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長秋:中國抗疫的制度優勢源自哪裡?

2021-01-21 紅網

社會主義中國的制度優勢在哪裡?不僅從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改革開放4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顯現出來,更從新時代7年和最近4個月抗疫鬥爭中顯現出來,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實。我國之所以具有制度優勢,由其內在的科學依據、客觀事實、人民立場和歷史貢獻所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獲得了深厚淵源與新鮮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我們判斷一個制度是否具有優勢,還要看人們對它是否具有自信。因為,制度並不只是寫出來的條文與規章,它背後有文化、有價值、有精神。不同的文化根基、價值導向、精神追求,會塑造出不同的制度形態。其背後昂揚向上的自信,是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催化劑。事實一再表明:當前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三者都統一於中國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之中。

首先,制度優勢的發揮源於人們的道路自信

說到道路自信,我們既沒有走資本主義的「邪路」,也沒有走僵化的「老路」,而是走了不斷改革創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判斷中國所走的道路是否正確、為什么正確,其根本依據和標準是由內在的科學依據、客觀事實、人民立場和歷史貢獻所決定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興起,其目的就是要解決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弊病。自從1840年以來,各種主義和理論在近代中國競相登場。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但止步於此,無力向前完成歷史的任務。其他如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紛紛出場,無一例外地失敗了,都解決不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華民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並開始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徵。

當前,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而展開。我們比較各國的發展道路與社會制度,可以充滿自信地說:中國當前的社會制度和所走的道路是最好的。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之既克服了資本主義制度體系的弊病,又克服了「蘇聯模式」的弊病,是一種成功探索。它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鑑了古今中外製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這次面對疫情發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部署,全面布控,上下聯動,迅速建立起「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戰略縱深。中國雖然坐擁14億人口,但能夠讓14億人令行禁止、萬眾一心,這是其他國家難以做到的。中國展現出高效的組織能力和世界為之驚嘆的「中國力量」,真正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從而確保了這條道路始終契合國情,充滿生機活力,引領人民創造發展奇蹟。

這些成就的取得,歸根到底在於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者、是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引領者、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貢獻者。須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我們不但要使自己國家發展起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且要對人類有較多的貢獻。中國進入新時代以後,黨中央要求中國共產黨擔負的歷史使命——使「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要追求天下大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一帶一路」和高鐵戰略的實施,為解決全人類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因為在全球性挑戰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應對、獨善其身,但好的制度、好的理念,能將人們聚合為強大的整體,提振信心、共克時艱。中國已成為世界的希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巨大壓力,中國連續多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在全世界人民的眼裡,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其次,制度優勢的發揮源於人們的理論自信

說到理論自信,我們做到了「不忘老祖宗,敢於講新話」,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前,中國如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是在新時代特色理論的指引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當代中國面臨的最集中、最緊迫、最能牽動億萬中國人民心弦的歷史性課題,要完成這一任務,我們理論上的優勢在哪裡?其一,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市場這隻「無形之手」和政府這隻「有形之手」很好結合起來,推動經濟發展。其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其三,必須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從而凝心聚力、為共同理想而奮鬥。

一個偉大的民族,總有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領導集體舉旗定向、統攬全局,運籌帷幄、勵精圖治,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以理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以思想飛躍引領時代飛躍,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次我國面對疫情打贏「沒有硝煙的戰爭」,也離不開理論正確和制度保障。決策過程講民主,決策執行講集中,群策群力辦大事,就是理論正確和制度優越之所在。比起西方國家而言,我國政府的決策更高效,更加考慮人民的整體利益。在疫情有所緩和之後,各省紛紛出臺復工復產的政策意見、實施細則,紓難解困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不但政企同心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而且「線上購物」「點對點配送」,使各地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復工復產有序進行,社會經濟逐步復甦。取得這些成就,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不行。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引,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輪駛入一個嶄新的歷史航道,揚帆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再深究其內在因素,我們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主要內涵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具有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具有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當前,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規劃的「兩步走」戰略,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重要謀劃和頂層設計。正是有這樣的重要謀劃和頂層設計,具備強大的戰略規劃能力,中華民族才能以全新面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再次,制度優勢的發揮源於人們的文化自信

說到文化自信,就是我們豎起了旗幟,找準了目標。我們「以人民為中心」來幹事業目標,實現人類最壯麗的事業,是非常自豪而且是非常自信的。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將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開國領袖毛主席鮮明地將「為人民服務」概括為黨的宗旨。此後,歷屆中央領導人都結合新的時代背景,要求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深得人民擁護、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就在於其堅持了人民至上。上下同心者勝,眾志成城者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人力物力財力有限,但能夠發揮整體優勢。例如,中國的基建工程規模,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中國應付水災、冰災、地震、瘟疫的能力……就是明證。

自從新冠肺炎暴發以來,黨中央和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應收盡收,應檢盡檢,應隔盡隔」,其防控措施讓中國僅用兩個月就將疫情基本扭轉。隨著我國疫情逐漸緩解,國際疫情卻愈發嚴峻,各國才看清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國家力量。面對疫情,武漢一個擁有1000萬人口的城市一夜封城,最大程度遏制了病毒擴散。春節對中國人無異於人口大遷移,然而14億人口都能主動居家隔離。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的4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馳援武漢,許多企業緊急跨界生產口罩,救援物資和愛心捐款源源不斷流向湖北,共築防疫堡壘。能夠做到全國上下一盤棋,我國的政治優勢在於共產黨密切聯繫群眾,政府充分發動群眾,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全黨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頑強鬥志,充分驗證了中國制度既「治標」又「固本」。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次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初步勝利,離不開「中國制度」的保障。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深入研究「中國制度」的奧秘,更加積極地發揮它的優越性。這次抗疫中我國展現了同舟共濟的家國情懷、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不僅反映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黨和政府的使命擔當,同時也是中國之治中黨群關係、政群關係、人民群眾和睦關係的生動寫照。當前,我國除了在疫後復工復產、穩定社會、確保民生以外,還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的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近億人減少到2019年的近千萬人,力度之大,效果之佳,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一千三百萬人以上,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其實三者都統一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之中。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人民共和國70載春華秋實,改革開放40年的豐碩成果,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新時代的新成就以及最近4個月來抗疫鬥爭的實踐,都以其生動事實、偉大成就和歷史功績,以其巨大的科學性、優越性和人民性,深刻詮釋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為什麼「好」、中國這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麼「正確」的重大問題。我們堅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綜合國力逐步提升,社會制度日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延伸,人民獲得的福祉將越來越多,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將越來越大。

(作者系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國際銳評】制度優勢是中國戰勝疫情的最大優勢——抗疫實踐帶給...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4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本臺播發國際銳評《制度優勢是中國戰勝疫情的最大優勢——抗疫實踐帶給世界的思考之二》。
  • 以制度優勢凝聚奮鬥偉力
    經過這次疫情,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巨大優越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只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就一定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 【中國穩健前行】黨的領導制度優勢的生動體現
    黨領導人民抗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偉大鬥爭的生動實踐,再一次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制度的強大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鬥爭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 【理響合肥•學思踐悟】房寧:應對疫情中國制度為什麼有優勢?
    【理響合肥•學思踐悟】房寧:應對疫情中國制度為什麼有優勢?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有力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言之有理工作室約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房寧研究員為我們深入解析抗疫鬥爭中中國制度所表現的巨大優越性。
  • 中國制度激揚精神偉力
    我國之所以能在較短時間內基本控制住疫情在國內的傳播,實現有效防控,離不開中國制度的有力保障。請談談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是如何在抗疫中轉化為治理效能的?    辛鳴:「經國序民,正其制度。」抗擊疫情,必須堅定製度自信,用好制度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 疫情防治的制度優勢與完善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副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 冉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及時部署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防控工作,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 邊東,在非洲施展中醫藥抗疫優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國家委派馳援非洲抗疫工作,獲得剛果(金)衛生部、剛果(布)衛生部抗疫榮譽證書,河北省衛健委、外事辦抗疫榮譽證書,所屬的中國(河北)援剛果(金)抗疫醫療專家組獲得全國抗疫先進集體。6月12日,經過三十多天的連續奮戰,河北省中醫院腎病二科副主任醫師邊東終於圓滿完成了援助剛果(金)的國際使命,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經歷了長達68年的不斷發展和進化,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獨特性源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積澱、獨特的國情基礎、獨特的發展道路,其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方方面面。
  •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什麼是中國人民得以依靠的「寬厚的...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概括並深入闡釋了中華民族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鑄就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20個字高度凝練了中華民族在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中淬鍊出來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要深入理解抗疫精神的價值和意義,使其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 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教工支部黨課學習——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教工支部黨課學習——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時間:2020年10月27日    編輯:外語學院    來源:     瀏覽次數:次 支部書記張華老師給大家上了一堂題為「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的黨課。張華首先向大家通報了目前全球疫情情況,中國在這次疫情「大考」之下上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 將理論政治組織優勢轉為勝勢
    原標題:將理論政治組織優勢轉為勝勢 制度優勢和治理體系優勢是我們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顯著優勢和堅實支撐。 第一,將科學理論優勢轉化為決戰疫情的勝勢。 戰「疫」面前,必須自覺運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實踐。
  • 全球坐標下的中國抗疫——訪政治理論家貝淡寧
    近年來,他先後寫下《中國新儒家》《東方遭遇西方》《賢能政治》《正義層秩論》等著作,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發展模式、文化傳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理解和認識。他說:「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會用西方的民主來判斷中國的政治制度。我說不,我們應該用中國自己的有很強歷史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理想來判斷什麼好什麼不好。」就全球坐標下中國抗疫的思考,貝淡寧日前接受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的採訪。
  • 湖北日報論叢: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與時代升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概括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這既是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經驗總結,也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是中國精神在偉大抗疫鬥爭中的生動體現,標誌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升華,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增加了極為寶貴的內容。
  • 把握和運用好巡視制度的優勢
    原標題:把握和運用好巡視制度的優勢韋英思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治黨,核心和關鍵是從嚴治吏,必須加強對幹部隊伍和領導幹部的管理監督,建立巡視制度就是其中一項重大舉措。認識和把握規律是做好工作的關鍵,必須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巡視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認真按照中央部署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充分發揮巡視制度應有的作用。  巡視的獨立性    監督的獨立是監督執行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和基礎。當前巡視工作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巡視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對被巡視對象是「異體監督」。
  •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制度優勢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 人民日報11月8日評論員文章: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制度優勢——九論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能不能駕馭好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取決於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制度優勢,就要不斷改善黨的領導,更好地發揮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現在,我國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益精細、形態更加高級、國際國內聯動更加緊密,對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 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學校副校長盧存給經貿學院學生上...
    11月16日晚,學校副校長盧存在圖信樓報告廳為經貿學院2019級市場營銷(營銷與策劃方向)、2020級會計專業共240餘名學生講授題為《讀懂抗疫大考中國答卷  通過生動感人的戰「疫」案例和攝影相片講述了黨和國家在戰「疫」過程中向中國乃至世界人民提交的「中國答卷」。這張「中國答卷」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見證了中國人民堅韌奉獻,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書寫了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大國擔當,向同學們展示了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效能水平和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
  • 光粒:讀《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有感
    一、自信源自以人為本,眾星拱之的民生之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中國道路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由之路,它承載著、實現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從根本上說,黨的路線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路線,黨的事業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事業。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4)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 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基本特徵 (4)   2011年05月13日11:25  來源:人民網
  • "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優越感,源自哪裡?
    "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優越感,源自哪裡?西方之邏輯如下:民主是世界上「惟一正確的政治體制」,因為民主是選舉體制;中國不是選舉體制,所以中國「與生俱來」就有罪;這種與生俱來的罪源於基督教概念,叫做「原罪」,中國患的就是「選舉原罪」、「民主原罪」;在這頂「民主原罪」帽子的重壓下,中國做什麼、怎麼做都是錯的,都是「不民主」的……而相對於患有「民主原罪」的非選舉體制的中國,「民主選舉」的西方當然也就是做什麼、說什麼都是對的啦
  • 白衣作戰袍,書寫抗疫中國答卷
    在過去的200多個日夜,他們在抗疫一線書寫精誠大愛,以生命守護生命,以生命之名護佑人民健康,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火線上的中流砥柱」。在這場影響世界的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中國醫務工作者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以專業素養和人道主義精神贏得世界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