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課堂】他們收藏奇石獲意外驚喜

2021-01-15 湖南在線

如今玩石、藏石之風已經是「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產石地的農民每年的收入都達到六位數以上,他們不但「玩」石走上了富裕路,同時,也打響了當地的旅遊業和奇石文化的名氣。

「中國長江奇石第一村」 遠近聞名

長江上遊的「奇石」很值錢,一塊石頭價格高達幾十萬元!每逢冬季,滔滔長江進入枯水季節,江邊就會露出千奇百怪的長江奇石。藍田何家壩村地處四川瀘州城郊的長江邊,布滿鵝卵石的河灘地有3000多畝,綿延近10公裡。

村民靠撿石頭撿富了這個村,一塊石頭經過挑選、命名、裝飾,就會大幅升值,這裡的村民都是發現和收藏奇石的行家。

該村60%以上的村民長年撿長江奇石,這些農民家庭一年出售奇石的收入少則上萬元,多的達到了十多萬元。

何家壩村的村民靠撿石頭髮家致富,買車買房的不在少數,有人還因為經營石頭,從此走上了文藝之路,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據悉,一塊名為「蜀道難」的長江奇石售價竟然高達10萬元!石頭能變現成為巨大財富,因此吸引了更多人來何家壩村撿石頭。到現在,何家壩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中國長江奇石第一村」,在這個地方,聚集著120多戶撿石頭或者經營石頭的人家,其中有40戶是外地人,包括臺灣同胞和韓國人。

變化萬千的泰山石 讓許多家庭年入百萬

山東泰山,被譽為「五嶽之首」,腳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源礦產,泰山石之名由來已久,其質地緻密,結構紋理渾然一體,跟名字一樣敦厚古樸,石頭表面有天然生成的紋路,各種顏色交織而生,變化萬千,姿態各異,一些少見的黛青色、淺江色以及灰綠色等,你都能在泰山石上見到。泰山石不僅造型奇特,廣受歡迎,而且有著富貴綿長,長壽安康之意,同時代表著吉祥如意,有鎮宅之效,是中國最具有靈氣的石頭之一。

2009年的時候,當地的村民,隨便撿去一塊都能賣到上萬的價格,一度出現僅靠撿石頭就能年入百萬的人家,他們甚至把庭院、廁所都塞得滿滿的。但是現在泰山石很多品種已經絕跡了,即便有,也是待價而沽。

廣西白燕村出產十多種觀賞石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的嘉會鄉白燕村,這裡盛產黃蠟石,水衝石,鐘乳石,蟲眼石,花卵石,象形石,水晶石,黑寶石,花釉石等十多個品種的觀賞石。當地的村民就靠賣石頭髮家致富。

一位村民在當地的河中撿到了一塊大約500斤的黃臘石,其標價100萬,一外商看中想掏70萬買走,卻被這位村民拒絕了。

「八戒」石頭獲得了優秀獎成了鎮館之寶

走進重慶江北區山水麗都小區金霞老人的家,仿佛置身於奇石博物館當中。83歲的金奶奶收集石頭已經有20多年了,家裡的石頭不是以個數計算,而是以噸計算,搬家的時候拉了6車石頭。

金奶奶介紹說,一般都是在冬季枯水期下過雨後去撿石頭,一是看外形,圓潤飽滿;二看色彩漂亮,對比度強;三看質地好,玉化程度高;四看喻意好,內容豐富。

令金奶奶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撿石經歷是在1996年,一場春雨以後,在現在的朝天門大橋附近的一個水凼凼裡面,金奶奶找到了這塊長8釐米、寬6.5釐米、高3釐米的石頭。當時,她只是覺得這塊石頭顏色花紋都好看,拿回來一看,有石友說:「哎呀,這是豬八戒嘛。」從此,金奶奶就帶著這塊叫「八戒」的石頭,全國各地的參加展覽。

第一次參加展覽是在廣西柳州,石展的負責人一看「八戒」眼前一亮,沒想到「八戒」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晉級到了精品屋並最終獲得了優秀獎。現在,「八戒」成了金奶奶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

「天下第一石魚」拍了220萬元

在遼寧民間收藏十大國寶中,標價200萬元的奇石(瑾鈺)分外搶眼。這塊奇石出土於本溪市臥龍同泉,是一塊長18釐米、高10釐米、厚5釐米的青雲石,形狀似魚,由6至7億年前巖漿噴至地表冷卻形成。被譽為「天下第一石魚」。

據該石魚的擁有者介紹,那還是在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去本溪臥龍同泉河邊溜達,前後也就待了10分鐘,就得到了這塊石魚。

這塊奇石不僅外觀與魚十分相像,在眼睛的位置上,也有黑泥石為其點睛。用放大鏡觀察「魚眼」,十分黑亮,給人感覺特別逼真。在天然的情況下,生成這種造型,實在難得。

這塊奇石引來了2位玩家的注意,最終有買家加價20萬元,以220萬元的價格將其拍走。對於這個價格,有玩家表示,雖然石頭是人家撿的,但因為其珍稀無二,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這也許就是收藏的魅力。

「生命之源」 讓人大開眼界

男子河邊撿的石頭,居然價值一億。究竟是什麼石頭這麼值錢?3塊石頭竟然標價到一億元,而且引來眾多遊客參觀,這石頭真是不簡單啊

據悉這3塊石頭組合起來的名字為「生命之源」分別是男子在長江、南岸大佛寺河邊等地方撿的。其中兩件酷似人體兩性器官,而另外一塊石頭有著胎兒的圖像。讓人不得不感嘆自然界的奇觀無處不在。

自然界雖不乏奇觀,但2件酷似人體器官的自然之物能夠巧妙、完整地融為一體,完全可謂天地之傑作。收藏這組奇石的重慶大河工藝老闆趙毅介紹,這組揀自三峽庫區的奇石,雖然展出的時間不長,但每天來參觀的全國遊客絡繹不絕。大家都說太神奇,開眼界了。

我國那些估價過億的奇石

《雞雛出殼》專家估價:1.3億。↓

現收藏於北京朝陽區人民政府,小雞出殼為天然瑪瑙奇石。仿佛蛋殼破裂,一隻色澤淡黃的毛茸茸小雞伸頭欲出,石質滋潤、神態逼真。

《東坡肉》專家估價:1.3億。↓

現收藏在臺北故宮,如雞蛋大小,其礦物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矽。「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當逼真,此東坡肉形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現它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中華神鷹》專家估價:1.2億。↓

現收藏於廣東的一位姓張藏家手中,屬黃龍玉籽料,如真鷹大小。這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奇石,彎彎的鷹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線條形神兼似,配上金黃色的玉質,形同活物一般,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

《歲月》專家估價:一億。↓

這塊奇石神似一位老婦人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髮宛如真人,尤其是老婦臉上的皺紋都依稀可見。該奇石發現於兩億年前的火山噴發地區,經歲月滄桑,由三色瑪瑙形成面容,黑色瑪瑙形成五官,慈善安詳與現代老嫗形象巧合天成。

《血膽金蓮》專家估價:1.65億港幣。↓

內包血色水膽,通體晶瑩水潤,魚眼魚鰭清晰可見。

《人之初》專家估價:1億。↓

《人之初》這塊奇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打磨拋光,寓意著生命的石頭取名為《人之初》,一直「沉睡」於黃河上遊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一帶的河床。石質細膩,通體四周是黑白相間的條紋框,框內畫面是一個惟妙惟肖的還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胎兒形象,眼睛已經發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顯。整個形象猶如靜靜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嬰兒。

(摘自《重慶晚報》、今日頭條等)

相關焦點

  • 「天外來客」成奇石收藏市場新寵?隕石收藏前景大好
    但是約有70%的隕石是落在海中的,剩餘的30%絕大部分掉在沙漠、戈壁、森林和廣袤的無人地區,因而每年能被人們拾獲的隕石數量非常之少,所以極具研究和收藏價值。隕石山子近年來,隕石在國外收藏愛好者中間掀起的收藏熱情已經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奇石品種,
  • 奇石收藏題材真的那麼重要麼?對!奇石題材不單純是重要這麼簡單
    奇石收藏如今是一個熱鬧非凡的門類,市場優秀玩家眾多可以說是讓其他收藏門類望塵莫及!這一切優勢一方面源於「盛世收藏」的紅利,另一方面則源於奇石收藏的門類親民!紮實深厚的玩家基礎是奇石走紅的核心所在!那麼現如今題材多樣的奇石作品又是因何而起呢?
  • 奇石欣賞:「我是玩石頭的了!」—肉形石收藏記
    肉形石立面圖本人自2002年開始開始玩石頭的,但真正問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收藏奇石的因為在此之前一直沒有收藏到令我滿意的奇石。雖然其間也小有收穫,但那只是小玩之玩,算不上真正的奇石收藏者。直到2016年的時候,我在旅遊途中偶爾經過一個小縣城的集市時,突然看到了一塊肉形石,於是我壓抑著內心的激動,毫不猶豫地把它買了過來。肉形石是我國最著名的奇石石種。著名的《東坡肉形石》就是我國的十大名石之首,現收藏在臺北故宮。
  • 為什麼要收藏奇石,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答案
    近年來,藏石、賞石、玩石的雅趣在收藏界蔓延開來,似乎收藏奇石成為了一種風潮。通俗地說,所以為「奇石」,就是因為其稀有。它不依賴於人的意志和作為,它的稀有性,一是在量的整體性上的比較,二是它的不可再生性。
  • 奇石收藏-帶你認識各種奇石種類
    隨著生活的提高,大家不再局限古董字畫的收藏鑑賞,反而奇石木料的收藏在近幾年日漸火爆。今天就為大家說一說比較常見容易購買到的和能憑運氣撿到的幾種奇石。加上其天然雕琢的外形,收藏指數五顆星。好了今天先講到這裡更多奇石介紹咱們會在下期中續載,感謝收看,更多精彩點擊關注即可查看往期介紹。
  • 我個人收藏的奇石,分享部分奇石請大家欣賞
    心中無礙天地寬,自從喜歡上奇石,感覺自己的心胸也越來越寬廣,看世界萬事萬物眼睛也充滿了愛意。曾經一度迷上了麻將,黑天白夜滿腦子都是條餅萬,牌友一叫立馬放下手中的工作,直奔牌桌而去,戰得昏天黑地,煙霧繚繞。久而久地,身體也差了,生意也耽擱了不少,整日精神不振。
  • 我真是受夠了奇石收藏,如今憑藉這點我決定忍痛割愛放下它!
    要說奇石收藏走高的開端那麼不得不提的就是身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的「小雞出殼」這件作品,這件作品可謂是奇石收藏價值爆炸的導火索!「小雞出殼」是一件以現在最為火爆的「戈壁瑪瑙」為材質,天然形成一幅小雞破殼而出的完美形象的奇石作品!這件作品材質優秀、題材親民一經出現就得到了玩家的高度認同,於是其先是以百萬高價成交後被專家估價過億!
  • 奇石欣賞:收藏好看的石頭 美麗的石頭 自己喜歡的石頭就行了
    奇石欣賞:收藏好看的石頭 美麗的石頭 自己喜歡的石頭就行了 奇石欣賞 青金石
  • 隕石收藏升溫 警惕玻璃樹脂造假
    市價1年翻倍  近日,多場以「隕石」收藏為主題的奇石展覽開幕  市場:橄欖隕鐵切片1年價格翻倍  近日,在一些奇石展覽上,多類隕石按克明碼標價,50~200元/克的價格不等。記者採訪了多位現場藏家,均認為隕石價格大幅上漲。
  • 隕石收藏升溫警惕玻璃樹脂造假
    隕石飾品市價1年翻倍近日,多場以「隕石」收藏為主題的奇石展覽開幕,多類隕石按克明碼標價,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產品居多,較之一年之前的價格翻倍文、圖/記者井楠(除署名外)市場:橄欖隕鐵切片1年價格翻倍近日,在一些奇石展覽上,多類隕石按克明碼標價,50~200元/克的價格不等。記者採訪了多位現場藏家,均認為隕石價格大幅上漲。
  • 稀奇的「奇石」怎麼鑑賞?
    奇石,有啥稀奇?也許石頭上會開花,也許會發光?奇石有雅石、供石等多種叫法,指的是具有觀賞價值的天然石品。其最大特點是天然性,因造型、圖紋奇特、稀有而具備觀賞性。巧家的奇石在距今4.5億年至8億年的元古代晚期至奧陶紀就已經產生了。奇石之所以具有收藏價值,全因其獨特性和唯一性。
  • 江蘇:常州人收藏2.2億年前奇石 恐龍蛋貨真價實
    陳挺恩研究員說,這種黃鐵礦化的菊石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黑石頭裡藏著個貴州龍「寶寶」來自常州的張先生小心翼翼地從一個錦盒裡拿出兩塊用衛生紙包得嚴嚴實實的「石頭」。這兩塊「石頭」四四方方的,顏色黑不溜秋。在石頭的中間,能清楚地看見一條7—8釐米長的「蜥蜴骨架」。接過石頭用放大鏡一看,孫衛國研究員的眼前一亮。「這是個好東西啊。」
  • 青島男子海邊撿奇石有「熊貓」圖案 估價上億
    收穫意外之財的新聞我們看過不少,但青島男子偶然間撿到了一間「寶貝」,可謂飛來橫財。據青島網絡廣播電視臺報導,青島市城陽的林先生12年前和家人在嶗山附近的海邊撿到一塊奇石,只有巴掌大小,上面有一層層的金色紋路,乍看上去沒什麼驚人之處。但林先生說,這塊奇石大有看頭。
  • 海百合化石收藏價值不可估量
    其實在收藏市場上,除了古玩、字畫、奇石、珠寶,還有不少偏門的收藏品,在小眾圈子裡,非常瘋狂,比如珍稀的海百合,成交價格在幾萬元/平米。昨日,資深收藏者劉先生向外界透露,除了隕石切片,他手上還有上千件化石藏品,其中也有十幾年前收藏的鱘魚、恐龍蛋、魚龍、龍魚、海百合化石等。
  • 「賞石雜談」如何買賣奇石?都是大實話!
    在奇石圈裡,經營奇石的石商需要不斷地進石、售石,收藏奇石的石友也在以石養石中買石、賣石。只要是玩石者都在奇石交易中不斷提高自己。那麼我們該如何買賣奇石呢?資深玩石者說出了以下這些大實話!買石心要細,賣石心勿急!
  • 奇石愛好者的福利,中國的這8個省,奇石儲量最豐富,趕快去撿吧
    隨著文玩圈發展越來越發,喜歡文玩的人也越來越多,而奇石收藏也可以說是文玩圈最近幾年發展勢頭比較火爆的存在,天價奇石層出不窮,讓很多沒有接觸過奇石的玩家加入到收藏奇石的行列中來,作為一名奇石愛好者和收藏者,不但要了解奇石的價值,同時還要知道奇石的來源,除了購買奇石,最重要來源就是撿石,那麼在哪裡能夠撿到奇石
  • 奇石圈之「怪」現象:只收藏石頭不賣石頭的人,他們是怎樣想的?
    玩石頭的人好多人的性格是比較溫和的,他們淡泊名利知足常樂,他們醉心於賞石的快樂中,對奇石能賣多少錢毫不在意。他們是率性的樂天派,見到自己的喜歡 的奇石,有條件的會買上一顆,買不起就自己撿。他們多玩本地石,因為本地石易得;精品石可不是誰能撿就能撿到的,再加上性格恬淡的人不喜歡鑽營,自己的經濟條件一般,也沒有經濟能力去購買精品奇石。這一部分人玩的久但是沒有錢,也沒有幾顆精品石。
  • 如何賣掉你的奇石? 三步做好了,一步到位!
    經常有石友問如何把他的奇石賣出去,對這個問題,很難用簡單的話語作出回答,本文就在此簡單淺談一下。奇石賣不出去,主要有三大原因:奇石不夠好;宣傳能力不夠;定價不合適。第一、奇石要賣出去,首先要判定奇石好不好奇石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等級:美觀石、精品石、收藏石。
  • 初學者總想搞清一件事,辛苦撿來的奇石,為什麼賣不出去
    關於奇石這點事兒,就從回答這個問題開始說起。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得首先搞清楚兩個問題,一是,什麼是奇石?二是,你撿的石頭到底是不是奇石?奇石有自己的標準,不是隨便拿來一塊石頭,都可以稱之為奇石。這種標準並不是哪一個人杜撰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奇石經營、收藏過程中,根據廣大石友普遍認可的,對奇石審美的諸多要求中,抽離、梳理、總結而行成的一種規律和共識。
  • 張海旺:痴迷收藏矽化木樹化玉50餘載
    有人收藏郵票,有人收藏古玩,也有人收藏奇石……七旬老人張海旺年輕時喜歡上了矽化木和樹化玉收藏,半個世紀的時間從未停歇,攬得美石千餘方,並出版了專著《絢麗多彩樹化玉鑑賞》。讓我們走近收藏家張海旺,聽聽他與矽化木和樹化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