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泳春
在國外的果業界流行著「枝葉同點,葉果同源;上下同理,對應生長」這樣一句話,很多人問我是什麼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解讀一下。
一、枝葉同點。
樹身枝幹的皮層分布著許許多多密集和細小的生長點,主要是分泌一種脂液起到一個保護樹體的作用,吐納一些水分起到一個調節體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植物內源激素,即生長分裂素的作用下從皮層的生長點可以萌發出枝葉。
我們通常所說的萌芽點,其實原本就是樹體的生長點。果樹枝幹的皮層下圍裹著一層韌皮部,韌皮部再往裡又圍裹著一層形成層。韌皮部裡面存有眾多的篩管,篩管細胞上下節點處形成一個篩板,篩板上面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篩孔。在伴胞上下縫隙對應的篩板處就是萌芽點,在萌芽點內,由於植物激素的作用,透過形成層向裡延伸到木質部,向外透過韌皮部延伸到皮層,最後形成一個內外聯通的結構,以葉芽帶頭,帶出枝條。
這就是「枝葉同點」的道理,也是嫁接口、刻芽和環割的深度不能觸及到木質部的原因。篩板就好像人體內的腎小球一樣,起到一個過濾和篩選的作用,只有在無機營養充沛和豐富的情況下才可以萌發出枝葉,如果無機營養減少,相對有機營養提高,則只能孕育出大量的花果。
二、葉果同源。
果樹的花芽分化,首先是生理分化,生理分化主要是在葉原基的作用下進行的葉芽孕育。其次是形態分化,形態分化主要是花原基從葉原基中分離並開始進行花芽的孕育。
沒有葉芽就沒有花芽,但有了葉芽不一定形成花芽。對於果樹而言,在形態分化期,一定要注意無機營養和有機營養的平衡,如果澆水過多,氮肥過高,即使是已經形成的花芽也會在翌年的開春產生變異,出現「假花」現象。
雖然葉果同源,都只有纖維素而沒有木質素,但是葉柄和果柄的結構不同。葉柄具有導管和篩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營養循環系統,而果柄只有篩管而沒有導管,只能雙向輸送水分和有機營養。
因為鈣是一種礦物質元素,往往容易被土壤固定,而且除了螯合態的小分子鈣之外,很難通過篩管輸送,所以果實容易產生缺鈣出現各種質量問題,所以對果實補鈣不僅要進行地下補充,同時還要始終進行地上多次補充。
三、上下同理。
枝條天生就是枝條,葉片天生就是葉片,葉片永遠不會變成枝條。葉片依附枝幹,葉生、葉長和葉落,新陳代謝,周而復始,而枝條則屬於正統的營養循環組織,只會不斷加粗和源遠流長,永遠不會自然枯黃和隨風飄零,除非產生腐爛病。
同理,果樹的地下根系生長和地上的枝葉生長是一樣道理。大根天生就是大根,毛鬚根天生就是毛鬚根,毛鬚根永遠不會變成小根或者大根,大根是從基部不斷加粗,由小根不斷向前延伸,最後才形成的大根。小根和大根上面著生的毛鬚根就好比是枝幹上面依附的葉片一樣具有新陳代謝的功能,而大根沒有新陳代謝的功能,不會自然走向枯死,除非產生根腐病。
種子在土壤中發芽,首先是只有一個延伸根,也叫主根或命根,種子在剛開始吸收營養時依靠的就是主根上面的生長點。然後從主根的生長點上面再萌發出許多毛鬚根,毛鬚根在吸收營養之後,慢慢地帶出後面的永久性小根,地上部分則出現真葉。等到毛鬚根開始新陳代謝時,小根則開始從基部不斷加粗,並向前不斷延伸生長。
所謂的根系是越斷越旺,是因為對根系機械造傷之後,根系的橫截面出現較大的生長點,刺激根系萌發出更多的根系,就好比地上枝幹的修剪和刻芽一樣。秋施基肥,不允許斷更多的大根,就是這個原因。
四、對應生長。
我在講課時經常強調:地上有一個主幹,地下就有一個延伸根;地上有一個大枝,地下就有一個大根;地上有一個小枝,地下就有一個小根;地上有很多的葉片,地下就有很多的毛鬚根;地上不發芽,說明地下不長毛鬚根。果樹的地上和地下,具有對應生長和交替生長的特性。
白根有勁,主要指的是毛鬚根;黃根保命,主要指的是大根;黑根有病,主要指的是小根;灰根要命,主要指的是所有根系。
土壤是鍋碗,營養是飯菜,根系是牙口。鍋碗講究的是乾淨和厚實,飯菜講究的是質量和搭配,牙口講究的是堅硬和利爽。鍋碗不能漏或爛,飯菜不能髒或差,牙口不能弱或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