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娃,是86年動畫片《葫蘆兄弟》的主角。它們七兄弟各個本領超群,為救爺爺前僕後繼。當年的葫蘆娃們憑藉俊朗的外形和酷炫的技能火遍中國,成為一部國漫超級英雄,從實力和人氣上來說都非常不錯。
連片尾曲都被傳唱一時,現在去KTV,還時常能夠聽到這樣的聲音。
在動畫片中,葫蘆娃是一種從葫蘆進化而成的娃,葫蘆究竟是怎麼修煉成娃的?七個葫蘆娃為啥擁有不同的能力呢?
儘管學術界尚未有文獻對此進行分析,但最近有人重看葫蘆娃,倒是漸漸揭開了其深層的科學基礎,而且發現葫蘆娃居然是雲南人……
根據著名考古學家歐拉·王的觀點,葫蘆娃(拉丁文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 infantem)雖然具有人形,但本質上還是葫蘆科、冬瓜族、葫蘆屬爬藤植物,其修煉成娃的主要物質和能量來源是光合作用。
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動畫片中找到佐證。在第一集中,葫蘆藤在陽光的照射下吸收了大量的水分,隨後快速成長。
現代生物學已經可以對上圖過程進行清晰的解釋。在爺爺的細心種植下,葫蘆藤吸入巨量的水,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反應將水分子氧化生成氧氣,通過電子傳遞鏈生成NADPH和ATP。隨後在碳同化過程中,葫蘆葉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使二氧化碳羧化固定,給植物成長提供能量。
普通植物並不會動,更不會說話,日常的能量消耗並不大。但是這棵葫蘆藤卻得提供大量能量,維持7個娃的日常聊天、叫爺爺,這就對葫蘆藤的光合作用效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葫蘆娃在夜晚會進行呼吸作用,並相互溝通。
截圖出自《葫蘆兄弟》第二集
這個過程會將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轉化成能量,從而滿足自己日常聊天、叫爺爺的需要,這就是葫蘆娃生長的基本原理。
但是到現在還有一個重大疑點沒有解決!理論上來講,同樣的葫蘆藤應該孕育出同樣的葫蘆娃。然而一根藤上長出的這七個娃,卻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擁有七種各不相同的能力,比如大娃是會變大,二娃有千裡眼順風耳等。
如果用孟德爾種豌豆的遺傳因子理論解釋的話,七個葫蘆娃的性狀又不符合這種規律,用基因突變解釋這個現象又顯然有些牽強。
仔細揣摩這7種顏色後,有人認為它們的能力極有可能和光的色散有關,因為七個葫蘆娃的顏色恰好與太陽的七色光完美吻合。
雖然葫蘆娃們在同一個太陽下生長,但卻是按照不同的頻率和波段吸收光的,比如大娃吸了很多紅光最後變成了紅色。這就好比我的臉色,也會隨著吸收亞清拳頭的頻率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在七色光中,紫光頻率最高,能量越大,而動畫片裡也正是紫色的七娃最強!他拿一個寶葫蘆,其他六個娃聯合都打不過他。這充分的佐證了葫蘆娃吸收不同顏色太陽光而成精,且自身能力與光的能量成正比。
仔細看了動畫片之後會發現七娃的膚色比其它的娃都要黑一圈!
這顯然是因為七娃吸收紫光的時候也吸收了大量紫外線,硬生生給曬黑了。由此看來,葫蘆娃的生長和修煉,的確和光息息相關。
縱然這7兄弟的成長過程令人嘖嘖稱奇,但也不禁令人好奇,好好一個葫蘆為什麼非要變成娃呢?
修煉成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為什麼這幾隻小葫蘆的變形會這麼成功、這麼出彩?仔細研究後會發現問題出在葫蘆的葉子上。
動畫中的葫蘆葉&現實裡的葫蘆葉
這根本就不是葫蘆的葉子好吧!葫蘆娃究竟是哪門子的葫蘆啊!
回到動畫片的開始,細心的我發現這一幕:
爺爺其實是把一片別的葉子嫁接到了葫蘆上!在仔細翻閱了植物百科全書後,驚訝的發現這非常像是一片藜科植物的葉子!
植物按光合作用的機理可分為C3植物和C4植物。大部分植物是C3植物,其碳循環的產物是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而像藜科植物這樣的C4植物光合作用時,葉肉細胞裡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經PEP羧化酶的作用可與CO2結合形成蘋果酸或天門冬氨酸,極大地提升光合作用效率。
這也側面論證了,為啥動畫片裡的葫蘆藤長得奇快無比。因為C4植物的光合效率遠高於C3植物。在此誠心推薦想來人間走一遭的植物們去嫁接C4科。
雖然這圖加了快放特效,但它真的是奇快無比
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看葫蘆娃的時候,我也十分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水土,養育了如此厲害的一群葫蘆。
從動畫片中,我們看到這片土地經常呈現皸裂的狀態,說明其所處環境十分缺水,應該是位於我國中西部地區。
出自《葫蘆兄弟》第7集
仔細觀察後,我們發現每個葫蘆娃的頭上都頂著一個小葫蘆,我們可以簡稱為葫蘆頭。
我們首先可以排除,葫蘆娃肯定不是西安人,不然絕對保不住自己的葫蘆頭。
而關於葫蘆頭究竟是植物修煉過程中的殘留,還是僅僅作為頭部的裝飾,學界尚無定論。不過從葫蘆娃沒有葫蘆頭後的樣子,我們可以推斷葫蘆頭的裝飾性還是佔重要部分。
沒有葫蘆頭,這和發胖的阿童木有什麼區別
在研究了動畫中的環境後,我發現蛇精洞府的地形地貌很有特色,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溶洞,溶洞裡面長著很多的鐘乳石,和我在小學地理書上看的很像
蛇精洞府&現實中的溶洞
我們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過,這種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國分布廣泛,其中雲南地區佔地面積最大,所以故事極有可能是發生在雲貴高原。而針對葫蘆娃服裝的分析,更加佐證了這一觀點。
葫蘆娃這種顏色鮮亮的馬甲開襟簡直和右圖少數民族的服飾如出一轍!而雲南省匯集了最多的少數民族,由此可見葫蘆娃的服飾一定是借鑑了當地的服裝特色。
參考文獻:
1.王紅梅, 黃金豔, 何毅, 等. 葫蘆科作物耐弱光研究進展[J]. 中國瓜菜, 2011, 24(1): 35-38.
2.Jenkins I. The Hawaiian Calabash[M]. Editions Limited, 1989.
來源:安徽共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