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宜化子公司因供氣受限停產 分析師:今年「氣荒」難再現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靳水平 每經編輯:文多

因供氣受限影響,ST宜化(000422,SZ)控股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聯合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化工)宣布停產。

此次停產從11月18日開始,ST宜化稱,公司將積極協調聯合化工天然氣供應,爭取聯合化工早日恢復生產。

眾所周知的2017年「氣荒」,致使位於天然氣下遊的上市公司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那今年的供應情況如何呢?今日(11月19日),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國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今年1~10月來看,整體供應是比較充裕的,預計冬季供應也會充裕。如果沒有不可抗力出現,今後幾年應該都不會出現「氣荒」。

ST宜化控股子公司停產

聯合化工為ST宜化的控股子公司,ST宜化持股比例為51%。

聯合化工的主要業務是生產合成氨、化肥和天然氣化工、煤化工等。不過由於冬季天然氣供應受限,旗下年產52萬噸合成氨、104萬噸尿素的裝置於11月18日起停產。

ST宜化稱,若聯合化工2019年12月31日仍未能恢復生產,預計減少公司2019年度營業收入2.25億元,減少歸母淨利潤約1500萬元。

事實上,從ST宜化三季報可以看出,聯合化工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有著重要影響。今年前三季度,ST宜化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1.13億元,反映主業的扣非淨利潤為虧損約3.38億元。而聯合化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貢獻了淨利潤1.58億元。

ST宜化坦言,公司將積極協調聯合化工的天然氣供應,爭取使其早日恢復生產。

國建今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針對管道天然氣供應受限,國建建議企業通過市場採購LNG資源,「液化天然氣屬於市場化資源,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但是液化天然氣資源(提供)廠家上遊的供應也靠管道天然氣,因此假如限氣的話,從價格和供應來說,也還是會有影響的」。

今年供氣相對充裕

隨著氣溫降低,天然氣供應無疑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國建表示,2017年、2018年和今年,都比較典型。自從2017年出現「氣荒」後,相關部門和上遊企業,在2018年、2019年特別重視天然氣的保供工作。比如,在2018年4月這種傳統上的淡季,就已開始重視冬季保供工作。

「因此,2018年也呈現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行情。整體供應在2018年來看是比較充裕的。」國建認為,預計在2019年乃至以後,都會處在供應緊平衡的狀態。

在國建看來,從2019年前10個月看,整體供應是比較充裕的。另外今年的天然氣消費增速也有所放緩。「去年消費增速是15%以上,今年預計在10%左右,因此供應就更穩定一點。」國建說道。

事實上,「氣荒」的發生取決於多種因素:比如天然氣設施的調峰能力,這包括儲氣能力、管網輸送能力、管網聯通狀況;還有冬季氣候情況,即寒冷程度;另外,也要看清潔供熱政策的走向。此外,我國企業儲氣能力、開採能力不足,也是之前造成「氣荒」的一大原因。

當下,業內認為今年冬季天然氣出現「氣荒」的可能性不大。從供應看,業內加大了勘探開發力度。天然氣產量增速明顯加快,國內保證能力也大幅提高。加上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儲氣設施的加快建設,天然氣的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已得到加強。

國建也認為,2018年和2019年,隨著天然氣重要渠道的穩定運行,同時國家也在推多渠道天然氣保供,天然氣供應比較充裕,「如果沒有不可抗力的話,預計2020年乃至近幾年都不會再出現『氣荒』了」。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子公司石蠟化工裝置臨時停產 瀋陽化工今年基本面能否改善?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子公司石蠟化工裝置臨時停產,瀋陽化工今年基本面能否改善?瀋陽化工7月29日晚間公告稱,全資子公司石蠟化工通知,因催化熱裂解制乙烯裝置發生設備故障臨時停產。受此影響,石蠟化工除丙烯酸及酯裝置繼續生產外,其餘裝置均停產進行全面檢修,預計停產時間持續兩個月,實際停產時間視檢修進展情況而定。公告稱,根據公司去年年報,石蠟化工營收佔公司營收比重為62.37%,本次停產對公司2020年度整體經營業績和相關業務的影響暫無法準確預計。
  • 為了去年冬天的「氣荒」不再上演,中國開始布局地下儲氣庫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紫宸 中國正在就日益突顯的「氣荒」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其中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地下儲氣庫的建設力度,完善地下儲氣設施的整體布局。 所謂地下儲氣庫,就是將天然氣重新注入地下可以保存氣體的空間而形成的天然氣氣藏,是集季節調峰、事故應急供氣、國家能源戰略儲備等功能於一身的能源基礎性設施。近年,伴隨能源消費的升級,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增速明顯,而天然氣的儲備是保障天然氣長期穩定供應的基礎,也是解決階段性用氣緊張的主要途徑。
  • 郝吉明:煤改氣並不是出現氣荒的主要原因
    2017年冬天「煤改氣」成為熱詞,從年初京津冀劃定「禁煤區」、禁煤、以氣代煤,到供暖期氣站基礎設施未按時完工導致居民無法供暖,再到大規模的「煤改氣」導致天然氣價格瘋漲、造成「氣荒」……為何要進行「煤改氣」?煤改氣又為何會陷入窘境?對於煤改氣的大面積推廣,是否操之過急?
  • 瀋陽化工(000698.SZ):子公司石蠟化工裝置臨時停產
    格隆匯 7 月 29日丨瀋陽化工(000698.SZ)公布,公司於今日收到全資子公司瀋陽石蠟化工有限公司(「石蠟化工」)通知,因催化熱裂解制乙烯裝置(「CPP裝置」)發生設備故障臨時停產。受此影響,石蠟化工除丙烯酸及酯裝置繼續生產外,其餘裝置均停產進行全面檢修,預計停產時間持續兩個月,實際停產時間視檢修進展情況而定。石蠟化工主要產品包括聚乙烯、丙烯、丙烯酸及酯類、MTBE等,為公司石油化工板塊組成部分。根據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數據,石蠟化工營業收入為約68.73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為62.37%。
  • 神奇製藥子公司一生產基地汙水排放不達標 被勒令停產整治
    今日,上海神奇製藥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神奇製藥」)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貴州神奇藥業有限公司下屬生產基地之一(龍裡分廠
  • 遼寧成大頁巖油困局:樣板工程巨虧停產仍燒錢
    不過美好的願望被暴跌的油價擊碎了: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由90~100美元/桶跌至今年一季度的40~50美元/桶,國內頁巖油價格則由4600~5100元/噸跌至2800~3200元/噸。成大弘晟去年虧損約4.4億元,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9678萬元。  今年一季度,成大弘晟頁巖油平均售價3150元/噸,4、5月跌至3000元/噸左右。
  • 今年暖氣不熱!室內溫度僅僅14度,答案真的來了&
    據了解,今年造成供暖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極寒天氣到來,我市用氣量大大增加,由於天然氣供應不足,造成嚴重的氣荒,導致出現供熱不足問題。為此,熱力公司迅速行動,採取了東西兩廠換料,協調用氣指標,加開備用鍋爐等措施,確保正常供暖,市民溫暖過冬。
  • 供氣供熱板塊上漲3.60% 金鴻能源漲停
    網易財經3月2日訊 周一上午,供氣供熱板塊相關個股表現出色同時,今年將全面建立居民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價格並軌後,非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理順,意味著天然氣價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分析師表示,未來天然氣價格將形成市場化的定價規律,政府未來會逐步放開價格的管控權。
  • 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_湖北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宜化集團現有總資產450億元,從業人員6萬多人,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410億元,年出口創匯8億美元,2011年銷售收入將突破500億元。公司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規模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資源優勢及文化優勢六大優勢創造了宜化集團經濟發展奇蹟。
  • 手機攝像頭模組廠商博立信已停產!
    摘要:近日,A股上市公司深圳九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九有」)日前布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子公司深圳博立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立信」)的停產報告,因手機行業暫時沒有回暖跡象,為了遏制和減少博立信虧損的局面,降低損失,減少風險,根據其實際經營情況和手機行業現狀,公司決定對博立信停止主要生產線的產品生產,攝像頭模組售後仍將保留
  • 勞力士宣布停產10天,大熱表款更難買了
    雖然勞力士的產量並非公開,但就國外一些機構通過很多方法做了推測的結果顯示他們目前產量是日均超過2000枚,停產10天大概會減少2萬枚左右的產量,而這還是暫時的,如果瑞士疫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那麼造成的影響將無法忽略,熱門的運動款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更難買到,「一勞永逸」很可能會變成「一勞難求」。
  • 臺電:2024年不能供氣 事情大條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劃目前遭環評卡關,臺灣「中油」須於9月底前對臺「環保署」補提因應對策報告。「中油」董事長陳金德無奈說,希望今年底前可審查通過動工,否則可能要往後延一年到2023年才能供氣。對此臺電直指,如果到2024年仍不能供氣,「事情就大條了。」
  • 停產9個月 未名醫藥子公司未名天源設新公司幹老本行
    2月15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山東未名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天源」)因原材料斷供及政府徵地而停產,為儘快恢復生產,擬以設備評估後的公允價值與淄博魯華泓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東部化工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淄博魯華天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 杭州帝凱化工廠大火 公司今年曾兩度因危險品管理不力被罰
    今年3月21日江蘇響水爆炸事故連鎖反應引發市場巨震,化工產品暴漲,千企停限產,九個月後江浙地區化工企業再次發生事故。  據記者了解,發生事故的公司年生產分散染料達40000多噸,是中國染料的主要生產廠家之一,該公司今年因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已經受到兩次行政處罰。
  • 未名醫藥控股股東1.76億股被輪候凍結 停產重創業績
    擁有北京北大生物城、廈門北大生物園、廣州流溪灣生物港三大生物基地和十餘家控股子公司。然而,頭頂北大光環的未名集團近年卻負面纏身。例如,全國多地上百億項目停滯、欠薪、實控人潘愛華多次被限制高消費、集團及數家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等。天眼查資料顯示,未名集團對外投資了44家公司,有4家已經註銷,另一家吊銷,旗下公司中僅有未名醫藥為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