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高齡的袁隆平、屠呦呦錄製寄語視頻,囑咐青年學子8字金言!

2020-12-06 因材施教的小辰姐

文丨小辰

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作為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90歲高齡的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學家,共同錄製了寄語視頻,贈送給年輕一輩的學子們8字金金言:

「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中國數字科技館】」在9月19號,啟動了「手模牆開放計劃」。

什麼是手模牆計劃?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呢?至今為止,全國一共有33位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有農業、醫學、科技、計算機等等,每一位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的功勳會被歷史銘記。

而「【中國數字科技館】」,正好利用科普日的宣傳,將13位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的手印,裱了起來做成了相框,陳列在科技館的牆壁上,供遊客民眾參觀、觸碰。

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內涵和寓意,實際上,它對後輩人的影響,是長遠的、沒法用價值量去衡量

更多的是,鼓勵著後輩人,不斷進取、勇攀高峰,甚至超越先輩的業績,在各自的領域,展現出自己的風採,這是一種無形的鼓勵,促使著你不斷進步。

從2000年開始,到2020年,「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好陪伴我們走過了20個春秋。

我們需要用一個合適的契機,讓人們明白,什麼是「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也只有這樣,一個民族才能更加昌盛。

018字金言——每一個詞語,都是一種人生哲理

這8字金言,是袁隆平爺爺,經過深思熟慮寫下來的話語,言簡意賅,每一個詞語,都是一種態度,一種人生哲理。

「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它就是助你成功的秘訣,也正是這一句金言,幫助多少人得到蛻變,學習豐富的知識,過程中灑下無私奉獻的汗水,找到靈感,抓住機遇,成功怎麼可能會從你的手掌心逃走?

大多數人對袁隆平的了解,僅僅只是停留在「雜交水稻之父」的位置,卻不知道這個名號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他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打破紀錄畝產1137.5公斤,截止2012年末,袁隆平推廣的試驗田,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不知道養活了多少個國家的溫飽問題。

這全部的全部,依靠的都是他,在水稻領域解決的3大疑難問題。

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他的成功,卻不知道他測試了幾十萬株秧苗,遭遇到了多少次失敗的打擊,正是這一份堅持,才讓他重新撿起那一份信心,抓住了機遇,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的同時,獲得了成功。

可以這樣說,這8個字的金言,也是袁隆平一生的生動寫照。

此外,還有醫學領域的楷模-屠呦呦,計算機領域的金怡濂,他們的金言金句,都是我們青少年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02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該如何教導?

前些日子,不斷看到各種各樣學生受到體罰的消息,像四川省內,教師體罰學生,導致其離世;廣東一幼兒園學生,受到幼師的踢踹。

這些觸目驚心的字眼,為什麼一直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不管是孩童、少年還是青少年,他們都需要受到正確的教導方式,像父母給予過多的「溺愛」,獨生子女會逐漸誤入歧途,年齡到了18歲,依然不懂得孝順長輩,更不懂得上進和努力。

作為父母、老師,該如何去教導孩子、學生,成為了最關注的話題。

你自信想一想,90歲高齡的袁隆平爺爺、屠呦呦奶奶,他們為什麼還會主動出面,錄製「寄語視頻」?他們的目的就只有一個:能夠給青少年多一些鼓勵,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將來會獲得更高的成就。

教導青少年,讓他們儘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更不要你作為父母和老師,去主動提供他們舒適區的環境,只有不斷的努力和進取,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

少年強,則國強!

只有未來一輩人,做出傑出的貢獻,才能支撐整個民族更加繁榮富強。

面對「如何教導青少年」這個棘手的問題,其實你不妨看一看袁隆平爺爺的平生,他在年輕的時候是如何打拼、努力的,只要將他個人的傳記給孩子們看一看,在特定的時候,帶他們去類似於科技館的「手模牆」這種地方轉一轉,就能讓孩子的價值觀、教育觀,走上正軌,不被外在的不良因素影響。

90歲以上的老一輩巨星,他們是我們「大家庭」的寶,需要呵護和孝敬,也希望袁隆平爺爺、屠呦呦奶奶,身體健康。

教育的路上,他們這些「最高科學技術成就獎」的前輩們,一直都在發光發熱!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科學家19位,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大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此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科學家19位,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有的更已界百歲高齡。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
    作者:邱晨輝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項目成功採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觀眾在科技館競相與袁隆平屠呦呦「擊掌」,大科學家「手模牆」是如何採集的
    近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科學家的手模剛一亮相,即成為最熱「打卡點」。作為「手模牆」項目的創意者和項目組組長,中國科技館觀眾服務部副研究員歐亞戈介紹,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的協助下,項目組採集到了19位健在獲獎科學家的手模,並為其中的13人錄製了寄語視頻;他們的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人,有的更是已近百歲高齡。「這些手模,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 袁隆平、屠呦呦等21位功勳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全國科普日啟動之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病房中採集院士手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19位科學家平均年齡89.7歲,90歲以上11位。「這些手模,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等21位科學家手模上牆
    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亮相。零距離領略大師風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000年正式設立,迄今共有33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獲獎。病房中採集院士手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成功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其中,健在的19位科學家平均年齡89.7歲,90歲以上11位。「這些手模,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 天下「糧」心,袁隆平90歲生日,許下了一個願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視頻方式參與了首場直播,日前,袁隆平院士剛剛度過了90歲生日,他在湖南長沙家中許下生日願望,希望自己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早日實現。在直播中這位新晉「90後」深情呼籲更多「90後」年輕人投身農業。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光明日報本報北京9月19日電(記者詹媛)19日,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這個手模牆位於中國科技館一層東大廳,面積10米×3米,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簡介、科學家介紹、青少年寄語、手模、籤名等。此次共採集到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的手模。這19位科學家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
  • 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中國科技館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本報北京9月19日電(記者詹媛)19日,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舉行揭幕儀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這個手模牆位於中國科技館一層東大廳,面積10米×3米,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簡介、科學家介紹、青少年寄語、手模、籤名等。此次共採集到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的手模。這19位科學家平均年齡89.7歲,其中90歲以上11位。手模牆今後每年還會增加新的科學家手模。
  • 年近90歲袁隆平英語演講,還自嘲英語爛,一開口就是「王炸」!
    早前,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一段20分鐘的全英語演講視頻,在微博上引起了轟動。
  • 「嫦娥五號」年底發射;袁隆平屠呦呦等寄語青少年;「天問一號」飛行1.55億公裡;印度自稱「世界第一」
    、屠呦呦等1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寄語青少年9月19日,全國科普日拉開帷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中國科技館正式向公眾開放。項目成功採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19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
  • 袁隆平《似是故人來》寄語年輕人:知識 汗水 靈感 機遇
    昨天(8月11日)晚上,中國網《似是故人來》欄目播出,嘉賓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手書「知識、靈感、汗⽔、機遇」寄語年輕人。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已是90高齡,按說到了這個年紀應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可就是這樣一位耄耋老人,依然堅守在科研第一線,繼續他的水稻雜交實驗。在《似是故人來》節目中,袁隆平喊話研究⽣:不下⽥的學⽣我不帶。我帶研究⽣第⼀個(前提條件)要說,你下不下⽥。你不下⽥,我就不帶。包括年輕的⼥⽣,多麼漂亮,也得下⽥,否則我就不帶。
  • 袁隆平在線「飈」英語
    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袁隆平、屠呦呦等十幾位科學家為
  • 袁隆平「飈英語」再刷屏,剛被四六級支配過的網友這樣說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袁隆平院士再次因為英語火上了熱搜↓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袁隆平、屠呦呦等十幾位科學家為青少年送上了寄語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學家寄語青少年,家長讀給孩子聽聽!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 給全國青少年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勉勵青少年熱愛科學、刻苦學習、 茁壯成長、報效祖國。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前就已經多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了,但是因為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留學經歷,更因為超過了65歲,屠呦呦多次落選了。這讓許多人十分氣憤。當年,《人民日報》就特意發文——《屠呦呦為什麼落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