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技獎科學家手模牆建成

2020-09-25 科聞天下

立德樹人增典範

「薈萃群英,觀揭幕,手模牆上。抬望眼,光隆寰宇,星河華燦。輔教傳知添美景,立德樹人增典範。頌棟梁、成果耀神州,齊褒讚。//最高獎,魁首榜;巍岱嶽,眾欣仰。歌拼搏奉獻、攻堅排難。追夢求真勇探索,創新開拓營風尚。浩然氣、時代鑄民魂,同心幹。」

2020年9月19日,主持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揭幕儀式後,我即興填《滿江紅》詞一首,以表對全體獲獎科學家的由衷敬意。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國務院設立,是我國5個國家科技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技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至今已有33位功勳卓著的中國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健在的有19位。

今年是這一重大獎項設立20周年,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項目,旨在宣傳和弘揚廣大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為公眾提供零距離感受科技之美、領略大師風範的機會,給青少年樹立人生拼搏奮鬥的標杆和偶像。

中國科技館歐亞戈副研究員是該項目策劃負責人。據他介紹,項目組採集到了全部19位健在獲獎科學家的手模,並為其中的13人錄製了寄語青少年視頻;19位健在獲獎者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共11人,可見手模和視頻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小歐還給我講述了手模採集過程中的感人故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98歲高齡的吳孟超院士是第一位接受手模採集的獲獎科學家。2020年6月9日,項目組如約赴上海採集他的手模,不巧他卻因病住進了醫院,手模是他躺在病床上由護士協助採集到的。

屠呦呦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中的唯一女性,還是唯一一位不是院士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採集她的手模讓項目組充分領略了大科學家的「較真」勁兒。2020年7月28日,按照約定的上午九點鐘,中國科技館副館長隗京花帶領項目組在八點五十五分敲響了屠呦呦家的門,屠老師很嚴肅地說道:「你們早到了五分鐘,我還沒準備好!」她還認真查看項目組發給她的商請函,問國外有沒有科學家手模,手模牆算不算中國科技館的首創?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布置在中國科技館一層東大廳南牆,主題為「星漢燦爛 光耀寰宇」,展示內容包括獲獎科學家簡介、手模或親筆籤名、給青少年寄語等。中國科技館計劃定期增添新的獲獎者展示內容。

作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代表,王小謨院士和趙忠賢院士出席了揭幕儀式。王小謨是我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為研製我國第一部三坐標引導雷達,他曾紮根貴州大山19年,苦心磨劍,一鳴驚人。他還率先提出開展輕型預警機預研,並主持制定技術方案,為國家決策研製輕型預警機創造條件。他一直堅持自主研製預警機,並擔任某型號預警機總設計師、預警機研製工程總顧問,為中國預警機形成初步規模、邁入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趙忠賢院士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世界超導研究史上曾出現過兩次高溫超導研究重大突破,他和他的合作者這期間都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發現系列5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了55K的紀錄,把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水平推到了世界最前沿。我在十多年前就認識了趙老師,他的手模是我帶領同事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他的辦公室裡採集完成的。

有感於趙忠賢院士驕人的科研成就和博大的愛國情懷,2020年8月12日,在完成他的手模採集任務後,我曾填《漁家傲》詞一首,以表敬佩之情:「超導神奇藏奧秘,暢通輸送無阻抑,機理已清材難覓。競相比,攻關沙場爭飛翼。//方向選明豈放棄?窮經皓首聚發力,突破倍增高效益。長志氣,忠賢登頂彰奇蹟。」

相關焦點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開放
    孫自法 攝「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開放。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值此2020年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之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19日下午在中國科技館揭幕並正式向公眾開放。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高洪善在致辭中表示,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這種特別的方式,記錄和了展示這些支撐起新中國國防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雙手。希望全社會共同攜手,為公眾提供更多這類零距離感受科技之美、領略大師風範的機會。希望「手模牆」可以在孩子們心中埋下種子,激發他們的人生理想,打準他們的人生偶像。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光明網訊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正式向公眾開放。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高洪善在致辭中表示,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這種特別的方式,記錄和了展示這些支撐起新中國國防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雙手。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相關負責人介紹,希望以此為公眾提供更多零距離感受科技之美、領略大師風範的機會;希望「手模牆」可以在孩子們心中埋下種子,激發他們的人生理想,找準他們的人生偶像。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正值全國科普日之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中國科技館表示,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19日,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中國科技館主場活動現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正式對公眾開放。該項目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今後將每年增加。
  • 觀眾在科技館競相與袁隆平屠呦呦「擊掌」,大科學家「手模牆」是如何採集的
    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成立。作為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這一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兩名。悠悠二十載。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正式向公眾開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正式向公眾開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科學家19位,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光明日報本報北京9月19日電(記者詹媛)19日,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於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本報北京9月19日電(記者詹媛)19日,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於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袁隆平、屠呦呦等21位功勳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全國科普日啟動之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於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
    作者:邱晨輝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項目成功採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手模大師馬樂山去世 曾製作史努比等公仔手模
    手模大師馬樂山去世 曾製作史努比等公仔手模 記者于濤 攝  嶺南人  馬樂山,生於1927年,環城(現中山南區)沙湧村人,世界級手模大師。1958年進入世界四大玩具公司之一的香港馬克斯玩具公司開始製作迪斯尼卡通玩偶,製作的手模有史努比、唐老鴨、獅子王等,全球一半以上「史努比」塑料玩具手模出自其手,種類超3萬種,被稱為「史努比中國之父」。
  •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舉行「諾貝爾獎得主手模」揭牌儀式—新聞...
  • 3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齊聚華東理工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央廣網上海10月2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作為華東理工大學6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伯納德·L·費林加命名的「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今天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