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岸研究中心】(上海 研究員 薛彥文 萬千 孫詩宇)訊,近日,金正大(002470,股吧)收到深交所半年報問詢函,該問詢函稱,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預付款餘額達66.5億,與上年底相比,增加了14.23億;深交所據此要求公司列表披露前五名預付款項的明細,包括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存在資金佔用等。
此外,問詢函還要求公司說明,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下滑,但應收帳款和應收票據餘額不斷大幅增加的原因和合理性。
事實上,不只是半年報問詢函,深交所還曾對公司2018年年報發出了問詢函,而問詢函背後,折射出公司可能存在嚴重的財務問題,這可從股價的走勢上窺見一斑。年初至今(2019年9月16日),金正大股價跌幅超過40%。近四年來,其股價跌幅甚至高達75%以上。
金正大失色:業績含金量降低,競爭力下滑
金正大成立於1998年,公司主營業務為複合肥、緩控釋肥、硝基肥等肥料的生產和銷售。公司於201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自2010年以來,公司複合肥市佔率維持在10%左右,連續多年蟬聯國內第一。
上市後,金正大業績曾持續上漲。以公司半年報為例,2011年上半年,金正大總營收為37.76億,到2018年上半年時,總營收已高達137.7億,漲幅為264.67%;同期,其淨利潤漲幅也達272.44%。
然而,今年上半年,金正大業績突然出現暴跌。2019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為77.77億,同比大跌43.52%;淨利潤為4.29億,同比暴跌48.76%。下圖為紅岸研究中心根據財報繪製的金正大曆年上半年總營收與淨利潤走勢:
公司在財報中稱,業績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農民種植積極性不斷降低,同時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環境保護及安全生產要求不斷提高等因素的影響,複合肥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盈利空間被壓縮。
不過,金正大業績暴跌與其說是行業低迷,不如說是公司的競爭力下滑所致。
太平洋證券研報稱,2015年以來,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下跌、優惠政策取消導致複合肥行業盈利持續低迷,2017年開工率僅24%,表觀消費量5086萬噸,同比下滑約14%。但在2017年,金正大營收卻仍在上漲,該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98.33億,同比上漲5.86%。
而在2018年時,國內化肥消費量表觀消費總量降幅為4.9%,但在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跌幅卻高達21.94%。
事實上,當前,雖然國內化肥消費量持續走低,但行業集中度卻在不斷提升。太平洋(601099,股吧)證券研報稱,複合肥行業規模以上集中度CR4已從2009年的24%提高至2017年的32%。此外,化肥零增長政策倒逼複合化率提高,理論測算複合肥需求CAGR為7.73%,龍頭公司受益最大。而作為龍頭的金正大,近兩年營收卻在持續暴跌。
更值得關注的是,金正大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成色,也大大低於此前。據財報,在營收利潤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應收帳款餘額與上年底相比漲幅卻高達117.85%,達到13.13億元。與此同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出5.32億。
瘋狂擴張後留下重重隱患:募投項目未達預期收益,金豐公社遭質疑
金正大業績失色,競爭力下滑,與其瘋狂擴張有一定的關係。
2014年,金正大採用非公開發行的方式發行股票8142.29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25.3元),共募集到20.6億。
公司以募集資金對子公司金正大諾泰爾(貴州金正大)增資12.3億,用於建設年產60萬噸硝基複合肥及40萬噸水溶性肥料工程項目,截至2018年底項目實施完畢,共投入12.69億。
大額的投資,並沒有達到預期效益。2018年貴州金正大營收13.4億,淨虧損1.6億;今年上半年,該項目再次虧損2926萬元。下圖為紅岸研究中心對金正大2019年半年報的截圖:
此外,2018年10月,金正大再次通過發行股份(發行股份13.27億股,發行股份價格為7.29元/股)的方式,購買了金正大農投公司66.67%的股權,交易對價為9.68億。交易完成後,農投公司成為金正大的全資子公司。
由於農投公司間接持股德國金正大88.89%股份,因此,臨沂金正大投資(農投公司前大股東)對德國金正大未來三年盈利進行承諾,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957.44萬歐元、1110.65萬歐元和1508.19萬歐元。
然而,業績承諾的第一年,德國金正大就未完成業績承諾。2018年,其業績完成率僅為89%。
金正大的瘋狂擴張,可從其合併報表的公司數量也可窺見一斑。2019年度,金正大將全資子公司19家、控股子公司6家和孫公司159家納入了合併報表範圍。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商譽達7.2億,一旦商譽進行減值,無疑將對其業績產生衝擊。
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近年來重點發展的金豐公社也遭到質疑。金正大稱,金豐農服發展迅猛,截至2019年6月30日,金豐公社已在全國22個省建立了337家縣級金豐公社,開拓23991家村鎮級鄉鎮服務中心,帶動社員(農戶)504萬餘人,累計服務土地面積2522萬畝,招募社長11.8萬餘人。
然而,金豐公社具體所指及其股權結構關係為何?其運營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情況等都存疑。到底是誇大還是確有其事?深交所也針對此發來問詢。
紅岸預警:金正大疑似財務造假,超30億資金遭關聯方佔用
其實,金正大還存在財報造假的嫌疑。金正大2018年財報被其審計師—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該審計報告稱,金正大以預付購貨款的名義,與關聯方諾貝豐公司發生大額資金往來,截止2018年底,預付款餘額為37.13億,但卻未收到貨物,大信會計師認為,其無法判斷預付款的性質及可回收性。
此外,該審計報告還稱,金正大以前年度存在無實物流轉的貿易性收入。對於金正大2018年財報,深交所也下發了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相關預付款是否存在關聯方資金佔用的情形等。
根據藍鯨紅岸風險挖掘系統顯示,金正大近年來一直存在資金遭關聯佔用的可能。截至2019年6月30日,金正大或有30.87億元的資金遭到關聯方佔用。下圖為紅岸研究中心對紅岸風險挖掘系統中金正大資金佔用風險區間變換趨勢的截圖:
在資金遭關聯方佔用的背景下,金正大開始出現財務危機。藍鯨紅岸分析挖掘系統顯示,金正大在財務危機方面2018年首次出現風險提示,得分為29.0728分。下圖為紅岸研究中心對紅岸風險挖掘系統中金正大財務危機的截圖: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金正大的關聯方——公司實控人萬連步及第一大股東臨沂金正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資金仍很緊張。截至目前,萬連步共質押5.59億股,佔總股本的17.01%,佔其所持股數的94.32%;臨沂金正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質押11.99億股,佔總股本的36.49%,佔其所持股數的98.51%。根據藍鯨紅岸風險碗挖掘系統顯示,截至9月15日,公司股權質押比例達到52.8%。
此前於9月3日,金正大發布公告稱臨沂金正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因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違約,被動減持公司股份合計3283.55萬股。
在大股東資金緊張被動減持,及公司經營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金正大股價仍承受較大壓力,對此,金正大的6萬多名投資者(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股東戶數為61891戶)應早做打算。
(責任編輯:王彥娜 H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