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提問來自於美國知乎quora,問題是印度人所提,裡面吸引了一堆印度人來「一本正經」的來證明這個觀點!真的是「蜜汁自信」,對於印度人的「自信」我一點都不意外!在知乎quora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你查找:印度能打敗哪個國家?答案讓你出乎意料,細細觀察列舉出來的問題,你就會發現,印度已經在知乎quora中,和全世界的國家都幹了一仗!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稍有點自知之明,覺得印度「可能」會輸,但是別的國家無一例外全在「大仙」莫迪彈指間飛灰湮滅!但轉身一想印度的「蜜汁自信」,又覺得這些答案又在情理之中。廢話不多說,來看看他們的答案!
國外網友回答:(前面是兩個印度人,最後一個是大招)
Sivapradeep Reddy(印度人)
是的,印度比中國更發達,但僅限於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
概括的說,導致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印度跨越式地從傳統農業型經濟轉變為服務型經濟。而大部分發達經濟體包括東亞國家,都是從傳統農業到製造業,再從製造業到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發展順序,最後才可能吸收所有熟練或者非熟練的勞動力。
詳細來說,從農業向服務業的轉變大致始於20世紀90年代,這導致了印度GDP的高增長。就其性質而言,服務業是由專業人員(熟練勞動力)來完成的,但非熟練和半熟練的勞動者的潛力無法被挖掘。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有可能為技術工人提供較少的工資,同時又能從中獲得最大的生產力和效率。這是我們依賴發達經濟體使得IT業繁榮的一個原因。這一轉變中的一個負面因素——失業率的增長。政府在過去幾年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針對這個問題倡議展開「印度製造」,即挖掘龐大的非熟練勞動力,降低失業率以實現可持續增長,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行業。
那麼現在,勞動力資源巨大的情況下,印度如何轉向製造業呢?
關鍵是在於政府獨立後的第一個五十年推行的親勞工政策。即使是LPG(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改革之後,這些陳舊的法律仍然傾向於親勞工。
結果-中等規模的工業因此而失去了活力,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本,也不會首先招募員工。而高資本製造業如汽車,製藥公司就可以完全負擔得起培訓和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因此,印度製造業以汽車、製藥行業居首。
政府最近發起的「技能印度」運動有望糾正這一問題。
而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做了什麼來應對這些問題?當中國、韓國開始實現經濟現代化時,他們深知製造業和就業率只能靠需求來增長。但他們缺乏國內產業來滿足最終出口產品的需求,因此他們投身於全球生產網絡(GPNS)。GPNS主要從事貿易,專門從事生產順序或任務的特定階段,而不是最終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這種中間產品的貿易多次跨越國界。你可以在你的任何電子產品中觀察到這種模式。該模式有助於建立許多自身具有天然優勢的小企業,而不是製造完整的產品。
現在,莫迪為了「印度製造」而奔赴各個國家,使我們的製造業成為出口導向型產業,就像中國30年前的做法一樣。
Thasif Sheik(印度人)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雖然印度在基建和腐敗方面令人失望,但我還是自豪的講:在很多方面,印度更發達。
印度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許多方都面臨阻礙,比如公眾暴亂,東北諸邦的政治不穩定,還有最重要和最困難的:各邦的語言也是五花八門。雖然我們整合了所有的資源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我們沒有喪失我們長期以來的社會結構-民主。而現在,印度已經是世上最大的幅員遼闊的民主國家。
印度比中國好的地方:
印度的人口結構更有優勢,年輕人更多。印度有更長的自由市場經濟的歷史。
國有經濟只佔GDP的14%,中國是60%以上,中國國有企業的競爭效率低下。
印度的資本市場比中國的更開放。印度儲備銀行不受政府的影響,中國則不是。
由於印度的出口基本上是由服務業構成,它的波動較小。中國的出口是製造業商品,易受周期性影響。
印度的儲蓄率高,不過也沒影響國內消費。
重要的是印度語言優勢:英語!從長遠來看,印度的經濟發展方面有許多優勢,特別是與中國相比。
Ayush Raj
看了這麼多答案,我真的忍不住想說,印度真的還活在自己的夢裡嗎?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印度人無限放大自身優點的同時,卻在拿著顯微鏡去看中國的缺點!反而對於自身的缺點視而不見!
首先,你的陳述是高度矛盾和完全錯誤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中國比印度更發達?」
真正的說法是,自1979年以來,中國的發展速度比印度和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快,而在這之前,印度比中國富裕。如今,中國人的平均收入是印度人的三倍。
在健康和教育等其他發展指標中,你會發現中國遙遙領先於印度。你可能會說,印度比中國更發達,但事實並非如此。這與德裡和昌迪加爾的情況類似。
德裡擁有比昌迪加爾(Chandigarh)更多的高科技和更多的工作機會,而昌迪加爾沒有太多的工作機會。但這是否意味著Delhites的生活水平比昌迪加爾的人要高呢?
同樣,你可以檢查所有的發展指標,如識字、預期壽命、收入(除了汙染),你肯定會發現中國比印度的任何地區都更發達,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更高。
中國的高速發展也源於這樣一個事實。雖然印度有很多高科技行業的人,但在城市裡,有更多的極端貧窮的農民和勞動者。另一方面,中國的就業機會可能不是那麼高,但每個人都得到了,而印度還沒有完全消除了貧困。
對於印度人來說,我的答案可能冒犯了你,但是,這才是事實!(作者註:這個人在回復裡面快被印度人噴成那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