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銅鏡製作用玄錫來做表面處理中國古代冶金技術重大發明

2020-12-05 人文使者

銅鏡的表面處理是銅鏡製作的關鍵元素之一。漢唐銅鏡的製作,十分注重表面處理,即用玄錫來做表面處理,這種工藝應該是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一項重大發明創造,但卻至今未得到時人的認識。

簡言之,用這種玄錫作表面處理的過程是:早在西周末期,先人就已掌握了錫的特性,使錫在低溫下(即13.2℃以下)發生「錫疫」而變為粉狀「灰錫」(即玄錫),再利用這種粉狀灰錫磨鏡,使銅鏡體布滿灰錫,並使之在大氣中氧化,形成一層一氧化錫晶體薄膜,這層薄膜為褐色立方晶體,這就是通常所見到的所謂「黑漆古」皮相。

如果使之變為「水銀古」皮相,只須在火上加熱一次,現代冶金學指明,溫度應在160℃以下,銅鏡表面的一氧化錫,即可變成二氧化錫;二氧化錫為白色的四方晶體,正是「水銀古」的皮相。

一氧化錫和二氧化錫都可在銅鏡表面形成晶系薄膜,具有十分堅固的抗腐蝕能力,使之千年不產生鏽蝕。這一現代冶金學的神奇變化,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戰國之前即已掌握,並在漢唐銅鏡鑄造時運用了1000年之久。從黑色皮相變成銀白皮相,其工藝亦需長期摸索。這大概是漢鏡以黑為主調而唐鏡以白為主調的客觀原因。

漢唐銅鏡是在上述表面處理的基礎上,再進行簡單的反光處理,即加塗汞錫劑,以便照容。有的學者把這樣複雜的工藝簡單歸結為是用水銀處理,是一種猜測,沒有科學理論作依據。

上海博物館和上海材料研究所對唐代的水銀古銅鏡所進行的檢測證明,銅鏡表面是一層「微晶態的緻密的二氧化錫透明薄膜」。這層薄膜含錫量高達60%以上,比鏡體(含錫量24%一26%)高出一倍多,含有比鏡體低很多的銅和鉛,含有鏡體沒有的鋁、鈣、鉀和其他氧化物。

這裡,沒有水銀(汞)的成分。顯然,玄錫之磨鏡與水銀之反光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所有漢唐銅鏡的水銀處理均已脫落,但用玄錫處理的表面晶體層都依然存在。部分宋元銅鏡的水銀處理均已脫落,未用玄錫處理的粗糙鏡面卻暴露無遺,這就是玄錫處理的根本區別。當然,玄錫處理也有一定的反光作用,但單憑玄錫的反光,銅鏡的照容是有限的。

相關焦點

  • 智慧古代人民:在冶金技術上的造詣解析
    在冶銅技術上,除了火法冶煉外,我國勞動人民還發明了水法冶銅。即用鐵從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的「膽水浸銅法」.早在西漢,《淮南萬畢術》中記載:「白青得鐵,即化為銅。」這裡說的「白青」就是天然硫酸銅的藍色結晶,表面脫水呈白色。到了宋代用這種方法浸銅的地方已有十一處.「膽水浸銅法」是世界最早的溼法冶金技術。商代的青銅器,鑄造技術很高。
  • 【口述史】韓汝玢先生回顧冶金人生
    但隨著時間的久遠,一些考古遺蹟遺物已經遺失,關於中國古代鋼鐵技術有不少問題沒有搞清楚,如炒鋼爐的結構、產品等,用煤或焦煉鐵產品的判定,冶鐵豎爐與鼓風技術的發展等問題都要靠你們去繼續研究。也啟示我們做冶金考古一定要與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密切結合起來,很多時候當你想分析某件樣品的時候,可能已經找不到它了。
  • 漢代神秘銅鏡:"英文字母"蘊含宇宙模式
    四神規矩鏡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製作的鏡子,是今天我們所用鏡子的前身。用途與今天的鏡子一樣,是人們用來妝飾理容的一種生活用品。  銅鏡起源 傳說源於黃帝  中國在什麼時代開始鑄造和使用銅鏡,古史中記載了許多傳說。《軒轅黃帝傳》說:「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玄中記》說:「尹壽作鏡,堯臣也。」正如把一些發明創造歸功於黃帝一樣,古人也將銅鏡的使用說成起始於黃帝。這些傳說雖然不足為憑,但它卻把我們的探索帶到了一個古老的年代。
  • 葛洪點金——古代煉丹術與化學成就
    中國古代煉丹的方法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火法。這種方法,是帶有冶金性質的無水加熱法,大致包括煅(長時間高溫加熱)、煉(乾燥物質的加熱)、炙(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餾)、飛(又叫「升」,即升華)、伏(加熱使藥物變性)等法術。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叄同契》中已講到這種火法煉丹,稱為「火記」。
  • 穿透時空的鑑容器:七角星紋銅鏡趣談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採用單範澆鑄而成,表面完整平滑,背面周緣及鏡鈕內緣鑄有凸起的弦紋圍繞,鏡背主題紋樣以內緣鑄鈕為軸心,向外輻射狀陽鑄凸起的七角星紋幾何圖案,形成內外套接交錯的14個三角形紋樣,其中,七個外三角紋內陽鑄斜線紋,鏡背中心鑄鈕。鏡緣鑄有兩個小孔,並發現木質鏡柄與鏡緣雙孔處用細繩捆綁固定的痕跡。經中科院考古所快中子放射分析法鑑定,其徑8.9、厚0.3cm、重109克,屬於青銅器。
  • 國博「鏡裡千秋 - 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掠影
    國家博物館的「鏡裡千秋 - 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2020年11月24日開幕,展出各時代鏡子二百多面,展期三個月,本篇是這次展覽的部分展品蟠螭紋銅鑑,戰國,河南陝縣後川出土。據推測,古人將水注入鑑內後,可以利用平靜的水面自視。
  • 「夜讀」一面銅鏡,折射出遠祖們怎樣的生活意趣?
    採用單範澆鑄而成,表面完整平滑,背面周緣及鏡鈕內緣鑄有凸起的弦紋圍繞,鏡背主題紋樣以內緣鑄鈕為軸心,向外輻射狀陽鑄凸起的七角星紋幾何圖案,形成內外套接交錯的14個三角形紋樣,其中,七個外三角紋內陽鑄斜線紋,鏡背中心鑄鈕。鏡緣鑄有兩個小孔,並發現木質鏡柄與鏡緣雙孔處用細繩捆綁固定的痕跡。經中科院考古所快中子放射分析法鑑定,其徑8.9、厚0.3cm、重109克,屬於青銅器。
  • 看見文物|新石器時代人們使用的「銅鏡」
    當時的人們常常通過自然界平靜的水面或容器內靜止的水面,也可能藉助早期金屬器光潔的表面映象,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照面裝扮的生活需求。蟠螭紋銅鑑,戰國,1957年河南陝縣後川出土。 李曉霞/攝鑑的外形特點是腹部橫截面與口部為圓形,上腹壁較直,下腹壁圓曲內收成底。此銅鑑頸部收斂、弧腹、圈足。外壁飾三周蟠螭紋帶,紋帶間和圈足上各有一道繩紋,近口處附一對獸首形環耳。
  • 中國古代歷朝刀劍圖
    ) 4) 清朝牛尾刀 (晚清老百姓用的刀, 軍人無用) 5) 明朝清朝劍 (老百姓用的兵器, 軍人少用)青銅劍-巧奪神工的中國古代鑄劍術中國古代由青銅製成的劍身很薄,質地脆,很容易折斷,只適刺殺而不適劈砍,因此當時人們把劍稱為「直兵」。
  • 呼和浩特鎢鋼粉末冶金模具製作
    呼和浩特鎢鋼粉末冶金模具製作2、粉末的結構在低倍顯微下,可以觀察到粉末形狀,常見的粉末形狀有:球狀,液滴狀,海棉狀,盤狀,碎片狀,樹枝狀以及不規則的角狀。通常,粉末的形狀取決於制粉方法。粉末顆粒的形狀對粉末的工藝性能有重要影響;粉末制粒後對硬質合金壓制影響很大,如混合料料粒為球形,則流動性和壓制性有明顯的改善。粉末中能分離並獨立存在的小粒子叫單顆粒,也叫一次顆粒。
  • 中國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探析
    青銅禮器的生產製作是整個青銅時代的工業核心,有一套複雜的系統流程,後人通過對青銅器上留存的鑄造痕跡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古代青銅器的生產流程和鑄造工藝,總結其中蘊含的工藝思想,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社會。
  • 中國古代到底有哪些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自2015年1月28日《光明日報》刊出初步推薦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單以來,媒體紛紛報導,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該書獲獎實至名歸。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在世界科技創新的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成就,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科技發明推動了世界近代歷史的進程。不過,「四大發明」還不能充分展現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全貌,中國古代到底有哪些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 上海博物館有一面古代銅鏡,精美至極,可是如何鑄造卻至今成謎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國古代的先人,早就開始使用「鏡子」,如果要追溯其歷史的話,那恐怕就要從「以水為鏡」說起了。因此,為了方便讀者們了解,所以小編就給您說一件上海博物館的銅鏡,是目前所發現的銅鏡中最精美的一件,但它是如何鑄造的,卻始終成謎,至今無解。
  • 冶金焦化廢水的危害及處理方式
    工業廢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非常常見,工業廢水是最重要的一種汙染源,那麼在做工業廢水進行處理的時候,可能都會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工業廢水處理方式和方法,不過在進行這些水汙染治理的過程中究竟要考慮哪些因素呢?不同的工業產生的焦化廢水有其各自的特點,在對其進行處理的時候,必須結合焦化廢水的特點,選擇適合的處理工藝,才能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
  • 【冶金技術】巴氏合金製備技術
    巴氏合金由美國人巴比特發明而得名,因其質白又稱白合金。
  •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什麼樣的歷史,它們都是誰發明出來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而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甚至是對於世界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它們分別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以及活字印刷術。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留下的這四大發明匯集了無數古人智慧的結晶,對我們古代時期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乃知道現在,全世界各地還在受它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四大發明,看看這四大發明到底是誰,又是怎樣一步步發明出來的。
  • 中國科技近代為何落後於西方?歐洲人有「第三隻眼」,從此開了掛
    唯一的途徑就是「道聽途說」,因為在沒有鏡子的情況下,人是看不到自己的臉的,當西施、王昭君、貂蟬、陳圓圓聽到別人說她們長得漂亮,她們自己才會知道自己長得漂亮,當然,西施可以用銅鏡、清水看到自己,可是,中國古代的銅鏡打磨技術再好,人們用銅鏡觀察自己,也只能模糊地看到自己,就像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一樣,有一種寫意的感覺,用清水看自己,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線條,比銅鏡還模糊。
  •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被發明的嗎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的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一直在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在這些發明之中,最著名的要數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這四大發明了。而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也是這樣被發明創造出來的,一開始的人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有什麼用處。下面我們了解一下這四大發明是怎樣被發明的。
  •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發明家,魯班一生的發明,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出名的發明家就是魯班了,他的很多發明至今都讓人讚嘆,魯班鎖反正小編到現在都沒有搞明白,還有現在勞動人民都在使用的工具大都是魯班發明的,魯班真的是凝聚了所有人的智慧吧,不然怎麼能夠發明了這麼多的工具呢?
  • 中國古代鎳白銅及其西傳
    鎳白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含鎳銅合金,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項重要發明。鎳白銅西傳和仿製的歷史是一個為人關注已久的問題。  鎳白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含鎳銅合金,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項重要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