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發生地球內部的熔巖活動以及地層中的地質狀況有直接關係,但是人類目前還並沒有掌握詳細監測和分析熔巖和地質狀況和趨勢的能力,也很難掌握各地地層中地質應力到底有多大,所以地震的發生總是難以預料,無法像天氣預報這樣準確預報,因此不知道某場地震的準確發生時間。
2021年1月12日,我國地震臺網測到蒙古國北部發生了6.8級地震,時間是北京時間12日5:32,震中位於庫蘇古爾湖北部,坐標是北緯51.28度,東經100.50度,震源深度10千米。
震級達6.8的地震規模是相當大的,地質學上將震級大於5級的地震就稱之為破壞性地震,因為它通常可以造成一定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所以蒙古國發生了這次地震還是很受關注的,在震中附近300公裡內有4座小城市,都感受到了較強震感,就連距離震中近1000公裡遠的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都有明顯的震感,不過目前還未傳出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
從位置上看,蒙古國這次地震發生在庫蘇古爾湖的下面,這個湖泊蒙古國北部與俄羅斯的邊界附近,地處東薩彥嶺南麓,面積2620平方公裡(一說2760米),是蒙古最大的淡水湖。
但這個湖泊可不簡單,說它不簡單,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說它在我們看來比較搞笑的一面,就是它是蒙古海軍駐紮的地方,我們都知道郭德綱和于謙相聲留下的梗——郭稱於老師的嶽父是蒙古國海軍司令,然而我們都知道蒙古國是一個內陸國,因此認為這個國家還不可能有海軍,所以把這個說法當作了一種笑料。
但是實際上蒙古國是有海軍建制的,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建有海軍了,至今已近90年,其最高指揮官為上將軍銜,現任海軍上將為巴特巴彥,按官銜級別看,他就是所謂的「蒙古國海軍司令」了,不過這支海軍的規模有點小,人員編制僅有7人,擁有三艘軍用「船舶」——一種簡陋的小巡邏艇,卻只有一艘能夠正常行駛。但不管怎樣,現實中蒙古國是存在海軍的,所以「蒙古海軍」這個梗在蒙古或許並不搞笑。
這支世界規模最小的海軍就駐紮在庫蘇古爾湖中,平時這支海軍的工作主要是維護湖上的秩序和治安,兼有負責向俄羅斯運送當地出產的皮革的任務,從中也能掙點「軍費」。
蒙古海軍所在地庫蘇古爾湖另外一個不簡單的一點是其水量十分巨大,雖然它的面積只有2620平方公裡,和我國的洞庭湖與太湖的面積差不多,然而它的水量卻比後兩者多多了,其多年平均庫容量高達3800億立方米,而我國洞庭湖的多年平均湖泊庫容量為178億立方米,太湖的多年平均庫容量為44億立方米,兩者相加還不到它的1/10,即便算上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陽湖,加起來的多年平均庫容量(最大時260億,最小時9億立方米)也僅相當於它的1/10左右,和太湖的水量相比的話,其庫容量相當於太湖的86倍,實際上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鹹水湖)的庫容量也才1050億立方米,還不到庫蘇古爾湖的1/3呢!
水利部統計我國湖泊總貯水量約為7077億立方米,其中淡水湖貯水量約為2249億立方米,數據對照就可以發現,庫蘇古爾湖的水量相當於我國湖泊總儲水量的一半以上,相當於我國淡水儲量的1.68倍,也就是比我國所有天然淡水湖泊的總貯水量還多,而庫蘇古爾湖也正是一個淡水湖。
庫蘇古爾湖水資源庫容量巨大,是因為這個湖泊非常深,平均深度達到了138米,最深處甚至超過了262米,而我國的太湖的平均水深只有1.8米,這樣一看就知道差別在哪裡了。
這個湖泊雖然深入亞洲大陸的內部,但是距離貝加爾湖比較近,這一段地質狀況複雜,斷層較多,比較容易發生大級別地震,實際上貝加爾湖和庫蘇古爾湖也是在不斷的地震中形成的,因為地震造成了斷層裂口越來越大,而地殼板塊中間的裂口最容易形成斷層湖泊,這一類的湖泊。比較深,因此庫容量都很大,而庫蘇古爾湖和貝加爾湖都屬於斷層湖。
如今庫蘇古爾湖又發生大級別地震,意味著這裡的地殼斷層進一步擴大和加深,同時意味著庫蘇古爾湖的面積也會變大,深度也會加深,庫容量會繼續擴容,還有地質學家預估庫蘇古爾湖和貝加爾湖將會在不斷的地震中變得越來越大,將來甚至有連為一體的可能,但時間上可能長達萬年或百萬年。
參考資料:
《人民網》1月12日文章《蒙古國發生6.8級地震 附近村莊人口約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