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並不美好:臭氣燻天、嘈雜髒亂、充斥死皮細胞

2020-11-04 達夫觀察

這一周恰逢國際空間站實現載人飛行20周年,但其住宿生活條件並不完全算得上是五星級的,或者可以說是臭氣燻天、嘈雜髒亂、充斥死皮細胞。

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常駐機組成員——美國太空人比爾·謝潑德和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克裡卡列夫、尤裡·吉登科,乘坐「聯盟TM-31」號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從那時起,國際空間站一直持續載人飛行。本周是第一批居民抵達國際空間站20周年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個距離地面高度大約為397公裡的軌道上的太空棲息地,就一直有太空人生活居住。

各國太空人連續20年的太空生活,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的社會如何運作的理想的「自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是25個空間機構和組織之間的合作項目,20年來,國際空間站已經接待了來自19個國家的241名太空人和一些遊客,這裡接待了43%的去過太空旅行的人。

隨著未來登月和火星載人任務的計劃,了解人們需要如何做,才能在偏遠、危險和封閉的太空環境中生活是很重要的,因為那裡並沒有回家的捷徑。事實上,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可能並不太美好:嘈雜髒亂,太空人苦不堪言!

1、太空棲息地的發展簡史

第一個虛構的空間站,是美國作家愛德華·埃弗雷特·黑爾於1869年在科幻小說《磚砌的月亮》的想像,其中描述了一個人造的空間導航臺,裡面有13個球形的客廳。1928年,奧地利一位執迷於太空旅行的軍官兼工程師赫爾曼·波託奇尼克,以赫爾曼·諾丁為筆名出版了一部探討空間站工程技術的書——《外太空旅行的問題:火箭發動機》,書中提出了「居住輪子」——旋轉輪子形狀的空間站設想,認為這樣做可以在空間站的生活區和工作區產生人造重力。20世紀50年代,太空探索的先驅、旅美生活的德國著名火箭設計師馮·布勞恩支持旋轉轉盤的發明,1968年的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遊》也以它為原型。

然而,事實上,真正的空間站不是球體或輪子,而是圓柱體。第一個空間站是前蘇聯在1971年發射的「禮炮1號」,接下來的10年裡,在「禮炮1號」計劃中又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叫「天空實驗室」的空間站。所有這些都是管狀結構。

1986年,蘇聯用質子號火箭把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送上地球軌道,「和平」號空間站採用積木式構造,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1998年,當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發射時,和平號空間站還在軌道上運轉。和平號於2001年被淘汰,並在墜落大氣層時自毀解體。倖存下來的可能是在太平洋海底5000米深的水下。

國際空間站現在由16個艙位組成:4個俄羅斯艙位,9個美國艙位,2個日本艙位和1個歐洲艙位。它的內部面積相當於一棟五間臥室的房子,有6位固定的太空人,每次工作6個月。

2、人類逐漸適應太空生存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1961年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在最大高度為301公裡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明了人類可以在太空中生存。實際上,生活在太空是另一回事。當代空間站不會旋轉來提供重力,空間站沒有上下之分。如果你放開一個物體,它就會飄走。每天的日常活動,如飲水或洗漱,都需要提前計劃。

由於在國際空間站的艙內處於漂浮狀態,為了工作生活方便,艙中安裝了固定腳的器具,和移動時可方便抓握的扶手、帶子、夾子、搭扣點等。在俄羅斯艙位中,面向地球的表面(「向下」)是橄欖綠的,而背向地球的牆壁和表面(「向上」)是米色的,這有助於太空人進行自我定位。顏色在其他方面也很重要。例如,「天空實驗室」是如此缺乏色彩,以至於太空人們會通過盯著用來校準攝像機的彩色卡片來打破單調。

在我們看到的視頻或照片中,國際空間站通常是乾淨整潔的,但實際事實卻並非如此。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並不美好,國際空間站臭氣燻天、嘈雜髒亂、充斥著脫落的皮膚細胞和碎屑,這就像一個糟糕可怕的合租房子,你除了不能離開,你還得一直工作,沒有人能睡個好覺。當然,國際空間站也有一些美好的地方,「圓頂」艙可能擁有人類能看到的最好的景象:180度地球全景圖。

3、小世界中的小社會

太空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物體,來表達他們在這個小世界中的身份,在1972年的一份報告中,國際空間站被稱為「太空棲息地」。未被使用的牆壁空間就像你的冰箱門一樣,上面布滿了對個人和群體都有意義的物品。

在俄羅斯承建的 "星辰"號服務艙裡,東正教的聖像和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和加加林等太空英雄的照片,營造出一種俄羅斯人的歸屬感和與家的聯繫。食物在國際空間站的人際關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分享食物、慶祝節日和生日等儀式,有助於在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太空人之間建立友情。

當然,這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09年,廁所曾一度成為國際空間站中的矛盾根源之一,當時的一個決定,曾意味著俄羅斯太空人被禁止使用美國的廁所和運動鍛鍊設備。在這個「微觀小社會」中,技術不僅僅是功能的問題,它在打造國際空間站內部凝聚力方面發揮著作用。

4、太空生活的未來

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成本非常昂貴,僅美國宇航局一年的花費成本就高達30至40億美元,許多人認為這並不值得。如果沒有更多的商業投資,國際空間站可能會在2028年脫離軌道,屆時可能自毀墜落至海底。

空間站生活的下一個階段,很可能發生在繞月球的軌道上。月球之門項目由美國宇航局領導的一組太空機構計劃,其規模將小於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將可在船上生活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它的模塊基於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將在未來十年發射到月球軌道。月球之門的初步設計有四個可擴展的船員艙,給人們更多的空間。但是,睡覺、鍛鍊、廁所和吃飯的地方都要更小得多。

由於國際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喜歡創造臨時的視覺展示,我們可能建議在下一代的棲息地為這樣的展示預留一些空間。在流行文化中,國際空間站已經變成了聖誕老人的雪橇。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喜歡在平安夜帶著他們的孩子到外面去看從頭頂飛過的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塑造了20世紀和21世紀的太空文化,象徵著冷戰後的國際合作,關於人類未來如何在太空生活,它還有很多東西要教給我們。

相關焦點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  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為什麼絕美的銀杏林,卻臭氣燻天?
    為什麼絕美的銀杏林,卻臭氣燻天?>漫天的黃葉景色雖美但銀杏林附近為啥臭氣燻天呢?白果外部的杏黃色肉質外種皮含有丁酸和庚酸,一旦剝開,就會散發濃烈的臭氣,這就是銀杏林「飄臭」的原因。
  • 歷史上最可怕的大胃王,一頓吃掉四分之一頭牛,屍檢剖開臭氣燻天
    歷史上最可怕的大胃王,一頓吃掉四分之一頭牛,屍檢剖開臭氣燻天。說到大胃王,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大胃王指非常能吃的人,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吃下很多份食物。而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可能到處都可以看到很多大胃王,比如說一些大胃王的主播,經常在網絡上直播吃很多的東西。
  • 為什麼絕美銀杏林臭氣燻天?
    :52 來源: 成都科普 舉報   秋末初冬的北京陽光明媚  「銀杏大道」上的銀杏葉由綠轉黃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直到 1998 年國際空間站發射首批艙體時,「和平號」 空間站仍在軌道上。在 2001 年,「和平號」 被擊落,穿過大氣層時發生解體,艙體上倖存下來的東西很可能最終被埋入太平洋底部 5000 米深的水下。
  • 金壇小區一住戶經常在樓道拉屎,整幢樓臭氣燻天!
    近日,常州金壇一位網友爆料說自己居住的小區發現有人經常在樓道裡拉屎, 整幢樓都被弄得臭氣燻天,讓其他十分氣憤!據爆料網友稱:事發地點是金壇金溪新村8棟甲單元,樓梯口長期有大便無人清理,樓裡一樓到五樓都臭氣燻天。
  •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只因「黃道吉日」
    中國史上有諸多的歷史人物妄想「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對於一個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衰老的肉體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除了秦始皇有過這種念想之外,臭名昭著的慈禧也有過此種妄念,可是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就只是因為「好日子」嗎?
  • 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載,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
    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隨後的一年,Skylab 接待了三名機組人員,最終證明人類不僅可以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而且還可以在大規模的軌道建設中發揮作用。  1986 年,蘇聯發射的 「和平號」 空間站是建造的首個核心站,後來又在其基礎上增加了其他模塊。直到 1998 年國際空間站發射首批艙體時,「和平號」 空間站仍在軌道上。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直到 1998 年國際空間站發射首批艙體時,「和平號」 空間站仍在軌道上。在 2001 年,「和平號」 被擊落,穿過大氣層時發生解體,艙體上倖存下來的東西很可能最終被埋入太平洋底部 5000 米深的水下。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20周年,未來的太空探索棲息地在哪裡?
    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隨後的一年,Skylab 接待了三名機組人員,最終證明人類不僅可以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而且還可以在大規模的軌道建設中發揮作用。1986 年,蘇聯發射的 「和平號」 空間站是建造的首個核心站,後來又在其基礎上增加了其他模塊。直到 1998 年國際空間站發射首批艙體時,「和平號」 空間站仍在軌道上。
  • 雨天漏水,夏天臭氣燻天!合肥一小區樓頂竟成空中菜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新安晚安、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接到合肥新文採花園小區業主劉先生投訴稱,自己所住的居民樓樓頂被人大面積種上了蔬菜,每到下雨天,樓頂下水道就會堵塞,家裡就會滲水。夏天一開窗臭氣燻天,蚊蟲成群地往屋裡跑。
  • 女子買羽絨沙發,家裡臭氣燻天,怒曝光:像「死老鼠」的味道!
    導讀:女子買羽絨沙發,家裡臭氣燻天,怒曝光:像「死老鼠」的味道!隨著這些年老百姓的收入不斷增高,在解決了日常的溫飽問題外,人們開始慢慢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在自己的經濟範圍入吃好一點、穿好一點、用好一點其實也不過分,在享受高品質的同時也必須承擔高消費。
  • 清末西方人眼中的北京城 塵土飛揚臭氣燻天
    到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元」,中都也改稱為大都,北京城的整體就此確定,隨後明朝在平面形狀上稍有改動。清朝滿人入關以後,作為蠻荒民族的他們覺得北京城的一切都是極好的,便一切照舊接著繼續使用。一直到19世紀末,可以說北京城的整個城市設施都還停留在明朝的水平上,基本上沒有做什麼大的改動。在1693年到達北京的荷蘭人眼中,北京「人群接踵摩肩,塵土飛揚,幾乎什麼都看不見」,看來從17世紀開始北京就飽受沙塵暴的襲擾。
  • 出租房內臭氣燻天,男子聞味道發現來自床墊,剪開一看噁心壞了
    現在很多人遠離家鄉,在大城市發展,不可避免的需要租房子來生活。但最近在外租房的以為男子遇到了一件噁心事,床墊裡竟然發出陣陣惡臭。這究竟是什麼情況,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8月18日,黑龍江哈爾濱一男子租房發現房間內臭氣燻天
  • 英國女子:臭氣燻天,噁心到吃不下飯
    清朝是滿人當政,而滿人是遊牧民族出身,因此不管是打獵還是出徵他們經常會因為頭髮過多而感到不便,於是他們就將前額剔除,在後邊蓄辮,凡事有事情的時候,就將長辮在脖子上繞上幾圈掛在脖子上,這樣子行事方便一些。
  • 告別臭氣燻天的衛生間,這套方案真好用
    清洗方法也很簡單,買上一盒管道清洗劑(疏通劑)倒進去,再倒入熱水就行了。如果管道髒,不僅會反味,還會在夏天招來很多小蟲子。2.排洩物排洩物很醜,特別是有喜歡蹲廁所的人,往往會導致房間裡臭氣燻天。第二是智能馬桶或者智能馬桶蓋,有一些產品上帶有除臭功能。它的原理是在排洩過程中抽馬桶裡向外抽風,但是抽出來的風並不是直接散發在衛生間裡,而是先經過過濾。這種防臭的成本比較高,但效果是真的不錯。
  • 世界「名」花科普,臭氣燻天要屬屍香魔芋,曇花譜寫悽美愛情
    屍香魔芋——800米之內臭氣燻天。這種花體型碩大,雖然也能人工培育,但早已成為瀕危植物物種,也正是因為它散發的臭氣過於濃烈,所以大家都叫它「屍花」。在神話故事中,屍香魔芋是守護所羅門王的惡鬼。蕪萍類似於水面上的水藻,直徑體積0.5-1.5mm左右,是世界上最小的會開花的浮遊植物。可以作為很多魚類雞鴨的飼料,也可以做成美食,因為這種植物富含澱粉和蛋白質,是一種不錯的食物來源,所以在雲南地界非常受人喜愛,但泛濫起來也是讓人很困惑的。
  • 世界「名」花科普,臭氣燻天要屬屍香魔芋,曇花譜寫悽美愛情
    屍香魔芋——800米之內臭氣燻天。屍香魔芋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外號——泰坦魔芋花。這種花體型碩大,雖然也能人工培育,但早已成為瀕危植物物種,也正是因為它散發的臭氣過於濃烈,所以大家都叫它「屍花」。在神話故事中,屍香魔芋是守護所羅門王的惡鬼。
  • 臭氣燻天、蠅蟲滿地 校園裡露天拋灑生活垃圾怎麼破?
    「在學校水房西北角的空地,傾倒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廚餘垃圾,常年各種鳥類、蒼蠅蚊蟲圍繞,散發異味。」近日,一名山西網友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發帖稱,學校有個垃圾場,面積約50-80平方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垃圾場沒有封閉、沒有覆蓋、臭氣燻天、蠅蟲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