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國際出版學術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

2020-11-24 中國新聞出版網



第19屆國際出版學術會議以視頻方式在韓國首爾舉行 尹琨 攝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致辭 尹琨 攝


  第19屆國際出版學術會議於11月6日在韓國首爾以線上視頻的方式舉行。會議由中國編輯學會、日本出版學會、韓國出版學會輪流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主題為「移動時代的出版革命」。《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日韓紙質出版市場規模下降,電子出版市場規模大幅增加。後疫情時代,中日韓將進一步加強在移動網際網路條件下的出版合作。

  疫情下移動內容加速發展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日本紙質出版市場規模下降,電子出版市場規模大幅增加。紙質出版與電子出版市場規模共計7945億日元,同比上一年增加2.6%。「出版業的未來與電子出版息息相關。」日本專修大學教授植村八潮說道。

  「在讀者外出受限的情況下,支撐日本出版界銷售的是電子書,尤其是數字漫畫。數字漫畫所佔的比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4%,達到1511億日元,佔電子出版物銷售額的85.7%。」日本群馬縣立女子大學教授山崎隆広進一步表示,疫情下,日本許多書店不得不中止營業或縮短營業時間,出版社也紛紛延期或中止了圖書和雜誌的出版。

  在疫情帶來的外出自律期間,日本出版社在一定期限內免費公開內容。據植村八潮介紹,3月2日開始日本全國統一停課,集英社和小學館免費公開了漫畫雜誌。期間,對電子化持慎重態度的日本作家也開始轉向電子化,如東野圭吾的7部作品電子書在4月中旬同步上線。

  作為韓國國內最大的圖書零售企業,教保文庫發布的各銷售渠道的銷售佔有率同樣顯示,今年線上渠道銷售佔57.3%,首次超過線下銷售。銷售冊數同比去年線上增加了23.3%,線下減少了7.4%。「圖書消費渠道正在迅速轉移到網上,預計這種現象將持續下去。」教保文庫理學博士李恩浩對此表示。

  韓國路友出版社編輯部長崔俊藍也提出,2020年加速移動內容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疫情。韓國內容振興院於2020年5月6—7日以697名內容用戶為對象進行的疫情以後內容使用變化趨勢調查顯示,疫情發生後,兒童/教育、圖書/電子書/有聲書、網絡視頻、遊戲類型使用時間增幅較大,特別是電子書、有聲書市場的快速發展令人矚目。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物聯網、信息技術、網絡空間從後臺跑到了前臺。」人民衛生出版社總編輯杜賢表示,移動網際網路將對出版業產生根本性影響和革命性的變化,也必將重構科技出版內容、形態和空間。在應急抗疫出版中,人衛社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重構了網上人衛社,實現了紙數同步出版、電子版優先發布、紙質版精準推送、國內外同步傳播的「網際網路+出版+科普+學術+教育」的縱深融合發展態勢。發言中,杜賢提出的提升科技力、應急力、免疫力、勝任力、創新力、融合力、傳播力、編輯力、管理力等九大能力的總編輯出版戰略,引發日韓出版人的廣泛關注。

  圍繞用戶需求生產移動內容

  據韓國濟州大學言論弘報學科教授李書玄介紹,根據韓國2019年的調查結果,千禧一代(在1983—2000年間出生的人,也被成為M一代)和Z一代(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在行動裝置的使用時間中所佔的比重較大。他們不喜歡從厚厚的書中尋找信息,而是通過行動裝置閱讀信息,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不惜支付費用。

  針對MZ一代閱讀習慣的改變,李書玄建議要積極生產優質的原創內容,同時注重量身定製,幫助MZ一代輕鬆獲得想要的信息。在形式上,有必要提供短小而強烈的快餐文化形式,並探索內容生產平臺的多樣化。

  「為MZ一代打造的新型對話型聊天工具在韓國備受關注。」李恩浩舉例說道。其採取小說中人物相互對話的形式,不僅提供文本,還提供圖像、影像、聲音,只要點擊聊天窗口就會出現出場人物的臺詞,因為含有互動因素,所以受到十幾歲年輕人的熱烈響應。

  「用戶對使用數字資源的全面性、系統性需求遠強於紙質資源。」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李鋒、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出版數字業務部常務副主任唐亮在提交會議的論文中同樣強調形成條目化、數據化、可視化的數字產品,信息查閱才能有便捷的體驗。圍繞移動互聯時代下專業出版數字產品建設與市場策略的協同發展,唐亮在現場發言中指出,專業出版機構既要聚焦於優質數位化內容和產品的建設,又要敏銳地捕捉市場中出現的各種信號,及時制定適於數字產品的市場發展策略,採取專業、有效的市場拓展和維護措施,將移動互聯的快車作為創新發展和提升質量的工具。

  「優質的內容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進一步強調原創的重要性。他表示,網際網路帶來的內容量激增,使得優質原創內容日漸成為稀缺資源。為此,在作者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最大限度的激發作者的創作動力。企業也要積極拓展內容分銷渠道,進行多元化衍生開發,推動網絡文學原創作者行業和社會地位的提升,為作者創作帶來新的動力。

  推動中日韓出版業合作發展

  據植村八潮介紹,目前,日本大型出版社收益結構的變化體現出數位化的優勢。如講談社的結算顯示,圖書、雜誌的銷售比例在47%,以電子書和版權收入為中心的事業收入則增長到45%。集英社的數字收入同樣大幅增加到315億日元,加上版權和有形物銷售的其他部門共691億日元,超過了雜誌收入。在大型出版社向數位化移動的同時,學術書和大學教材則以銷售紙質書為主,未能實現電子化。

  這一對比引發唐亮的關注。在會議的討論環節,三國嘉賓現場交流6個問題。唐亮針對日本學術出版尚未數位化的原因向植村八潮提問,得到了日本出版市場規模小、職員高齡化、投資規模與技術受限的解答。

  中國建築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編輯劉文昕多年從事日韓圖書業務。他在發言中提出了「東亞出版共同體」的概念。「中日韓三國相互間合作出版、國際化的組稿,是對出版業的再一次創新。」劉文昕表示,中日韓三國可以共同推廣中華文化典籍和傳統詩詞,推動人文學者的合作研究,進而推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也可廣泛開展科技學術交流,推動技術水平的提高,為中日韓讀者提供更多有用、有益的圖書。

  當天的會議上,韓國出版學會會長李昌炯、日本出版學會會長塚本晴二郎、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在會上先後致辭。韓國瑞逸大學媒體出版專業講師金東赫、日本大學非常勤講師宮本義樹等嘉賓也圍繞會議主題分享觀點。

  郝振省表示,傳播載體、傳播技術、傳播能力的變革加深了編輯出版與文化的融合,並為各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優秀文化融入世界文明進步潮流開闢了廣闊的天地。第20屆國際出版學術會議將由中國主辦,希望能繼續與日韓同仁共同探討構建符合時代發展的理論框架與理論體系,形成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編輯出版學術研究格局,通過理論和學術創新推動三國出版事業在移動網際網路條件下的合作發展。

相關焦點

  • 第12屆亞洲原子與分子物理國際會議(AISAMP12)成功舉行
    【消息來源 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9月5日至10日,由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主辦的第12屆亞洲原子與分子物理國際會議(AISAMP12)在長春召開。參加本次會議的有來自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美國和臺灣地區等32名學者以及來自國內高校、研究單位的94名學者。
  • 第三十六屆國際燃燒會議在首爾隆重召開
    LaVision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燃燒會議(ISOC)上為燃燒領域的專家學者展示最前沿的創新產品。         LaVision公司自創建伊始,便以為燃燒領域提供先進的成像解決方案為己任。
  • 國際物理教學學術會議為「物理世界盃」預熱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高楊 陳鑫)明年7月,第22屆國際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 Tournament,以下簡稱IYPT)將在南開大學舉行,這是我國第一次承辦該項賽事,屆時,南開園將迎來世界30個國家的300餘名物理學領域的後起之秀。
  • 第33屆國際燃燒會議在京隆重開幕
    第33屆國際燃燒會議在北京召開第33屆國際燃燒會議8月2日在清華大學隆重開幕。本屆國際燃燒會議是首次在中國舉行,與會的科學家、青年學者和優秀研究生達到了1271人,分別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韓國、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亞、荷蘭、義大利、俄羅斯、奈及利亞、比利時、印度、瑞士、愛爾蘭、挪威、 以色列、芬蘭、沙烏地阿拉伯、波蘭、伊朗、匈牙利、西班牙、丹麥、約旦、克羅埃西亞、印度尼西亞、馬拉西亞、哈沙克斯坦、葡萄牙、土耳其、哥倫比亞、墨西哥、紐西蘭、烏克蘭等39個國家和地區
  • 第十三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會議推遲舉辦通知
    第十三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會議推遲舉辦通知 2020-09-22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經管召開
    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經管召開來源:新華網 2015-8-31  近日,由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和三螺旋協會聯合主辦的第13屆三螺旋國際會議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這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本屆大會主題為「學術-產業-政府三螺旋模型——服務於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
  • 《深圳植物志》全套出版 「影像深圳」明信片首發第19屆國際植物學...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將於7月23日-29日在深圳舉行,是國際植物學大會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據大會籌備辦主任、市城管局(林業局)局長王國賓透露,截至6月16日中午,網上註冊代表數已達6863名,涉及110個國家和地區。   本次主題活動共有400餘人參加。
  • 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成功舉行
    10月23日至26日,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舉行。會議由中國化學會•中國力學學會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由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西安交大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和理學院承辦。該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是中國流變學專家學者學術交流的盛會。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
    9月21至23日,由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顧問杜善義院士、湘潭大學校長周益春教授和我校工程科學學院吳恆安教授擔任共同主席,伍小平、白以龍、杜善義、郭萬林院士,以及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向世界發出綠色邀約」《深圳植物志》出版...
    6月18日上午,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向世界發出綠色邀約」主題活動在深圳市民中心舉行,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大會組委會副主席劉慶生出席,並代表大會組委會向大會名譽主席、密蘇裡植物園名譽主席、華盛頓大學植物學名譽教授Peter. H.
  • 第七屆國際薄膜電晶體計算機輔助設計會議舉行
    第七屆國際薄膜電晶體計算機輔助設計會議舉行 2016-11-02 微電子研究所 【字體:  本次會議由微電子所主辦,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協辦,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IEEE電子器件學會(EDS)提供技術指導,議題涵蓋了從物理機制、模型到電路設計與應用的TFT最新研究成果,是TFT領域唯一得到IEEE技術支持的頂級國際學術會議。
  • 第15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第二輪)
    兩年一屆的「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是中國流變學界的學術交流的盛會。首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1985年在長沙召開,此後,分別在成都、上海、廣州、北京、武漢、廊坊、濟南、長沙、杭州、廊坊、廣州、西安、湘潭召開了第2屆至第14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
  • 第十三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會議第二輪通知
    第十三屆全國爆炸力學學術會議計劃於2020年10月16日~19日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四、會議時間、地點和住宿1.會議時間:2020年10月16日至19日。16日全天報到,17日~18日開會,19日散會。2.會議地點:陝西省西安市曲江國際會議中心(西安市雁塔區匯新路15號)。
  • 第五屆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召開
    第五屆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召開 2017-06-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日至23日,第五屆「大氣光散射和遙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
  •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 會議紀要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 會議紀要 2019-11-26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一屆亞太雷射會議(APLS)在中國西安成功舉行
    第十一屆亞太雷射會議(11th Asia-Pacific Laser Symposium,簡寫APLS2018)於2018年5月28日至31日在西安舉行
  • 乾貨| 2019 AI 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一覽表
    2019 年,這些國際頂級學術會議將如約與大家見面,而 AI 科技評論也將前往現場繼續新一年的學術會議報導。該會議固定在每年的 2 月份舉行,由 AAAI 協會主辦。),是機器人技術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也是機器人研究人員展示他們作品的重要國際論壇。
  •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召開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院所以及美國、日本、韓國等120餘家單位的近600名代表參加了本屆大會。  10月28日上午,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開幕,研究員郭國聰主持了開幕式。
  • 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第48屆政策組會議、第42屆專家組會議在威海舉行
    2019年月10月14-18日,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GIF)第48屆政策組會議及第42屆專家組會議在山東威海舉行。
  • 第十四屆國際頭喙亞目會議暨第八屆經濟重要性葉蟬和蠟蟬國際學術...
    第十四屆國際頭喙亞目會議暨第八屆經濟重要性葉蟬和蠟蟬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國際頭喙亞目學會創立  我校張雅林教授當選該學會常務理事  7月8日——10日,第十四屆國際頭喙亞目會議暨第八屆經濟重要性葉蟬和蠟蟬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