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永動機並不存在,但是如果從太空中看地球的狀態的話,它就像是一個永動機,一直在不停的自轉,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形成的46億年來都是如此!
不過運動的物體都需要受到某方面的力才會運動,地球之所以一直在自轉和公轉,也是因為受到了某些力的作用。這些力實際上絕大部分來自於地球形成的過程中,地球現在的自轉和公轉運行狀態,除了太陽的引力之外,基本上都是原先所獲取的物質對地球的撞擊力的作用慣性使然。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誕生於一片原始星雲之中,其中最先形成的是太陽,它比地球大致早形成了約3億年,兩者在形成過程上其實是很相似的,在星雲物質聚集形成太陽的過程中,大量的物質聚集到太陽系的中心,在這些物質奔向原始太陽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極快的速度,大量物質以極快的速度撞擊,給了原始太陽以初始的自轉力量,雖然物質都是以不同的角度撞擊,但是在原始太陽的引力掌控了太陽系的運轉趨勢之後,繼續撞擊的物質的撞擊角度就開始大部分和原始太陽的自轉方向趨同了,這些來自大量撞擊物質角動量的力量,最終促成了太陽的自轉狀態,也造就了太陽的黃道面,而在太陽形成的過程中,太陽之外的黃道面上也有一些物質聚集,形成了原始的行星和矮行星等,我們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地球自轉形成狀態基本和上面所講的太陽一樣,也是有大量物質快速撞擊帶來的力促成的,每一次大的撞擊都足以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地球的運行狀態,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也會輕微改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狀態的。不過地球的公轉狀態還是主要受太陽引力的影響,同時也是地球運行的初速度與太陽的引力達成了平衡,才會一直運行在太陽的宜居帶中的。
可見,地球並非永動機,它的自轉和公轉都會受到外力的影響,其運行狀態也正是因為外力的施加作用促成的,實際上地球的自轉速度一直在變化中,一般認為地球剛形成的時候每天的時間只有6個小時左右,種種外力作用使得地球的自轉運行速度變慢,其中月球的潮汐力影響比較大,它會使地球自轉的時間漸漸變長。
按照地球目前的運行趨勢來看,地球自轉的速度正在變慢,它的運行趨勢將會受到月亮和太陽運行狀態的影響,如果月球和地球互相潮汐鎖定,那麼地球上每天的時間(自轉一圈)將會長達如今的一個月;還有就是太陽對地球的潮汐鎖定作用了,如果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簡單來說,地球上一天(自轉一圈)的時間就會長達如今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