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學習長度單位,這是學生在一年級接觸人民幣單位之後第二次接觸單位,主要講解兩個單位釐米、米,二年級孩子年齡較小,所以本單元內容大部分只需要讓學生親身感受,形成認知表象即可。
一
統一長度單位
在本單元第一課時中主要讓孩子明白古代人有的用雙臂張開的長度(庹tuǒ)進行測量,描述時會說:這個東西有我幾庹長;而有的人用手進行測量,描述時會說:這個東西有幾拃長,還有的人用腳長來測量,這就導致了測量的標準不同,結果不同。引出了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二
常見的長度單位
首先是1釐米有多長,這是學生在現階段學習的重點,一根手指頭的寬度大約是1釐米,所以伸出一根手指頭,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卡住,即可得到大約1釐米。
這樣學生就可以大致的估計小物體的長度,即看待測物體的長度有幾根手指頭的寬度就大約是幾釐米。同時學生也就能感受到測量較小的物體用釐米做單位。(如下圖)
如何使用直尺也是本單元要掌握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想熟練使用直尺,首先要了解直尺上的各部分。
(1)、豎直的線叫做刻度線,分為三種長度,最長的代表整刻度,中等長度的是半格,最短的刻度線表示的精度最高,數量也是最多的。
(2)、在尺子的最左側是0刻度線,它表示測量的開始。
(3)、尺子上會標明尺子的長度單位,如上圖的尺子單位為:釐米。
尺子的使用方法:
(1)、將尺子的左端零刻度線放到待測物體的左側。
(2)、讀出待測物在尺子上最右端的讀數。
(3)、記錄結果並帶上單位釐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米(m)
、
學生學習完釐米之後能感受到釐米是用來測量比較小的物體,在學習長度單位米的時候,也要充分的感受1米的長度,對於二年級學生的身高,一般從腳底到胸口或到脖子的長度是1米。在學生充分感受到1米的長度後,引導學生1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用來量較大的物體。
再來探究1米是大單位,到底有多大,可以在米尺上數,10釐米、20釐米···100釐米,可以知道1米=100釐米,進率為100。
三
線段
、
一條曲線的長度無法測量,但是將曲線拉直,就可以藉助尺子進行測量,此時拉直的繩子以及兩隻手,可以抽象為一條線段,只有線段的長度是可以測量的。
引出線段的定義:
(1)、有左右兩個端點。
(2)、中間用直線連接。
四
線段的畫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五
解決問題
本章的解決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對待不同大小的物品運用不一樣的長度單位進行描述,本節課的難點為如何制定大小的標準,一般來說長於1米的物體用米做單位,而二年級孩子的身高差不多1米多一點,所以以孩子們的身高為標準,比孩子們身高長的用米做單位,比身高短的用釐米做單位。
為了讓孩子們今後能在生活中更加準確的估計物品的長度,大小,可以測量自己身上的長度數據。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知識梳理的全部內容。本系列主要面向的是以下幾類人群:家裡有孩子需要輔導的家長,即將備考教師的應屆畢業生,我在思維導圖中會明確的解釋每個知識點,以及拓展點,難點,並會配圖,舉例,能讓您快速上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以及掌握整個小學的知識點。碼字不易,歡迎大家點讚,點關注,轉發,這也是對我創作的支持。如果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裡@小數資料。大家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