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在北京順義的松博物館參加二個朋友的活動,一個是珠寶專家,一個是旅遊達人。這是以時間,技藝,旅行為主題的一個沙龍,三位資深美女分享她們對鐘錶,珠寶和旅行的經驗,很是觸動。
一個36歲的女孩,遊歷了170個國家,帶著她自己的夢想,啟動著對生命的思考,尤其這次她去南美的秘魯嘗試了薩滿祭司的死藤水之後,呈現的異彩紛呈的景象,讓我想起在喜馬拉雅山閉關修行的經歷……(大家可以百度死藤水,也就是DMT的一種藥物)。
一個修行的夥伴她的微信名字是:人生是一場單向旅行。
喜馬拉雅山修行的格言是:走吧,走吧,前方沒有你要的旅程……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從2012年第一次去尼泊爾,抵達喜馬拉雅山的南面,有生之年第一次登山,在那場歷時18天的旅途中,第一次從早上九點走到下午四點,在喜馬拉雅山的深處行走,旁邊就是懸崖峭壁,風聲都是甜蜜的,也是危險的,如果你沒有特別的專注力,時刻都是危險,一步沒注意就可能掉下去。
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尼泊爾的雪巴(夏爾巴人),他們是雪山嚮導,我們一個團員是臺灣同學,身體很好也思維活躍,一路上被雪山風光吸引,蹦蹦跳跳的,可開心了。突然她一腳踩空,眼看著就要墜落,那個年輕的雪巴一把抓住她的手,她一腳踩穩後,我想已經驚嚇到一身冷汗。而我無意中看到這個細節,竟然心跳加速,差點停止運行,後長出一口氣。
如果在那裡摔下去,不是死於非命就是殘廢,所以旅行,登山是什麼?是一場風險之旅,是一段單向旅行,而我們又該怎樣認真看待每一次的出行呢?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深意?
每年,我的修行老師古儒安然教授都會帶著他的全世界的學生回到空靈的雪山,通過登山,行腳,看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冥想,靜坐,閉關等內行的活動引導我們回歸內心深處。
那個美麗的白日夢女孩孫博說:抵達內心所需的時間最長,向內行走是一生徵程。她說她可以3天繞著地球走一圈,這很容易,有錢就行,但是內心的旅途卻需要一生來完成,而更加突出的是死藤水的生命之旅……
當然亞馬遜部落的薩滿祭司只是一個文化神秘的傳承,而我們自己內心的需求只有自己知道,你已經不需要為機票酒店服務和美食擔憂,我們只需要認真的坐下來,仔細的看住自己,好好的思考一個問題:我的人生一直在行走,那我需要一個怎樣的行走?
年輕的時候,我是一個夢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人,特別是齊秦的那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這些都是內心的渴望和需求,或許我不會描述外在的華麗,只能分享內心的愛和喜悅……
新東方英語的俞敏洪先生出版了他關於旅行的書《行走的人生》,他去了很多地方,描述了很多風景,其實更多的是感受,在旅途中跟心的對話,和和宇宙萬事萬物的交流。
因為有十年的修行經歷,跟隨在覺悟者身邊的學習,我仿佛已經讀懂俞敏洪先生的心靈,自己也和他深深的共鳴……
旅行,通過外在的行走,慢慢的,不經意的步入走進你的內心,打開心靈的那扇窗,有自己的笑容享有美好。有時三兩個好友,一本喜愛的書,靜靜的讓歲月流淌,那些愛,那些發生是那麼刻骨銘心又不經意的時光流淌……
關於旅行,關於行走,我還有好多好多的分享給你,請關注:行走的人生——關於旅行的思考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