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本報北京9月19日電(記者詹媛)19日,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於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袁隆平、屠呦呦等21位功勳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正式向公眾開放。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科學家19位,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正式向公眾開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科學家19位,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中國科技館表示,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正值全國科普日之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中國科技館表示,為紀念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在全社會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淡泊名利、敢於創造,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
-
觀眾在科技館競相與袁隆平屠呦呦「擊掌」,大科學家「手模牆」是如何採集的
至今,已有33位功勳卓著的中國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健在的科學家有19位。近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科學家的手模剛一亮相,即成為最熱「打卡點」。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19日,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中國科技館主場活動現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正式對公眾開放。該項目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今後將每年增加。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他表示,中國科技館始終重視弘揚科學家精神,2020年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希望以此為契機,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他表示,中國科技館始終重視弘揚科學家精神,2020年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20周年,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希望以此為契機,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
-
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開放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開放。孫自法 攝「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開放。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值此2020年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之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19日下午在中國科技館揭幕並正式向公眾開放。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
作者:邱晨輝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正式向公眾開放。項目成功採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跟科學家天團「擊個掌」
袁隆平、屠呦呦等寶寶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們,現在組成了堪稱最最豪華的「科學家天團」,寶寶們能輕而易舉地「接觸」他們啦。就在最近,中國科技館舉行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揭幕儀式。牆上展示了全部33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科學家的照片、個人簡介、籤名及青少年寄語,其中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科學家的手模更是首次亮相!「手模牆」上一段段簡介有力的話語以及那一雙雙撐起新中國國防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雙手手印,令現場的小觀眾們若有所思,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投身科學的夢想。快看,他們一個個伸出稚嫩小手,正和大科學家們「擊掌」呢。
-
90歲高齡的袁隆平、屠呦呦錄製寄語視頻,囑咐青年學子8字金言!
文丨小辰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作為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90歲高齡的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學家,共同錄製了寄語視頻,贈送給年輕一輩的學子們8字金金言:「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中國數字科技館】」在9月19號,啟動了「手模牆開放計劃」。什麼是手模牆計劃?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
國家最高科技獎科學家手模牆建成
今年是這一重大獎項設立20周年,中國科技館與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共同實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項目,旨在宣傳和弘揚廣大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
-
「嫦娥五號」年底發射;袁隆平屠呦呦等寄語青少年;「天問一號」飛行1.55億公裡;印度自稱「世界第一」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正式向公眾開放。
-
去遼寧省科技館看屠呦呦手寫藥物篩選單
《人民日報》報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的喜報、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重大科技成果的批示、已經泛黃的屠呦呦手寫藥物篩選單……9月22日,大量首次在全國範圍內與公眾見面的珍貴史料亮相遼寧省科技館主題展覽。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她想要將自己的精神、衣缽傳承下去,繼續為中國做出貢獻。屠呦呦因為學歷太低,遺憾落選院士2015年,屠呦呦憑藉發現青蒿素抗瘧功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袁隆平落選院士,理由更加奇葩袁隆平教授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研究出的超級水稻,解決了數十億人的溫飽問題,不僅如此,袁隆平教授受邀到杜拜,幫助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是的沒錯,在超級乾旱,水比油貴的杜拜,研究出了抗旱水稻。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李愛珍四申國內院士落選,卻早已是美國外籍院士李愛珍是我國半導體材料研究的大拿,是國際頂尖的科學家,屬於跺跺腳,地球抖一抖的大神級人物。她想要將自己的精神、衣缽傳承下去,繼續為中國做出貢獻。屠呦呦因為學歷太低,遺憾落選院士2015年,屠呦呦憑藉發現青蒿素抗瘧功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
屠呦呦、袁隆平為何沒評上中科院院士?是被一硬性條件卡住
如果說評選21世紀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其實當屬袁隆平和屠呦呦,袁隆平先生是在雜交水稻上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的科研成功,使得普通的水稻實現了增產增收,變相的幫助了全中國幾億人口吃飯,屠呦呦是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她發明的青蒿素,可以拯救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可以說屠呦呦的成就,是中國醫學界最高的榮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