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教育是筆好生意,但念好這個生意經不容易。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孫詩宇)訊,8月以來,三盛教育不斷邁出併購的步伐,大手筆投向教育產業,先後收購中育貝拉40%的股權、恆大教育35%的股權,還向恆一教育投資1800萬元,另外還投入1.2億元設立用於教育投資的子公司。
三盛教育看起來是信心滿滿,但接連的跌停已經說明了投資者的態度。截至2019年10月11日,公司股價在4個跌停之後,繼續2日連續下跌,報收8.80元,跌4.03%。三盛教育也接連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對其收購標的的資產構成情況、業績承諾可實現性等存疑。
高溢價頻繁併購
三盛教育近來接連收到的交易所問詢,直接原因是其連續不斷的併購。
9月18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1.26億元對價,收購中育貝拉51%股權。根據公告,本次收購若採用收益法評估,中育貝拉的股權價值為2.47億,增值率達1080.34%,收購溢價超10倍。
交易所要求三盛教育披露中育貝拉的業務開展模式以及盈利模式、合作辦學的高中或留學諮詢機構的數量、招收學生數量及收費標準、具備的師資情況等。並向深交所報備合作高中及諮詢機構的具體名稱。
根據公告,中育貝拉成立於 2014 年,主要業務包括國際高中合作辦學、留學諮詢服務等,2018 年及 2019 年 1-4 月分別實現淨利潤-303 萬元、-384.63 萬元。交易對手方承諾標的公司 2019 年 9 月 1 日至 2020 年12 月 31 日期間、以及 2021 年至 2023 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 2400 萬元、2625 萬元、3280 萬元、4100 萬元。可見,其業績承諾遠高於其當前業績。
不只是高溢價收購中育貝拉,此前在8月21日,三盛教育與自然人王靜、和盈同創以及恆大教育籤訂了《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擬分兩次分別購買目標公司10%股權、25%股權,目標公司的整體預估值為7.8億元,兩次投資的金額分別為7800萬元,1.95億元,合計投資金額預計為2.73億元。此外,2018年9月,公司還以2.13億元受讓睿頌天勤77.86%的有限合夥份額。
然而,從公司的併購史來看,其併購的資產質量並不高。
公司業績持續低迷
在今年6月的年報問詢函中,交易所也對三盛教育收購的恆峰信息的業績承諾完成情況提出問詢。2016年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恆峰信息100%股權,交易對手方承諾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實現承諾淨利潤分別不低於5200萬元、6500萬元和8100萬元。2018年恆峰信息實現營業收入4.66億元,淨利潤為8356.92萬元,業績完成率為103.17%。精準達標。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恆峰信息是否存在通過轉移成本、費用等方式,以達成業績承諾的情形。
此外,在2014年,三盛教育(匯冠股份)以10.7億元購買其持有的旺鑫精密100%股權,但隨後3年裡,旺鑫精密業績承諾的實現率分別為53.48%、72.41%和78.64%,遠遠達不到業績承諾。最終在2017年,匯冠股份以9.4億出售旺鑫精密92%股權,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不再持有旺鑫精密股權。匯冠股份還因此計提了5.6億的巨額商譽。
另外,三盛教育的近年的現金流量表來看,一直以來流出大於流入,2017年和2018年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分別為-4088.92萬元和-6564.24萬元。公司擁有的現金大部分來自於此前的定向增發,自上市以來,公司共定向增發四次,共募集得到21.47億元。最近的兩次分別是2017年3月,公司定向增發共募集資金5.64億元,用於發行股份購買恆峰信息100%股權;2017年4月,定向增發募集資金4.99億元,用於支付現金對價及相關費用,智慧教育雲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
三盛教育成立於2003年,原為北京匯冠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智能終端關鍵部件觸控螢幕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於2011年上市。2016 年起公司開始進行戰略聚焦,業務重點轉向教育領域,並於 2017 年度完全剝離了精密製造業務,業務轉型為智慧教育服務和智能教育裝備業務,2018年正式更名為三盛教育。
三盛教育向教育產業轉型,和其實控人的變更有關。2015年6月,和君商學以14億元收購了匯冠股份21.91%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時任和君商學董事長的王明富成為了匯冠股份實控人,此後匯冠股份就開始了在教育產業的布局。
但到了2017年,和君商學卻萌生退意,最終在2017年10月,和君商學將持有的3743.06萬股股份以10億元轉讓給卓豐投資,同時第三大股東深圳福萬方將持有的1491.50萬股以2.998億元轉讓給卓豐投資,卓豐投資將成為了匯冠股份的控股股東。和君商學虧損達2.29億元。
此後,在2018年剝離原本的精密製造業務並改名之後,三盛教育的併購動作更加頻繁,其教育產業營收佔比大幅度提高,從2017年的44.56%大幅上升至97.98%。2018年9月,三盛教育以2.13億元買入睿頌天勤77.86%股份;2019年8月,以2.73億元收購恆大教育35%的股權;2019年9月,以1.23億元收購中育貝拉51%股權、以1800萬元收購恆一教育30%股權。
從三盛教育近年的財報來看,頻繁併購並沒有提升公司業績。2016年至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16.96億元、12.99億元、7.93億元,處於連年下降的趨勢;歸母淨利潤為1.26億元、2227.85億元和1.14億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51億元,同比增長11.04%;歸母淨利潤為5209.37萬元,同比下降13.76%。
並且接連不斷的併購也給三盛教育帶來了巨額商譽,根據藍鯨紅岸風險挖掘系統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三盛教育的商譽就高達6.84億元,這無疑給公司未來的業績埋下了隱患。
紅岸預警:財務危機隱現 券商仍頻頻推薦
根據藍鯨紅岸分析挖掘系統顯示,三盛教育的財務危機得分自2014年、2015年就有黃色關注級別,2018年更是達到紅色風險級別,得分為43.6326分。
在公司基本面並不優秀的情況之下,三盛教育還頻頻獲得民生證券和光大證券的研報推薦。2019年以來,民生證券就有5篇研報提到三盛教育,其中兩篇的評級都是推薦;光大證券在8月連續發布兩篇關於三盛教育的研報,推薦買入。
值得關注的是,券商頻繁推薦的背景是,是三盛教育大股東的減持計劃。2019年以來,三盛教育已累計發布了3份公司持股5%以上大股東的減持預披露公告。
此前在保千裡2017年債券違約時,民生證券也曾在一年內連續多次發布推薦買入的研報。
在目前三盛教育不甚理想的基本面之下,股價連續下跌,公司暗藏財務風險的背景下,券商的連連推薦,不禁讓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