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界反擊「政治抗疫」

2020-10-04 熱榜內容

隨著全美各地復工復學的推進和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對美國疫情將在秋冬季節迎來新一輪高發期的擔心和恐慌不斷加劇。而在這個敏感節點,美國媒體又曝出了白宮幹預專業抗疫機構正常工作的最新證據。與此同時,美國科學界針對白宮政客反科學政治操弄的質疑和批評之聲,也一浪高過一浪。

「騙」孩子們走進校園 白宮政治幹預科學再添實錘

《紐約時報》日前披露的白宮內部文件顯示,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之前,白宮高級官員曾花了數周時間向美國疾控中心(CDC)專家施壓,要求他們的觀點與總統川普保持一致,即重開校園和恢復線下教學是「安全」的。

△CNN援引《紐約時報》報導稱,白宮高級官員多次向美國疾控中心施壓,淡化孩子們重返學校的風險。

報導稱,白宮官員還千方百計地尋找其他可以用來暗示「疫情正在減弱」的材料,以便讓美國民眾相信新冠病毒對兒童「幾乎沒有威脅」。比如,他們曾要求疾控中心提供能夠證明學齡兒童感染和死亡風險較低的數據,並將所有數據編寫成一個「既花哨又便於閱讀的文件」。

對此,休斯敦貝勒醫學院教授彼得·霍特茲指出:「白宮正以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邪惡方式,蓄意散播虛假信息,進行反科學宣傳。」

△休斯敦貝勒醫學院教授彼得·霍特茲

和美國疾控中心一樣,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也長期承受著白宮方面的政治壓力。《華盛頓郵報》日前刊發了由7位藥管局前局長聯合撰寫的文章,抨擊川普政府頻頻幹擾藥管局的正常工作,包括幹預疫苗審批標準以及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的制定。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這7位前局長認為,白宮的做法正在侵蝕藥管局長期積累的公信力,將來一旦有藥管局批准的疫苗問世,有多少人願意接種仍是個問號。他們強調,如果藥管局失去了民眾信任,遏制疫情將無從談起。政治幹預科學只會讓美國在疫情泥潭裡越陷越深。

△美國莫德納公司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疫苗三期臨床試驗

醫學權威炮轟「假行家」 兩大院長聲討「政治化」

代表白宮向美國抗疫機構施壓的政客中,就有今年8月剛剛被總統川普拉進白宮疫情應對工作組的「外行」斯科特·阿特拉斯。最近,這位極力鼓吹「群體免疫」功效的「專業人士」再次成為千夫所指的「反科學典型」。

△ 《紐約時報》相關報導說:阿特拉斯博士既不是流行病學家,也不是傳染病專家,但是他頻繁出現在福克斯新聞臺上以及他在意識形態上的立場站位,引起了總統的注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文說,作為一名毫無傳染病學背景的神經放射學專家,阿特拉斯多次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中發表對社交隔離、復工與複課等問題的看法,立場與總統川普如出一轍。

△斯科特·阿特拉斯

斯科特·阿特拉斯:「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極低,甚至比季節性流感都低。但把孩子關在學校外的風險卻很大。我們都知道並且會贊成,對孩子的教育是美國的重中之重。」

「全球每年光是流感就會讓65萬人死亡,我們才不封鎖隔離呢,那是不理智的行為。」

「不用擔心孩子會患上新冠肺炎,他們不會因此生病的。」

阿特拉斯的這些所謂「專業建議」與白宮首席防疫專家福奇等人的主流科學意見明顯相左。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近日在與同事的電話交談中直言,「他(阿特拉斯)說的一切都是錯的」。

△NBC報導截圖

而早在上個月,就有98名史丹福大學的免疫學家、流行病學家和傳染病醫生聯名發表公開信,指責阿特拉斯的許多觀點「都與現有的科學相悖」。

△聯名信截圖

針對白宮的「政治抗疫」行為,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院長馬西婭·麥克納特和國家醫學院(NAM)院長曹文凱近日聯合發表聲明說,疫情期間的政治幹預科學現象令人擔憂,任何抹黑科學和科學家的行為都是對人們健康和福祉的威脅。兩位院長強調,美國各級政府必須基於科學作出決策。

△馬西婭·麥克納特(左)和曹文凱(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認為,美國科學界近期的集體發聲,說明白宮在疫情應對過程中以政治壓科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郭憲綱:「美國現在(疫情)死亡人數超過了20萬,在這種嚴峻形勢下,科學家認為他們必須站出來,他們要對民眾的生命安全負責。事實也證明政治幹預疫情是錯誤的。現在美國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指責政府為了選情以政治幹預疫情造成了嚴重後果。」

美國進入「最危險季節」 選票和生命究竟哪個重要

美國藥管局前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日前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警告,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民眾會更多地向室內聚集,美國正步入新冠肺炎疫情最危險的季節。

斯科特·戈特利布:「隨著美國進入秋冬季節,疫情正以更加咄咄逼人的態勢擴散。孩子們返校了,大學生也回到了校園,人們正在重返工作崗位,大家變得更加盲目樂觀,並且對限制措施感到厭倦,我認為這些情況將使這個秋冬季變得危機四伏。」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主管克裡斯·默裡日前也警告說,隨著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和室內聚集增多,美國確診病例數可能迎來爆炸性增長。

CNN援引默裡的話報導說,依據模型測算,美國新增確診病例10月起將「大幅增加」,11月和12月將進一步「加速」。雖然目前的每天新增死亡病例維持在765例左右,但這個數字到12月底可能會躍升至3000例。

△CNN報導截圖

儘管如此,郭憲綱卻認為,在11月美國大選塵埃落地之前,美國現行抗疫政策不太可能發生變化。

郭憲綱:「我想,美國政府並不打算接受科學家的意見,因為在大選前白宮把選情看得高於一切,為了選情的改善,他們可以淡化疫情,甚至隱瞞實情。美國現政府為了獲得更多選票,為了重啟經濟,在應對疫情方面必然還是會採取不負責任的態度。」

策劃丨王堅

作者丨黃彪

編輯丨閆明 楊楠

籤審丨鄭磊 王堅

監製丨關娟娟

相關焦點

  • 全球坐標下的中國抗疫——訪政治理論家貝淡寧
    在向西方講述中國抗疫故事的學者中,出生於加拿大的政治理論家貝淡寧(Daniel A. Bell)格外引人注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憑藉一篇以柏拉圖風格的對話體寫就的博士論文《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剛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貝淡寧在西方學界一舉成名。此後,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貝淡寧開始學習中文,愛上中國文化,並在中國安家。
  • 「曼哈頓計劃2.0」:美國抗疫和地緣政治
    之前我在多篇文章中談到,美國的民主體制以及資本主義市場導向,如何在抗疫的「第一場」受到空前的挑戰。到了抗疫的「第二場」、「第三場」,美國只有依賴它在創新和科研方面的長項,並發揮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的協作。
  • 美國科學界反擊「政治抗疫」!川皇的新衣終被拆穿
    美國科學界對白宮發布反科學政治操弄表示質疑和批判,可以說川皇的新衣在他生病的那一瞬間就被拆穿了。川總心裡明白,一旦美國真的抗疫起來,是功在後世,弊在當代的事情,所以阿川這種因「川普」大廈重回最高樓而為911歡呼的人是不可能下定決心抗疫的。
  • 「政治凌駕於科學之上」:紀錄片《完全可控》揭示白宮抗疫失敗真相
    由奧斯卡獎得主亞歷克斯·吉布(Alex Gibney)等人執導的紀錄片《完全可控》(TOTALLY UNDER CONTROL)日前上線,揭露出白宮抗疫失敗的真相,即:「在美國,政治凌駕於科學之上」。這是大選前每個人都必看的一部紀錄片。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內容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嚴重擾亂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危害逾千萬人口的生命安全,已成當今世界面臨的頭號挑戰。中國有力統籌自身抗疫與抗疫外交,以元首外交推動國際合作,積極引領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
  • 發掘抗疫中鮮活的高中思政教育素材
    疫情的突如其來,曾讓教育人措手不及,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與師生家長一起共同發掘抗疫過程的教育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中的教育卻是實在的教育、終生的教育,把理論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那種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 雷聲大雨點小,美國說好的抗疫援助在哪呢?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蔓延,非洲抗疫面臨極大考驗。其中一大難題,正如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月初發出的警示,受全球供應鏈波動影響,部分非洲國家防疫物資恐將嚴重短缺。不久前,美國曾對外宣稱,自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向非洲提供了近4億美元抗疫援助。美國國際開發署新冠疫情特別工作組負責人肯尼思·斯塔利在6月一次記者會上稱,美方這些援助主要用於非洲公共衛生、人道主義和經濟發展領域。
  • 如何理解兩會時間確定對全國的政治意義?
    京津冀和湖北是全國最後保持一級防控的地區,北京作為首都,它的絕對安全還多了一層輻射全國的政治意義。兩會在推遲了兩個多月後在北京召開,意味著全國有幾千名代表委員匯聚於此,形成疫情全球擴散以來最大規模的政治會議,也很可能是一段時間以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群聚集。中國能夠這樣做,這是這個國家已將本土疫情鎖住的最好宣告,它展示了14億人口中國的能力和信心。
  • 軍事反擊配合外交分化:淺析隋文帝執政時期對突厥的反制措施
    隋朝建國之初,突厥經常騷擾邊境,嚴重地威脅著隋初的經濟生活和政治安定,甚至於對隋文帝吞併陳朝的計劃都受到了影響。有鑑於此,隋文帝一方面組織軍事反擊,另一方面在長孫晟的謀劃幫助下,對突厥採取了一系列的分化措施,雙管齊下,終於暫時解決了突厥這一來自北方草原的巨大威脅。以下,我來具體說明。
  •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標識。「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對於推動中國精神持續不斷生成、創新和轉化,形成新的精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絕地反擊電視劇劇情介紹 抗日電視劇絕地反擊劇情
    《絕地反擊》以真實歷史原型為基礎,通過小人物的平民視角,呈現了家國危急存亡關頭的個體抉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電視劇《絕地反擊》劇情介紹。  絕地反擊電視劇劇情介紹  魯蘇地區屬丘陵地帶礦產豐富,抗日戰爭爆發後,這一區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 抗疫鬥爭一線的「航天抗疫神器」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中,航天科工黨組帶領廣大幹部職工踐行偉大抗疫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科技突擊戰的部署要求,緊急部署研製「航天抗疫神器」,為我國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
  • 【人民日報】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外國政黨...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政黨政要、智庫學者通過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法國國際問題專家、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指出:「此次全球抗疫充分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在全球化時代,只有團結一致,人類才有望戰勝疫情。」
  • 偉大的抗疫精神——全國高校平面設計主題展(上集)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的抗疫精神進行生動詮釋、深情禮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球。在中國,疫情先在荊楚大地暴發,後波及全國。新疆,也經歷了三次疫情挑戰,防控面臨嚴峻考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
  • 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廣東省考2020年4月18日國內外時事政治
    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廣東省考2020年4月18日國內外時事政治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年國內外時事政治,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廣東公務員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考生談考研首日:疫情入政治題,英語有難度
    「我感覺今年政治考題不難,民法典、抗美援朝和抗疫等元素都有考到。」在第一課政治考試結束後,考生毛同學告訴記者,這次是她第一次考研,從複習的情況來看,這次政治考題難度不大,考試前她也在網上收集了許多考研可能涉及的話題,所以第一科考得比較順利。
  • 新華國際時評:書寫中外攜手抗疫的時代答卷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 題:書寫中外攜手抗疫的時代答卷  新華社記者韓梁  4月8日,伴隨著武漢「甦醒」,中國抗擊新冠疫情迎來重要裡程碑,也為全球抗疫帶來曙光和信心。近日,中國發布新冠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以時間軸為線索,梳理這段中國同世界攜手抗疫的不凡歷程。
  •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什麼是中國人民得以依靠的「寬厚的...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闢概括並深入闡釋了中華民族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鑄就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20個字高度凝練了中華民族在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中淬鍊出來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要深入理解抗疫精神的價值和意義,使其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 世界頭號強國為何抗疫演成「災難片」?美國「鍾南山」:美國朝錯誤...
    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字讓人納悶:世界頭號強國,為何抗疫如此不力? 美國考砸抗疫「開卷考」 面對位居全球首位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美國一些政客依舊大言不慚地自誇抗疫成果,淡化疫情影響。
  • 防守反擊的幾個要素及訓練方法
    儘管當今足壇控球戰術和陣地戰依然是主流,但是卻絲毫不影響防守反擊在足壇的地位。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防守反擊的幾個要素及如何通過搶圈和其他訓練方法來提高球隊攻防之間轉換的能力。圖1-皇馬反擊實例防守反擊是弱隊對抗強敵時常用的手段,趁對手放鬆警惕疏於防範時發動閃電反擊打它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