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辰
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作為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90歲高齡的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學家,共同錄製了寄語視頻,贈送給年輕一輩的學子們8字金金言:
「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中國數字科技館】」在9月19號,啟動了「手模牆開放計劃」。
什麼是手模牆計劃?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呢?至今為止,全國一共有33位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有農業、醫學、科技、計算機等等,每一位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的功勳會被歷史銘記。
而「【中國數字科技館】」,正好利用科普日的宣傳,將13位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的手印,裱了起來做成了相框,陳列在科技館的牆壁上,供遊客民眾參觀、觸碰。
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內涵和寓意,實際上,它對後輩人的影響,是長遠的、沒法用價值量去衡量。
更多的是,鼓勵著後輩人,不斷進取、勇攀高峰,甚至超越先輩的業績,在各自的領域,展現出自己的風採,這是一種無形的鼓勵,促使著你不斷進步。
從2000年開始,到2020年,「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好陪伴我們走過了20個春秋。
我們需要用一個合適的契機,讓人們明白,什麼是「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也只有這樣,一個民族才能更加昌盛。
018字金言——每一個詞語,都是一種人生哲理
這8字金言,是袁隆平爺爺,經過深思熟慮寫下來的話語,言簡意賅,每一個詞語,都是一種態度,一種人生哲理。
「知識、汗水、靈感、機遇」!它就是助你成功的秘訣,也正是這一句金言,幫助多少人得到蛻變,學習豐富的知識,過程中灑下無私奉獻的汗水,找到靈感,抓住機遇,成功怎麼可能會從你的手掌心逃走?
大多數人對袁隆平的了解,僅僅只是停留在「雜交水稻之父」的位置,卻不知道這個名號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他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打破紀錄畝產1137.5公斤,截止2012年末,袁隆平推廣的試驗田,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不知道養活了多少個國家的溫飽問題。
這全部的全部,依靠的都是他,在水稻領域解決的3大疑難問題。
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是他的成功,卻不知道他測試了幾十萬株秧苗,遭遇到了多少次失敗的打擊,正是這一份堅持,才讓他重新撿起那一份信心,抓住了機遇,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的同時,獲得了成功。
可以這樣說,這8個字的金言,也是袁隆平一生的生動寫照。
此外,還有醫學領域的楷模-屠呦呦,計算機領域的金怡濂,他們的金言金句,都是我們青少年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02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該如何教導?
前些日子,不斷看到各種各樣學生受到體罰的消息,像四川省內,教師體罰學生,導致其離世;廣東一幼兒園學生,受到幼師的踢踹。
這些觸目驚心的字眼,為什麼一直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不管是孩童、少年還是青少年,他們都需要受到正確的教導方式,像父母給予過多的「溺愛」,獨生子女會逐漸誤入歧途,年齡到了18歲,依然不懂得孝順長輩,更不懂得上進和努力。
作為父母、老師,該如何去教導孩子、學生,成為了最關注的話題。
你自信想一想,90歲高齡的袁隆平爺爺、屠呦呦奶奶,他們為什麼還會主動出面,錄製「寄語視頻」?他們的目的就只有一個:能夠給青少年多一些鼓勵,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將來會獲得更高的成就。
教導青少年,讓他們儘量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更不要你作為父母和老師,去主動提供他們舒適區的環境,只有不斷的努力和進取,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少年強,則國強!
只有未來一輩人,做出傑出的貢獻,才能支撐整個民族更加繁榮富強。
面對「如何教導青少年」這個棘手的問題,其實你不妨看一看袁隆平爺爺的平生,他在年輕的時候是如何打拼、努力的,只要將他個人的傳記給孩子們看一看,在特定的時候,帶他們去類似於科技館的「手模牆」這種地方轉一轉,就能讓孩子的價值觀、教育觀,走上正軌,不被外在的不良因素影響。
90歲以上的老一輩巨星,他們是我們「大家庭」的寶,需要呵護和孝敬,也希望袁隆平爺爺、屠呦呦奶奶,身體健康。
教育的路上,他們這些「最高科學技術成就獎」的前輩們,一直都在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