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城外魚腹浦,相傳諸葛亮從荊州入蜀之時,命士兵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有序,星座棋布,排列成六十四堆,布置而成了八陣圖。
魚腹浦位於奉節城南一公裡處,在魚腹浦有一座諸葛亮從荊州入蜀時留下的陣法,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八陣圖,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據《夔門府治》記載「八陣圖在治南二裡的大江之濱,孔明入川時壘石為陣,縱橫皆八,八八六十四壘……」
在《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曾說:「吾入川時,已伏下十萬兵在魚腹矣」。
當劉備用舉國之兵討伐東吳之時,被東吳大都督陸遜火燒連營擊敗,隨後陸遜乘勝追擊,誤入諸葛亮在魚腹浦布下的八陣圖之中,頓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迷了方向。後來多虧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把他和東吳眾將從生門引出才保全了性命,於是陸遜連忙下令趕快退兵,此後,八陣圖便被後人渲染得神乎其神。
「反覆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窮,可比十萬甲兵」。
據《成都圖經》之載:「八陣謂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者是也。八陣者本是風雲變幻、龍虎騰突、鳥蛇翔蟠之地。風生於地而虎從之,雲騰於天而龍從之,鳥為動物必翔於天,蛇為蟄物必蟠於地,八者同位相生」。可以肯定的是,八卦陣等古代陣法是真實存在的,雖然不像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樣神奇,但卻真實地體現出了先賢們的智慧。
冷兵器時代,一場戰爭的勝負往往並不是取決於交戰雙方軍隊的數量,而是軍隊的勇氣和士氣。
當交戰一方的軍隊陷入了恐懼,失去了繼續廝殺勇氣的時候,也就宣告他們的失敗了。而在勇者勝怯者敗的戰場之上,勇氣很多時候是依賴於身邊是否有戰友,依賴於身後是否有一個完整的陣容。只要身邊還有戰友,身後的戰陣依然完整,哪怕是被重重圍困,絕大多數的將士都會擁有繼續廝殺的勇氣,反之則會一潰千裡,這就是所謂的古代陣法。
簡單地說,陣法就是古代軍隊的野戰隊形,盛行於冷兵器時代,消亡於熱兵器時代。
人類古代的戰爭主要表現為部落衝突,因為當時還沒有正規的軍隊,也就談不上什麼統一指揮了,所謂的戰鬥大多都是一擁而上,如同群毆,自然也就不講究什麼陣法了。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奴隸制國家開始出現,那些奴隸主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開始編制有組織的軍隊,並且採用了一定的隊形,這就是古代陣法的雛形。
想要了解魚腹浦上的這些石堆,這還要從奉節的歷史說起。
「奉節自古產鹽,魚族依之建國」,歷史上奉節縣的魚腹浦是歷代熬鹽、製鹽的地方。在《鹽政辭典》裡,關於奉節鹽業的解釋表明,在舊石器晚期,因為從沙石中源源不斷滲湧而出的汩汩鹽泉,所以魚腹浦上的鹽井就被人類加以利用。奉節魚腹浦的熬鹽、製鹽,早在漢代就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到了唐、宋、明、清時期,鹽業稅收更是成為了奉節地方的重要經濟來源,而且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的60年代。
那麼魚腹浦上的這些石堆與八陣圖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據史書記載,「江水夏秋沒磧,惟冬春可煎。鹽工候江落磧出時,於泉上搬去石磧為堆,乃得鹽水,歲歲為之,泉位與磧堆不變「。可以看出,魚腹浦古鹽場的那些石堆,為鹽工們搬除泉上的石頭所堆,而過舟者不知其故,妄傳為諸葛亮布置的八陣圖(不否認蜀軍曾在此練兵演習陣法),羅貫中隨後也將煮鹽與八陣圖的故事糅合在了一起,最終演化成了聞名遐邇的八陣圖。
但可以肯定的是,八卦陣等古代陣法是真實存在的,雖然不像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樣神奇,但卻真實地體現出了先賢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