對比起來發現,雖然印度起步早,同時工業基礎強,可是發展起來卻始終不如中國,就連印度人自己評價都是如此。
  • 印度「迷之自信」,印度人提問:為什麼印度比中國更發達?
    這則提問來自於美國知乎quora,問題是印度人所提,裡面吸引了一堆印度人來「一本正經」的來證明這個觀點!真的是「蜜汁自信」,對於印度人的「自信」我一點都不意外!在知乎quora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你查找:印度能打敗哪個國家?答案讓你出乎意料,細細觀察列舉出來的問題,你就會發現,印度已經在知乎quora中,和全世界的國家都幹了一仗!
  • 印度人的驕傲「印度矽谷」,十年前差深圳300億,如今咋樣了?
    如今,哪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最先進,哪個國家在國際上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人常說,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如今這個時代,正是物聯網與網際網路相互聯合的時代,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帶動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全世界最著名的高新科技聚集地應該是美國舊金山的矽谷,這裡的風險投資數額達到了整個美國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這裡的科技大佬不計其數,在世界上都享譽盛名。在世界上的一些其他國家,也都有著各自的高科技和產業區,在稱呼這些地區時,往往會冠上「矽谷」的稱呼。比如,印度就有一個讓全印度人感到自豪的城市,那就是有著「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
  • 印媒稱:印度這項科技甩開中國幾十年,美國專家直言:異想天開!
    中國自然不能在科技創新時代中落伍,這數十年的努力,如今已經在航空航天領域、雷射技術等方面都已經站在了世界的頂端。但同樣的我們也要清楚我們的不足之處,我們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每項科技實力都是世界頂尖,所以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
  • 恆河水那麼髒,為什麼印度人還在喝?印度專家:這是聖水!
    恆河水那麼髒,為什麼印度人還在喝?印度專家:這是聖水! 恆河,在印度是神聖的存在。對於印度人來說,恆河就是他們的母親河。印度人生活在恆河兩岸,生活中都離不開它,恆河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印度人。然而,我們都知道,恆河的衛生條件並不是很好,恆河水那麼髒,為什麼印度人還在喝?印度專家表示:這是聖水!
  • 英國專家:印度科技不是不弱於中國嗎?恆河水有毒不能喝都不懂?
    我們國家已經從一開始的科技弱國,成長為現在的科技強國,基本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發展的,能夠達到現在這個地步已是一個非常傲人的成績了,而且現在中國國內的科研人才也是越來越多,各項科技均衡地發展,將中國的科技水平不斷推進。
  • 為什麼印度人在矽谷如日中天,而華人卻很難進入高層?
    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內,矽谷走出了大批科技富翁。對美國高科技公司比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這類公司的中高層的高管大多都是印度人。不止高科技公司,在2015年美國500強企業CEO中,人數最多的是印度裔(10位);緊隨其後是英國,CEO數量為9;加拿大、澳大利亞,分別為7位和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