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愛奇藝發布聲明,宣布告別「唯流量時代」,正式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逐步以 「內容熱度」代替原有的播放量數據。新京報聯繫到騰訊視頻,其稱「我們也是剛看到(聲明),還沒有(相應)決策。」優酷則在截至發稿前,尚未作出回應。對於愛奇藝關閉點擊量,影視圈和廣告方的相關人士均表示看好,他們認為此舉能夠杜絕「假數據」的蔓延,同時也能夠構建更加健康的市場。有業內人士表示,本身流量數據可以作為衡量標準,但前提是這些數據必須真實,如果刷流量數據造假無法避免,最終流量數據會毫無意義。愛奇藝退出流量統計市場,可能瓦解掉目前的「流量排行」體系。
熱度數據包括:
●觀看行為數據是指一個視頻內容被用戶觀看的整體時長數據以及用戶對一個視頻內容觀看完成度的數據。
●互動行為數據是用戶在觀看內容時的評論、點讚、轉發、彈幕、點擊等數據。
●分享行為數據是用戶在觀看內容時對內、對外分享數據。
愛奇藝
改變數據競賽,回歸內容
目前打開愛奇藝客戶端,原本「播放量」一欄已經被「熱度」代替,熱度從4000-10000不等。
「我們通過(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的方式,希望能夠讓影視行業更加關注到『唯播放量』帶來的問題,並與行業達成共識,一同努力改變數據競賽的現狀,將關注回歸內容創作,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以往視頻網站關注的是內容的累計數據,並且單純關注內容本身播放行為。愛奇藝認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用戶的互動行為非常重要,數據的實時性同樣重要。不僅愛奇藝前臺播放量將逐步以內容熱度代替,未來還將逐步增加熱度排行榜、內容既往熱度曲線、峰值熱度排行榜等數據。其中大部分熱度的參考數據,均來自愛奇藝平臺本身。王曉暉表示,來自於其他平臺的搜索、評論、轉發等數據,無法直接對應用戶的觀看行為,可能造成一定的幹擾,「愛奇藝內容熱度,更希望能夠反映出真正觀看視頻內容的用戶的行為和喜好。」
但對於合作夥伴,王曉輝表示,他們仍能從後臺看到指導內容創作的數據展現。「我們會為合作夥伴展示各端播放量、累計播放量、播放趨勢、綠鏡用戶觀看行為分析、用戶畫像、內容輿情分析等數據。」
除此之外,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也並非永久性。王曉暉坦言,愛奇藝也將持續觀察市場最新狀態,如果市場前臺流量數據能夠淨化到基本真實、公平反映內容價值的程度,愛奇藝也不排除恢復前臺流量顯示。
廣告方
不再僅看流量
通常廣告主或廣告公司會通過播放量、微博熱搜、微信指數等一系列數據體系,來判斷內容的廣告價值。預估播放量較高的作品,前期和中期更受廣告商的偏愛;實際流量走高的作品,在最終結算時廣告價格也會偏高。
在即悅娛樂廣告負責人李魏看來,愛奇藝此舉對於廣告方來說是好事。首先,很難再通過刷流量,控制作品熱度,廣告方可參考的數據更加真實。同時,「熱度數據」體系更加科學,「這是一種通過技術變革,推動內容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措施。」「熱度」代替流量,是否會重塑廣告方的考量標準?李魏表示,近兩年廣告主也不會再以平臺單一數據作為考量,所以無論是否顯示流量,廣告主還是會堅持多維度評判標準。」
業內
期待更多播出平臺有「連鎖反應」
自視頻平臺興起,點擊量代替收視率成為衡量作品是否叫座的最直觀標準。廣告商開始看流量投錢;影視作品唯流量明星是瞻。創作規律開始顛覆,越來越引起觀眾和業界不滿。愛奇藝此次發出聲明後,業界表現了積極肯定的態度。
●製片人梁振華:我覺得這是打破「唯流量論」、「唯數據論」的第一槍,是具有破冰效果的。這個對製片方來說是一個明確的提示,那就是製片方應該把精力放在怎麼去經營作品的質量,怎麼用良性的符合藝術和文化創造規律的方法去面對作品,而不是僅僅去應付所謂的流量。
「唯流量論」、「唯數據論」、「唯收視數據論」是這些年行業發展的一個巨大瓶頸,這些數據鉗制了作品發展的藝術質量。在某種意義上,如果把「唯數據論」能夠用一個更加綜合的、良性的、更傾向於藝術創造體系的規律去取代它,我相信作品的品質浪潮一定會回歸的。當然,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全行業的共識,是特別重要也特別好的事。有這樣第一個站出來付諸實踐的,我覺得在行業裡面會是連鎖反應,我們特別期待更多的平臺有這樣的壯舉。
●十三月影視總裁張恩超:所謂播放量、收視率這些年已經異化成了製作方給投資人看,平臺、電視臺給廣告商看的皇帝的新衣。所以也就隨之產生了刷量、造假的種種行為。它成為衡量一部劇集的重要指標,其實對內容的傷害很大。對真正認真做內容,不刷量、不造假的片方也很不公平。也產生所謂流量明星這種怪胎,推高了明星片酬。去流量,不拼流量,總是好事。
●編劇汪海林:流量競爭導致造假。愛奇藝此舉一定是個好事,但現在新的標準和要求未必對,需要有逐步提高的過程。同時綜合評價體系,必然會比單一數據體系要難操作。平臺需要逐漸完善自己對於劇集綜合性評價的標準,創作者也要慢慢觀察新的標準是什麼。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劉瑋 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