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小課堂——毛細現象

2021-01-09 鳳凰江蘇

3號早上,福運社區的氛圍突然變得朝氣蓬勃,原來是轄區裡的孩子們集中在社區活動室裡,今年暑期成長小課堂的第一次課程即將準時開展。

上午九點,小課堂正式開課,這次課程的主題是毛細現象,通過一個個小實驗讓孩子走進科學,了解毛細現象的成因及原理等。首先,老師向孩子們展示了抹布吸水等幾種現象,大家都認真觀看著。接著,老師通過向孩子們提問、解答和舉例子等方式,具體講解毛細現象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形成原因等,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興致盎然。

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毛細現象,老師給每一個孩子分發了實驗材料,大家親自動手完成小實驗——水的傳遞。杯子、棉花、模具、小鐵絲……一樣樣實驗小物件發到了孩子們手中,大家都顯得躍躍欲試。老師仔細講解著每一個實驗步驟,底座製作、棉花裝置入模具、模具安裝上底座,孩子們專注聽講,跟著一步一步有序的完成。很快的,實驗就完成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顯示著實驗成果,他們顯得無比的興奮和自豪。

隨著孩子們實驗的成功,老師趁熱打鐵更深層次的闡述了毛細現象。老師通過寓教於樂和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觀察的方式,讓他們學到了課本所不能給予的知識。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收穫了一份自己動手的樂趣。

伴隨著現場熱鬧的氣氛,課程臨近了尾聲。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拍了大合照,「咔嚓」一聲,照片定格住了這一刻的歡樂與收穫。

相關焦點

  • 毛細現象
    公式如下:在工業中:濾毛纖維式濾布利用毛細現象,可以快速排除淤泥中的游離物質;水冷卻管道外的材料應用毛細塗層,提高降溫效率;陶瓷過濾機利用陶瓷板的毛細現象來實現固體和液體分離[6];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在油井測壓領域中引進毛細管壓力監測技術,使得我國在油井壓力測量方面取得重大進步[7]。
  • 毛細現象之謎
    毛細現象即浸潤管壁的液體在細管裡升高,而不浸潤管壁的液體在細管裡下降的現象。它是物質分子間作用力的結果。
  • 【科學小實驗】No. 87 植物是如何「喝水」的,一個白菜吸水實驗讓你了解毛細現象
    因此可以輕鬆地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分,輸送到葉片的各個部分,這是「毛細現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毛細現象的例子,磚塊吸水、毛巾吸汗、粉筆吸墨水都是常見的毛細現象。在這些物體中有許多細小的孔道,起著毛細管的作用。同樣,你也可以用這個原理在白色的花上來觀察這些變化哦!
  • 象頭神與毛細現象的奇蹟
    由於寺廟中的神像大多由陶瓷或石頭等多孔材料製成,並有花朵、莖幹和枝條的裝飾,因而存在許多能夠通過毛細現象「吸入」牛奶的細孔。儘管毛細現象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但直到15世紀末才被達文西正式發現確認——他在幾位關注這一現象的知名科學家中搶佔了先機。一個多世紀後的1660年,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博伊爾(Robert Boyle)進行了研究毛細現象的實驗。
  • 毛細現象背後的科學故事
    發現毛細管內的液面在上升,這就是神奇的毛細現象。毛細管插入浸潤液體中,管內液面上升,高於管外,毛細管插入不浸潤液體中,管內液體下降,低於管外的現象。實驗大揭秘這種作用又稱為毛細作用,是液體表面對固體表面的吸引力。
  • 色彩接力實驗,神奇的毛細現象
    當我們用一根很細的管子插入水中時,水會通過這些細管道往上爬,這種現象叫做毛細現象。毛細現象又稱毛細管作用,是指液體在細管狀物體內側,由於內聚力與附著力的差異、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現象。它決定於液體分子相互間和液體分子對固體分子的相對吸引力,這種作用在插入液體的毛細管中尤其容易觀察到,它決定了管內外液面的高度差。
  • 漂亮的色彩接力實驗,神奇的毛細現象
    這是我們一起探索的第60個實驗小開心家裡養了幾盆花開心爸爸想起來毛細現象這個原理做了一個簡單的裝置就能讓花兒的土壤保持溼潤利用這個原理開心爸爸還跟小開心一起做了一個好玩的實驗一起來看一下吧—色彩接力—>分別滴入不同顏色食用色素並攪拌第三步將紙巾展開,縱向連續對摺三次再橫向對摺一次依次製作四張紙巾橋第四步用製作好的紙巾橋將杯子連接起來因色彩爬的很慢所以我們需要耐心等待一個小時左右當我們用一根很細的管子插入水中時水會通過這些細管道往上爬這種現象叫做毛細現象
  • 90後女科學家發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
    毛細凝聚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常由開爾文方程進行科學描述,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在沙灘上堆砌的「沙堡」,離開了毛細凝聚現象,也無法矗立。沙粒之間會形成一個個很小的凝聚水 「彎月面」,在尺寸很小的時候,相互接觸的沙粒間會產生巨大的副壓,這個壓力可以將每個沙粒相互『粘』在一起。可以想像一旦水幹了之後,沙堡便會坍塌成不定型的沙丘。
  • 90後女科學家發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
    毛細凝聚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常由開爾文方程進行科學描述,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在沙灘上堆砌的「沙堡」,離開了毛細凝聚現象,也無法矗立。沙粒之間會形成一個個很小的凝聚水 「彎月面」,在尺寸很小的時候,相互接觸的沙粒間會產生巨大的副壓,這個壓力可以將每個沙粒相互『粘』在一起。可以想像一旦水幹了之後,沙堡便會坍塌成不定型的沙丘。
  • 毛巾能吸水背後的物理知識——毛細現象
    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浸潤、不浸潤和毛細現象。分子的作用力中學的時候我們就了解過分子的作用力,作用距離的數量級非常的小,大概可以看一下圖。分子間的距離小於r0時,此時表現為斥力;當距離大於r0時,則表現為引力。但是超出一定範圍,就沒有作用力了,就好像一根鐵絲拉斷了一樣。其實斥力和引力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哪個力大,表現為哪個力而已。
  • 物理高考考點:晶體、毛細現象、表面張力
    如果一個物體就是一個完整的晶體,例如食鹽小顆粒,這樣的晶體就是單晶體,此外還有單晶矽,單晶鍺,鑽石。2. 多晶體:整體沒有規則的幾何外形,物理特性表現為各向同性。如果整個物體由許多雜亂無章的小晶體排列而成,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多晶體,多晶體沒有規則的幾何外形,但同單晶體一樣,能有確定的熔點。
  • 象頭神與毛細現象的奇蹟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由於寺廟中的神像大多由陶瓷或石頭等多孔材料製成,並有花朵、莖幹和枝條的裝飾,因而存在許多能夠通過毛細現象「吸入」牛奶的細孔。儘管毛細現象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但直到15世紀末才被達文西正式發現確認——他在幾位關注這一現象的知名科學家中搶佔了先機。一個多世紀後的1660年,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博伊爾(Robert Boyle)進行了研究毛細現象的實驗。
  • 感激物理的毛細現象
    文/小峰初醒時瞥見紅色和藍色的星點我的目光圍繞著世界的裂縫在迷濛時為我展開①拉尼亞凱亞仿若②松果體默默從事自我分裂檢視自己我必須感激物理的毛細現象因為思維方欲圍觀自己就滲了進去2020.8.3 西寧①拉尼亞凱亞: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 —浸潤與毛細現象
    ——浸潤與毛細現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可以在水中遊泳的一些禽類,比如像鴨子,鴛鴦等,喜歡用自己的嘴去整理羽毛。還有,為什麼用來盛醬油的瓶子是由塑料製作而成的。其實這裡面有他的物理原因的,就是高中物理裡面所學習的浸潤和不浸潤現象。一種液體會潤溼某種固體,並附著在固體的表面上,這種現象叫做浸潤。
  • 奇妙的潤溼和毛細現象:隱藏在自然界中的界面科學
    時間:1月5日(周六)10:00-11:30地點: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題目:《奇妙的潤溼和毛細現象》嘉賓:呂久安(西湖大學工學院研究員)沙漠甲蟲能夠利用背部的浸潤性圖案來從空氣中收集水分;澳大利亞棘蜥借用毛細作用力將水從體表輸送到嘴裡;威爾遜氏瓣蹼鷸操控長喙的小角度開合將水滴送入口中。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經過數億年的「修煉」,練就了神奇的生存技能。本次講座,呂久安博士將帶領大家在發現自然界動植物高超生存技巧的同時,一起來認識隱藏在這些神奇現象背後的界面科學,進而看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是怎樣利用這些「隱藏」的科學來影響我們的生活。
  • 波姐帶你一起揭秘液體的表面張力、浸潤和不浸潤、毛細現象
    根據數學知識知道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球形的表面積是最小的,這樣我們是否可以大膽的猜測:液體表面有收縮到最小面積的趨勢。斥力的作用距離比引力的作用距離小。如下圖所示,液體內分子A所受球內分子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為零。
  • 植物根莖吸水是利用了毛細作用的原理
    如果直徑很細的開口細管插入一液體中(見圖),往往會出現管內的液面高於或低於管外液面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毛細現象。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液體在容器與重力場中力圖使其表面具有最小的面積,通常一個液滴在空氣中是球形的,是因為包含相同體積液體時,以球形表面積為最小。
  • 毛細冷凝:沙堡與開爾文方程
    但是,當液體層只有幾個分子厚時,這種現象就超出了經典理論的適用範圍。根據最新發布在《自然》上的論文,由諾貝爾獎得主安德烈·吉姆(Andre Geim)領導的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為存在了150年之久的物理學疑難問題提供了答案:即為什麼可用宏觀方程和大量水的宏觀特徵合理地描述毛細管凝結(一種基本的微觀現象,涉及幾個水分子層)。這是巧合還是自然規律?
  • 科普小課堂,帶孩子暢遊知識海洋
    耐心講解(全媒體記者 羅藝) 11月14日下午3點,在市中區公園街社區公共服務中心,一場淨化髒水的實驗小課堂熱鬧進行。「大家看啊,我們把這張紙巾的一端浸泡在泥水裡,大家觀察一下會發生什麼神奇的反應。」大學生志願者李潤東介紹,此次實驗主要是運用了簡單的毛細現場,水分子半徑遠遠小於泥土半徑,通過液面內外壓強將水過濾,而泥土半徑過大不能通過面巾紙的纖維。因此,面巾紙的纖維可以將水分子吸上來,而沙土則不能吸附上去,水和泥沙就此分離開來。
  • 電彈性毛細模擬研究獲進展
    圖2. 潤溼和電潤溼過程。 在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微納系統力學與物理力學課題組」在液滴潤溼、電潤溼和電彈性毛細現象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作為封面論文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PRL)上(Yuan QZ and Zhao 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