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數據矛盾重重,實控人曾有案底,葫蘆娃IPO該如何應對問詢?

2021-01-20 新浪財經

來源:花朵財經

作者 |花朵財經

花朵財經ID |F-Finance

||

2019年10月28日,花朵財經撰文,《不找爺爺的葫蘆娃IPO,財報數據存疑,大股東吃相太難看!》指出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葫蘆娃」)存在的幾大問題。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深耕兒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用藥賽道,報告期內營收暴漲,淨利潤翻一番;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下遊大客戶實控人突擊入股,為銷售保駕護航,上遊供貨商現重大關聯交易,申報前夕緊急註銷;家族企業內控風險必然高,IPO前突擊派發7000萬現金股利。近期,葫蘆娃收到發審委的問詢函,顯示葫蘆娃面臨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多。結合萬字問詢函涉及的4大方面共48個問題,花朵財經對葫蘆娃申報稿中的矛盾,進行了重新梳理,方便投資者查詢。發審委的問詢函中,篇幅用的最多的,還是規範性問題(16個)和信息披露問題(26)。對財務會計資料的相關問題(4)以及其他問題(2)雖然問詢少,但是卻直中要害。其中有一些重點問題,值得所有投資人玩味。

1

控股股東家族集中度高,突擊入股股價不明

在寫作過程中,花朵財經認為,葫蘆娃的真名,其實應該叫「湯氏兒童大藥房」。葫蘆娃的主營業務,是兒童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藥物。

大股東名單中,幾乎沒有外人。在公司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中,公司實控人家族合計持有公司82.43%的股票。

公司實際控制人劉景萍、湯旭東是夫妻關係;

湯旭東還有一個胞弟,叫湯小東。而公司第四大股東,盧錦華,是湯旭東的弟媳,持有葫蘆娃藥業5.43%的股權;

公司的第五大股東,湯傑丞,1994年生人,是湯旭東的侄子,持有葫蘆娃藥業5.22%的股權,湯傑丞與盧錦華的自然人申報地址一致,推測是母子關係。

此外,還有部分股東隱藏在各類企業實體中,持有公司股權。

湯琪波(湯旭東兒子)通過寧波中嘉瑞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葫蘆娃0.15%的股權;

湯傑丞和盧錦華通過杭州孚旺鉅德實業有限公司持有葫蘆娃藥業15.98%的股權;

吳惠蓮(湯旭東表姐)通過寧波中嘉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葫蘆娃藥業0.04%的股權。這種由家族企業控制的擬上市公司,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往往由於企業內控制度形同虛設而被詬病。

發審委顯然也是注意到這背後的不確定性,重點問詢其現有的各類股東與公司實控人及董監高之間的關係是否充分披露,其間是否存在特殊協議或安排等可能導致利益輸送的情況;還要求葫蘆娃藥業充分披露報告期內股權變動的背景以及定價的依據等。

除葫蘆娃招股書披露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親屬或是利益關係人通過特定方式持有股份,我們不得而知。

除了紛繁複雜的家族持股關係,葫蘆娃遞交招股書前夕突然引入兩位「戰略投資者」:

一位是益豐藥房[603939]的董事長兼總裁高毅先生,其共計投入4150.72萬元認購380.80萬股,每股作價10.9元;

另一位是一心堂[002727]的董事長阮鴻獻先生,同樣以每股作價10.9元的價格,購入了葫蘆娃5859.84萬元的股份。

據葫蘆娃招股書披露,益豐藥房和一心堂在葫蘆娃的報告期內均是前五大客戶中的一員,葫蘆娃在如此關頭引入來自下遊的投資者意義何在?

如果是為了布局下遊銷售渠道,那以自然人身份持有公司近5%股權的王瓊女士又是何許人也,其中是否有代持股份的成分,是否會涉及抽屜協議?

此外,10.9元的每股作價是否合理,依據又在哪裡?

(葫蘆娃在2017年-2018年曾多次增資,引入眾多投資者,增資價格在2元到10.9元不等。)

回顧花朵財經的上一篇相關報導,就在2018年6月24日(2018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前一天),葫蘆娃召開股東大會,宣布派發7000萬的股利,其中作為員工持股平臺的寧波中嘉瑞放棄分紅的權利,分紅金額悉數落入實控人及其親屬手中。

巨額現金分紅,多位自然人股東突擊入股,一步步緊鑼密鼓,葫蘆娃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2

生意到底掙不掙錢?應收、現金流與營收,矛盾重重

除了令人心生疑惑的股權變動,葫蘆娃報告期內的盈利情況也是讓投資人感覺矛盾重重。

發審委就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毛利率、應收帳款等方面發生額的真實性向葫蘆娃進行了問詢,並要求保薦機構以及申報的會計師對相應的發生額進行核查和量化分析,以支持其合理性。

花朵財經在仔細符合數據後,發現其申報的數據確實令人疑惑。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報告期內,葫蘆娃主營業務收入猛增,2016年-2018年分別為4.87億元、6.55億元以及9.8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2.08%!

與之呈現出明顯對比的則是對應期間主營業務成本發生額,2016年-2018年分別為2.91億元、3.37億元以及3.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僅為14.27%,遠不及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的一半。

與之相對應的,是營業成本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逐年下降,分別為59.75%、51.45%以及38.62%。

也就是說,成本不增,但收入猛增!

這裡,我們不禁疑惑,是什麼支持著葫蘆娃報告期內營收的大漲?難道是藥物生產逐漸呈現出規模化,產品單位固定成本下降?是近期內適用於兒童呼吸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的藥物整體價格上漲?

3

葫蘆娃的成本,到底有沒有下降?

我們看招股說明書中的披露數據,製藥成本到底有沒有下降?

據公司招股書披露,呼系統類藥物和消化系統類藥物合計佔報告期內總營收的80%以上,其中呼吸類藥物主要包括小兒肺熱咳喘顆粒、注射用鹽酸溴己新、複方板藍根顆粒等;消化系統類藥物主要有腸炎寧(膠囊劑顆粒劑)、奧美拉唑膠囊等。

據花朵財經了解,這兩類藥物主要以顆粒劑、膠囊劑和注射液的形式出售。

但從葫蘆娃的招股書了解到,2018年顆粒劑和溶劑類的產量和產能利用率都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唯有膠囊劑的產量大幅度提升,但是其產能利用率並沒有明顯的改善。

由於葫蘆娃生產藥劑逐漸呈現出規模化,才使得報告期內主營產品的成本增長不明顯,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既然產能和產量上出入不大,難道是2018年主營成本所涉及的原材料的價格下跌所致嗎?

我們繼續翻看葫蘆娃的招股書,找到其報告期內主要原材料採購單價的分析表。

粗略一看,成本單價有增有減,成本採購價格的變動對公司2018年是否有明顯影響,花朵財經也不好過多置評,讓我們看看葫蘆娃的官方解釋:

葫蘆娃承認,自己的原材料價格整體略有上升。

但是在主營業務上並沒有明顯的顯現,那真正的成本應該是多少呢?該怎麼解釋這種矛盾?也許進一步的掀開自己的底牌,老實交代,才是葫蘆娃下一步應該做的事情。

既然成本沒有降低,那麼是否是下遊產品價格的提升,導致營收大幅度增加呢?

4

難道是在默默的提價?

據了解,葫蘆娃的主要下遊客戶,並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超過50%的情形,且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較為分散,2016年-2018年分別為14.05%、19.71%以及21.00%。不存在對單一客戶重大依賴的情形。

花朵財經很疑惑,剩下的近80%的藥品都分別以什麼樣的價格流向了何方呢?

5

營收暴增的主要原因:應收帳款!

翻看葫蘆娃猛增的營業收入,我們對其報告期內的盈利質量深表擔憂。

如果留意一下葫蘆娃的三張財務報表,你會發現報告期內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的不僅有營業收入,還有應收帳款。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2016年-2018年,葫蘆娃的應收帳款及應收票據發生額分別為0.29億元、0.85億元以及1.72億元,2017年以及2018年的增長率分別為195.66%以及101.28%;

應收帳款與對應期間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從5.93%增長至17.48%,增長近3倍之多,令人詫異!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報告期內,面對如此之好的營收業績,葫蘆娃到底掙沒掙到錢呢?

從財報上來看,2017年到2018年淨利潤確實翻了一倍。

但,從現金流上細究,還真是不太樂觀。葫蘆娃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竟在業績大漲的2018年急劇下跌,只有0.3億元,滿打滿算只有2017年數據的三分之一啊。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葫蘆娃2018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太過詭異,公司當年營業收入將近10個億,對應的當年應收票據和應收帳款合計金額為1.7億元,較2017年增長近1億元,然而葫蘆娃2018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流入金額也差不多10個億,和營收金額相差不到400萬,高度吻合,實在讓人覺得矛盾重重。

據公司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葫蘆娃涉及主營業務的成本發生額並沒有出現暴增或巨大波動的情形,但涉及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確實大幅下跌。收入暴增,成本小漲,利潤翻一番。

錢,流向了何方?

6

康力元-有「案底」的實控人

▲數據來源:iFinD數據

湯旭東是葫蘆娃的實際控制人之一,湯小東則是其胞弟。

兄弟二人出生於浙江省,曾一起打拼創建了浙江鼐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湯小東曾任公司總經理,湯旭東曾任公司總裁,該公司的曾用名為浙江康力元集團有限公司。

想必這個名字對於持久關注我國醫藥體系改革和發展的朋友們來說一定不陌生。

2006年,正是浙江康力元集團有限公司牽出了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受賄大案。

鄭筱萸,畢業後從浙江省一家國企的技術員做起,而後仕途順利歷任杭州民生製藥廠廠長、浙江省工會主席,並於1994年出任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後於2005年6月被免職。

鄭筱萸主政期間,大力推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與鄭筱萸「關係緊密」的浙江康力元集團有限公司在該期間新藥審批速度驚人,從2002年起該公司取得GMP證書後,平均每年有100多個規格的新藥獲批。

據悉,康力元在2000年初發展迅速,通過收購海南當地一家生產型藥企,成立了海南康力元藥業有限公司,湯氏兄弟也從此由藥品經銷進入到生產領域。同時期內,康力元大步闊前,開始在東北地區經營房地產業務,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發展道路。

然而人怕出名豬怕壯,企業也一樣,異於同行太多總會被盯上。2005年鄭筱萸被免職後,各種實名舉報康力元的信件在網上向雪花一樣多。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及省局的眾多官員皆被牽出,湯氏兄弟二人也一併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

2016年10月,在中紀委駐國家藥監局紀檢組成員出任組長的飛行檢查中,康力元成為重點調查對象,調查過程中直接封存了康力元部分新藥的申報材料,其GMP證書也一併被收回。

正可謂「大樹已倒,蔭蔽難存」,案發後,位於杭州的浙江康力元公司人去樓空,眾多供應商也紛紛上門逼債,企業難以正常繼續經營。而後,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被判處死刑。

二兄弟中,湯小東和湯旭東作為康力元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因犯單位行賄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及一年。

康力元已倒,湯氏兄弟迎來了葫蘆娃時代,這次是「改過自新」還是「重操舊業」?我們拭目以待。

截止本文發稿時,葫蘆娃藥業尚未公告回復發審委問詢函的消息。

相關焦點

  • 澳弘電子IPO:營收增長緩慢 實控人「倒騰」子公司股權套現3000萬
    澳弘電子IPO:營收增長緩慢 實控人「倒騰」子公司股權套現3000萬
  • 致遠裝備IPO今日上會:實控人曾陷債務糾紛而無力還款 報告期現巨額...
    圖片來源:致遠裝備招股書(上會稿)截圖實控人曾多次被申請強制執行誰能想到一家擬上市公司董事長、實控人曾因債權糾紛,多次遭申請強制執行?這家擬IPO公司便是致遠裝備,該公司董事長為張遠。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經房地產管理部門、車輛管理所、金融機構等查詢,均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本院認為,目前被執行人暫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故無法繼續執行」。圖片來源:裁判文書網截圖長春中小擔保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長春市政府出資設立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
  • 拉夏貝爾高層震蕩背後:實控人籤署秘密協議 與前任董事長矛盾激化
    繼2020年一年更換四位總裁之後,該公司實控人邢加興與董事長段學峰的矛盾也開始爆發。近日,段學峰辭任拉夏貝爾董事長,公司選舉總裁張瑩為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同時張瑩為公司新任法定代表人,並代行公司董事會秘書職責。  其實,段學鋒在1月初就提交了辭職報告,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其辭職並非簡單的「個人原因」。
  • 3名異議股東失聯或另有內情,公司實控人為美國國籍,正帆科技IPO...
    翻閱正帆科技招股說明書,和訊網發現,公司3名異議股東失聯,公司實控人為美國國籍,子公司多數存在虧損,壞帳規模逐年遞增等問題。3名異議股東失聯,公司有何難言之隱?時隔一年多後,招股書顯示,上述三位股東中依然有兩名股東:王煒、張玲華處於「失聯」狀態,前述兩人分別持有2000股和1000股,公司稱該情況存在可能影響本次審核進程的風險。
  • 金杯電工溢價併購關聯企業 標的公司營收、採購、存貨等數據異常
    從併購草案披露的信息來看,武漢二線2017年至2019年1~4月的營收分別為18.19億元、18.88億元和6.13億元,其中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率僅為3.8%。按理說,收購同行業公司,標的公司應對上市公司現有業務帶來較大改善才合適,可年增長率僅為3.8%的標的公司是否具備較高的收購價值,是需要探討的。
  • 案底可以消除嗎?怎麼查詢自己是否有案底?
    案底專業術語犯罪前科,是一個人過往犯罪記錄的相關記載。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即使罪犯也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前科,被別人貼上犯罪的標籤。以前在網絡信息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一個人在結婚前犯了罪做幾年牢出來接著就結婚生子,媳婦跟他過了大輩子還不一定知道他曾經犯過罪。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關於案底的問題。
  • 控股股東質押股份跌破平倉線 奧瑞德及實控人逾2億資金被凍結
    公司實控人為左洪波夫婦,主營業務為藍寶石晶體材料、藍寶石晶體生長專用裝備及藍寶石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這一交易遭交易所二度問詢。但直到終止重組,奧瑞德也未能回復交易所的第二次問詢。奧瑞德2018年5月3日晚間公告,124億元跨境併購事項正式終止,主要因控股股東左洪波控制的杭州睿嶽前次股權轉讓款未能按約定支付。
  • 賽特新材:冰箱絕熱材料供應商 外銷佔營收比例超六成
    每經實習記者 湯輝 每經記者 宋思艱    每經編輯 梁梟     公司全稱:福建賽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實控人
  • 「螳螂」捕蟬 「警察」在後:實控人被抓多年後 總經理又...
    公司實控人曾因涉嫌行賄被批捕  作為建築裝飾行業的標杆企業,金螳螂一直享有很高的行業內盛譽。但是在其光鮮的外表之下,企業內的管理層卻波瀾四起。  梳理季建業的政治履歷,與金螳螂公司有許多交集。1993年在蘇州成立的金螳螂公司,1994年就在南京設立了第一家分公司。公開報導顯示,季建業主政揚州後,曾多次返回蘇州,由朱興良單人陪同。  據此前媒體報導,季建業成為揚州市委書記之後,金螳螂「幾乎承包了揚州所有的酒店、醫院、商品房的裝潢」。金螳螂在揚州的「壟斷」,甚至引起揚州本地商人的不滿。
  • 3年營收僅151...
    突擊收購實控人妹妹的醫藥公司,給美籍妹妹股權激勵3億  澤璟製藥實控人為盛澤林,去年同時期,澤璟製藥收購了美國醫藥公司GENSUN,共斥資866.02萬美元獲得51%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這家美國公司擁有者恰為澤璟製藥實控人盛澤林的親屬。
  • 【紅岸預警】金正大失色:瘋狂擴張後留下重重隱患 超30億資金或遭...
    此外,問詢函還要求公司說明,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下滑,但應收帳款和應收票據餘額不斷大幅增加的原因和合理性。  事實上,不只是半年報問詢函,深交所還曾對公司2018年年報發出了問詢函,而問詢函背後,折射出公司可能存在嚴重的財務問題,這可從股價的走勢上窺見一斑。年初至今(2019年9月16日),金正大股價跌幅超過40%。近四年來,其股價跌幅甚至高達75%以上。
  • 格科微首回科創板IPO問詢 曾通過聯交所上市聆訊曝光 這一原因亮了!
    公司主營CMOS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其中前者營收佔比高達90%以上),產品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行動支付、汽車電子等消費電子和工業應用領域。從股東背景來看,格科微背後可謂星光熠熠。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旗下子基金聚源聚芯、華登、小米產業基金、三星風險投資公司(SVIC)、深圳TCL、華虹系等均在內。
  • 科惠醫療二闖IPO 重要客戶實控人竟為前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科惠醫療重要客戶的實控人為其前員工。  實控人之一曾實際控制主要經銷商  而在2014年之前,愷納醫療的實際控制人為方曉斌,曾勇軍與雷琴持有的愷納醫療股權也正是來自於方曉斌的轉讓。同樣,陳民曾供職於方曉斌實際控制的江西誠邁,胡紹飛也曾為科惠醫療員工。
  • 「案底」會影響人生嗎?
    行政拘留(就是大家常說的治安拘留)是行政處罰,屬於違法範疇,在公安機關一般會有記錄,能夠查詢,但不是案底。第二種情況是:打架情節比較嚴重,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後果,或者隨意毆打他人,破壞社會秩序,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可以予以刑事拘留。而刑事拘留後,如果後期經過法院判決,確實構成犯罪,是會留有案底的。▌刑事案底會影響三代人嗎?
  • 實控人變身央企,江南化工連日封板,能幫母公司化解債務危機嗎?
    本次交易完成後,江南化工的控股股東將由盾安集團變更為特能集團,實控人由姚新義變更為兵器工業集團。8月10日、11日兩個交易日,江南化工(002226)連拉兩板,今日報收8.97元/股再度漲停,市值112.0億元。 「接下來等著數板」,有股民戲稱道。易主突如其來,江南化工的資本版圖中藏著什麼故事?
  • 案底多少年可以消除?對我有啥影響?
    刑事拘留過有案底嗎?影響開具無違法犯罪證明嗎?只要公安機關經手過的案件,都會有相關記錄存檔備查的,刑事拘留、取保候審只是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手段,不能說明有犯罪記錄。只有被法院判過刑的,才算有犯罪記錄。(二)刑事:1.刑事和解協議、撤銷刑事案件決定;2.因沒有犯罪事實(含證據不足,不能認定有罪),或者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情形之一,檢察機關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和法院作出的無罪判決;3.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強制措施信息。違法犯罪記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查的。有的朋友一時犯錯,被行政拘留過或者判過刑,就像眉頭貼上了一個黑標籤,永遠也揭不掉,壓抑啊!
  • 3天即交卷,中芯國際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14nm製程在手訂單充足
    6月7日晚間,上交所網站披露中芯國際首輪問詢函回復。在問詢函中,上交所重點關注中芯國際核心技術先進性以及技術發展趨勢。值得注意的是,6月4日,中芯國際接受首輪問詢,6月6日便作出回復。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僅耗時3天,便完成首輪問詢答覆,速度之快創下科創板紀錄。
  • 寒武紀IPO:AI獨角獸的求生時代
    疫情下,影視、旅遊、餐飲等行業,出現大批的倒閉潮,連被視為一片繁榮的AI產業也難逃過這一劫,曾被譽為全球最有前途的AI公司Wave Computing將員工遣散,申請了破產保護。在國內,「AI四小龍」中的商湯科技、曠視科技IPO消息頻頻傳出,卻沒有擦出火花。而作為AI晶片獨角獸的寒武紀接受上交所問詢27天後,在5月7號發布了首輪的審核問詢函以及相關問題的回覆。
  • 深桑達A「蛇吞象」併購疑點重重
    從總資產、營收規模上來看,深桑達A遠不及標的中國系統,這起"蛇吞象"的併購案背後也疑點重重。8月10日,深交所向深桑達A發去重組問詢函,拋出11問。標的估值合理性、部分交易對方未進行業績承諾的原因、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層面資產負債率大幅攀升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深桑達A給監管層及投資者們一個交代。交易若順利完成,意味著中國系統的資產通過置入深桑達A的方式實現證券化。
  • 諾德股份8億收購案調查:未披露關聯關係,收購標的疑為實控人「白...
    該公司擁有規劃設計年產2萬噸高端電解銅箔生產基地,目前該基地年產能5000噸超薄鋰電銅箔,擁有年產2萬噸高端電解銅箔生產基地的辦公樓、研發大樓、員工宿舍和食堂等配套設施,核心客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微宏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