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尋找美食的足跡,今天小編先來提個問:都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可是您知道咱大中國第二高山是什麼山嗎?對了,就是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貢嘎山,也被稱為蜀山之王。貢嘎山東坡有著名的低海拔冰川海螺溝冰川,磨西古鎮就地處冰川腳下,這裡是貢嘎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海螺溝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入口處。磨西古鎮距成都經雅康高速280公裡,距紅色名城瀘定縣50公裡,距情歌故鄉康定市70公裡。
磨西,為古羌語,意為「寶地」。隨著海螺溝冰川的奇特景觀越傳越廣,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在去海螺溝景區的必經之道上,也就是人們稱為溝口的地方,就是磨西古鎮了,近年來也因為海螺溝而名聲大震。
磨西古鎮歷史悠久,儘管歲月滄桑,人們從它眾多的明清古建築中也能窺探出其久遠的歷史痕跡。舊有的中國式建築依舊保存著那份凝重,而其中一座法國傳教士修建的哥德式教堂,它所傳出的禮拜禱告鐘聲已迴響了一個世紀。中西文化的交融給古鎮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
1935年,紅軍長徵路過此地,毛澤東主席下榻於天主教堂內,召開了著名的磨西會議。隨後,紅軍搶奪瀘定橋,毛主席跟隨紅軍主力渡過了瀘定橋。
磨西鎮是漢、彝,藏民族聚居地,具有川西民居建築格調的農舍。天氣晴朗時,清晨漫步小鎮,遠處的雪山清晰可見,空氣中都透著滋潤清甜。
美食是一個地區的靈魂所在。磨西老臘肉是磨西的一大特色, 磨西老臘肉的原料是無汙染的半肥瘦豬肉,經過煙燻晾乾等工序,最後製作成肥而不膩、濃香撲鼻的老臘肉。如果你是第一次去磨西,千萬不要錯過這樣的美食哦。
為了保存食物,人們雖然已經擁有了多種多樣的科技化方式,然而醃臘、風乾、糟醉和煙燻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鮮之餘,也曾意外地讓我們獲得了與鮮食截然不同、有時甚至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時至今日,這些被時間二次製造出來的食物,依然影響著人們的日常飲食。
臘月的清晨,夾雜著雪花的微風吹過磨西古鎮。家家戶戶總會飄出陣陣鹹香的肉味兒,對於從小在這裡長大的人們來講,磨西古鎮過年的味道,就是這種讓他們魂牽夢繫的臘肉的味道。為了做上乘的臘肉,當地人選用的都是在山林裡慣於奔跑的跑山豬,它們肉質緊實,味道更佳。從冬至到臘八,當地人就會開始開始準備來年一整年招待客人的臘肉了。磨西鎮臘肉品目繁多,而且即便只是一個品類,也可以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味道。蒸的肥而不膩,炒的鮮香,燉的濃鬱……漫長的冬日裡,有了臘肉的陪伴,再寡淡的日子,仿佛也會變得溫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到了宰殺年豬的季節,老鄉們一起將跑山豬趕上了架,山裡的人動作麻利,手起刀落,不一會兒就將一塊塊豬肉分好放在了案臺上。對於臘肉的醃製,老鄉們已經有了幾十年經驗。對於每一塊不同部位的肉放多少鹽、多少香料、醃製多長時間,對於他們來說,了熟於心。
將肉醃好後,最重要的就是燻肉了。在磨西古鎮,家家戶戶都有專門用來燻肉的屋子。將醃好的肉懸掛在臘肉房的屋內各處,屋中間是火塘,火塘裡燃燒著柏樹枝。磨西地區木材豐富,燻烤臘肉的燃料以柏樹為佳。燻烤時,還要不斷將松油等放入火塘,這樣燻烤出來的臘肉,就會帶著果香味。
對純樸的磨西人來說,醃製臘肉,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和記憶,永遠也難以忘懷。直到今天的磨西地區,每到年前,人們都會殺年豬,備好臘肉,家家戶戶洋溢著一派過年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