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新華e藥學服務 ,作者劉昕竹
新華e藥學服務
新華e藥學服務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藥學部組建運營,旨在為患者提供專業、快捷、實時、方便的藥學服務。通過藥師主動幹預與服務,提高患者用藥水平,建立用藥隨訪和健康管理,實現精準醫療,提高疾病治療質量。
打噴嚏和流鼻涕都是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停不住的噴嚏聲和一個又一個鼻涕泡,常讓孩子和家長們苦不堪言。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孩子出現了這些症狀,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為什麼會打噴嚏、流鼻涕?
打噴嚏 通常認為這是人體的一種防禦模式,可將侵入鼻腔的汙染物排出去。當我們打噴嚏時,會先張嘴,快速吸氣,然後又快速通過鼻腔和口腔把吸進來的氣排出去,同時排出去的還有大約4萬個小液滴,包括唾液或者鼻腔黏液。這些無法言喻的微粒會以每小時幾十公裡的速度噴射出去。而觸發這一系列活動的根本原因是鼻黏膜被刺激,但刺激的原因很多,不只是感冒,最常見的刺激來源是冷空氣、異味或者花粉這些顆粒物,以及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
流鼻涕 正常情況下,人的呼吸道表面覆蓋著黏膜,而這些黏膜則會不斷的分泌液體,保持呼吸道的溼潤,吸附空氣中的顆粒物,抵禦細菌等不速之客。在下呼吸道,這些分泌出的粘液會被叫做痰,而在鼻腔裡的,就稱做鼻涕。鼻涕的分泌是無時無刻進行著的,但大部分時候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一部分會自然蒸發乾掉,更多則在不經意間被自己吞咽掉,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比如寒冷的空氣、哭鬧、感冒、過敏等導致鼻涕增多,多到正常模式沒辦法清除掉,這個時候就會從鼻孔裡流出來,變成「小鼻涕蟲」。
說到底,打噴嚏、流鼻涕都只是一種症狀,重要是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活蹦亂跳,精神倍好,則不需要給予特殊幹預,繼續觀察就好;若打噴嚏和流鼻涕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睡眠、飲食、學習或者其他的社交活動,或者鼻塞影響呼吸,可能需要給予清洗鼻腔或者藥物幹預等手段。
此外如果伴有精神萎靡、發燒、鼻涕的顏色異常、呼吸困難等情況,則需要及時就醫。
減輕噴嚏、流涕等症狀的方法
藥物治療:針對感冒引起的打噴嚏、流涕症狀可以選擇抗組胺藥。兒童可選擇親脂性低、鎮靜作用小的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建議選擇適宜兒童服用的糖漿劑、滴劑等劑型。針對過敏性鼻炎引起的的噴嚏、流涕症狀,除了上述抗組胺藥物,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噴鼻劑等)、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鈉等)也是治療常用藥物,注意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藥物,對單一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兒可採用聯合用藥。
鼻腔衝洗:主要針對各類鼻炎引起的鼻塞、流涕。鼻腔衝洗可以將鼻竇和鼻腔中的粘液和刺激物都衝洗掉,改善鼻塞、流涕、鼻癢等症狀,並溼潤整個鼻腔和鼻竇,讓發炎的黏膜更舒適。需注意是,應選擇鹽水衝洗鼻腔,而不能用滅菌注射用水或蒸餾水。
因為需要保證衝洗鼻腔的溶液有一定的滲透壓,這樣才不會影響黏膜細胞的功能。且不可使用食鹽自行配製,因為食鹽中含有一些碘化物會破壞鼻黏膜。有研究表明,高滲鹽水在清除分泌物,緩解鼻塞方面比等滲鹽水效果更好,海鹽水與生理鹽水相比,海鹽水產品中多數會添加一定量pH緩衝劑。
因此,如果是鼻塞、鼻涕較多的感染急性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高滲鹽水或高滲海鹽水。如果是長期使用,擔心「過敏」的問題可以考慮使用生理鹽水,而考慮舒適感方面多一些可以使用等滲海鹽水。
居室環境整潔,保持空氣溼潤。空氣溼潤會讓鼻黏膜保持溼潤不乾燥,有效減少鼻腔分泌物,增強鼻腔的通暢程度和免疫力。另外空氣中的灰塵、煙霧、家中飼養的寵物掉落的毛和皮屑,都會刺激鼻黏膜,誘發或加重鼻炎,如家中有鼻子敏感的孩子,注意避免上述過敏源,有條件的話可使用空氣淨化設備。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自我防護措施
儘管現在國內疫情明顯好轉,仍會有部分家長想得多些,一旦孩子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的症狀,就會擔心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首先,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是發熱、乏力、乾咳為主,少數會出現噴嚏、流涕。如果孩子僅僅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的症狀,家長們不必過分緊張,很可能就只是普通感冒,或者過敏性鼻炎。
其次,要回顧一下孩子有沒有接觸過新冠肺炎患者,比如近期有沒有從國外返回或接觸過國外回來的親友。如果懷疑有接觸史,同時還出現了發熱、乾咳等症狀,就需要高度警惕,及時就醫。
最後,平時在家注意開窗通風,注意環境清潔。強化手衛生意識,尤其是家長給孩子進行鼻腔護理前要清潔雙手。教會孩子打噴嚏或咳嗽時的正確姿勢,把頭掩到手肘或肩膀處,或者打噴嚏或咳嗽的時候用紙巾來遮住口鼻,而不建議用雙手捂住口鼻。外出時應給孩子佩戴適合尺寸的口罩等。
參考文獻
[1] Marie T. Brown, Jennifer K. Bussell. Medication Adherence: WHO Cares? Mayo Clin Proc. 2011 Apr; 86(4): 304–314.
[2] Alison Blenkinsopp, P. Paxton and J. Blenkinsopp. Symptoms in the Pharmacy: A Guide to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Illness, 6th Edition. 2009.
[3] www.uptodate.com
(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劉昕竹)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原標題:《家有小鼻涕蟲,爸媽該怎麼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