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潤溼和毛細現象:隱藏在自然界中的界面科學

2021-01-09 騰訊網

時間:1月5日(周六)10:00-11:30

地點: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

題目:《奇妙的潤溼和毛細現象》

嘉賓:呂久安(西湖大學工學院研究員)

【嘉賓簡介】

呂久安博士,西湖大學前沿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他的研究興趣是智能形變高分子材料及其功能器件。智能形變高分子材料在當今的高新科技領域逐漸嶄露頭角,是高精尖智能器件的關鍵組成。這類材料可以完成遠程、無接觸、瞬時、定點和精確控制,所以成為開發晶片實驗室、微機械系統、微型機器人的理想材料。

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11篇,研究成果在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先進顯示材料與器件國際會議、英國皇家化學會液滴微流體國際研討會等多個國內外著名學術會議上獲獎。博士學位論文榮獲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首屆C-MRS材料學科優秀博士論文(全國評選出十人)。代表性研究成果「微量液體運動光控新技術」,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英國經濟學人等多家國內外主流媒體重點報導,併入選2016年上海十大科技事件。

【內容提要】

大自然是神奇的造物主,賦予了動植物「十八般技藝」。沙漠甲蟲能夠利用背部的浸潤性圖案來從空氣中收集水分;澳大利亞棘蜥借用毛細作用力將水從體表輸送到嘴裡;威爾遜氏瓣蹼鷸操控長喙的小角度開合將水滴送入口中。大自然中的動植物經過數億年的「修煉」,練就了神奇的生存技能。本次講座,呂久安博士將帶領大家在發現自然界動植物高超生存技巧的同時,一起來認識隱藏在這些神奇現象背後的界面科學,進而看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是怎樣利用這些「隱藏」的科學來影響我們的生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開爾文方程從理論上描述了毛細管內彎曲的液氣界面引起的蒸氣壓變化,被認為是固液界面潤溼領域三大經典理論之一。
  • 毛細現象
    根據力的平衡原理,潤溼液體在毛細管中的液面形狀是凹形的,它對下面的液體施加表面張力f1,這個力使液體沿著管壁不斷上升,當向上的拉力f1跟管內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時,這時管內的液體停止上升,表面張力分力f1與液柱所受重力G兩者平衡。
  • 中外科學家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本報訊(通訊員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團隊合作,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將開爾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相關成果12月10日發表在《自然》上。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
  • 【中國科學報】中外科學家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中國科學報】中外科學家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本報訊(通訊員 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團隊合作,創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將開爾文方程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
  • 中國科大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成果登《自然》
    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開爾文方程從理論上描述了毛細管內彎曲的液氣界面引起的蒸氣壓變化,被認為是固液界面潤溼領域三大經典理論之一。
  • 中國科大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王奉超教授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Andre Geim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毛細凝聚是指在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普遍發生於顆粒狀物料和多孔介質中,可極大地改變固液界面處的吸附、潤滑、摩擦和腐蝕等特性。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
  • 中國科大建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理論
    央廣網合肥12月10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陳奕均、劉源渤)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王奉超教授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尺度下修正了經典開爾文方程,並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建立了新理論。
  • 中國科大建立納米限域毛細凝聚...
    海姆教授團隊合作,在納米尺度下修正了經典開爾文方程,並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建立了新理論。研究成果已刊登在12月10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據了解,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
  • 【上觀新聞】在食品製藥業具應用前景,中科大納米尺度下毛細凝聚...
    如何描述納米/亞納米尺度下的毛細凝聚現象,這既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但是當系統變小時,就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毛細現象發生,浸潤液體會在細管道內自發地向上爬升,比如鋼筆的筆尖利用毛細作用引導墨水;土壤中的孔隙形成天然毛細管道,地下水順著這些管道向上爬,才能被植物根系所吸收;植物體內的導管也是毛細通道,將水逆著重力向上運輸,讓水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 中英科學家實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理論研究重要突破
    本報合肥12月10日訊(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範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團隊合作,在納米限域毛細凝聚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於12月10日刊登在《自然》上。
  • 象頭神與毛細現象的奇蹟
    例如,當你往茶杯或燒杯中注滿水時,觀察水邊緣表面可見其輕微下陷,這一下陷即由表面張力造成,又被稱為「彎月面」。水分子之間的凝聚力和水分子與玻璃間的附著力導致水面「線」有一定弧度。© Resumes在液體分子與容器間的附著力大於液體分子之間的凝聚力時,毛細現象就發生了;而毛細現象能使水上升到怎樣的高度,取決於表面張力和重力。
  • 一陰一陽之謂道:固體顆粒在流體界面的吸附現象
    ,看似簡單的現象,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迄今為止,膠體顆粒的合成方法日益成熟,顆粒在流體界面的原位表徵技術也得到長足發展,因而,對固體顆粒在流體界面吸附的深層次科學問題進行研究恰逢其時。未來該領域的研究仍然存在著豐富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來自物理、化學、力學、材料等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進行多學科的合作,利用小顆粒,探索大學問,從而為推動軟凝聚態物理和流體物理研究提供重要動力。
  • 毛細現象背後的科學故事
    發現毛細管內的液面在上升,這就是神奇的毛細現象。毛細管插入浸潤液體中,管內液面上升,高於管外,毛細管插入不浸潤液體中,管內液體下降,低於管外的現象。實驗大揭秘這種作用又稱為毛細作用,是液體表面對固體表面的吸引力。
  • —浸潤與毛細現象
    ——浸潤與毛細現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可以在水中遊泳的一些禽類,比如像鴨子,鴛鴦等,喜歡用自己的嘴去整理羽毛。還有,為什麼用來盛醬油的瓶子是由塑料製作而成的。其實這裡面有他的物理原因的,就是高中物理裡面所學習的浸潤和不浸潤現象。一種液體會潤溼某種固體,並附著在固體的表面上,這種現象叫做浸潤。
  • 波姐帶你一起揭秘液體的表面張力、浸潤和不浸潤、毛細現象
    液體表面與氣體和固體接觸會顯現出不同的物理現象,這就是表面張力和浸潤與不浸潤。   這兩種物理現象都與分子間的作用力相關。   概念   某種液體會潤溼某種固體並附著在固體的表面上,這種現象叫浸潤。
  • 象頭神與毛細現象的奇蹟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例如,當你往茶杯或燒杯中注滿水時,觀察水邊緣表面可見其輕微下陷,這一下陷即由表面張力造成,又被稱為「彎月面」。水分子之間的凝聚力和水分子與玻璃間的附著力導致水面「線」有一定弧度。© Resumes在液體分子與容器間的附著力大於液體分子之間的凝聚力時,毛細現象就發生了;而毛細現象能使水上升到怎樣的高度,取決於表面張力和重力。
  • 90後女科學家發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
    毛細凝聚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常由開爾文方程進行科學描述,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在沙灘上堆砌的「沙堡」,離開了毛細凝聚現象,也無法矗立。沙粒之間會形成一個個很小的凝聚水 「彎月面」,在尺寸很小的時候,相互接觸的沙粒間會產生巨大的副壓,這個壓力可以將每個沙粒相互『粘』在一起。可以想像一旦水幹了之後,沙堡便會坍塌成不定型的沙丘。
  • 90後女科學家發現納米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
    毛細凝聚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常由開爾文方程進行科學描述,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在沙灘上堆砌的「沙堡」,離開了毛細凝聚現象,也無法矗立。沙粒之間會形成一個個很小的凝聚水 「彎月面」,在尺寸很小的時候,相互接觸的沙粒間會產生巨大的副壓,這個壓力可以將每個沙粒相互『粘』在一起。可以想像一旦水幹了之後,沙堡便會坍塌成不定型的沙丘。
  • 電彈性毛細模擬研究獲進展
    圖2. 潤溼和電潤溼過程。液滴潤溼過程中,不同區域內水分子的跡線。 在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微納系統力學與物理力學課題組」在液滴潤溼、電潤溼和電彈性毛細現象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作為封面論文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PRL)上(Yuan QZ and Zhao YP*.
  • 十年10篇Nature/Science,中科大這個團隊厲害了
    毛細凝聚是指在毛細通道限域空間內的氣體,不必達到過飽和狀態即可發生凝聚從而轉變成液體的現象。毛細凝聚關聯了宏觀固液界面潤溼和微觀分子間力學作用,是納米限域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當前介尺度科學的國際前沿熱點。開爾文方程從理論上描述了毛細管內彎曲的液氣界面引起的蒸氣壓變化,被認為是固液界面潤溼領域三大經典理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