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豪 發表於 2020-03-21 11:06:21
在「新基建」國家戰略之下,中國正在為全球通信設備市場帶來巨大機遇,並將深刻影響其競爭格局。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中國移動已立下到 2020 年底建成 30 萬個 5G 基站的軍令狀,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宣布 2020 年共建共享 25 萬個 5G 基站。如果再加上 2020 年開始 5G 規模建網的中國廣電,業內預計,2020 年中國將至少投資建設 55 萬~60 萬個 5G 基站。
按照 2019 年中國移動投入 240 億元建成 5 萬個 5G 基站的標準換算,當前建設一個 5G 基站大約需要 48 萬元的成本。這也就是說,2020 年整個中國運營市場在 5G 主設備上的投資規模將高達 2600 億~2900 億元。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底中國已建成超過 13 萬個 5G 基站。據此可推測,到 2020 年底,中國將建成約 70 萬個 5G 基站。華為方面近日的預測也顯示,全球 5G 基站將從 2019 年底的 50 萬個增長到 2020 年底的 150 萬個,其中中國將佔據今年全球 5G 基站建設的 50% 以上。由此可見中國市場對於通信設備廠商的重要性。
市場格局浮現
以 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頒發 5G 牌照為標誌,中國 5G 發令槍已打響。以此為分界線,中國運營商在 2019 年上半年的 5G 試商用網建設和 2019 年下半年的 5G 網絡建設,已經讓通信設備廠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華中一省級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5G 網路建設大體上可分為核心網、接入網、承載網三大部分,其中,核心網在 5G 運營商相當於大腦的角色,接入網相當於四肢,承載網則可以看作是神經系統。以中國移動為例,自 2019 年初進行數次集採,已涉及 5G 核心網、接入網、承載網的方方面面,從招標結果也已經可以勾勒出中國 5G 通信設備市場的競爭格局。
2019 年 2 月初,中國移動公布「2019 年 5G 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無線主設備租賃單一來源採購結果」,顯示此次共計採購 500 個 5G 基站,共有 5 家廠商中標,其中華為中標 250 站、佔比 50%,愛立信中標 110 站、佔比 22%,中興中標 80 站、佔比 16%,諾基亞和大唐電信各中標 30 站、各佔比6%。
在 2019 年 6 月 6 日獲得 5G 牌照當天,中國移動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了「2019 年核心網支持 5G NSA 功能升級改造設備集中採購單一來源採購信息」,這也是 5G 發牌後,中國移動針對 5G 的第一輪正式招標。
此輪採購實際上分為核心網向 5G 升級、(接入網)5G 一期無線工程和 5G 終端(測試版)三大部分。其中,在核心網向 5G 升級、大約價值 2 億元的相關採購項目中,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分別中標 219 套、153 套、56 套、22 套 MME 設備,以及 369、231、60、21 套 SAE-GW 設備。不過,前述運營商人士提醒記者,此輪招標核心網部分主要是原廠家在中國移動 4G 核心網中的設備的升級改造,亦即原來 4G 核心網設備屬於哪個廠商,此輪升級仍由哪個廠商推進。
而此輪 5G 終端(測試版)招標共採購 1.01 萬臺 5G 手機,包括 5000 臺華為 Mate 20 X、佔比 49.5%,2000 臺中興 A10 Pro、佔比 19.8%,2000 臺小米 MIX 3、佔比 19.8%,1000 臺 OPPO Reno、佔比 9.90%,100 臺 vivo Nex、佔比 0.99%。還採購了 7000 臺 5G CPE,華為、中興各佔比 71.43%、28.57%。
此輪招標當中價值最高(大約 192 億元)的(接入網)5G 一期無線工程項目,中國移動並未公布中標細節。
到 2019 年 12 月,中國移動又啟動了涉及 26 個省份的 SPN(切片分組網)5G 承載網招標,大約涉及 100 億元的這輪招標結果已於 2020 年 3 月 10 日公開,其中華為、烽火通信、中興的中標份額分別為 54.81%、32.50%、12.69%。
針對 2019 年整個中國 5G 招標最具價值的接入網主設備部分,前述運營商人士告訴記者,總體而言 2019 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大約各自建成 5 萬、4 萬、4 萬個基站,在這 13 萬個基站中,華為大約能佔到 50%,愛立信和諾基亞合起來大約能佔到 25%,中興大約能佔到 20%,大唐電信大約是5% 的份額。
中興或成最大受益者
從 2019 年國內 5G 招標份額分布情況來看,華為無疑是其中最大的贏家。中興或許未達預期,因為過去中興在國內市場份額接近 25%,而業內普遍認為中興在國內 5G 市場的份額應該在 20%~30% 之間,這表明中興在國內仍有提升空間。海外廠商比如愛立信和諾基亞在中國的份額進一步受到擠壓。
目前,中國移動已啟動 2020 年 5G 二期無線接入網主設備集採,共涉及 28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需求量超過 23 萬個 5G 基站,總招標金額高達 460 億元。中國移動方面的目標是:確保 2020 年底 5G 基站數達到 30 萬。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近期也公布了預計規模為 25 萬個基站的「2020 年 5G SA 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項目集中資格預審公告」。雙方的目標是,到 2020 年 9 月底,共同完成 25 萬個 5G 基站的建設工作,力爭在年底之前完成 30 萬個 5G 基站建設目標。
業內人士指出,三大運營商本輪採購計劃總量接近 50 萬個 5G 基站,本輪僅是基站部分的採購金額就將超過 1000 億元,對全球通信設備市場有較大影響。
從公開招標來看,此次中國移動 28 個省市區招標都設置了2~4 個中標人,其中只有 1 個省份設置了 4 個中標人,5 個省份設置了 2 個中標人,其餘省份設置了 3 個中標人。
中國移動還大體劃分了相應的中標份額,第一大中標人的份額被設置在 50%~70% 之間,設置在 50%~60% 佔據大多數。第二大中標人的份額被設置在 25%~40%,25%~30% 的佔據大多數。第三中標人的份額被設置在 10%~20%,15% 的佔據大多數。只有湖北移動設置了 4 個中標人,第四中標人的份額被設置在5%。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運營商主設備招標一直使用的是 3 家左右的策略,這樣做既防止讓一家設備商獨大,也避免了供應商過多可能引起的後期運維壓力較大。該人士進一步分析,中國移動本輪招標大多數省份基本還是延續以往策略,採取「2+1」的招標模式,即兩家左右的國內廠商加上一家海外廠商。
興業證券一位行業分析師認為,國內 5G 主設備提供商主要是華為、中興和大唐電信,總體份額應該在 70%~80%,其中大唐電信份額較小,應該會在5% 左右。海外兩家設備廠商愛立信和諾基亞的份額應該會在 20% 左右。
該分析師還認為,由於技術標準話語權的逐漸旁落以及新興市場份額爭奪方面的失利,愛立信、諾基亞等海外設備商在 4G 時代已經大幅下滑,這種變化讓華為在 2013 年時,戰勝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廠商,而目前 5G 時代的中興與 4G 時代的諾基亞在運營商業務上具有高度可比性,有望成為 5G 時代全球通信設備市場格局再平衡的最大受益者,預計 5G 時代中興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競爭當中有望坐四望三。
根據國外諮詢機構 Dell『Oro Group 最新研究報告,在全球五大通信設備企業中,華為依然是 2019 年全球最大的設備供應商,所佔市場份額為 28%,與 2018 年的全球份額持平。諾基亞依然排名全球第二,市場份額為 16%,但較 2018 年下跌 1 個百分點。愛立信位列第三,市場份額為 14%,亦與 2018 年持平。中興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 10%,較 2018 年提升 2 個百分點。思科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7%,與 2018 年相比下跌 1 個百分點。
前述分析師認為,從 2019 年全球市場份額來看,華為在美國禁令壓力之下保持全球第一、份額未得未失、已經殊為不易;中興則已經從 2018 年的美國制裁中緩慢恢復,全球份額獲得提升,預計今後幾年都將乘勢追擊;愛立信、諾基亞、思科在中國廠商受到制裁的情況下未能在全球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顯然是比較失敗的,而且這種趨勢很可能在當前的 5G 全球競爭中繼續延續下去。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