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
磁懸浮輻射汙染是偽命題
從十幾年前上海高速磁懸浮建設開始,關於磁懸浮列車產生磁輻射汙染的說法就不絕於耳。不僅是規劃線路周邊居民群眾有事關切身利益的擔心,甚至某些鐵路方面的專家也持這種觀點。全程參與京產磁懸浮技術研發的國防科技大學磁懸浮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傑說,磁懸浮的磁輻射汙染完全是一個偽命題。
李傑進一步解釋說,與大家直觀想像的同性相斥實現懸浮相反。磁懸浮技術不是靠「同性相斥」把列車託起來,而是靠「異性相吸」把列車提起來,這也就註定了其磁輻射能保持在非常安全的水平上。
李傑舉例說,中學物理書中描繪磁場的經典插圖想必大多數人印象深刻:兩個同性磁極間磁力線完全排斥發散,兩個異性磁極的磁力線構成密閉磁場。磁懸浮列車通電產生的磁場,將重達上百噸的列車平穩提升8毫米,磁力線就高度集中在這8毫米空隙的閉合磁場間,理論上不會有任何洩露。
北控磁浮方面也表示,此前宣稱磁懸浮有汙染的專家,本來不是研究電磁汙染的,但他的言論對磁懸浮技術發展確實產生了不小的困擾。而根據北控磁浮委託國內研究電磁輻射的權威部門——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做的專業檢測報告顯示,磁懸浮列車直流磁場強度小於正常看電視對人體的影響,交流磁場強度小於使用電剃鬚刀對人體的影響。磁懸浮列車的電磁輻射強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國際標準。
對於北控磁浮的這一結論,國務院參事沈夢培還曾以第三方公民個人身份,自行聘請專業機構對唐山試驗線再次進行實地測試,同樣印證了其準確性: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行駛時,1米距離的輻射值比日常使用的電磁爐表面還要低,3米外的輻射值比微波爐輻射值的一半還低,到了5米遠,輻射值比使用電動剃鬚刀還要小,而到了10米距離,其輻射量完全淹沒在環境背景中,專業的檢測儀器都檢測不到了。
安全
列車抱軌行駛防脫軌
磁懸浮列車所使用的,是一對特製的「F」型軌道。磁懸浮列車下端的動力裝置就像兩排彎曲伸出的胳膊,牢牢嵌在「F」的兩橫中間,將路軌緊緊摟住實現懸浮飛行。
李傑研究員說,列車車體和鋼軌緊緊連在一起,「抱」在軌道上運行,和路基一體化,確保了無脫軌危險。同時,列車運行的動力來自固定在路軌兩側的電磁流,同一區域內的電磁流強度相同,確保統一軌道區間內的多輛列車速度相同、方向相同,從而排除了列車追尾或相撞的可能。
噪音
低於兩人面對面說話的聲音
兩人站在唐山試驗線旁聊天,稍不留神,一輛磁懸浮列車已從身邊飛速駛過。「中低速磁懸浮噪聲一般低於65分貝,而人正常說話的聲音約為70分貝,所以其噪音可以忽略不計。」北控磁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因為懸浮運行,沒有輪軌接觸,噪音和震動就非常小。
因為噪音小,磁懸浮建設拆遷範圍將可從現有輕軌的線路兩側25米縮小到11米,更適合城市核心區的運輸。「它甚至可以建到居民小區或辦公樓裡,實現人們上下班出電梯進列車的便捷。」
成本
綜合造價與輕軌相當
10.2公裡的S1線投資90億元,「造價太高」在項目公布之初也曾引起不小的非議。
「其實除去拆遷等費用,磁懸浮平均每公裡造價也就3億元多一點。」北控磁浮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這些投資裡,還包括在10公裡的線路上,高密度設置8個車站和一個車輛段。「如果實現產業化後,其綜合造價將與輕軌的造價相當。」
據介紹,目前我國地鐵造價每公裡約10億-14億元,輕軌造價每公裡約3億-4億元。據業內專家測算,在平坦地域,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系統的直接造價略高於同運量輕軌系統,但其低噪聲、震動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易於實施等特點,使其在修建中可以更好地繞開建築物、障礙物,其技術優勢可以主動減少或避免拆遷的發生,具有更廣泛的線路適用性。而且,隨著技術成熟和產業發展,磁懸浮技術成本還有降低的空間,未來綜合造價必將低於輕軌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