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一系列阿波羅探月飛船,打開了月球的大門,同時也打破了許多人對月亮的美好幻夢。那是一個布滿隕石坑的毫無生氣的沙漠,這幅荒涼景象是跟其缺乏大氣相關的。那麼我們有望在太陽系內(地球除外)找到生命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問,生命在宇宙中究竟是一種偶然,抑或是一種必然?
現代科學認識到,生命是宇宙演化的必然結果,因而它具有普遍性,只要具有類似地球的條件,生命就可能出現,決非地球的專利。但另一方面,科學家們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他們研究生命的惟一樣品,無可選擇地只能來自我們的家鄉地球,他們模擬地球的原始條件,對一些有機分子施以閃光和紫外光照射,再加上氧。結果頗遂人願,他們合成出胺基酸。許多年的努力過去了,研究者未能再前進一步,始終沒有一個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生命分子跨出實驗室的大門。
現在人們把目光轉移到其他行星或衛星上,其中最看好的一顆星球是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或稱泰坦)。遠在300多年前的1656年,科學家惠更斯首次觀察到了這顆大月亮,它不僅在土星的23顆衛星群中首屈一指,在整個太陽系內的眾多衛星中,也名列第二,其直徑達4800千米。它是科學家長期以來感興趣的一顆星球,因為它有大氣層,這意味著它可能藏有生命,不過其表面溫度甚低,僅為-190℃左右。
「旅行者」探測飛船在其大氣頂部觀測到了孕育生命的有機分子氬氰酸,更讓人困惑的是它不時發射出射電波,迄今還不知道它的起因。它的富有有機氮的大氣層,以及其大氣層的化學過程,可能很類似於原始地球的那種情況。最近還從紅外線的觀測中看到,這個大月亮上空還飄浮著甲烷雲,因而在這個星球上極有可能存在生命,諸如蛋白質,甚至活細胞。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揭開生命起源之謎。
NASA已於1997年發射探測飛船「卡西尼亞」去那裡探秘,它將在2004年到達此月亮上空並將釋放一臺探測器「赫琴」,它將在蒙蒙的紅色大氣中探查各種有機分子。雖然「卡西尼亞」還在去土衛六的途中,而第二次的探測籌備活動也已展開,取名「土衛六生物探測者」的飛行器擬進行8年的實地查看並取樣,NASA的專家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活動,以解決「探測者」所需的具有挑戰性的新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