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坐標下的中國抗疫——訪政治理論家貝淡寧

2021-01-15 新華社客戶端

在向西方講述中國抗疫故事的學者中,出生於加拿大的政治理論家貝淡寧(Daniel A. Bell)格外引人注目。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憑藉一篇以柏拉圖風格的對話體寫就的博士論文《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剛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貝淡寧在西方學界一舉成名。此後,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貝淡寧開始學習中文,愛上中國文化,並在中國安家。2004年,貝淡寧接受邀請加入清華大學哲學系,講授倫理學與政治學。2017年,貝淡寧擁有了一個新身份: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遊走於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間,貝淡寧有著與其他學者截然不同的學術視野。近年來,他先後寫下《中國新儒家》《東方遭遇西方》《賢能政治》《正義層秩論》等著作,對中國的政治體制、發展模式、文化傳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理解和認識。他說:「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會用西方的民主來判斷中國的政治制度。我說不,我們應該用中國自己的有很強歷史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理想來判斷什麼好什麼不好。」

就全球坐標下中國抗疫的思考,貝淡寧日前接受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的採訪。

我公開了這件事,弗格森被迫承認沒有證據支持他關於中國向境外「輸出病毒」的不實言論

問:最近有英國學者在媒體上傳播有關中國向境外「輸出病毒」的不實言論,您在博客上予以反駁。您的出發點是什麼?

貝淡寧:一個月前,英國學者尼爾·弗格森在英媒撰文稱,中國在此前只是關閉了武漢飛往中國其他地區的航班,卻仍然開放武漢直飛歐美各大城市的航班。言下之意是:中國有意向境外「輸出病毒」。我驚訝於他竟然寫了這樣一篇文章。在最近的講話中,美國總統川普也重複了這一毫無根據的指控。從我2月初在中國旅行的親身經歷中,我知道我們必須填寫表格,澄清是否接觸過來自武漢或湖北的人。因此,1月23日武漢封城後,中國允許從武漢起飛的航班飛往世界其他地方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要求弗格森拿出證據。他寄給我一些報紙上的文章和飛行記錄,他聲稱這些都支持他的指控。經過我對他所給出的證據的核查,事實上沒有證據支持他的說法。在我們的郵件往來中,他沒有承認錯誤。不幸的是,他的文章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所以我在博客上公開了這件事,最後弗格森被迫承認,沒有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即中國在切斷與中國其他地區的聯繫後還允許航班從武漢飛往世界其他地區。我知道這會破壞我和弗格森的關係,但有時候真相比和諧更重要。

問:疫情暴發以來,您經歷了怎樣一種狀態切換?

貝淡寧:人是群居動物。住在社區,與家人、朋友、同事在一起交流和互動,這對於人們的幸福感至關重要。所以隔離在心理上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好在現在我們不再需要隔離了。在中國,生活幾乎恢復了正常。當世界其他地方處於「封鎖隔離」(lockdown)狀態時,我在上海的狀態當然值得慶幸,但我也為世界上其他正在遭受疫情折磨的人感到擔心。我的家鄉蒙特婁受到了疫情的嚴重衝擊,目前還不清楚我的家人朋友何時才能恢復正常。

中國抗疫進展到現在特別不容易

問:從全球坐標出發,您怎麼看待中國的抗疫?

當地時間5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網站發布了一項英中美多國科研團隊的研究。研究通過建模發現,中國使用的三大非藥物幹預措施不僅遏制了新冠疫情在中國的發展,也為全球贏得了時間窗口。

貝淡寧:總的來說,中國抗疫進展到現在特別不容易。與許多國家比,中國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更少些。這樣的成效是面對未知病毒的突然襲擊、在沒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的情況下迅速行動起來取得的。其他國家應該向中國學習,學習中國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中國也應該分享經驗,幫助其他國家,盡最大努力確保疫情在未來得到控制。中國也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越南和韓國等國家在某些方面也做得很棒。中國文化善於疏導,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對立。當然,對於那些公然妖魔化中國的錯誤言論,也要加以揭露。

疫情發生後,中國人民認可和遵守中央政府的要求

問:您說過:「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要像中國一樣把全民動員起來是很困難的。讓幾百萬、幾千萬的人為了公共健康的利益或多或少地遵守中央政府的要求,是很難辦到的。」中國人為何能表現出「疫情就是命令」的響應力?

貝淡寧:疫情期間,中國人民認可和遵守中央政府的要求,因為他們有抗擊SARS的最近經驗;因為他們很自然地意識到:當社會秩序遭受重大而直接的威脅時,需要強大的、集中的、有效的政府提供秩序;當然也因為儒家思想的遺產: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擁有不同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國家,即便在危急時刻,也可能會優先考慮個人自由和隱私,他們會發現這樣行事會讓抗疫更加困難。

98歲高齡的胡漢英患者從武漢雷神山醫院治癒出院。(陳亮 攝)

中國的成功還有其他因素,其他國家可能無法借鑑。比如儒家講的孝道,即尊老敬老。這種疾病對老年人來說特別危險,但中國人尊敬老人,所以人們普遍認為我們需要控制這種疾病。相比之下,有些國家提出「群體免疫」之類的想法,暗示許多老年人會為了社會其他人而死。這樣的想法在重視孝道的國家是行不通的。同樣,問候的方式也很重要。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國家,人們通過親吻和觸摸來互相問候。在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東亞國家,人們更強調鞠躬、拱手等「遠距離」問候的方式,這也有助於抑制疫情的蔓延。

中央政府在應對疫情上的有力行動增加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問:您一直主張中國人跳出西方的思考框架,用中國人自己的具有很強歷史文化傳統的方式來認識中國的政治制度,可否結合這次疫情以及您最近的研究談一談?

貝淡寧: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會用西方的民主來判斷中國的政治制度。我說不,我們應該用中國自己的有很強歷史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理想來判斷什麼好什麼不好。我此前寫作的《賢能政治》一書,就是希望可以讓西方人跳出民主VS專制這類教條的思考框架,同時也鼓勵中國人用自己的標準評價自己。在我與合著者汪沛的最新著作《正義層秩論》中,我們試圖去解釋為什麼社會層級(Social Hierarchy)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很重要。

5月6日,新加坡獨立民調機構Blackbox Research發布了一項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政府抗疫滿意度的調查報告。報告結果顯示,在全球23個經濟體中,中國大陸民眾對政府抗疫的滿意度最高,而西方國家民眾對政府的疫情應對普遍感到不滿。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如果政治制度得到了人民的信任,那麼它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以這次抗疫為例。中國的中央政府從1月下旬開始實施了艱難而必要的措施,最終控制住了疫情。我確實認為,中央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的有力行動增加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當然,也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官員的能力和美德,給有責任心的專業人士更大空間。

選舉民主制的一個內在缺點是:相較於反躬自省和解決問題,妖魔化對手和製造敵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支持

問:中國發揮體制優勢,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人民戰、阻擊戰,使一些西方有識之士開始反思:固執地以意識形態劃分制度、政府甚至整個國家的優劣已經多麼不符合現實。作為政治理論家,您對此怎麼看?

貝淡寧:選舉民主制的一個內在缺點是:相較於反躬自省和解決問題,通過妖魔化對手和製造敵人,往往更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這種缺陷在大選期間尤為明顯。在美國,為了獲得選票,「抨擊中國」幾乎不可避免。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希望政治領導人在當選後變得更加理性。與此同時,我們——中國——不應該玩他們的骯髒遊戲。我們應該保持謙遜,並致力於與理性和有才能的人合作,解決全球性問題,如應對全球性流行疾病和氣候變化等等,為別的國家樹立好的榜樣。

問:您說過,選舉民主制有一個缺點:選舉出來的政治領導人傾向於關注選民的短期利益,而大國政治領導人的決策會影響世界。您如何評價一些國家在這次抗疫中的表現?

貝淡寧:確實。對於美國這樣的選舉民主制國家來說,要促進全球合作、造福世界要困難得多,因為它們需要不斷滿足其選民群體的短期利益。但中國可以做得更好。作為一個在中國有著深厚家庭、社群和工作關係的永久中國居民,我為我們的國家採取措施幫助世界其他地區抗擊疫情而感到自豪。這是贏得世界信任的重要途徑。未來,中國還可以在應對氣候變化、規範人工智慧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相關焦點

  • 貝淡寧:政治尚賢制的問題何在?
    楊的書賣了成千上萬本,讓賢能政治這個詞成為後來幾代政治理論家眼中的貶義詞。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理論家的主要議題是,如何推動人人平等的社會。等級差異或許在現代的複雜社會中是必要的,但是西方世界的理論家們普遍認為,我們應該將所有等級差異都視為在道德上有問題的東西,因此絕對不可能嘗試在政治體制中將等級差異制度化。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內容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嚴重擾亂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危害逾千萬人口的生命安全,已成當今世界面臨的頭號挑戰。中國有力統籌自身抗疫與抗疫外交,以元首外交推動國際合作,積極引領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
  • 美科學界反擊「政治抗疫」
    與此同時,美國科學界針對白宮政客反科學政治操弄的質疑和批評之聲,也一浪高過一浪。 「騙」孩子們走進校園 白宮政治幹預科學再添實錘《紐約時報》日前披露的白宮內部文件顯示,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之前,白宮高級官員曾花了數周時間向美國疾控中心(CDC)專家施壓,要求他們的觀點與總統川普保持一致,即重開校園和恢復線下教學是「安全」的。
  • 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訪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
    新華社馬德裡12月29日電 專訪: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學習——訪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新華社記者 馮俊偉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利亞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說,中國為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付出了努力,中國的做法值得西班牙學習。
  • 人民是永恆的政治坐標
    「七一」重要講話向全黨尤其是領導幹部提出了「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時代課題。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奮鬥,這是共產黨人最為鮮明的政治本色。「四大危險」的論斷極富憂患意識地剖析了損害政治本色的現實挑戰,是對全黨的殷殷告誡。
  • 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傳遞體育正能量——北體大舉辦全球體育院校專家...
    6月17日,由北京體育大學主辦、中國體育戰略研究院承辦的全球體育院校專家學者研討會順利召開。來自德國、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克羅埃西亞、俄羅斯、日本和中國的9所高校的知名專家學者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全球疫情蔓延下體育的功能與作用,展望世界體育發展新態勢,深化海內外高等院校抗疫合作。
  • 中國高層前後腳訪歐,發出的這些信號,你get到了嗎?
    「一帶一路」政策下,經貿合作始終是中歐關係發展的「壓艙石」。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日均貿易額超過10億歐元。疫情期間,中歐雙邊經貿顯示出了強大韌性,中歐班列更是實現了逆勢增長。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6月開行1169列,再創單月歷史新高。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法國國際問題專家、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指出:「此次全球抗疫充分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在全球化時代,只有團結一致,人類才有望戰勝疫情。」
  • 「曼哈頓計劃2.0」:美國抗疫和地緣政治
    在接下來的兩周中,入圍的14種疫苗將接受進一步測試,預計其中6-8種疫苗將進入下一輪臨床試驗。最終目標是讓3-4種疫苗通過最終測試,以最快的速度在1月正式啟用。正如哈佛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亞希世賈教授在4月29日發文表示,自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莫名其妙地缺席了,美國人為此而付出痛苦的代價。美國抗疫過程中缺少了一個基本要素: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強大有效領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長期以來一直是維護美國公共健康、提供高質量國家數據和循證指南的穩定力量,但新冠疫情下並未發揮作用。
  • 中日殊途同歸:全球抗疫的兩大樣板
    世衛組織報告,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15日10時,全球新冠肺炎蔓延到除中國以外的14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以外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0955例,達到72469例;中國以外新冠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33例,達到2531例。面對疫情,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美國、義大利、西班牙、韓國、菲律賓等十五個國家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 專訪:期待剛果(金)在中非友好合作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訪中國...
    新華社布拉柴維爾1月6日電專訪:期待剛果(金)在中非友好合作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訪中國駐剛果(金)大使朱京新華社記者王松宇中國駐剛果(金)大使朱京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方期待進一步深化中剛政治互信,推動務實合作更好更快發展,使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兩國人民。
  • 「黑色眼睛」視野下的抗疫中國——方方們的公知話語邏輯
    「黑色眼睛」應運而生,上世紀70年代末,正是「歷史終結」的鼎盛年代,自然而然地成為時代強音,在「重寫」的文學史上,作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依然與作者的巍巍高冠一樣未曾動搖。經典就是經典,30年過去了,「黑色眼睛」依然是我們理解《日記》的最好話語坐標。武大的一位教授就說:「方方獨具慧眼,給身處黑暗的人們帶來的光明。」
  • 中國留基會《全球抗疫英雄譜》電子書向社會發布
    2020年3月30日,基金會開設「全球抗疫英雄譜――奮戰在國際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一線的醫護人員」欄目,通過編輯、翻譯國際媒體刊發的人物報導稿件,以官網官微為輿論主陣地,積極宣傳疫情期間全球醫護人員的英雄事跡,傳遞國際合作抗疫的正能量。
  •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什麼是中國人民得以依靠的「寬厚的...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概括並深入闡釋了中華民族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鑄就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20個字高度凝練了中華民族在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中淬鍊出來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要深入理解抗疫精神的價值和意義,使其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 【中國網評】中國疫苗啟動接種,為全球抗疫帶來曙光
    中國疫苗上市並啟動接種,有力回擊了西方的質疑抹黑。在各國疫苗研發之初,中國就處於第一梯隊,多種疫苗率先進入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與歐美疫苗不遑多讓。既出於戴著有色眼鏡審視中國的傳統偏見,也為了打壓這個來自東方的疫苗競爭對手,西方媒體、專家抹黑詆毀中國疫苗的聲音一直存在。他們以「數據不透明」為由,質疑中國公司疫苗的安全性,並毫無根據地宣稱中國疫苗可能無法按時按量供給。
  • ...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訪印度孟買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前主席庫爾卡尼
    新華社新德裡11月30日電 專訪:上合組織積極推動地區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訪印度孟買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前主席庫爾卡尼新華社記者 趙旭 姜磊由印度主辦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印度孟買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前主席庫爾卡尼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全球遭受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大背景下,上合組織成員國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彼此間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積極推動本地區實現共同發展。庫爾卡尼表示,疫情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所有國家都應該團結起來,為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尋求答案。經濟脫鉤和保護主義不是前進的方向,更多合作、更多參與才是解決之道。
  • 世界抗疫之戰的啟示——寫在2020年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2020萬之際
    然而,在缺少充分科學支撐情況下宣揚「群體免疫」,疫情高峰期重啟經濟,置養老院中老人於不顧,將承擔不起治療費用的窮人拒之門外,不顧病毒傳播風險開展競選活動……個別國家在疫情大考下,走上了政治利益至上、資本利益優先的歧途。
  • 求是網評論員:為全球抗疫合作和恢復經濟指引方向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四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並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著眼於世界百年大變局下的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回答「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為全球擺脫危機、恢復增長和加強全球治理「把脈開方」,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 世衛:第二年疫情形勢可能更為嚴峻 中國為全球抗疫做貢獻
    中國經濟快速反彈,源於科學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措施。面對疫情,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堅定果斷措施防控疫情,並在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後,以精準有效的措施和堅毅果敢的決心打響「經濟保衛戰」。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為全球經濟增添鮮明亮色,更為陰霾下的各國經濟實現復甦提供信心。
  • 美借蓬佩奧訪斯裡蘭卡挑撥中斯關係 中國使館回應
    26日,中國駐斯裡蘭卡使館發布聲明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借國務卿訪問之機挑撥和幹涉中斯關係,並對斯裡蘭卡進行脅迫和霸凌,同時也奉勸美方「真正的朋友要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22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幫辦湯普森對記者稱,蓬佩奧下周訪問斯裡蘭卡,美鼓勵斯方考慮美提供的「透明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選項」,而非「歧視性和不透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