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在新疆油田油氣儲運公司總站,祁明業(右)領著買託呼提·依明檢修設備、排查隱患。 記者 謝龍攝
新疆日報訊(記者米日古力·吾報導)65年前,由8個民族36名工人組成的「青年鑽井隊」在準噶爾盆地戈壁荒漠打出第一口油井,由此拉開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勘探開發的序幕。如今,由各民族的上萬名員工組成的建設大軍,分布在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生產、管理、技術、操作等各個崗位,推動著企業高質量發展。
檢修設備、排查隱患是新疆油田油氣儲運公司總站維修巡檢班員工買託呼提·依明每天的「必修課」。剛工作時,因為對站場和設備不熟悉,買託呼提經常心裡發怵,感覺壓力較大。
在公司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巡檢班班長祁明業和買託呼提結成技術對子。從此,祁明業悉心在技術上給予買託呼提指導,幫助他儘快提高技能。祁明業帶著買託呼提一起維修、巡檢、設計、研發,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積累的經驗傾囊相授。
在祁明業的指導下,買託呼提從一名技術「小白」逐漸成長起來,成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幹。
「最初,面對技術精密度高的工作,我總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師傅手把手教我,不懂的地方一遍遍給我講。現在,我可以熟練地對機組各類故障對症下藥,還加入公司國家級儲運技能大師工作室研發隊伍中,我特別珍惜這樣的機會。」買託呼提說。
買託呼提所說的新疆油田油氣儲運公司國家級儲運技能大師工作室,是由包括輸油、輸氣、綜合計量3個專業的16名各民族技能骨幹組建成的一支高技能人才團隊。工作室成立後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結技術對子等方式,培養出了一支高技能「生力軍」,操作人員中技師佔比從2010年的5.6%提升至目前的15%,為行業提質增效提供了人才保障。
祁明業是工作室現場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團隊成員相互協作,攻堅克難,先後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63項,成為推動油氣儲運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我和買託呼提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是工作上的好搭檔、學習上的好夥伴、生活中的好親戚。」祁明業說。
新疆油田採氣一廠克拉美麗採氣作業區材料員阿依努爾·吐拉洪和作業區運行班班長付莉是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在一起工作的五六年時間裡,她們彼此關照,一起學習,一起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遇到困難一起面對,有了成績彼此鼓勵。
阿依努爾主要負責材料採購,看似沒什麼難度,其實門道很多。「如果她不知道機器的內部構造、材質、規格,就會買錯材料。我是負責現場操作和管理的,所以我們平時經常『膩』在一起探討工作。一來二去,她成了採購專家,我也提升了專業能力,我們一起進步。」付莉笑著說。
克拉美麗氣田距離克拉瑪依市區230多公裡,位於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經過多年的發展,這片曾經的荒涼沙漠如今洋溢著勃勃生機。「同事之間互幫互助,和諧友愛,過年過節或者有誰過生日,就算再累我們也要聚在一起慶祝,這裡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阿依努爾說。
近年來,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創新方法、豐富載體,通過技術結對、聯誼團拜、戶外徒步、親子同樂、廚藝比賽等方式,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促進各民族員工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斷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引向深入。
「在新疆,各民族群眾一起生活、工作、學習、過節是生活常態。在新疆油田公司機關處室、各廠處以及基層站隊,到處都是各民族員工並肩同行的身影。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創造更精彩的未來。」新疆油田公司企業文化處(黨委宣傳部)思政科副科長孫靜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