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到底有哪些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2020-12-06 中國軍網

開物東方,格致萬年

——古代中國科技成就的精當評述

■孫顯斌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90.00元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策劃編著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榮獲「2016中國好書」科普生活類獎。自2015年1月28日《光明日報》刊出初步推薦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單以來,媒體紛紛報導,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該書獲獎實至名歸。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在世界科技創新的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的成就,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科技發明推動了世界近代歷史的進程。不過,「四大發明」還不能充分展現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全貌,中國古代到底有哪些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作者敏銳把握到這樣一個國家、時代和公眾的重大需求,適時推出階段性成果,將這一問題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書中88項重要科技發明創造集中體現了中華科技文明悠久獨特的傳統,它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在當今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要以世界史的視野來重新審視中華科技文明,這些發明創造之所以被選出,重點考慮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原創性;二是反映同時代世界科技發展的先進水平;三是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有重要影響。

在此,我想選擇幾個重要方面予以概述,以約略呈現《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一書對古代中國科技成就的精當評述。當然,讀者如欲更全面深入地獲取相關知識,就需要展卷讀書了。

紫氣東來——中國耕織

人類文明可以追溯至萬年以前,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各個古文明中心正是從農作物的馴化開啟文明時代的。例如近東地區馴化大小麥,美洲古文明種植玉米、馬鈴薯,中國北方的粟作有至少八千年的歷史,而南方地區的水稻栽培更可以上溯到一萬多年前,其中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和吊桶環遺址中就發現了距今約12000年的稻作遺存,「萬年」地名稱呼的巧合似乎也正在訴說著這一古老的文明傳統。栽培作物的技術是包括育種、耕耘、水利、肥力、病害防治、加工等的農業技術體系。時至今日,早期文明格局還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地的農作物分布和飲食習慣,歐美人烤麵包,東亞人吃米飯。如今,水稻是世界第一大糧食作物,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2004年,聯合國設立國際稻米年,主題為「稻米就是生命」,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次為某種農作物做出這樣的安排,可見水稻的重要性。大豆的栽培解決了先民蛋白質攝入的大問題,並且還用其做原料製作出獨具中國特色的食品豆腐和調味品醬油。

同樣,作為「溫飽」的另一重要生存需求——服裝技藝也有著明顯的地域特點,異於遊牧農業混合文明對動物皮毛的利用,中國人最早發現了蠶絲這種優質的動物纖維,它既纖細至極,又柔韌輕軟,皮膚接觸感更是光滑舒適。然而從栽桑養蠶到繅絲紡織,非常複雜,先民通過實踐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體系。絲綢和茶葉、瓷器等一道成為中國製造最早的品牌,享譽世界,人們更是將歐亞陸上海上的商貿大通道稱之為「絲綢之路」。另外,有研究認為,繅絲過程中廢絲絮的粘結現象可能啟迪了造紙術的發明,人們利用更為便宜易得的植物纖維類似的物理化學特性造出紙,極大地推動了知識的傳播。而在利用植物纖維製作服裝方面,起源於古印度的棉花傳入中國後,逐步取代了本地的麻和葛。

天工開物——中國製造

「倉廩實而知禮節」,在中國先民的禮樂文化中,禮器製作工藝體現了中國製造的另一高峰。中國最早的玉器出土於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窪等文化遺址,距今約七八千年。之後,東北的紅山文化,長江下遊的石家河文化、凌家灘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將玉器製作推進到一個鼎盛階段。紅山文化中的玉豬龍就聞名遐邇。良渚文化時期切割、弦紋陰刻、鑽孔、鏤空和浮雕等技藝已被熟練運用,反山琮王神人獸面上2.5毫米寬度內竟然可見13道刻紋,遺憾的是因無更多信息可循,諸多足以稱為當時高科技的琢玉技術,迄今仍是未解之謎。又如商周青銅器,以其品類豐富、造型優美、紋飾華麗、製作精巧、風格獨特而享譽世界。青銅冶鑄技術誕生於近東地區,而中國人創造出獨特的「陶製塊範法」,可以分塊冶鑄再進行拼合,製造出細節表現精微卻又規模宏大的青銅作品。以曾侯乙編鐘為例,共8組64件,均用組合陶範鑄造而成,其中甬鐘形制複雜,所用範芯可達136塊,編鐘及鍾架簨虡銅構件用銅量達5噸。從測音結果來看,全套鐘的音域寬達五個八度音程又一大二度。每件鐘均能發出雙音,音響完好。其在聲學、樂律學、冶鑄技術和工藝美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超出了今人的想像,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高度。

同樣,雖然鐵的冶煉技術最先不是出現在中國,但頗具現代特質的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卻早於西方近兩千年,至遲於西漢就在中國出現了。獨特且輝煌的鋼鐵文明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也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先民在機械方面也不乏「奇技淫巧」,如水排、龍骨車、風扇車、青銅連弩、提花機、指南車等等,有的應用於日常生活,有的應用於戰爭,更有的似乎僅僅為了展現製造複雜機械的智力。如北宋的「水運儀象臺」,它通過水輪和齒輪傳動機構同時驅動計時裝置、演示天象的渾象、觀測星空的渾儀,其中水輪轉動的控制裝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擒縱機構,設計尤其精妙。

格物致知——中國知識

古代中國也不乏對自然界的探索,其中尤以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成就為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觀念,強調「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事」的相通,所以對各種天象的觀察和記錄非常重視。近代以前,中國人一直是世界上最勤勉的天文觀測者,例如從公元前611年以來每次哈雷彗星的出現都有記錄。與古希臘基於本輪均輪的幾何天文模型不同,中國的天文曆法基於長期精密的觀測和推算,並採用不同於西方的赤道坐標體系,在曆法計算方面毫不遜色,同時中國的陰陽合曆對日月運行的把握十分精妙。

中國古代數學很早就以十進位值制為基礎,與古希臘幾何演繹公理體系不同,它以程序化的算法為特點。如算法化解線性方程組的「方程術」,元代數學家朱世傑的代表作《四元玉鑑》在多元高次方程組的解法等方面的成果被視為中國籌算系統發展的頂峰。另外,被稱為「中國剩餘定理」的「孫子點兵問題」也能充分體現中國古代數學的算法化特點。

構築華夏——中國營造

俗話說「安居樂業」,與西方經典的石柱林立的恢宏建築相比,中國建築也許不甚高大雄奇,但也自有特色。中國建築的材質多用木構,尤其是鬥拱體現了中式建築獨特的自然、力與美結合的特點。鬥拱的設計減少了立柱與橫梁之間交接點上的壓力,承重性十分好,並且在建築的整體流線構架上形成優美的輪廓。已經有六百年歷史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群,其所在的北京二環以內的城區也傳承了數千年中國城市規劃的傳統。中國的木構建築影響遍及東亞,日本的木構建築技術深受中國影響。

在遊牧與農業文明長期拉鋸的過程中,長城是古代中國獨特的防禦工程,歷代長城總長度達21196.18千米,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且修繕時間持續最久,充分表明古代中國統籌和建設巨型工程的能力。

懸壺濟世——中國醫藥

中國的傳統醫學與古希臘羅馬、古印度、伊斯蘭等傳統醫學一樣,在歷史上都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過不朽的貢獻,並且沿用至今。正如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有體液學說,古羅馬蓋倫代之以氣質學說,中醫也有經脈學說等理論,並輔以四診法、方劑學和本草學等經驗知識,形成具有完整體系的傳統醫學。例如,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是在對抗瘟疫、不斷行醫實踐的基礎上總結而成的。中國人發明了人痘接種術,找到了有效預防天花的方法。受到人痘接種術的啟發,英國人琴納在1796年發明了牛痘接種術。明代李時珍編纂的《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本草學發展的集大成著作,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和「最偉大的本草學著作」,先後傳播到朝鮮、日本和歐洲等地,被達爾文譽為「百科全書」。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家,又有哪些成就,和近代西方科技差在哪裡
    而中國古代又有哪些科學家呢?以下列舉著名的古代科學家: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精通數科,天文學,數學,建築學、天文學等,都有非常大的成就,幾乎是古代的一位全才,還被譽為"木聖"。他在數學上留下很多著作,還是一個著名的發明家,如地動儀、指南車、混天儀等。這些發明讓中國人都引以為豪!
  • 韓國又搶我國古代文明結晶?稱張衡的渾天儀是他們發明的?
    眾所周知,渾天儀是我國古代的一項重要科技發明,我國西漢時期就有人發明了初代渾天儀,據歷史資料記載,落下閎和賈逵都有發明過渾天儀。可是我們的鄰國韓國卻將渾天儀和張衡改了樣子和名字後印在了他們的萬元大鈔上,鈔票上的渾天儀被韓國人固定在了一個古代西方的鐘表上,於是這就變成了韓國人發明的渾天表,中西結合很強大。一般一個國家的鈔票上印的都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代表或者這個國家的風景名勝,但是韓國人將我們中國的東西放在自己的鈔票上算怎麼一回事?
  • 中國古代有哪些看起來像穿越的黑科技?
    諸葛連弩 3:中國古代火箭—神機箭 在中國發明了火藥,掌握了火藥屬性之後發現,火藥不僅在爆炸時有威力,在燃燒的時候也產生衝擊力。神機箭 當時有兩種箭頭,一種是毒箭頭,利用火藥的衝擊力來命中敵軍,敵軍中箭之後必定身亡。
  •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被發明的嗎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的發明創造,這些發明創造一直在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在這些發明之中,最著名的要數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這四大發明了。這四大發明對後來傳播出中國,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寫到:火藥把騎士階層炸的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因為當時馬克思等人認為是中國古代有三大發明,直到艾約瑟將造紙術加入之後,人們才普遍接受了「四大發明」這個說法。
  • 目前為止,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有哪些?有中國的嗎?
    文/濤聲依舊目前為止,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有哪些?看完後才知道中國了不起人類文明的發展總是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進步的最佳體現就是各種發明的出現,科學家們的發明創造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無論是飛機還是火車這種交通工具,亦或是電腦和手機這種通訊工具,人類的生活都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麼截止到目前,能夠被稱得上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有幾個呢?中國的有嗎?
  • 老外:中國有哪些偉大的發明,網友:該怎麼說呢,你知道韓國嗎?
    最近,在外國一個論壇上,老外們熱情的討論起了中國都有哪些發明,要說,中國的發明那還真不是一句兩句能說的完的,甚至其中有很多對世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老外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有網友戲虐的說:這個事吧,不知道怎麼給你說,你知道韓國嗎?言外之意就是韓國是中國發明的,眾所周知,韓國在對待別國的發明時是多麼的不要臉,只要能間接的和韓國扯上一絲的關係,這些韓國人都能說:這些都是我們大韓民族的。
  • 古代黑科技張衡地動儀,為何從歷史書中刪去了,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雖然今天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我們上可以攬月,下可覽遍五洋,但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還是很渺小的,在面對很多災難的時候,我們都是無能為力的。但也並不是說我們就要坐以待斃,比如說地震,我們無法阻止它的發生,但是可以通過科技探尋它的規律,做好預測預警,也是減小損失的一種辦法。
  •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什麼樣的歷史,它們都是誰發明出來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而這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甚至是對於世界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它們分別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以及活字印刷術。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悠久留下的這四大發明匯集了無數古人智慧的結晶,對我們古代時期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乃知道現在,全世界各地還在受它們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四大發明,看看這四大發明到底是誰,又是怎樣一步步發明出來的。
  • 中國古代有那麼多發明,愛因斯坦為何全盤否定了?
    但是就是一個這麼聲名鵲起的科學家,曾在1953年的時候公開聲稱我們中國沒有科學,何出此言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1953年有一個論題:「中國歷史上存不存在科學」,當時愛因斯坦作為偉大科學家,是很有話語權的,於是人們就問愛因斯坦他的答案是什麼。
  • 古代科技的發展與歷程
    這就使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得以世代相傳、連續積累,並在這個基礎上走向自己的巔峰。世界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曾把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為縱線,世紀年代作為橫線,製作了一幅科技發展的示意圖,它清楚地表明:無論是以前4000年,還是近500年來,中國科學技術「事實上一點沒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穩緩地前進」。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袁嵐峰認為,量子科技被中央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受之無愧,因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人類在20世紀基於量子力學了解了微觀世界,才產生了許多重大的技術進步和發明創造。例如導電性,就是有了量子力學後才能解釋清楚的。磁性也是如此。
  • 有發明家之稱的魯班,一生都發明了什麼?有哪些經歷呢?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平時玩的遊戲裡面,有一個叫做魯班的英雄,其實他是真實的存在於我國歷史上的,後世對他的記載比較詳細,他一生做了很多的貢獻,作為一個工匠,他發明創造的東西可以說是非常多的,那到底在他的一生中都做了哪些東西呢?生活中又有哪些經歷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國最頂尖的科技到底有哪些?(精選)
    中國最頂級的科技到底有哪些?(精選)一、雷射技術。我國雷射技術世界第一。我國在雷射研發領域已經遠遠超出美國和俄羅斯,雷射的五大核心技術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我國的「S光A」重型雷射系統,綜合作戰能力強,可以充分適用於陸戰和海戰之中。
  • 【我們誕生在中國】什麼科技元素是中國「原創」?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科技的力量似乎都決定著文明的力量。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時光裡,在這廣袤遼闊的神州大地上,到底有哪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科技誕生呢?而你心目中最喜愛的「中國創造」又是哪項呢?看完記得來投票哦!目前超級雜交水稻每畝高產847公斤,這標誌中國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再次超越自我,繼續領跑世界。一句話點評: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被世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 科技史專家進一步提出:中國古代新四大發明
    ,在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之外,中國古代還有許多發明對人類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堪與四大發明媲美。  據科技日報報導,著名科技史專家、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說,中國古代科技發明輝煌燦爛,光耀世界,中醫中藥、十進位值制、赤道坐標系、雕版印刷術在中國古代科技發展進程中作用以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與四大發明同等重要,完全可以稱之為新四大發明。  王渝生介紹說,中醫中藥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
  • 《中國歷史上的科學發明》:飽含父愛的一本中國科學發明史
    提起中國古代的科學發明,可能很多人一下子就會回答出造紙術、活字印刷、指南針以及火藥這樣的答案。可若是再問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科學家,怕是還真的是沒多少人能夠說出幾個的。自小我們就知道牛頓的蘋果、瓦特的蒸汽機、富蘭克林的風箏和愛迪生的燈泡。
  • 古代有哪些奇特的技能,和稀奇的發明?
    所謂奇技淫巧,在現在看來多半就是一個貶義詞,多用來指華而不實的發明創造。其實認真說起來,奇技淫巧應該算是一個中性詞,當然,它最初出現的時候是用在帝辛身上的。周武王伐紂的時候歷數商紂王的昏君行為,其中之一就是「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那麼,奇技淫巧究竟指什麼呢?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袁嵐峰認為,量子科技被中央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受之無愧,因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人類在20世紀基於量子力學了解了微觀世界,才產生了許多重大的技術進步和發明創造。例如導電性,就是有了量子力學後才能解釋清楚的。磁性也是如此。量子科技的應用為科技發展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那它將帶來哪些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呢?
  • 盤點中國古代的那些冷知識,如果知道一個你就是能人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中國不僅經濟,軍事,科技都保持著世界第一,而且文化也是相當先進的,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厲害的發明,放在現在來看都是非常前衛,先進的,可能因為時代的變遷,朝廷的更替,使得許多東西都失傳了。
  •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發明家,中國古代的愛因斯坦
    就現在來看,從現代科技社會的文明發展進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讓歷史變得有趣的,除了一些必然的因素,比如階層的鬥爭、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推動等等,還有不可缺少的就是一些關鍵人物的存在,不可不說,時勢造英雄。在這既短暫又漫長的每個階段,都有著數不盡的英雄人物,推動著歷史緩緩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