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

2021-01-07 嶽陽市人民政府

一、項目建設可行性

項目所在地金龍新區位於湘陰與望城交界處,芙蓉大道直達長沙,京珠高速複線貫通南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是創新創業的高地。園區堅持將新材料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目前已多家引進新材料企業,並加強了與同濟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合作,積極推動新材料項目的引進、孵化、聚集,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二、項目建設基礎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並將其作為金龍新區主導產業來培育;依託中南大學、國防科大等高校作為技術支撐。

三、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園區位於金龍新區產業園安康路沿線(通過茶亭互通與京珠複線相連),規劃面積1000畝,主要定位於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其上下遊產業,培育產值超200億元的新型材料產業集群。

四、項目建設投資

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

五、項目產品市場及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採取分期建設,五年內逐步建設到位,計劃引進新材料生產企業及上下遊配套企業30家左右,實現年銷售額收入200億元。

六、項目可採取的投資方式及投資回報方式

投資方式:獨資。

回報方式:產業發展回報。

七、項目合作單位基本情況與聯繫方式

聯繫單位:湘陰縣金龍新區

聯 系 人:吳雪濤(先生)

聯繫方式:13574043568

07302500235

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建設項目

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 錄

第一章 產業園區建設背景及戰略意義................................................. 1

1.1產業園區建設背景....................................................................... 1

1.2產業園區建設的戰略意義............................................................ 5

第二章  產業園區建設的基礎條件....................................................... 7

2.1區域條件及自然條件.................................................................... 7

2.2產業園區建設的優勢基礎.......................................................... 10

2.3「湘陰縣金龍新區」建設環境優勢............................................ 15

第三章  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17

3.1 發展現狀.................................................................................... 17

3.2發展趨勢..................................................................................... 18

第四章  發展規劃概述......................................................................... 20

4.1產業園區概況............................................................................. 20

4.2規劃編制依據............................................................................. 21

4.3規劃指導思想與原則.................................................................. 22

4.4產業園區定位以及規劃發展的目標........................................... 27

4.5產業園區發展模式..................................................................... 29

第五章  產業園區空間布局................................................................. 32

5.1 產業園區總體布局.................................................................... 32

5.2 產業園區產業鏈條.................................................................... 35

5.3 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規劃............................................................. 35

第六章  建設重點及項目建設............................................................. 38

6.1 產業園區建設重點.................................................................... 38

6.2入園門檻、準入條件.................................................................. 40

6.3 產業園區建設項目.................................................................... 41

第七章園區經濟效益分析................................................................... 42

7.1園區投資..................................................................................... 42

7.2經濟效益..................................................................................... 42

第八章  節能、環境保護與治理......................................................... 43

8.1 產業園區節能規劃.................................................................... 43

8.2 產業園區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 47

第九章新材料產業園區實施的主要措施........................................... 52

9.1組織管理保障............................................................................. 52

9.2 政策法規保障............................................................................ 54

9.3資金保障..................................................................................... 55

9.4 能力保障.................................................................................... 56

9.5 生產技術保證............................................................................ 57

第一章 產業園區建設背景及戰略意義1.1產業園區建設背景1.1.1建設背景

湘陰縣金龍新區於2011年4月組建,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濱湖示範區的核心區和先導區,是經嶽陽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兩型社會」示範性園區。是湘陰對接長株潭發展的「橋頭堡」,加快濱湖示範區金龍新區的開發建設,對進一步敞開湘陰南大門,加速融城對接,推動縣域經濟科學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充分利用湘陰縣金龍新區資源優勢,發揮地方現有產業基礎的龍頭骨幹帶動作用,促進湘陰縣經濟朝著又好又快方向發展,以骨幹龍頭企業為主導,圍繞資源、產業、產品優勢以及核心技術和重大項目建設集聚形成的產業分工明確、協作配套緊密的專業化產業集聚區。

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新材料是材料工業發展的先導,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強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

1、新材料的定義與範圍

新材料涉及領域廣泛,一般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傳統材料改進後性能明顯提高和產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其範圍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產業升級不斷發生變化。

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領域:①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具有獨特的聲、光、電、熱、磁等性能的金屬材料。②高端金屬結構材料。較傳統金屬結構材料具有更高的強度、韌性和耐高溫、抗腐蝕等性能的金屬材料。③先進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對獨特物理化學性能、適宜在特殊領域或特定環境下應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④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在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上新出現的具有耐磨、耐腐蝕、光電等特殊性能的材料。⑤高性能複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異質、異型、異性材料(一種作為基體,其他作為增強體)複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結構的新型材料。⑥前沿新材料。當前以基礎研究為主,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代表新材料科技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的材料。

2、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新材料產品日新月異,產業升級、材料換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術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結構功能一體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趨勢明顯,材料的低碳、綠色、可再生循環等環境友好特性倍受關注。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具有完善的技術開發和風險投資機制,大型跨國公司以其技術研發、資金、人才和專利等優勢,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中佔據主導地位,對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構成較大壓力。

從國內看,「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強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

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位於湘陰縣金龍新區安康路沿線(通過茶亭互通與京珠複線相連),規劃面積1000畝,主要定位於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其上下遊產業,培育產值超過200億元的新型材料產業集群。

1.1.2地域背景

湘陰縣金龍新區於2011年4月組建,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濱湖示範區的核心區和先導區,是經嶽陽市委、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兩型社會」示範性園區。是湘陰對接長株潭發展的「橋頭堡」,加快濱湖示範區金龍新區的開發建設,對進一步敞開湘陰南大門,加速融城對接,推動縣域經濟科學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龍新區位於湘陰縣金龍鎮(原界頭鋪鎮),具有十分優越的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新區距長沙和湘陰縣城均在18公裡左右,是長株潭經濟圈和洞庭湖經濟圈的交匯中心區;長株潭城市群物資出港的兩大重要港口霞凝(長沙)、漕溪(湘陰)兩港分列園區南北;芙蓉北路、界樟機場高速穿區而過,京珠複線、嶽長城際輕軌環區繞行,具備建設濱湖示範區物流中心的交通條件。

建園以來,金龍新區共投入建設資金20多億元;完成徵地近6000畝,拆遷房屋250餘棟,拆除違章建築15000多平米;再建安置房(一期)已交付使用,二期正在建設中;園林式再葬基地已投入使用;主幹道金龍大道、金鳳大道、安嘉路已竣工通車,文襄路正在建設中;燎原路、安康路已啟動建設;供水主管道全線貫通,全省首家智能型110kv變電站已竣工輸電,園區內水、電網建設全面鋪開。

金龍新區規劃南部為機械製造產業區,北部為新材料產業區。南部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完善的大型生活居住區,北部配套建設商業金融、文化娛樂、行政辦公、居住、職業技術培訓區。目前北部新材料產業區已編制了詳細規劃,即將啟動基礎設施建設。

北部新材料產業區已引進西姆西新型焊接材料研發與製造、康達新型航天塑料、創傑科技、鑫源新材料、曾祥環保、文秀紫荊花等6個新材料項目,總投資已達8億元以上,為園區大規模快速落地項目打下了堅實基礎。

按照省、市、縣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要求及「兩型引領、規劃主導、市場運作、產業支撐」的工作思路,新區力爭在3-5年的時間內建設一個「5平方公裡、5萬人口」的「縣城南區、工業新區、宜居小區」。未來的金龍新區將是一個創新陣地、示範基地、產業要地、休閒勝地、宜居佳地。

1.2產業園區建設的戰略意義

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是基於新區工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優勢、技術人才優勢、產業文化優勢和發展環境優勢,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對於引領材料工業升級換代,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從宏觀發展的角度,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是以湘陰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依據,因此,產業園區建設不僅能夠與湘陰縣、「湘陰縣金龍新區」的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相適應,同時還能夠有利於湘陰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湘陰縣整體經濟實力得到提升,為湘陰縣的小康社會建設奠定基礎。

其次,從微觀的角度,一方面,產業園區建設明確了湘陰縣新材料產業布局、產業發展方向及產業鏈條,可充分發揮現有產業資源、技術優勢,充分發揮集群效應,使湘陰縣新材料產業企業得到整合,以取得共贏的效果;另一方面,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原則,根據產業園區內短期的建設效果和未來的發展目標及構建新型工業體系的要求,統籌協調,深入研究,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為當地政府指導產業園區建設及產業園區內落戶項目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可有效推動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等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實現產業鏈間緊密配合,達到共贏效果,促進湘陰縣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第二章 產業園區建設的基礎條件2.1區域條件及自然條件2.1.1行政區域條件

項目建設地點位於湘陰縣金龍新區。湘陰縣位於湖南省嶽陽市西南部,縣城南距省會長沙市60公裡,南濱洞庭湖,湘資兩水尾閭,東經112°30′—113°02′,北緯28°30′—29°03′。湘江自南向北貫穿全境,距離南部上遊的長沙航電樞紐僅10公裡。把全縣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丘陵崗地,西部為濱湖平原。全縣轄19個鄉鎮,419個行政村,總面積1581.5平方公裡,人口76.08萬。城區規劃控制面積達50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裡。城區人口15萬。湘陰縣最南部平均寬度約400米的柳林江從鐵角嘴鎮最南部自西向東流入湘江,與南岸的長沙市望城區的喬口鎮形成天然而又明顯的分界線。

金龍新區位於湘陰縣金龍鎮(原界頭鋪鎮),具有十分優越的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新區距長沙和湘陰縣城均在18公裡左右,是長株潭經濟圈和洞庭湖經濟圈的交匯中心區;長株潭城市群物資出港的兩大重要港口霞凝(長沙)、漕溪(湘陰)兩港分列園區南北;芙蓉北路、界樟機場高速穿區而過,京珠複線、嶽長城際輕軌環區繞行,具備建設濱湖示範區物流中心的交通條件。目前已經實現了「五通一平」,基礎設施條件良好。

2.1.2經濟與社會發展概況

初步核算,201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8.89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76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85.48萬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00.65億元,增長11.5%。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5.96、3.11、3.5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7.1%、24.6%、28.3%,第三產業的貢獻率比上年下降了個11.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15.57:54.73:29.7,與上年比較,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上升2.8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2.7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75.11億元,佔GDP比重22.16%。R&D經費支出0.59億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1.76%。全縣共有社會福利院1個,敬老院26個,享受民政社會救助人數6.43萬人,集中供養五保戶人數1173人,分散供養五保戶人數7229人,農村低保救助人數22872人,城鄉大重病醫療救助人數10167人。全縣為民辦實事工程,共硬化改造通鄉鎮(村)公路126公裡,完成率100%;年末農村飲水安全達標人口數59.96萬人,農村居民安全飲水率85%以上;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100%;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0%;城鎮建城區綠化覆蓋率39.3%。

2016年全縣年末人口為77.99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0.28:100。出生人口10025人,出生率為13.19‰;死亡人口1330人,死亡率為1.7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63‰,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6.11:100。常住人口70.39萬人,城鎮化率為48.88%。

2016年全縣全部單位平均工資47488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0323元。據抽樣調查,2016年湘陰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410元,增長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0元,增長8.9%。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2元,增長7.8%,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佔家庭消費總支出比重達16.38%。

2016年,全縣享受城鎮低保金8667人;全縣結婚登記5462對;離婚登記1801對;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160人,年未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103人,失業率3.98%;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81577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001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5655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4935人,新增4500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3956,減少299人。

2.1.3產業園區域條件

本次規劃的「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位於湘陰縣金龍新區內,現園區基礎設施達到了「五通一平」標準,擁有交通區位、工業集聚、配套設施、人力資源(同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在此設立了湘陰分中心,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在建)、投資環境等優勢。努力幫助企業解決入駐、發展過程中的用地、資金、技術、用工等方面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目前已入駐西姆西新型焊接材料研發與製造、康達新型航天塑料、創傑科技、鑫源新材料、曾祥環保、文秀紫荊花等6家新材料企業,具備了良好的承載項目能力。

該園區位於湘陰縣金龍新區北片區,安康路沿線(通過茶亭互通與京珠複線相連),規劃面積1000畝。主要定位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其上下遊產業,計劃培育產值超過200億元的新型材料產業集群。

2.1.4自然條件

湘陰縣地屬北亞熱帶,為溼潤性大陸季風氣候,屬長江中遊氣候大區,光照充足,雨量適度,溫暖溫潤。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7.8℃,年降水量1188.6毫米,日照1516.8小時。無霜日262天。

2.2產業園區建設的優勢基礎2.2.1各級政府政策支持優勢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新材料產品日新月異,產業升級、材料換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術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結構功能一體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趨勢明顯,材料的低碳、綠色、可再生循環等環境友好特性倍受關注。

從國內看,「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強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

因此,建設新材料產業園區,能最大限度地研發與開發新材料生產技術和項目,發展高效專用新材料產業,完全符合國家宏觀政策和新材料產業政策。

從湘陰縣和地方層面上看,省委、省政府積極鼓勵地方發展優勢產業,出臺各種優惠政策予以扶持,湘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致力於將其打造成全縣的戰略性支撐產業。指出建設各地特色工業產業園區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各地現有產業基礎和特有資源優勢,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企業集群、產品集中,形成產業集聚;進一步提高產業關聯度,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推動工業化、城市化建設進程,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新材料產業又是湘陰縣金龍新區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湘陰縣已經將新材料產業發展列為湘陰縣「十三五」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來重點扶持。因此,建設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是整合現有新材料產業資源、發揮集群效應的有效途徑,是實現湘陰縣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點之一。

2.2.2新材料產業基礎優勢

新材料產業已經成為湘陰縣金龍產業新區的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已進駐的項目有:西姆西新型焊接材料研發與製造、康達新型航天塑料、創傑科技、鑫源新材料、曾祥環保、文秀紫荊花等6個項目,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為產業園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3土地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位。土地資源一直處於緊缺狀態,可謂「寸土寸金」。湘陰縣屬於平原地貌,相對於山區及半山區地貌區域,湘陰縣的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地貌類型多樣,地域性差異明顯。該園區位於湘陰縣金龍新區北片區安康路沿線(通過茶亭互通與京珠複線相連),規劃面積1000畝。主要定位於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其上下遊產業,培育產值超過200億元的新型材料產業集群。區域現狀為工業用地,可為產業園區未來拓展提供便利。

2.2.4地理位置及交通優勢

湘陰東鄰汨羅市、西接益陽市,南界望城縣、長沙市,北抵沅江市、屈原行政管理區。非金屬礦比較豐富。地貌呈低山、崗地、平原三種形態,具有三大特徵:其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位居幕阜山餘脈走向洞庭湖凹陷處的過渡帶上,地勢自東南向西北遞降,形成一個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傾斜面。最高處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處濠河口河底,低於黃海水平面4.3米。其二,以濱湖平原為主體,呈塊狀分布。地處湘江大斷裂帶,構成低山、崗地;西盤下切,形成濱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濱湖、江河、溪谷3種平原共702.11平方公裡,佔全縣總面積的44.4%,崗地佔13.59%,低山佔1.51%。其三,河湖交匯,水域廣闊。山崗地區水系發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區河湖交匯。

湘資兩水貫穿湘陰全境,通航裡程260公裡,沿湘江上溯40公裡可達長株潭城市群綜合物流樞紐長沙新港和金霞物流園,下經洞庭湖、入長江、出吳淞,通江達海,是長沙新港、金霞物流園水上運輸的必經通道和重要支撐點。湘陰漕溪港區深水碼頭常年通航能力在3000噸以上,是湖南省地理條件最優越的內河深水碼頭。漕溪港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2個3000噸級泊位即將動工建設,引進海南金泉合作社投資2億元建設的漕溪物流園已正式啟動。陸路多點對接省會長沙,向東沿S308線距京廣鐵路和武廣客運專線15公裡、距京珠高速20公裡;向南經芙蓉北路30分鐘可達省會長沙,50分鐘可達長沙黃花機場;建設中的京珠高速複線縱貫縣南北,在縣內設有兩個互通;規劃建設的長株潭城際輕軌經過湘陰縣並設兩個站點,湘陰與長株潭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縮短。

2.2.5公用設施及基礎設施優勢

湘陰縣金龍新區基礎設施達到了「五通一平」標準,擁有交通區位、工業集聚、配套設施、人力資源(同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在此設立了湘陰分中心,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在建)、投資環境等優勢。努力幫助企業解決入駐、發展過程中的用地、資金、技術、用工等方面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開發區內現有的基礎設施可為本次規劃新材料產業園區共享。

2.2.6科技優勢

湘陰縣有很多工業發展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同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在此設立了湘陰分中心,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在建)。現已把人才培養及分配向開發區內企業需要的專業傾斜,這將為開發區提供人才的保證。同時湘陰縣現有的新材料生產企業的人才、技術、科研、市場網絡等資源,都將成為規劃建設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建設的有利支撐。

湘陰是勞動力大縣,擁有青壯年勞動力近40萬人,其中在沿海發達地區大型企業工作的各類技術人才近10萬人。縣內有9所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可根據企業需求量身定訓專業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2.2.7環境優勢

環境優勢主要體現在管理方面,湘陰縣金龍新區管委會在產業園區建設與發展上,始終秉承「以人為本」 的原則,全面優化軟、硬投資環境,堅持「勤奮是基石、速度是品牌、服務是天職」的經營發展理念,採取「一站式」辦公,全程跟蹤服務,為企業投資創業發展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形成了內陸欠發達地區親商、助商、安商富商的特色優勢,打造最人性化的開發區。

2.2.8其它資源

湘陰縣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藏、礦點近200處,其種類可劃分為四類:一是金屬礦產,有黃金、鉛、釩、鐵、錳、銅、鎢、錫、銻等。二是非金屬礦產,有白雲石、螢石、鉀長石、重晶石、耐火粘土、高嶺土、石英、白雲母、磷、草炭、大理石、石膏、花崗巖、石灰石、煙煤等。三是稀有及輕稀土金屬礦產,有鈮、鉭、鈹、鋰、銣、銫、獨居石等。四是地下礦泉水與熱水,境內礦泉水達到飲料標準的有近30處;達到命名標準的近10處,其中溫泉命名的有2處,分布地點在嶽陽、汨羅、華容、平江等地。項目區土地、勞動力、原材料、電力、住宅供給充足、價格低廉。

2.3「湘陰縣金龍新區」建設環境優勢

湘陰縣金龍新區遠期規劃20平方公裡,以芙蓉大道湘陰段為縱向中軸線,東部為商貿開發區和休閒旅遊度假區,西部為新型工業區,工業區由綠色農業觀光帶分成南北兩個區。南、北工業區產業定位分別為先進機械製造和光伏電子信息的「兩型」產業。建園以來,新區共投入建設資金20多億元;完成徵地近6000畝,拆遷房屋250餘棟,拆除違章建築15000多平米;再建安置房(一期)已交付使用,二期正在建設中;園林式再葬基地已投入使用;主幹道金龍大道、金鳳大道、安嘉路已竣工通車,文襄路正在建設中;燎原路、安康路已啟動建設;供水主管道全線貫通,全省首家智能型110kv變電站已竣工輸電,園區內水、電網建設全面鋪開。

金龍新區規劃南部為機械製造產業區,北部為新材料產業區。南部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完善的大型生活居住區,北部配套建設商業金融、文化娛樂、行政辦公、居住、職業技術培訓區。目前南部機械製造產業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引進落戶了一大批優質企業;北部新材料產業區已編制了詳細規劃,即將啟動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省、市、縣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要求及「兩型引領、規劃主導、市場運作、產業支撐」的工作思路,新區力爭在3-5年的時間內建設一個「5平方公裡、5萬人口」的「縣城南區、工業新區、宜居小區」。未來的金龍新區將是一個創新陣地、示範基地、產業要地、休閒勝地、宜居佳地。

第三章  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3.1發展現狀3.1.1產業現狀

經過幾十年奮鬥,我國新材料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在體系建設、產業規模、技術進步等方面取得明顯成就,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具備了良好發展基礎。

新材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我國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發端於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經過多年發展,新材料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

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超過6500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約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機矽、超硬材料、特種不鏽鋼、玻璃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等產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自主開發的鉭鈮鈹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矽鋼、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間位芳綸和超導材料等生產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新材料品種不斷增加,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複合材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自給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產業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新材料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業創新動力不強,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產學研用相互脫節,產業鏈條短,新材料推廣應用困難,產業發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研發投入少且分散,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

3.1.2湘陰縣新材料行業現狀

新材料產業已經成為湘陰縣金龍產業新區的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已進駐的項目有:西姆西新型焊接材料研發與製造、康達新型航天塑料、創傑科技、鑫源新材料、曾祥環保、文秀紫荊花等6個項目,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為產業園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發展趨勢3.2.1產業園區發展趨勢

金龍新區規劃南部為機械製造產業區,北部為新材料產業區。南部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完善的大型生活居住區,北部配套建設商業金融、文化娛樂、行政辦公、居住、職業技術培訓區。目前南部機械製造產業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引進落戶了一大批優質企業;北部新材料產業區已編制了詳細規劃,即將啟動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省、市、縣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要求及「兩型引領、規劃主導、市場運作、產業支撐」的工作思路,新區力爭在3-5年的時間內建設一個「5平方公裡、5萬人口」的「縣城南區、工業新區、宜居小區」。未來的金龍新區將是一個創新陣地、示範基地、產業要地、休閒勝地、宜居佳地。

3.2.2產業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新材料產品日新月異,產業升級、材料換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術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結構功能一體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趨勢明顯,材料的低碳、綠色、可再生循環等環境友好特性倍受關注。發達國家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具有完善的技術開發和風險投資機制,大型跨國公司以其技術研發、資金、人才和專利等優勢,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中佔據主導地位,對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構成較大壓力。

從國內看,「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強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

第四章  發展規劃概述4.1產業園區概況4.1.1產業園區基本情況

1.產業園區名稱: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

2.所屬行業:新材料行業

4.1.2產業園區規劃的範圍

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是全縣範圍內新材料生產項目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是湘陰縣新材料產業發展行動指南,規劃制定後,可有效推動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等產業鏈條協調發展,促進湘陰縣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本規劃範圍為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產業園區建設將有效整合現有新材料生產企業資源,合理布置產業鏈條,發揮現有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為新材料生產企業長遠發展提供平臺,引進經濟和技術實力強的中外新材料生產企業入住產業園區,同時也為湘陰縣現有新材料生產重點企業提供擴建與發展空間。以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為主導產業,依託高科技技術為基礎,增加技術創新投入。

該園區位於湘陰縣金龍新區北片區,安康路沿線(通過茶亭互通與京珠複線相連),規劃面積1000畝。主要定位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及其上下遊配套產業,培育產值超過200億元的新材料生產產業鏈。

4.1.3規劃期限

從2017年8月至2023年8月共計6年時間完成產業園區建設工作。規劃以2017年為基準年,分三期。

近期(啟動期):2017年~2019年

中期(發展期):2019年~2021年

遠期(提高期):2021年~2023年

4.2規劃編制依據4.2.1國家相關法律、規劃與計劃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若干意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及與城市規劃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範。

4.2.2嶽陽市相關規劃與計劃

1.《嶽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嶽陽市「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嶽陽市產業轉型升級戰略實施方案(2015-2020)》

4、《嶽陽市循環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4.2.3湘陰縣相關規劃與計劃

1、《湘陰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湘陰縣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

3、《湘陰縣金龍新區總體規劃》。

4.3規劃指導思想與原則4.3.1規劃指導思想

1、以黨的十八大、省黨代會精神和工業強省戰略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經濟增長不同時期對新材料生產產品的不同需求,突出經濟開發區集聚效應,依託湘陰縣現有新材料產業基礎,突出產業特色,發揮新材料產業資源優勢,遵循工業化進程規律,積極引入外部增量資本,整合湘陰縣乃至嶽陽市的新材料資源,發展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體制與機制相對靈活的新材料生產企業集群,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材料研究開發、生產製造、展覽營銷基地,推進新材料產業綜合集聚,促進新材料生產企業集群發展。最終形成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目標,進一步做大做強湘陰縣新材料產業。

2、為促進湘陰縣新材料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工業發展速度與質量大幅度提升、資源利用程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形成湘陰縣新材料產業比較優勢。以生產新材料為主導產業,依託高科技技術為基礎,增加技術創新投入。

3、「做強主業、產品成鏈、循環增效」,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發展。

4.3.2規劃基本原則

1、堅持戰略目標明確,統籌規劃原則

要以特色產業園區定位的總體目標為中心,優化產品結構,開展新材料生產新技術與新應用領域研究及其產業化技術研究。突出特色,引導相近產業、相對分散企業集聚發展,引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逐步實現新材料產業產品結構不斷升級。

2、堅持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原則

產業園區建設要符合湘陰縣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與工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相適應,充分利用現有基礎,並以產業園區為湘陰縣新材料產業發展核心,與區外新材料生產企業實行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避免產業趨同和重複建設。

3、堅持集約開發,可持續發展原則

要根據金龍新區經濟發展和區位、資源、產業優勢特點,堅持資源開發和保護並舉,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同時,產業園區建設必須以保護好自然生態為前提,發展必須以環境容量為基礎,確保生態安全,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保證新材料產業可持續發展。

4、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高效益、低消耗和生態化的原則

要立足現有的新材料產業資源,加強發展概念策劃和培育,統籌規劃產業發展戰略及目標,堅持突出特色產業重點發展,集聚帶動相關產業衍生。在規劃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同時,充分協調相關產業的發展規劃,突破行業概念,細化專業分工,廣泛協作配套。在規劃重點項目及產品發展的同時,規劃相關的產品發展,努力培育工業概念產品,技術產品等系列產品發展。在規劃生產體系建設的同時,要健全相關支撐體系的規劃,包括技術研發體系、生產經營支撐體系,技術人才發展支撐體系,生活服務支撐體系等,保障產業園區與當地其它產業、其他產業園區的協調發展。在更大的區域範圍內統一規劃建設,拓展發展空間,吸收國內外先進經驗,堅持面對市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把新材料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成具有國內外競爭力和品牌效應的產業集群。

本次規劃的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要堅持高起點、高效益、低消耗和生態化的原則。

高起點:規劃建設目標定位要放眼於未來,建設起點要高。

高效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力爭實現產業園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高度統一。

低消耗:大力採用現代化節能技術、再循環技術、信息技術、生態技術,採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過程管理和環境管理標準。

5、堅持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原則

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高新技術的採用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通過高新技術的引進和開發,進行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推動各類研發機構與企業聯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將新材料產業的建設與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力度、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重點企業中現有的科技力量作用有機結合。同時,採用高新技術、充分利用本地區優勢資源改造傳統產業,提高新材料產業園區內企業或企業群的科技含量,在管理上採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過程管理和環境管理標準,在產品設計上採用生態設計理念,培育若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等,是新材料產業系統得以持續的根本保障。

6、遵循發展循環經濟的「3R」原則

產業園區建設要體現「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3R)原則:

(1)減量化原則(reduce)

要求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即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滿足既定的生產或消費需求,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做到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在生產中,常要求產品體積小型化和產品重量輕型化,產品包裝追求簡單樸實而不是豪華浪費。

(2)再利用原則(reuse)

要求產品和包裝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產中,常要求製造商使用標準尺寸進行設計,以便於更換部件而不必更換整個產品,同時鼓勵發展再製造產業。

(3)再循環原則(recycle)

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按照循環經濟的思想,再循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級再循環,即廢品被循環用來產生同種類型的新產品;另一種是次級再循環,即將廢物資源轉化成其它產品的原料。原級再循環在減少原材料消耗上面達到的效率要比次級再循環高得多,是循環經濟追求的目標。

3R原則重要性是不一樣的。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的根本目標是要求在經濟過程中系統地避免和減少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都應建立在對經濟過程進行了充分的資源削減的基礎之上。

7、堅持詳實規劃,可操作的原則

認真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在充分論證後組織實施。規劃目標要明確,布局要合理,重點要突出。要根據規劃內容研究提出預期性、導向性的指標,同時提出一些有約束力、可操作性的措施;既要突出體現政府宏觀調控,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宏觀管理措施,又要制定實現產業園區發展目標、建設項目的具體措施。

8、堅持立足區域優勢,突出產業特色的原則

產業園區應立足於湘陰縣現有的新材料產業資源優勢,在建設過程中,充分結合新材料產業基礎、突出產業特色,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把好入園企業準入關。

9、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推動相結合的原則

產業園區布局要以市場需求為前提,實行市場化運作。各級政府要轉變職能,加強服務,積極發揮新材料產業園區這個特色工業產業園區自身的優勢。

總之,產業園區建設要有效整合湘陰縣現有新材料生產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動發展、便於管理的效果,實現通過支柱產業帶動嶽陽經濟穩步發展的目標。

4.4產業園區定位以及規劃發展的目標4.4.1產業園區定位

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建成後,將會打造以下四個平臺:

1、以新材料國內貿易產業搭建國內新材料貿易平臺,打造「國內新材料改裝交易市場」品牌;

2、以技術研發應用產業搭建國內新材料技術集散、產業化平臺,打造「權威的新材料實(試)驗基地」品牌;

3、以新材料改裝產業園區搭建綜合性產品平臺,打造「國內新材料生產基地」品牌;

4、以新材料改裝投資、融資搭建國內新材料資源整合平臺。

通過這四個平臺建設國內新材料產業園區,最終實現年銷售收超過百億元的目標,進一步做大做強湘陰縣新材料產業,打造國內新材料生產名城。

產業園區功能地位,是以湘陰縣區域內的新材料生產及相關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資源為基礎,以新材料生產及相關配套產業生產骨幹龍頭企業為主導,圍繞資源、產業、產品優勢以及核心技術和重大項目建設集聚形成的產業分工明確、協作配套緊密的專業化產業集聚區。

4.4.2產業園區發展目標

充分利用湘陰縣發展新材料生產行業的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以及招商引資政策優勢,繼續強化新材料生產行業在湘陰縣工業體系中的支柱地位。圍繞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加快結構調整、產業集群建設。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加速推動成長型企業上規模。發展技術創新,改善管理模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在企業內部推行清潔生產,實行節能降耗,減少汙染物排放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以「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湘陰縣地理位置優勢和便捷的交通網絡為依託,以新材料產業園區及周邊區域新材料生產龍頭企業為基礎,以外向型經濟為方向,以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區域為目標,充分利用當地各種資源優勢,構建以專業化分工協作形成產業集群、產業結構優化的新材料產業經濟體系。主動爭取和接受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輻射,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高起點、大規模引進外資民資,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及發展速度,提高發展水平,增強綜合經濟實力。通過積極地組織制訂和落實政策保障措施,引導、扶持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區域內工業向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汙染方向發展。通過5~6年的建設,將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成為湘陰縣、嶽陽市的新經濟增長點。

規劃面積1000畝。主要定位為新材料生產的研發、製造、銷售及其上下遊配套產業,培育產值超過200億元的新材料生產產業鏈。不斷研究開發新產品,進一步提高企業規模和檔次,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形成以若干產業集團為主體的新材料產業網絡。產業鏈條完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效率高,生態環境質量好,國際合作密切,基礎設施和配套體系完善,吸引外資的能力大大增強。產業園區在湘陰縣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牢固確立產業園區在湘陰縣的主導產業的地位。

4.5產業園區發展模式

在開發模式上選擇先政府後市場的混合型模式,即政府規劃,封閉運行,公司運作,市場經營,自謀發展,滾動開發。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政府只是規劃引導,配備一個強有力的操作機構,不當主角,產業園區基本上以法人實體的形式,按照市場的辦法進行運作。特別是土地政策與稅收政策分開,實行管理高度權威化、經營基本市場化、發展企業化、開發滾動化,形成了良性循環。在發展模式上走先綜合後特色之路,在發展步驟上走先集中後集聚之路,在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合一的模式。

管委會下設辦公室、財政審計局、建設規劃局、經濟局、招商局,建立相對獨立產業園區財政、建設規劃和經濟發展管理體制,代表政府行使同一級綜合管理權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權限,實行以「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收費」、「一個部門執法」為主要內容的封閉運行機制。其主要管理職能:①實行產業園區財政單獨核算,採取「劃分收支,核定基數,超收分成,風險共享,一定幾年」的財政管理體制,這樣有利於調動產業園區發展的積極性;②由同級建設規劃部門授權,對產業園區內建設規劃、土地資源配置、地政執法進行綜合管理;③由同級建設、環保部門授權,負辦理「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許可證」,依法對建設項目報建、招投標、施工許可證、合同管理、工程監理、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和環境保護等進行管理。

新材料產業園區依託現有基礎、突出產業特色,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際化新材料特色產業園區。

1、搭建新材料生產平臺。

新材料生產基地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新材料生產吸引有志於發展中國新材料業務的投資商組建合資、合作企業,主要以引進國際一流產品作為主導產品。第二部分是以技術先進型、高科技零部件為主,供應國內外新材料產業。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鋰電池正極材料、粉末冶金、碳碳複合材料、高端焊接材料等。

2、搭建新材料科技創新平臺。

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引進國內外新材料科研機構及相關單位入區發展;二是充分利用高校和國家、省在嶽陽科研機構及市科研機構的力量;三是組合企業技術中心勢力,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利用平臺的優勢組織公用、共性問題的聯合研發,包括零部件的研發;基地企業也可利用平臺的力量有償研發服務。創新平臺中還包括檢測服務。

3、是搭建新材料現代物流平臺。

引進國內外先進物流企業進駐產業園區,發展新材料大宗貿易及銷售門市;開展適應區域需要的租賃業務;結合行業訂貨會,實施「一條龍」服務,打造國內一流的新材料物流中心。

4、是搭建新材料信息交流平臺。通過開辦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區網站,搭建新材料信息交流平臺。使用中文和英文建設信息最全、最大、最權威的國際新材料網絡體系,為供需各方提供信息匯總與交流。

5、搭建新材料綜合服務平臺。包括金融、保險、工商、稅務、商檢、海關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金融支撐體系和中介服務機構,對整個園區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優質服務。

第五章  產業園區空間布局5.1產業園區總體布局5.1.1與總體規劃的銜接

1、與發展規劃銜接

本次規劃的「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已經列入湘陰縣「十三五」規劃綱要,是湘陰縣及金龍新區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及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湘陰縣工業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新材料產業」作為「五大產業」之一列為工業經濟發展方向和重點,要「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新材料加工生產等特色產業,金龍新區位於湘陰縣金龍鎮(原界頭鋪鎮),具有十分優越的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新區距長沙和湘陰縣城均在18公裡左右,是長株潭經濟圈和洞庭湖經濟圈的交匯中心區;長株潭城市群物資出港的兩大重要港口霞凝(長沙)、漕溪(湘陰)兩港分列園區南北;芙蓉北路、界樟機場高速穿區而過,京珠複線、嶽長城際輕軌環區繞行,具備建設濱湖示範區物流中心的交通條件。

本次規劃的園區位於湘陰縣金龍新區北片區,安康路沿線(通過茶亭互通與京珠複線相連),規劃面積1000畝。

2、基礎設施銜接情況

金龍新區位於長株潭全國「兩型」社會建設濱湖示範區起步區的湘陰縣金龍鎮,是湘陰濱湖示範區建設的先導區,按照「縣城南區、工業新區、宜居小區」的定位,著力打造為長株潭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先進位造產業配套基地、休閒度假旅遊服務基地和湘陰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新區緊鄰長沙市境,距長沙市望城區1公裡,距長沙市中心城區20公裡,長沙市城市主幹道芙蓉北路縱貫園區,向南3公裡為京珠複線茶亭互通,向北9公裡為袁家鋪互通,西距樟樹港碼頭10公裡,東臨燎原水庫風景旅遊區。

5.1.2產業園區總體框架及功能分區

1.產業園區總體框架

新材料產業園區規劃佔地1000畝,產業園區內重點建設新材料生產項目以及附屬配套設施。

新材料產業園區的總體框架是以新材料生產及加工為核心,實現從原材料―新材料生產―終端用戶這一條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完整性和配套性。

這一產業鏈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基地、新材料生產加工等。

另外,產業園區建設還將配套建設附屬服務設施,包括:

研發中心:主要用於技術研發、新材料生產試驗與檢測等;

綜合服務辦公樓:主要用於產業園區管理部門、服務部門、信息、培訓、技術展覽等;

公用設施:主要包括產業園區道路、配電設施、各種管網、產業園區綠化等。

2、產業園區功能分區

根據湘陰縣及金龍新區總體規劃,確定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功能分區,主要包括核心區、擴展區、輻射區和綜合服務區等。

(1)核心區

本次規劃以新材料產業園區為基礎,主要布置產業鏈中的新材料生產加工企業。

(2)擴展區

在金龍新區規劃區內,包括現有新材料生產企業、現有企業擴建和未來新建企業。主要根據市場需求及現有企業基礎改造或新建不同用途的新材料生產線,以完善新材料產業鏈條的各個節點。

以金龍新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為平臺,通過產業園區產業與區域外產業之間的產品或外協加工企業間的相互交換而形成工業鏈(網),使產業園區內資源得到最佳配置、環境汙染降低到最低水平、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擴展區最主要功能要充分發揮區域內整體新材料生產企業基礎,以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為新材料產業園區及金龍新區內新材料生產企業參與湘陰縣新材料產業開發及國內外市場競爭提供新的資本。

(3)輻射區

以核心區和擴展區為根本,輻射到湘陰縣城區範圍,繼續強化新材料產業在湘陰縣的支柱地位,充分利用地理位置與交通優勢、產業資源優勢,帶動各類新材料等相關行業和衍生行業的發展,形成全區乃至全市範圍內的一個大型的產業集群。

(4)綜合服務區

在金龍新區範圍內,根據公共服務設施狀況及本次規劃的新材料產業園區發展目標,統一規劃,統籌考慮,達到公共設施最大程度的共享,集中布置綜合服務部門,充分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大生產、大配套的格局。

5.2產業園區產業鏈條

新材料在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新材料對機械、冶金、電子、橡膠、石化等行業都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新材料品種不斷增加,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複合材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自給水平逐步提高。

5.3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規劃

根據產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先行籌集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並負責組織平整產業園區用地、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產業園區給排水工程、供電工程、供熱工程、燃氣工程、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業園區「五通一平」的基礎條件。同時建設研發中心、綜合服務樓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入駐產業園區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以縮短入園項目建設周期,減少項目建設資金,為入園企業獲得較大利潤奠定基礎。

金龍新區位於長株潭全國「兩型」社會建設濱湖示範區起步區的湘陰縣金龍鎮,是湘陰濱湖示範區建設的先導區,按照「縣城南區、工業新區、宜居小區」的定位,著力打造為長株潭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先進位造產業配套基地、休閒度假旅遊服務基地和湘陰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新區緊鄰長沙市境,距長沙市望城區1公裡,距長沙市中心城區20公裡,長沙市城市主幹道芙蓉北路縱貫園區,向南3公裡為京珠複線茶亭互通,向北9公裡為袁家鋪互通,西距樟樹港碼頭10公裡,東臨燎原水庫風景旅遊區。

新區以芙蓉北路為縱向中軸線,東部為商貿開發區和休閒旅遊度假區,西部為新型開業區。工業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分成南北兩個片區,產業定位分別為先進機械製造和光伏電子信息產業。按照「兩型引領、規劃主導、市場動作、產業支撐」的模式,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兩型」園區。園區規劃建設主幹道30Km,採取改性瀝青路面,全程高標準實行亮化和綠化,並配套完善的供水、排汙、通信、燃氣等地下管網,建成汙水處理廠一座、自來水廠一座。目前,主幹道金龍大道竣工通車,供水主管道全線貫通,110Kv變電站竣工輸電,園區管網、電網構架基本形成。

第六章  建設重點及項目建設6.1 產業園區建設重點

以已入駐園區的西姆西新型焊接材料研發與製造、康達新型航天塑料、創傑科技、鑫源新材料、曾祥環保、文秀紫荊花等6家企業為核心,經過對應的招商引資,完成上下遊產業鏈的延伸,年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

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區將全面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依託現有基礎、突出產業特色,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際化新材料特色產業園區。將充分發揮嶽陽綠色化工產業的比較優勢以及湘陰縣金龍新區的環境優勢,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率服務,又好又快地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新材料科技創新、生產製造、現代物流、國際商務、信息交流、綜合服務六位一體的自主創新基地和產業化示範基地。

為了使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進一步規範化、科學化、合理化,產業園區建設要遵循「做強主業、產品成鏈、循環增效」原則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基於產業園區產業結構現狀和經濟發展態勢,以增強產業園區「二次創業」能力、促進產業園區的發展、提高區域經濟增長質量為目標,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大力引進高附加值新材料生產產品類項目,發展新材料產業園,壯大產業園區經濟。產業園區開發要合理規劃產業布局,依託湘陰縣現有企業的生產基礎,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重點開發主導產品,形成集群效應,增加產業園區內企業整體市場競爭能力,達到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目的。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是確保產業園區產業主導產品的順利開發,需建設產業園區支撐體系,主要包括技術、融資、協作配套、服務等平臺的建設。

1、技術支撐體系

建設產業園區研發中心,為產業園區新材料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撐。搭建新材料生產設計研發平臺,建立資料庫,對內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對外實現在線選型計算。同時,搭建新材料科技創新平臺。一是引進國內外新材料科研機構及相關單位入區發展;二是充分利用高校和國家、省在嶽陽科研機構及市科研機構的力量;三是組合企業技術中心勢力,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利用平臺的優勢組織公用、共性問題的聯合研發,包括零部件的研發;基地企業也可利用平臺的力量有償研發服務。創新平臺中還包括檢測服務,建立資料庫,對內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對外實現在線選型計算。

2、營銷服務體系

搭建新材料信息交流平臺。使用中文和英文建設信息最全、最大、最權威的國際新材料網絡體系,為供需各方提供信息匯總與交流。整體推薦新材料生產,實現網上招標連結,對大宗物品實現網上招標,與各大工程公司、設計院、行業協會、國資企業建立合作協議。

3、融資服務體系

一是中小企業專項信用貸款工作進一步深化。二是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工作進一步深化,擴大了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範圍。三是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工作進一步深化,成立了擔保公司,引導和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向健康方向發展。四是實施「郵政助推中小企業創業發展工程」,推進郵政儲蓄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上述各類服務平臺,產業園區管理部門要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採取多種形式的溝通、交流、協作方式,為產業園區企業提供服務。

6.2入園門檻、準入條件

產業園區應該高起點、高標準和高層次地引進具有較大增長潛力和具有龍頭帶動的企業和項目,能夠發揮產業園區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等。

入園項目要求:

1、入園項目所採用的生產工藝及產品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的,項目產品以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3年版)》為準,應與新材料生產相關上下遊產品或企業。

2、投資強度為不低於200萬元/畝;

3、符合國家的節能和環保政策;

4、符合產業園區產業規劃的產業發展方向;

5、滿足產業園區建設需要。

6.3產業園區建設項目

表6-1新材料產業園區近期項目情況一覽表

序號

建設

性質

建設規模及內容

起止年限

總投資(萬元)

資金來源

(萬元)

產值

(萬元)

利潤

(萬元)

稅金

(萬元)

1

新建

年產10萬噸改性高分子材料。建設以塑料原料及製品為主的產業園,預計產值8億元。

2017-2019

42000

自籌+融資

260000

32000

24250

2

新建

400t/a大絲束碳纖維建設項目。

2017-2019

25000

自籌+融資

220000

20800

19250

3

新建

年產500噸高性能碳/碳複合材料生產基地。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屬於高分子複合材料,它是由各種高性能纖維作為增強體置於基體材料複合而成。

2017-2019

20000

自籌+融資

80000

8000

7250

4

新建

年產3000噸環保水性塗料生產與銷售項目。水性漆是以水作為介質的漆。具有優異的不粘性及耐用性。

2017-2019

16000

自籌+融資

30000

6800

6000

5

新建

3萬噸/年環保鈦白粉、硫酸鋇、雲母粉表面改性項目

2017-2019

10000

自籌+融資

30000

8000

7000

6

新建

年產5000噸耐高溫稀土鎂合金項目

2019-2021

28000

自籌+融資

90000

12000

10250

7

新建

年產2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2019-2021

64000

自籌+融資

290000

43200

10800

合計

205000

1000000

130800

84800

第七章 園區經濟效益分析7.1園區投資

新材料產業園區總投資初步預計可達23億元左右,其中園區基礎設施投資(「五通一平」及其他附屬工程)約2.5億元,項目引進投資20.5億元。

7.2經濟效益

項目投資強度最低達到200萬元/畝,年產值可達100億元,單位土地產出達到1000萬元/畝。

第八章  節能、環境保護與治理8.1產業園區節能規劃8.1.1 節能概述

節約能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是我國的節能方針。

節能工作是一種特定的「能源開發」,是解決能源供應緊張、保護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的有效途徑。我國目前能源利用水平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節能工作基礎還很薄弱,節能工作潛力很大。節約能源是我國發展經濟的一項長遠戰略方針,是經濟活動中面臨的最普遍也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對於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乃至於改變我國能源浪費嚴重的現狀都具有重要意義。

8.1.2 節能依據

(1)原國家計委、建設部等《關於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增列「節能篇(章)」的暫行規定》的通知;

(2)《國務院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28號);

(3)《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1997]90號主席令);

(4)《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2006年版);

(5)《民用建築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2005]第143號令);

(6)《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

(7)建築節能設計規範、標準及技術規定等。

8.1.3節能規劃

1.總體目標

按照節能降耗總體目標要求,「十三五」期間,產業園區萬元生產總值(GDP)能耗下降2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0%;第三產業(包括交通、商貿、現代服務等行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建築節能下降15%。

2、節能措施

(1)管理措施

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節能降耗工作的組織領導,產業園區成立節能降耗領導小組,形成條塊聯動的工作機制。建立定期節能溝通例會制度,按季度召開一次節能工作通報分析會,每年召開一次節能降耗工作大會。

明確工作責任:產業園區對全區能源和節能工作總負責和總協調,由當地發展改革局負責制定節能規劃、相關政策;當地工信局負責工業、商業、服務業節能降耗及節能技術設備的應用和各產業耗能情況的分析;當地統計局負責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做好企業耗能統計和能耗數值公布工作;當地外經委負責招商引資過程中企業節能評估和審查;當地建設交通部門負責交通和建築領域的節能,在項目建設階段把好節能關。各產業園區的節能工作,按產業園區行政隸屬關係和政府主管部門分別由相應單位負責;當地宣傳部門負責節能科普宣傳等相關工作;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強化規劃引導:加快制定產業園區節能規劃,細化階段性工作目標,由當地發展改革局作總體平衡;鼓勵發展優勢產業,逐步淘汰劣勢產業;將能源規劃與城市布局規劃相結合,將重大能源設施納入當地規劃並嚴格控制。

加快政策制定:充分提高各產業扶持政策的執行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制定一批鼓勵企業改造落後運行設備,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能,財政給予支持補貼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在節能方面的投入力度。

實施能耗審核:遵照國家《節約能源法》的有關規定,嚴格實施建設項目能耗審核制度,推進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在招商引資中,要將項目萬元增加值能耗作為重要審核條件,嚴格把關。進一步加強統計力量,完善節能統計體系,建立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公報制度。

強化節能宣傳:要開展豐富多樣的節能培訓和教育宣傳,形成節能光榮、浪費可恥的文明風尚。表彰節能先進。每年對在節能工作、節能技術研究及推廣、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能源生產經營單位和用能單位應當對節能工作取得成績的集體、個人給予獎勵。

(2)產業園區建設措施

產業園區總體框架布局時,充分考慮項目性質,按照上下遊產業鏈布置擬入駐產業園區項目,可減少上下遊產品之間的原材料運輸距離,既避免了原材料在倒運中的能源消耗,也節省了建設用地,是一舉兩得的最佳選擇。

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規劃,結合現有企業及基礎設施條件,合理規劃產業園區道路、供電、供排水、供暖等基礎設施,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重複建設造成的浪費。

產業園區基礎及公共設施建設時,採用節能建築材料,公共建築布置時儘量布置為南北方向,爭取最大的採光及採暖面,可節省採暖、採光中的能源消耗。

完善產業園區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節能指標考核體系,從管理角度控制能源消耗。

(3)產業園區項目節能措施

生產節能:

①在產品選型上,淘汰技術落後的老產品,生產技術含量高的節能新產品。

②生產工藝選擇上,選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降低生產能耗。

③設備選型上,生產工藝設備選用國內知名廠家設備,並選擇節能設備;在電器設備選型時,採用高效節能的電力設備,如:電機均採用新型號節能電機(Y系列等),變壓器採用S系列。車間變配電室設置在生產車間內,使其靠近負荷中心,減少電能損失。

④加強計量監視儀表系統,在車間用電系統中,根據規程要求裝設足夠的電度表和各種測量儀表,以便合理計算電量和監視考核運行指標。

⑤設備裝機容量在55kW及以上的電機設機旁電容器進行無功功率補償,使功率因數補償到0.9以上,通過這些措施可節電10%左右,一般每1kW補償電容每年可節電150~200kW·h。

⑥廠區生產車間、綜合辦公、服務設施等建築布置為朝陽方向,充分利用太陽光採暖和照明,另外,室內照明均採用節能及混合光源照明。

⑦供水設備採用節水型設備,達到節約用水效果。

⑧熱力管道保溫採用高效節能的聚氨脂發泡保溫材料,以減少管道熱損失。

⑨建築物的熱工設計應符合節能要求,採用節能複合牆體(輕體砌塊等),減少建築物熱能損失,可達到建築節能要求。

應用節能:

合理採購各種原材料,把住質量關,避免因原材料質量問題造成產品質量下降,導致能源浪費,也是節能的一項重要措施之一。

總之,產業園區項目建設時,依據產業園區規劃從源頭上就考慮了上下遊產業鏈布局,對生產工序各環節產生的廢料做到回收再利用,間接地節約了能源。

8.2產業園區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8.2.1規劃指導思想

堅持以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實施清潔生產。通過明確環境質量目標,完善功能區劃,合理布局,實行排放汙染物總量控制,強化環境管理等措施,保護產業園區的環境質量。

8.2.2環境保護目標

1.生態環境建設總體目標

在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保護產業園區生態環境,使之成為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寧靜舒適、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業區。

2.大氣環境質量目標

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GB3095-2012)二級標準,即大氣總懸微粒年平均值0.15mg/m3,工業廢氣達標排放率100%。

3.汙水排放目標

產業園區排水體制採用雨汙分流制,汙水經收集後統一排入城市汙水處理站處理達標排放。

4.環境噪聲目標

達到國家《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標準。幹線交通噪音平均值小於70dB(A),區域環境噪音平均值小於55dB(A)。

5.工業固體廢棄物目標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處置率100%,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率100%。

8.2.3環境保護對策

規劃從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合理規劃產業園區內的土地資源,各企業應把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共同把產業園區建設成為清潔、優美、貼近自然的良性生態系統。

1.加強規劃的執法管理工作,健全產業園區規劃管理機構,以行政、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提高規劃的管理水平,要強調規劃嚴肅性,嚴格執行規劃。

2.本規劃經批准後,作為產業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的依據,進區項目必須經區環境影響評價後,方可實施。

3.進區企業,必須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各用地內的規劃建設方案,並按有關程序報審批准。

4.積極引導產業向輕汙染、無汙染、低能耗、低物耗方向發展,嚴格控制重汙染項目進入產業園區的準入標準。

5.堅持實行排汙許可證制度,控制汙染物排放總量。

6.對入園的生產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堅持環境建設與城鄉建設、經濟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原則。

7.堅持「汙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加強綠化建設,提高產業園區內的綠地率。

8.2.4產業園區建設環境保護

1.產業園區規劃時在地塊功能分區及產業園區道路建設時,儘量避讓已有的樹木,並對新建及延伸建設道路兩側進行綠化,改善產業園區生態環境。

2.產業園區內汙水統一收集由城市汙水站統一處理,不隨意排放。

3.產業園區規劃統一建設小型垃圾轉運站,產業園區垃圾經各部門統一運至轉運站,垃圾轉運站周圍設置10m寬的綠化防護帶,其與周圍建築物的間隔不小於5m。

4.產業園區規劃設置水衝式公廁。

5.產業園區規劃設置一定數量的廢物箱,收集零散垃圾。

6.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時,產生的建築垃圾應分類處理,可以利用的磚瓦、木料送往廢舊建築材料市場外賣;殘土廢料可填充場區內低洼地段,減少外運填方量;不可利用的建築垃圾送到城市垃圾場統一處理。

8.2.5產業園區項目建設環境保護

1.項目建設環境保護原則

(1)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本產業園區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

(2)堅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的要求;

(3)堅持「三同時」的原則,即環境治理設施與項目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2.主要汙染物

新材料生產主要是機械製造加工,項目主要汙染源及汙染物有:

(1)噪音:機械設備運轉、空壓機運轉噪音;

(2)廢氣:噴塗油漆、噴丸、打磨、噴漆烘乾、焊接等工序產生的廢氣及煙氣;

(3)廢水:生活汙水;

(4)生產、生活垃圾及固體廢棄物。

3.主要治理措施

(1)噪音治理措施

一是噪聲源上處理,儘量選用低噪音設備,對於產生噪音較大的設備加消音器或設隔音操作室;二是通過廠區圍牆、道路兩旁、廠前區與生產區之間設置的綠化帶,減少噪音對廠前區及廠界以外的影響;三是在接受點進行防護,操作工人可佩帶防護用具(耳塞、防聲棉、耳罩、防聲頭盔等)。

(2)廢氣治理措施

噴塗油漆、噴丸、噴漆烘乾等工序生產過程中均在密閉的設施中進行,打磨、焊接等工序產生的廢氣及焊接煙氣在設備上方設置吸菸罩、袋式收塵器等設施,防止汙染物擴散,同時採取抽風、過濾、沉降等措施將粉塵集中處理後排至室外,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產工人的危害及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

(3)生活汙水處理

產業園區建設汙水管網,統一收集生活汙水,送至城市汙水處理站處理,產業園區不隨意排放汙水。

(4)固體廢棄物

生活垃圾經過收集後統一送到城市垃圾場處理。

固體廢棄物即為落形料、修邊工序加工的邊角餘料,回收他用。

第九章 新材料產業園區實施的主要措施9.1組織管理保障

建立高效、完善的規劃實施的組織機構、管理體系來組織和管理,是規劃實施的基本保障。明確管理機構和管理職能,能夠避免部門之間因分工不明確產生的職能衝突和利益衝突。產業園區建設規劃實施的組織建設應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即明確橫向的市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以及區政府與鎮政府的職能分工。在機構設置上,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精簡機構設置,提高服務效率;有一支開發建設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隊伍;為企業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和實行「一站式」服務。

9.1.1確定規劃的法律地位、龍頭地位

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發展規劃是湘陰縣及金龍新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湘陰縣及金龍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湘陰縣及金龍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將其納入湘陰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作為重要的內容和必要的組成部分予以落實。強調政府在產業園區建設中的宏觀調控作用,確保產業園區建設規劃中的各項工程順利實施,使產業園區建設走上規範化、法制化軌道,促使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在產業園區規劃報批的基礎上,對各項目基礎設施及具體項目制定詳細的落實方案,以確保產業園區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9.1.2建立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為了更好、更快地建設湘陰縣金龍新區新材料產業園,金龍新區管委會成立「產業園管理委員會」,接受市政府、湘陰縣新材料生產協會的領導和指導,主要負責:

(1)制定產業園區招商、融資、稅收、土地利用、人才引進、技術與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技術經濟和環境政策;

(2)負責協調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縱向管理,組織、協調、督查產業園區建設項目的規劃、立項、建設等工作。

(3)負責產業園區內建設發展的重大事項的決策,批准或審查產業園區內生態工業園建設項目規劃和發展目標;

(4)協調解決產業園區在發展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9.1.3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建立目標責任制

產業園區建設工作涉及建設、環保、經貿、農業、林業、水利水電、旅遊、國土資源等職能部門。為明確職責,應當全面分解建設各項任務,並逐項下達到有關部門。逐步建立產業園區各項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各自職責,把各項工作分解落實到人。

9.1.4建立有效運行機制

建立相對獨立產業園區財政、國土規劃和經濟發展管理體制,代表政府行使同一級綜合管理權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權限,實行以「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收費」、「一個部門執法」為主要內容的封閉運行機制。其主要管理職能:(1)實行產業園區財政單獨核算,採取「劃分收支,核定基數,超收分成,風險共享,一定幾年」的財政管理體制,這樣有利於調動產業園區發展的積極性;(2)由同級國土規劃部門授權,對產業園區內國土規劃、土地資源配置、地政執法進行綜合管理;(3)由同級建設、環保部門授權,負責辦理「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許可證」,依法對建設項目報建、招投標、施工許可證、合同管理、工程監理、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和環境保護等進行管理。

9.2政策法規保障9.2.1 強化環境保護制度,加大執法力度

產業園區及項目建設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規範、標準要求執行,尤其對入駐產業園區項目要嚴格把關,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權。對入駐後的企業,要加強可能造成環境汙染的企業監督管理,實施必要的懲治措施。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積極引進域外具有實力的新材料生產企業,整合好現有的改裝車資源,避免散、亂、低水平重複建設,形成多品種生產、專業化協作的格局。同時,在市場準入、財政支持、土地使用、人才流動、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實時地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

9.2.2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參與產業園區建設

產業園區在啟動、實施階段需要給予政策支持。要加強政策引導,充分發揮政府調控職能,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充分發揮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的槓桿作用。政策的支持主要體現在經濟支持、政策鼓勵、稅收調節等多方面。產業園區內建設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回報率高等特殊項目可採取一事一議、一廠一策的方式享受更多的優惠。對於符合開發區投資行業導向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土地和配套費上給予一定程度的減免。

1、政府資金支持

產業園區的項目符合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政策,當地政府要結合實際情況給予資金、稅收等優惠支持,同時積極爭取上級的資金支持,如循環經濟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等優惠政策支持。

2、稅收調節政策

通過減免稅收的政策鼓勵利用工業廢渣有利於環保的項目的落實。

9.3資金保障

產業園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投資額較大,必須走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和產業化的籌資新路子。採取多種方式,多方籌措資金,為新材料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產業園區建設與產業發展資金以企業自籌為主,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風險投資、金融信貸,利用外資、政府財政支持等多種渠道和形式解決建設資金。採取有效措施,爭取協調金融機構授信貸款額度。拓展擔保方式,擴大對新材料項目的信貸投入。根據「政府宏觀調控與社會共同參與」的方針,動員全社會力量,實行政府、集體、個人三方面結合政策,鼓勵多方投資,提高資金利用率,儘可能地將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各工程項目按照市場進行運作,吸引社會力量及資金來參與實施。以確保產業園區建設中各項建設任務的資金得以落實和實施。資金籌措渠道有:

1、用好政府引導性資金,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導向性作用,促使社會資源向重點項目建設優化配置,促進民間資金、閒置資金轉向工業產業園區建設,形成全民、全社會參與工業產業園區建設的局面。

2、根據工程在全省及全市的重要性,力爭將產業園區重點工程有重點分別納入到省、市建設的重點工程中去,建設過程中爭取省、市重點工程的部分專項資金。

3、廣開資金門路,對於其它工程項目上,能市場化運作的進行市場化運作籌集資金;難以市場化運作項目,在自籌的基礎上,輔以國家政策性貸款資金扶持。

4、拓展市場合作資金,採取多種形式,充分利用民間、個人、組織的資金參與到產業園區建設中來,達到互惠互贏的目的。

9.4能力保障

1、深化企業改革,推行現代企業制度。

結合當地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現狀,儘快實現企業內部改組改制,為產業園區規劃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保障條件。

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重點發展高附加值、輕汙染或無汙染產品,逐步淘汰工藝落後的產品、設備和技術,禁止能耗大、原材料浪費及汙染嚴重的產品生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資源節約型的產業和產品,保障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健康快速發展。

2、為產業園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完善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營造尊重人才、促進人才成長環境。

廣泛引智納才,用機制、事業和感情留住人才,以多種形式吸引國內外新材料生產人才來基地創業發展。為人才在基地創業提供援助。打破各種限制,為在產業基礎創業的人才幫助解決生活安置、子女上學等問題,為其創業提供有力資助。廣泛吸引各類人才投身於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創造條件引進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對於引進的各類急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給予必要的資助和補償,提供必要的物質待遇。有重大研發項目的人才,由用人單位和政府資助不低於10萬元的研究啟動經費。

鼓勵各類人才以技術、管理、市場資源等要素投資入股和參與收益分配。技術成果佔註冊資本的比例按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9.5 生產技術保證

1、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生產成本;

2、採用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將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

相關焦點

  • 蘭州市國資委出城入園項目藍天太陽能光熱新材料產業園一期工程...
    原標題:市國資委出城入園項目藍天太陽能光熱新材料產業園一期工程點火投產   6月9日上午,蘭州藍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蘭州藍天太陽能光熱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在紅古區點火投產。   蘭州藍天太陽能光熱新材料產業園佔地面積510畝,規劃總投資10.5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
  • 威海南海新區「牽手」北汽集團 打造新能源產業園
    威海南海新區「牽手」北汽集團打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11月2日上午,威海市政府與北汽集團合作成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基金項目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
  • 金鄉經濟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嚴把項目入園關 聚集發展新動能
    濟寧新聞網訊 (記者 孫靈猛 通訊員 李琳偉)金鄉經濟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嚴把項目入園關,完善配套設施,推動「產學研」合作,打造高端材料生態循環經濟示範區。山東衡興科技,是一家集技術研究、開發生產於一體的新材料企業,目前,設備開始安裝調試,計劃年底試生產運行。
  • 長春市北湖科技開發區精細化工產業園項目
    充分利用長春市及城市周邊豐富的石油化工產品的資源優勢,資源、市場、技術相結合,優先發展包括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新材料領域。
  • 推進「材料湘軍」產業集群建設,第四屆新材料新工藝高峰會議舉行
    今天,第四屆新材料新工藝高峰會議在長沙拉開帷幕。會上,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專家和學者,圍繞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材製造、特殊環境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技術、高強韌鈦合金等前沿領域最新科研成果及發展現狀展開研討。 會議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
  • 瑞聲科技攜WLG新技術 落地重慶兩江新區建智能製造產業園
    快跟江小妹一起看看吧~2024年實現產銷規模超百億圖片來源:瑞聲科技官網根據協議,瑞聲科技(AAC)將在重慶兩江新區龍興工業開發區建設智能製造產業園。瑞聲科技重慶兩江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的落地,將加速WLG晶圓級玻璃鏡片的技術發展與大規模量產,填補國際光學產業發展的空白,為智能終端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瑞聲科技要牢牢抓住機遇,推動項目按計劃落地並儘快投產出效益,助推重慶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表示,大多數智慧型手機的光學模組、聲學模組都應用了瑞聲科技的產品和技術。
  • 新材料產業園,咱內江也有!正在火熱建設中!
    內江高新區新材料產業園位於高新區白馬園區,總佔地面積共約1000畝,總投資25億元,分四期建設。其中,第一期建設佔地面積約235畝,第二期建設佔地約77畝,第三期建設佔地約287畝,第四期建設佔地約386畝。
  • 60萬噸全生物降解塑料產業園落戶浙江嵊州
    >10月29日, 長鴻高科公告稱,公司與嵊州市人民政府籤訂《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公司年產60萬噸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以下簡稱「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園項目」)選址在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
  • 寧波杭州灣新區(前灣新區)發展前景如何?熱銷樓盤有哪些?
    圍繞「一城四區」,寧波杭州灣新區提出了以先進位造業為支柱、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的「6+4」產業新體系。 「6」即六大先進位造業 (汽車產業、通用航空產業、智能電器製造業、新材料產業、生命健康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4」即四大現代服務業(旅遊休閒業、體育產業、專業服務業、新型金融業)。
  • 三大關鍵詞,走近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
    快來圍觀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三大抗「疫」關鍵詞關鍵詞一:宣傳到企自疫情爆發以來,富閻新區隨即採用多種形式連軸播報防疫信息,保證宣傳到企,並落實到企業的每一個人。關鍵詞二:勠力同心回顧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復工路富閻新區領導班子慰問已復工人員2月28日,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第一批覆工人員解除隔離2月9日富閻新區組織召開關於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項目復工會議
  • 2020中國(曹娥江)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12月4日,2020中國(曹娥江)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在紹興上虞召開但我國新材料產業基礎能力薄弱,受制於人問題十分突出。因此,要創建新材料自主創新體系;加強新材料數字研發平臺、生產應用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構建促進新材料發展的政策體系;完善新材料標準、測試、表徵、評價體系;構建創新科技鏈網,實現科技與資本的有機結合;大力推進新材料軍民融合發展;培育與新材料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儘快啟動新材料重大科技項目,密切關注信息安全領域新材料發展情況。
  • 淮安新材料產業園推進土地復墾工作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通訊員 張彤 沈堅本報訊 今年以來,淮安新材料產業園結合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加大空心村、荒廢地整治力度,把土地復墾工作作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點,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紮實有序推進土地復墾工作
  • 第四屆新材料新工藝高峰會議在長沙召開
    第四屆新材料新工藝高峰會議周四在長沙召開。中國日報12月4日電(記者 趙磊)第四屆新材料新工藝高峰會議周四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指導,工業與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支持,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等單位承辦。會議以「一主兩分」的形式,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會期一天。
  • 金龍魚官宣:股票代碼300999.SZ
    9月18日,該公司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發布:股票簡稱:「金龍魚」股票代碼:「300999.SZ」 隨著IPO的順利推進,這條家喻戶曉的「金龍魚」將一躍龍門,打破A股市場的多項記錄。 和茅臺這樣的「酒中奢侈品」相比,金龍魚旗下諸多產品可是家家戶戶都要用到的生活必需品,甚至不受疫情影響。所以,金龍魚登陸創業板的消息一經公布,市場資本便再度蠢蠢欲動,誰也不想錯過這條大魚。金龍魚已被普遍認為是下一隻「白馬股」。
  • 新區迸發發展「新」力量
    作者: 唐宇昕 字號:[ 大 中 小 ] 浙大網新科技產業孵化園裡,抑菌高分子材料產品「嶄露頭角」,可廣泛應用於醫療等領域;金華石墨烯應用研究產業園內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高地
    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作為大鵬新區科技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目前已與周邊的深圳國家基因庫、生命科學產業園、海洋生物產業園、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生物家園、綠島綜合體等創新載體,形成「一庫兩園多平臺」的產城融合格局,通過人才、技術、設施設備的聯動,多個配套園區以及服務平臺的共享,打造產業生態圈,為未來生物谷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 華峰集團投100億建可降解新材料項目 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營收5年增長...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黃聰坐擁三家上市公司,華峰集團「大手筆」地向可降解新材料投入百億資金。今年3月,華峰集團總投資100億元的華峰可降解新材料一體化項目花落江蘇南通。可降解新材料應稅銷售超100億華峰集團創辦於1991年5月,是一家以化工新材料為主,以金屬、新能源、智能家居、貿易、物流、金融、數字經濟和股權投資等產業為輔的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
  • 雲南睦邦科技投資10億打造光伏新材料產業園
    雲南睦邦科技投資10億打造光伏新材料產業園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8月28日,由雲南睦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的新能源光伏產業項目在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啟動儀式,雲南睦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進駐蒙自計劃投資10億元,分3期啟動建設LED原材料系列產品生產線,砷化鎵拉晶切片生產線和磷化銦拉晶切片生產線
  • 了解寧波杭州灣新區,一座意氣風發走向世界的未來之城
    杭州灣新區的成績有點多 新區正在逆天發展,它不僅只有「新浦東」一個稱謂,是我們太低調,很多人都不知道。 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復旦大學在浙江省設立的唯一的政產學研機構; 杭州灣新區眾創園,由全市最大漂印染園區蝶變轉型的樣板,集聚超過200家電子商務企業; 康龍化成生命科技產業園
  • 探秘國家基因庫、海洋產業園,注入創文新動力
    國家基因庫探秘之旅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8月2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古亮宇 通訊員 吳琳君、吳戈)8月28日,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新區團工委聯合大鵬辦事處團工委開展「鵬湃青年•悅動青春」之「創文明城市,建美麗大鵬」主題活動,約50名新區青少年前往國家基因庫、海洋產業園開啟生態探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