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人生——引發關於旅行的思考之一

2021-01-08 力祺說

昨天,有幸在北京順義的松博物館參加二個朋友的活動,一個是珠寶專家,一個是旅遊達人。這是以時間,技藝,旅行為主題的一個沙龍,三位資深美女分享她們對鐘錶,珠寶和旅行的經驗,很是觸動。

一個36歲的女孩,遊歷了170個國家,帶著她自己的夢想,啟動著對生命的思考,尤其這次她去南美的秘魯嘗試了薩滿祭司的死藤水之後,呈現的異彩紛呈的景象,讓我想起在喜馬拉雅山閉關修行的經歷……(大家可以百度死藤水,也就是DMT的一種藥物)。

一個修行的夥伴她的微信名字是:人生是一場單向旅行。

喜馬拉雅山修行的格言是:走吧,走吧,前方沒有你要的旅程……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從2012年第一次去尼泊爾,抵達喜馬拉雅山的南面,有生之年第一次登山,在那場歷時18天的旅途中,第一次從早上九點走到下午四點,在喜馬拉雅山的深處行走,旁邊就是懸崖峭壁,風聲都是甜蜜的,也是危險的,如果你沒有特別的專注力,時刻都是危險,一步沒注意就可能掉下去。

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尼泊爾的雪巴(夏爾巴人),他們是雪山嚮導,我們一個團員是臺灣同學,身體很好也思維活躍,一路上被雪山風光吸引,蹦蹦跳跳的,可開心了。突然她一腳踩空,眼看著就要墜落,那個年輕的雪巴一把抓住她的手,她一腳踩穩後,我想已經驚嚇到一身冷汗。而我無意中看到這個細節,竟然心跳加速,差點停止運行,後長出一口氣。

如果在那裡摔下去,不是死於非命就是殘廢,所以旅行,登山是什麼?是一場風險之旅,是一段單向旅行,而我們又該怎樣認真看待每一次的出行呢?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深意?

每年,我的修行老師古儒安然教授都會帶著他的全世界的學生回到空靈的雪山,通過登山,行腳,看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冥想,靜坐,閉關等內行的活動引導我們回歸內心深處。

那個美麗的白日夢女孩孫博說:抵達內心所需的時間最長,向內行走是一生徵程。她說她可以3天繞著地球走一圈,這很容易,有錢就行,但是內心的旅途卻需要一生來完成,而更加突出的是死藤水的生命之旅……

當然亞馬遜部落的薩滿祭司只是一個文化神秘的傳承,而我們自己內心的需求只有自己知道,你已經不需要為機票酒店服務和美食擔憂,我們只需要認真的坐下來,仔細的看住自己,好好的思考一個問題:我的人生一直在行走,那我需要一個怎樣的行走?

年輕的時候,我是一個夢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人,特別是齊秦的那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這些都是內心的渴望和需求,或許我不會描述外在的華麗,只能分享內心的愛和喜悅……

新東方英語的俞敏洪先生出版了他關於旅行的書《行走的人生》,他去了很多地方,描述了很多風景,其實更多的是感受,在旅途中跟心的對話,和和宇宙萬事萬物的交流。

因為有十年的修行經歷,跟隨在覺悟者身邊的學習,我仿佛已經讀懂俞敏洪先生的心靈,自己也和他深深的共鳴……

旅行,通過外在的行走,慢慢的,不經意的步入走進你的內心,打開心靈的那扇窗,有自己的笑容享有美好。有時三兩個好友,一本喜愛的書,靜靜的讓歲月流淌,那些愛,那些發生是那麼刻骨銘心又不經意的時光流淌……

關於旅行,關於行走,我還有好多好多的分享給你,請關注:行走的人生——關於旅行的思考之二

相關焦點

  • 4 - 量子物理引發的真相思考之一
    看完這個雙縫實驗,我思考過下面這幾個問題:1. 粒子為什麼不會變成波的狀態?因為粒子已經被看見了,由波函數塌陷成了粒子態。發生的事情就無法再改變了,就像過去永遠不會變成未來一樣。 這個問題,我會在「量子物理引發的真相思考之二」裡詳細描述。2. 量子(粒子/ 電子)是如何知道自己是被觀察了?
  • 老僧告誡:深夜,思考人生,不要停止
    大部分年輕人在這種節奏中,只能疲於奔命,根本沒有閒暇時間來思考。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已經八九點了,吃點東西,收拾一下屋子已經很晚了,躺在床上,大部分人要麼打幾把遊戲,要麼刷一刷視頻,然後昏昏睡去。明天太陽照常升起,重複著昨天的故事。一位老僧告誡:深夜,思考人生,不要停止,你思考的內容,決定了你的未來!
  • 時間旅行:把戲還是思考題
    原標題:時間旅行:把戲還是思考題   《時間機器》開創了一種新的
  • 《九回時間旅行》對我的意義就是「人生電視劇」
    第一次看一部電視劇會這麼劇烈地思考人生,第一次鄭重的懷疑自己現在是不是有在認真地活。時空旅行題材的科幻片看過很多很多,這部劇是第一次真正說服了我,如果有時光機,請不要回到過去,改變過去可能會引發超乎想像的災難。
  • 侶行夫婦:開啟備用人生,從不慌張的旅行開始
    他們始終認為, 旅行中遇到任何事都不慌張,來源於總有一套備用的人生計劃,無論是關於危機應對方法,還是錢財資源,都能做到有備無患。01開啟一段危險的旅行前,需要做哪些知識積累?因為真正在緊張的時候,在經歷風險或者危險的時候,或者是突發情況到來的時候,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思考害怕,去想怎麼辦?腦子裡想的就是,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我們的備用計劃是什麼,我們的應急預案是什麼。梁紅:對。其實還有比如說像我們在南美洲,就很有可能遭遇像搶劫這樣的事情。
  • 追求卓越、精英主義的NT和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的NF
    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的NF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白巖松行走在這個繁華的物慾橫流的世界,多少享受刺激著人們不惜一切代價地去爭取「更高、更快、更強」,「等等靈魂」或許只有NF才會這樣想,這樣說,甚至是這樣做,因為「做最真實的自己」,是他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 中國首部阿爾茲海默症老人行走川藏線題材!《記憶消失前的旅行...
    11月29日上午,由中文娛樂影業和廣東米果傳媒共同出品,廣東星凱文化傳媒聯合出品的院線電影《記憶消失前的旅行》新聞發布會在肇慶星湖大酒店舉行。據了解,作為中國首部以阿爾茲海默症老人行走川藏線為題材的院線電影,該片部分拍攝地為廣東,大部分在川藏線進行拍攝;影片計劃2021年6月開機,2021年底在全國院線、主流網絡視頻平臺上映。該片以一對老年夫婦(太太患阿爾茲海默症)實現晚年人生一個大夢想——自駕車去西藏旅遊為主要線索展開。
  • 關於旅行的唯美句子,發朋友圈永不過時!
    一、旅行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二、一程山、一程水一路行走、一路回憶千帆閱盡願我們都能與更好的自己相遇。三、沒有計劃,沒有準備,周四中午的陽光很燦爛,於是下午就買了張周末去廈門的汽車的票。
  • 「華羅庚金杯研學旅行」——知行合一 傾力打造「行走的數學課堂」
    「華杯賽」從一問世就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和認可,自1994年7月國家教委頒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競賽、評獎活動管理的通知》(教基[1994]13號)後,「華杯賽」即被納入國家教委批准的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全國性競賽、讀書、評獎等活動項目。
  • 途遠首發 | 《愛在途遠》Travel Life,Happiness House 旅行的人生...
    途遠一直在做心物合一的房子承載著遠方的風景和內心深處的期盼,安放人生旅途中疲憊的心靈,不必在乎目的地,用風景慰藉心情,放空自己,實現人生旅居夢想;從城市森林走向自然森林,旅途中無邊無際的自然美景常常讓人陶醉其中,忘卻熙熙攘攘的塵世,只要行走在青山森林之中,心裡便有一份自在,坐在雪山湖泊之旁,夜晚抬頭看到皓然星空、皎皎明月,就常常覺得幸福
  • 關於截止頻率取-3db引發的思考
    而沒去思考為什麼規定-3dB,而不是-2dB,-3.01dB....其實這個僅僅是人們為了方便工程應用定義的一個值,而且這個值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比其他值更加有利的多種因素。原文轉載自《8號線攻城獅》公眾號,微信號:BHXGCS。
  • 關於旅行的5部電影,看完更能理解旅行的意義
    言歸正傳,喜歡旅遊的人們不單單要看旅遊攻略,也應該看看和旅行相關的電影,畢竟出去遊玩,不僅是身體的放鬆,更是心靈的一次放飛。如果能在電影裡找到和旅行的共鳴,可能會更加明白旅行的意義吧。下面我們就聊聊這5部關於旅行的電影。
  • 片單| 她們為何獨自旅行?
    如果你的腦海裡也曾經閃過獨自旅行的念頭,卻苦於沒有出發上路的勇氣,或遲遲未能創造機會、條件去實現,那麼不妨抽出時間來看幾部精彩的女性旅行主題電影,試試看能否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旅行方式吧。
  • 關於時間旅行的五個悖論
    如果跳出因果關係,那麼自然而然就會出現許多與時間旅行相關的悖論。下面我就大家列舉五個關於時間的悖論,這些問題給予科學家與時間旅行電影愛好者無數的遐想,但同時又讓他們陷入無數個苦思無眠的夜晚。時間旅行的悖論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閉合因果循環,比如預定悖論和引導悖論。這類悖論是關於自我存在的時間循環,原因與結果在不斷的循環,但是與歷史時間線相連貫。
  • 是什麼原因讓人類直立行走?進化論的驅動力之一,原來是它!
    人類的自我意識萌發以後,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誰?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哲學家和科學家們思索著,探索著我們周圍的世界,以及陪伴著我們的各種生物。人們期望從這些事物中找到人類起源的蛛絲馬跡。因此,誕生了很多理論,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神創論」、「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和「達爾文的進化論」。
  • 紅牛跨界「心」分享第二季 快樂的旅行正式啟程
    9月8日,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主辦的「能量綻放·相遇傳奇」紅牛跨界意見領袖心分享活動第二季於深圳火熱開啟,此次活動主題為「快樂的旅行」。活動現場,前羽毛球國手鮑春來、國內首位職業旅行家小鵬,創業家代表小野志堅、黑馬大賽冠軍陳格雷等嘉賓與眾多初創者齊聚一堂,分享旅行中的點滴,尋找快樂能量源泉。
  • 關於籠中鳥的思考
    我弟回答說:「如果它不待在籠子裡,說不定會死」由此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1.一個類比。我和鳥,爸媽的保護與籠子呆在籠子裡,沒有天空的自由,卻可以不愁吃喝。離開了籠子,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卻可能忍受飢餓。兩個選擇,不同的機遇與結果。2.更少的和更多的。
  • 911事件倖存者:經歷這一天讓我重新思考人生
    陳思進,「9·11」事件的倖存者之一。災難發生當天,他逃出世貿大廈後不到3分鐘,大樓就轟然坍塌。與他同行的300餘人成為最後一批逃出世貿雙塔的倖存者。  接受記者採訪時,在「9·11」事件中劫後餘生的陳思進緩緩地開了腔,用平靜的語氣回憶起10年前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噩夢般的經歷。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村上春樹新書給出回答
    中新網北京7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對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來說,旅行是個很好的減壓方式。很多人幻想過能有一臺時光機,去到最想去的地方。村上春樹在能看見中庭的門廊裡悠閒地讀書。新經典文化供圖作為旅行者,作家村上春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週遊世界。
  • 劣質詞典頻頻涉世引發的思考
    劣質詞典頻頻涉世引發的思考   --《高級現代漢語大詞典》出籠的前前後後     關於劣質辭書頻頻涉世的思考     審視《高級現代漢語大詞典》的出版過程,一系列的疑點和問題觸目驚心。有過多次出版詞典經歷、號稱編發詞典"著作等身"的王同億何以會不知大字本和小字本根本構不成不同版權,而竟編造此說一稿兩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