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黑科技張衡地動儀,為何從歷史書中刪去了,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2020-11-29 野史鑑

雖然今天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我們上可以攬月,下可覽遍五洋,但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還是很渺小的,在面對很多災難的時候,我們都是無能為力的。但也並不是說我們就要坐以待斃,比如說地震,我們無法阻止它的發生,但是可以通過科技探尋它的規律,做好預測預警,也是減小損失的一種辦法。其實這樣的預測預警行動,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它就是我們小時候在歷史書上見過的候風地動儀,堪稱古代黑科技。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它從歷史書上刪掉了。作為中國古代科技的大作,為何消失呢?今天我們就一探究竟。

地動儀,是東漢時期一個名為張衡的人發明的,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架,意義非凡。當時主要是做地震的監測工作,按照以前課本的說法,就是監測到地震的時候,鑲嵌在地動儀一圈的方位球會自動從獸口中掉出。這個儀器最開始發明出來的時候,是沒有多少人相信的,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監測有地震發生,但是當時洛陽的人都沒有感覺,指責這個發明的荒謬,可沒想到幾天後,距離洛陽很近的隴西來報告,說幾天前,隴西發生地震,這時人們才意識到張衡的厲害。

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也沒有出現比它再厲害的地動儀,因此一度被封神。我們學的歷史書也將其列入重要發明之一。但是現在卻已經將其刪除。究其原因,就是之前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地動儀,而是一個擺設玩具,是不是覺得被欺騙了。以前歷史書上的地動儀是1951年的時候,王振鐸製作的一個模型,之後就一直被收藏在博物館中,它其實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只是一個擺設。大家看的多了,就以為是真的,其實原版早已經失傳。

即便我們後人想要仿製也不現實,因為關於這個地動儀史書上只留下了196個字的描述,記錄的只是當時預測到隴西地震的事實,而關於它的製造原理、工藝、儀器樣式,全部都是一個迷。幾百年過去了,出土的文物中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因此也有人質疑它的存在,我想也許是為了秉承慎重客觀的態度,所以歷史書才將其刪除。至於它到底是什麼樣子,可能有一天我們可以隨著考古的發現,給世人一個新的交代。

參考資料:《後漢紀·順帝紀》

相關焦點

  • 為何韓國把渾天儀印在紙幣上,地動儀卻被中國的歷史書除名?
    為何韓國把渾天儀印在紙幣上,地動儀卻被中國的歷史書除名?文/歷史論今我國古代有很多發明家,發明出來的東西為我們現在的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今天要來說的就是大發明家張衡發明出來的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一個知天文一個通地理,聽起來就很厲害。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的地動儀,被移除歷史書,你怎麼看
    因此,提前發現地震的動向是多麼重要,現在的科技當然可以輕而易舉的勘測出,那麼在古時候,人們怎麼去了解地震發生的時機呢?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四大發明之一的地動儀,及它的發明者——張衡。東漢時期,地震比較頻繁,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經過多年的摸索研究發明了地動儀,成為了當時人類預測地震的先鋒,和國外的地震儀相比,早了整整1000多年,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而龍頭下面都有一個蟾蜍在下面,一旦哪個方向發生地震的話,龍口中的小珠子就會落入蟾蜍口中。張衡做出的這項成就,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驕傲。
  • 張衡1800年前就發明地動儀,真能測地震嗎?為何被教科書刪了?
    張衡是我國偉大的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他的身影可以說出現在每一個零零後,九零後的記憶之中,甚至更久也有可能,據史書記載,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夠準確的測試地震的方向而使我們後人震驚不已,但是近些年來卻不斷被世人質疑,甚至連教科書也退出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被踢出歷史書?
    地動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跟司馬光砸缸、鑿壁偷光一樣,是非常經典的歷史故事,讓同學們感嘆古人智慧、仰慕我們祖先光輝燦爛的文化。記得小時候,歷史書的封面,就是張衡的地動儀,不過這個部分如今從課本上刪除了。張衡經過長年研究,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比西方早一千七百多年。地動儀外表像一個酒罈子,周圍向前八條龍,指向八個方位,每條龍嘴裡有一顆珠子,如果某個地方發生地震,對應方位的珠子就會掉落,地上的蛤蟆就用來盛放珠子。也就是說,地動儀是用來判斷已經發生的地震方向,在信息傳遞不便的古代,可以及時安排救災等事宜,不是用來預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到底是個什麼東東?
    可以說,在小學歷史知識中,除了四大發明,就是張衡地動儀,這是代表著中國古代文明的科技創造,是中國人的驕傲。我清楚的記得,張衡地動儀的外觀像個酒樽,外面纏繞著八條龍,每條龍的口中含著一個龍珠,在每條龍的正下方,對應著一隻仰頭張嘴的蟾蜍。如果地震發生,則龍口中的珠子就會掉落蟾蜍口中,根據這個現象,就可以判斷地震發生方位,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
  • 張衡「地動儀」為何退出課本?究竟什麼地方出錯了?
    談起我國古代科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相關史料記載,從東漢永元四年到延光四年的30多年裡,全國就發生了26起地震,因為每一次地震都會給災區人民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所以張衡便想能不能發明一個預測地震的東西,用以規避地震所帶來的損失。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教科書移除?專家發現了不對
    我國古代歷史上,也曾經誕生過很多的發明,如果還記得歷史書的讀者,一定對於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不陌生。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而在外面,則有八個龍首,對應八個蟾蜍,如果哪裡有地震,龍口變回張開,小銅珠就會落到蟾蜍口中。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但歷史上並沒有留下製作地動儀的圖紙,不過專家們對張衡的地動儀非常感興趣,地震算得上是場大災難,如果千百年前的地動儀能夠精確的感知地震,並且這項「黑科技」至今依然被利用,那麼我們可以事先知道地震的來臨,然後快速做出應對措施,將會減少很多損失。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從歷史課本中刪除?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也創造出了很多優秀的發明造福人類,這些東西的出現無一不是證明了中國古人的高超智慧,比如四大發明,比如今天要說到的——地動儀。地動儀是由東漢時期一名數學家、地理學家、天文學家發明的一個驚世傑作。他就是張衡。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原標題: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何刪除「張衡地動儀」?
    回應稱:「屈原、張衡等大量古代科技文化名人在國家統編三科教材中有專門介紹。……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選入《端午粽》一文,……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節選了郭沫若歷史劇《屈原》,……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專門設置「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一課,介紹了扁鵲、張仲景、華佗、李時珍、孫思邈等著名醫學家,張衡、祖衝之、畢昇、蔡倫等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它為何被移出了教科書?
    可是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地動儀」對於監測地震非常靈敏,為何如今沒有被普及?反倒是這段關於地動儀的內容,被悄然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這不禁引起了我們的疑問:地動儀,真的能準確預測地震嗎? 張衡與地動儀: 教科書中的地動儀裝置,外表像個酒罈。那酒罈上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含著一顆珠子。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 為什麼專家要把張衡的地動儀從歷史書中刪除?看完明白其用意
    他們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東漢張衡。這對「雙胞胎」就是渾天儀和地動儀。他們雖然是同胞兄弟,境遇卻大大的不同,渾天儀被韓國印在了紙幣上;地動儀卻要被我們移出歷史教材。同樣是驚世駭俗的儀器,同一人發明,境遇為何相差甚遠?為什麼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從歷史教科書中刪除了?究竟是什麼原因?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刪除,中科院院士: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幾年前,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你在課本上看到的張衡地震儀,其實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學家王振鐸在上世紀50年代從古籍中復原的,應該叫「王氏地動儀」帖子還指出,張衡的地動儀是偽科學,這樣的地震儀不可能記錄地震。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有一個發明是出現在過我國教科書上的,但是現在卻被移出了課本,它就是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在人類的歷史上有著很多的自然災害,比如火山爆發、海嘯、泥石流等,最近經常爆發的還是地震,人類已經幾千年飽受地震的荼毒,在地震面前,我們受到的只有數不清的人員傷亡,有的地震甚至不僅是房塌地陷,還會引起其他的災難。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消失」
    張衡地動儀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經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
  • 有關張衡地動儀,你為什麼覺得被教科書騙了?
    日前,一則關於「張衡地動儀從教材中刪除」的新聞曾引發熱議。其實除了張衡地動儀,很多中國古代科技成就都入選了中學課本,有一些也產生過爭議。張衡地動儀的複製品為何不能預測地震?指南針的始祖「司南」到底能不能指南?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還是改進者?讓我們一起來考證一下。(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中學課本裡的中國古代科技」專題)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勘測地震嗎?事實證明,真的能
    在中國古代,科技也是相當重視的,這就是格物,也就是做研究,其實呢,還是思想的問題,想想古代,誰不想安逸的生活,可是呢,生活是殘酷的,大家都要讀書,只有讀書才有出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嗎,做些發明什麼的,都會被人叫做玩物喪志,一般是不會提倡的,對於發明東西的偉人來說他們還是值得讚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