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箱養鯉魚和羅非魚是網箱養魚中經濟效益較高的養殖方式。網箱養魚最早起源幹柬埔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網箱養魚總在暫養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科學養魚方法。網箱養魚與傳統的養魚方式不同,是放到設置在水中的網箱裡,既可培育魚種又可飼養商品魚。
網箱養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養殖過程中不投餵飼料,養殖魚完全依靠攝食水中的浮遊生物和附著在網箱中的藻類,主要養殖羅非魚、白鏈等魚類,每畝網箱魚產量可達5-10噸,這種養殖方法稱為管養。另一種是投餵各利飼料,主要養殖鯉魚、羅非魚等,畝產20--40噸,被稱為精養。
我國發展淡水漁業條件優越,潛力很大,70--80%的大中型水面至今沒有充分開發利用,魚產量非常低,不少水面畝產只有500-1000克,網箱養鯉魚和羅非魚在大水面生產取得明顯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網箱養鯉魚和羅非魚是開發利用大、中型水面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農村農民勞動致富的一項生產門路。
由於網箱養魚的優點,現已成為世界各國淡水漁業中主要養殖方法之一。網箱養細魚和羅非魚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已實行電機操作,工廠化生產。
我國網箱養魚1974年開始試驗。經過多年時間的實踐證明,用網箱養鯉魚、羅非魚等優質魚是有前途的。
網箱養魚一般原理及其優點
魚類生長與水溫、水中溶氧量和餌料有著密切關係,靜水池塘由於水中溶氧的限制,魚种放養量也受到限制,不能放得過密。流水池塘由於源源不斷加進新水,溶氧量也隨著增加,魚种放養量可遠遠超過靜水池塘。
網箱養魚既不是靜水池塘養魚,又不是流水池塘養魚,它是一種高密度集約式的養殖方法,凡是開始接觸到網箱養魚的人,往往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小小的網箱能放養這麼多的魚種,有這樣高的產量,即在肥水中,在不投餵飼料情況下,每畝網箱能產成魚5噸左右,投餌精養產量更高,一般畝產20-25噸,高產可達40噸以上。為什麼網箱不投餌,羅非魚在這樣密集的環境中不至於餓死呢?網箱裡這麼多的魚又為什麼能生長良好?網箱內水中溶氧量為什麼能滿足養殖魚需要呢?
網箱養魚適用於大、中型水域,這些水域溶氧量高,魚群在網箱裡遊動,又有風浪,水的流動以及水溫變化都會產生水的波動和對流,形成網箱內、外水體交換,從而增加網箱內的溶氧量和魚的天然餌料(即浮遊生物),內外水體每交換一次,箱內溶氧量和浮遊生物就增加一倍,交換次數越多,箱內水中溶氧量就越高,浮遊生物也越多,這樣放在肥水中的羅非魚網箱,雖然不投餵飼料,也可以得充足的餌料。投餌飼養鯉魚和羅非魚網箱,飼料有了保證,網箱裡的水質義保持潔淨,有利鯉魚和羅非魚的生長,就可以取得高產。
網箱養魚與圈養豬一樣,網箱內養殖的魚,高密度生活在一個小面積範圍內,相互爭食,增進食慾,遊動量減少,降低能量消耗,增加營養積累,有利於魚類生長和肥育,同時魚類在網箱裡不受大水面環境影響,又免去了兇猛魚類侵擾,網箱內的生態環境給魚類創造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因此網箱裡養的魚,個個都是體寬而短,長得肥胖健壯,以上所說的是網箱養魚能取得高產的原因。
1979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了網箱內外養殖魚的磷酸肌酸等含量的測定,締和鏈測定結果:磷酸肌酸含量,網箱內的鏈平均比箱外低37.5%,平均低43.2%,血紅素,E低27%,低10.9,蛋白質含量,網箱內鏈比箱外增長3.2%,平均增長3%,脂肪含量,鏈增長21%,輔增長47.9%,肌肉含水最基本相似。上述分析結果表明,網箱內養魚有利魚類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