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燈塔模型」或顛覆「黑洞發光說」

2020-11-22 南海網

  [導讀] 日本國立天文臺川島朋尚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針對被稱為超高亮度X射線源的天體,提出新型「宇宙燈塔模型」,並通過超級計算機計算,顯示中子星也可發出與黑洞同等程度的強光,這一結論可能推翻現有的理論。

  「宇宙燈塔模型」或顛覆「黑洞發光說」

  發出超高亮度X射線的可能是中子星而不是黑洞

  科技日報東京9月9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川島朋尚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針對被稱為超高亮度X射線源的天體,提出新型「宇宙燈塔模型」,並通過超級計算機計算,顯示中子星也可發出與黑洞同等程度的強光,這一結論可能推翻現有的理論。

  天文學家已發現了數百個超高亮度X射線源,這些天體發出超過古典界限光度10倍至100倍的極強光線。目前對這一現象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黑洞發光說」,即黑洞吸收超過一般情況100倍以上的大量氣體後發出了超明亮X射線。

  但2014年,美國X射線觀測衛星「NuSTAR」檢測到了超高亮度X射線源「M82 X-2」發出的周期性X射線脈衝。黑洞不會發出射線脈衝,而一般認為放射脈衝的脈衝星是直徑10公裡左右的高密度天體(中子星)。當時這一具有巨大衝擊的發現,是對「黑洞發光說」的完全否定。然而,根據目前的理論,中子星是不會放射如此強大的X射線脈衝的。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研究小組首次從「放射流體模擬」和「沉降柱」兩方面對中子星的氣體沉降進行了計算機模擬,也就是「宇宙燈塔模型」。模擬結果發現,向中子星沉降柱中降落的氣體,在中子星表面附近產生衝擊波,生成大量超高亮度X射線。

  川島朋尚說:「天文學重要的觀點之一,是質量超過太陽數百萬倍的巨大黑洞形成說,如果超高亮度X射線源的真實身份不是黑洞而是中子星,那麼無數巨大黑洞的形成說法就會受到限制。今後對燈塔模型進行詳細觀測時,將加進強磁場中放射與氣體的相互關係,以期解開超高亮度X射線源的中心天體之謎。」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9月8日的《日本天文學會歐文研究報告》網絡版上。

原標題:「宇宙燈塔模型」或顛覆「黑洞發光說」

相關焦點

  • 宇宙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黑洞」?科學家的發現顛覆認知
    因為根據這些理論建立起的宇宙模型,在對某些問題的解釋上,甚至比以大爆炸理論為基礎的模型更加的自洽,例如黑洞宇宙模型(black hole cosmology)。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顛覆認知且細思極恐的事實:如果將已知宇宙的質量帶入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中計算,得到的數據和哈勃半徑只有極小的誤差。由於對宇宙的計算數值非常龐大,無法做到完全的精確,所以可以認為史瓦西半徑和哈勃半徑是相等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一個超級黑洞。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雙黑洞系統
    黑洞,遍布宇宙每個角落,至今為止,人類觀測到宇宙中最大的黑洞是芬蘭科學家發現的一個巨大的雙黑洞系統,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是目前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 宇宙最亮天體,活動的星系核,宇宙中的燈塔!它是什麼?
    但這麼說好像腦子也想像不出它到底是什麼樣子,那這樣描述你就應該能想到它大概的樣子。圍繞黑洞旋轉呈碟狀的發光物質,垂直盤狀方向會向外輻射高能量射線噴流,嗯,你應該想到了大概的樣子。那麼提到黑洞,這個東西大家應該不陌生(別邪惡哦),插句題外話,剛開始以『黑洞』這個詞命名時,確實有好多科學家是反對的,這個詞難以同科學嚴謹、高端等性質相吻合,這也太那個啥了……難登大雅之堂呀。所以惠勒不承認是它命的名,但確實黑洞這詞是從他的演講被人們熟知的,人們也就是喜歡這個詞,說著也順口,所以也就沿用了。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黑洞,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體,黑洞的前身是大質量的恆星,當恆星進入演化末期,內部能量全部燃燒殆盡,並且經歷超新星爆炸之後,就會坍縮成為黑洞。黑洞的特徵是在一個空間區域內,具有非常強大的重力,就連光都沒有辦法從黑洞的視界中逃脫。
  • 北大研究團隊發現宇宙最亮天體 為最大超級黑洞
    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馬麗)中國科研團隊發現宇宙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它是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天體,也是唯一用2米級的望遠鏡發現的一顆宇宙早期類星體。 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2015年2月26日出版的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
  • 不到0.1秒的信號,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科學家直呼人類太渺小
    黑洞有多神秘呢?由於它本身並不發光,所以,想要在宇宙中觀測到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愛因斯坦提出黑洞理論開始,一直到過去了百年的時間,人類才第一次為黑洞拍下了真身照片。而超大質量黑洞則位於宇宙中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銀河系的中心光斑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麼,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呢?現代研究認為,所謂的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在經歷過超新星爆發後坍縮形成的。理論上來說,恆星級黑洞的質量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100倍。不過,前段時間,一次發現卻顛覆了現有的黑洞形成理論。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
  • 黑洞合併,竟然可以發光?
    如果這是真的,可能要重新考慮:也許合併的黑洞確實會發光。然而,光只能從黑洞視界外發射。當人們提到黑洞是什麼,就會立刻明白為什麼當兩個黑洞碰撞時它不應該發光。黑洞不像我們宇宙中其他形式的物質那樣是一個固體的物理物體。它們不是由可識別的粒子組成的;它們不會與環境中的粒子發生交互或反應;當另一個物體與它們碰撞時,它們不會發光。
  • 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發現罕見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華盛頓2月25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外天文學家25日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劉繼峰說,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口徑望遠鏡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同樣的機率下,則需要40年的時間——這充分體現出LAMOST超高的觀測效率。為了紀念LAMOST在發現這顆巨大恆星級黑洞上做出的貢獻,天文學家給這個包含黑洞的雙星系統命名為LB-1。
  •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原標題: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現有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記者劉霞 徐玢)在北京大學3日上午舉行的通報會上,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稱,他所領導的團隊在距離地球128億光年的類星體中,發現了質量為120億個太陽的黑洞,該黑洞在宇宙大爆炸9億年後形成,最新研究向現有的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提出了挑戰。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26日出版的《自然》上。
  • 「宇宙燈塔模型」或顛覆「黑洞發光說」
    原標題:「宇宙燈塔模型」或顛覆「黑洞發光說」   科技日報東京9月9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川島朋尚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針對被稱為超高亮度X射線源的天體,提出新型「宇宙燈塔模型」,並通過超級計算機計算,顯示中子星也可發出與黑洞同等程度的強光,這一結論可能推翻現有的理論。
  • 恆星能夠發光,但宇宙中最亮的光卻不是恆星發出的,而是黑洞
    宇宙寒冷而孤寂,如果說宇宙中還有一絲溫暖與熱情,那麼就要歸功於恆星了。恆星通過自身的核聚變產生了光和熱,給宇宙帶來了一分光明。在宇宙中,恆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天體,僅銀河系之中就有數千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都會給一定的區域帶來光與熱,太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因為太陽的光和熱,地球才能夠如此生機盎然。宇宙中大部分的光亮都來自於恆星,但宇宙中已知的最亮的光卻並不是由恆星所發出的,而是來自一個黑洞,也就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黑洞TON618。黑洞是什麼?黑洞會發光嗎?它是怎麼來的?
  • 黑洞王者被科學家發現,顛覆以往科學認知,或將改寫黑洞研究理論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另外還有蟲洞和白洞,這三種宇宙中的自然現象,可以說是物理學家研究的重點。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蟲洞目前還是一個理論上的天體,至今科學家沒有找到任何直接證據。雖然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見解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都不能指明蟲洞的真實性。
  • EHT發布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顛覆人類對噴射流狀態的認知
    這張黑洞照片拍攝於2017年4月,是一張55億光年外的類星體3C 279中央核心,以及其射流起源照片。 全球第二張黑洞照片來了。不難看出,這張照片依舊高糊,但它首次揭示了黑洞噴射流是呈彎曲狀,顛覆了天文學家以往對黑洞輻射流呈直線狀的印象。
  • 黑洞的形成與宇宙大爆發
    兩名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理論模型來回答黑洞問題。他們是哈佛大學教授阿維·勒布博士和天體物理學家法比奧。他們的模型涵蓋了10億前的局部宇宙,或者大致從現在到130億年前。根據他們的模擬,有兩個因素主導著黑洞的成長:它們的質量和它們的紅移。
  • 人類的物理學研究被顛覆,宇宙的秘密讓科學家陷入沉思
    到了現代,物理學已經基本上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現象了,特別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現,更是錦上添花。可以這麼說,人類的物理學一直被顛覆,宇宙的秘密讓科學家們陷入沉思!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很好的對水星軌道的進動作了預測,這是人類物理學的又一次顛覆。
  • 科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約為太陽120億倍
    藝術家的構想圖展示了形成宇宙的大爆炸。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比太陽大120億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430萬億倍,是「遙遠宇宙最亮燈塔」的動力來源。這個非凡天體位於一個類星體的中心。它是一個擁有強大能量的銀河輻射源,其能量輸出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從1963年發現以來,類星體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團。
  • 宇宙花園中丟失的黑洞種子
    但即使他們這樣做了,這也揭開了一個全新的謎團:中等質量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令人著迷的是,為什麼人們花了這麼多時間試圖找到這些中等質量的黑洞,因為它揭示了在早期宇宙中發生的過程——那些遺蹟黑洞的質量,或者是我們還沒有想到的新的黑洞形成機制,」加州帕薩迪納的加州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Fiona Harrison說,他也是nasa nustar任務的主要調查員。
  • 我們發現了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類星體
    在這篇論文裡,我們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距離我們128億光年、發光強度是太陽的430萬億倍、中心黑洞質量約為太陽120億倍的超亮類星體。它成為了目前已知的遙遠宇宙中發光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黑洞和類星體為什麼我們的發現會受到大家如此重視?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大家對黑洞的好奇。前幾個月很火的電影《星際穿越》,更是把大家對黑洞的興趣又點燃了。顧名思義,黑洞是不發光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只要物體的半徑縮小到某一個半徑(史瓦西半徑)以內,該物體就會變成一個黑洞。任何物質,包括光,都無法從黑洞的這一半徑內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