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現在我們拋一枚硬幣,落地後我們觀察到硬幣是正面向上;那麼問題來了,在我們觀察之前,硬幣向上的面是哪一面?乍一聽感覺很荒唐,但就是這樣一個荒唐的問題,在量子力學的科學家裡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說呢?薛丁格的貓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目前人類的量子力學研究處於什麼狀態呢?
帶你了解量子力學
說到量子力學,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我們熟悉的也是正在運用的叫做經典力學。在經典力學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確定性。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們常見的原子,中心有一個原子核,核外有電子在做高速運轉,在經典力學中,這顆原子的情況,比如原子核多大,質量多少,周圍多少電子,電子軌道半徑以及運轉速率都是可以確定的;
而量子力學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同樣是之前的原子,同樣是之前的問題,我們都變得不可知,並且不可知的原因並不是我們不知道,而是它本身就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態,科學家管這個狀態稱之為糾纏態。
那麼我們如何確定這個原子的狀態呢?方法就是測量,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去親自觀測一下,那這個原子就不再處於糾纏態了,而是處於一種確定的狀態,叫做本真態。但是我們知道,它可能擁有很多本真態,比如我們之前的硬幣,就有正反兩種確切結果,用量子力學來解釋呢,就是在測量前這個事件隨機的倒向了一個事件結果上,在我們觀測的時候,展現了出來。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同學都會覺得,如果用量子力學來解釋我們的世界,實在是解釋不同啊。其實不光你這樣覺得,很多研究量子力學的科學家也對量子力學充滿懷疑。比如著名的科學家薛丁格,這個人對量子力學的研究貢獻很大,曾經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力學方程來解釋量子力學的特徵,但同時他也認為,這量子力學本身是一個不完備的理論,為此還提出了一個特別經典的例子,就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
薛丁格構建了這樣的一個封閉空間,裡面有一隻貓,有充足的食物、水、和氧氣,同時在這個封閉空間中還有一瓶毒氣,只要這個毒氣釋放出來,貓就死了。但是這個毒氣是否釋放,取決於毒氣上方的一個控制裝置,這個裝置接收到粒子信號就會打開毒氣,接受不到就不會打開,那麼在不遠處有一個放射源,他會在一段時間內隨機的釋放粒子信號,當然也可能不釋放,就是這樣一個裝置。在這種情況下,貓的死活就和裝置是否釋放粒子直接相關。
薛丁格的貓
那麼按照量子力學的觀點,這個釋放粒子的裝置在我們沒有觀測它之前,它就處於釋放粒子和沒釋放粒子的糾纏態,那麼同時貓也就相應處於死和活的糾纏態了。這時候有同學會說,那我挖個洞或者聽聽聲音不都能判斷這隻貓是死是活嗎?這都不行,按照量子力學的觀點,能夠獲取可以產生判斷的信息,都屬於觀測的範圍,在任何觀測的情況下,糾纏態都會隨機倒向一種本真態。
那麼薛丁格就認為,生物怎麼會出現一種不死不活的狀態呢?說明這量子力學還是不夠完備,一定有某種更加完備的理論,能夠來補全量子力學,但是很可惜,人類還沒有探索到。支持薛丁格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比如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還提出了一種月亮位置說來駁斥量子力學說,是在薛丁格之前的,內容都差不多,並且還說了啊&39;。
直到愛因斯坦死後,物理學界的科學家通過貝爾不等式實驗對量子力學進行檢驗,給出了一個結果,他們認為量子糾纏狀態確實存在,只不過存在於微觀世界中,簡單來說就是在微觀世界中,幾個不同性質的粒子相互作用後,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就會彼此糾纏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無法再分開被單獨描述,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這就是如今的微觀世界的量子糾纏,至於這種現象為何產生,則沒有人能夠解釋。
關於量子力學,如今還只是一個理論學科,無數人想去證明他,但是也都沒能做到,或許在未來人類有了更高認知之後,能夠完全揭開他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