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奧地利】彼得·漢德克
代表作品:《罵觀眾》
獲獎理由:用語言的獨創性探索了人類經驗的邊界和持續性。
2018年:【波蘭】奧爾加·託卡丘克
代表作品:《太古和其他時間》
獲獎理由:用百科全書式的熱情來表達作為一種生活形式的跨越邊界的敘述想像。
2017年:【英】石黑一雄
代表作:《長日將盡》
獲獎理由: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覺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繫的幻覺之下的深淵。
2016年:【美】鮑勃迪倫
代表作:《blowing in the wind》《Like a Rolling Stone》
獲獎理由: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2015年:【白俄羅斯】S·A·阿列克謝耶維奇
代表作:《車諾比的回憶》
獲獎理由:多樣聲音的作品,一座記錄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碑。
2014年:【法】派屈克·莫迪亞諾
代表作:《暗店街》
獲獎理由: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佔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2013年:【加拿大】愛麗絲·門羅
代表作:《逃離》《快樂影子舞》
獲獎理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2012年:【中國】莫言
代表作:《蛙》《紅高粱》
獲獎理由:用幻覺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1年:【瑞典】託馬斯·特蘭斯特勒莫
代表作:《17首詩》
獲獎理由:他以凝鍊、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
2010年:【秘魯】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
代表作:《城市與狗》《世界末日之戰》
獲獎理由: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2009年:【德】赫塔·米勒
代表作:《狐狸那時已是獵人》
獲獎理由: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一無所有、無所寄託者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