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臺微鑄鍛銑裝備下線,中國高端數控工具機解開世界難題

2020-12-07 機經網

  2020年10月17日消息,近日,張海鷗教授發明的金屬3D列印技術"智能微鑄鍛銑",在3D列印中同步複合鍛打技術,成功應用一臺設備,短流程輕載荷、綠色製造出鍛件,改變了國內外鑄鍛焊銑分離、流程長、需大型鑄鍛削設備、耗資源重汙染、複雜件無法整體製造的傳統製造模式;突破了3D列印無鍛造而難得鍛件的世界難題。

  緊固件工業-微鑄鍛銑裝備

  "中國張海鷗團隊首創電弧熔積與原位熱軋(鑄鍛銑)同步製造技術,不同於國際同行團隊的電弧熔積的分步製造技術。張海鷗團隊利用鑄鍛銑工藝,獲等軸細晶,成功製造出性能超過鍛件的發動機零件。"國際權威3D列印雜誌《烏勒斯報告》(《Wholers Report》)評價道。

  

  緊固件工業-微鑄鍛銑裝備

  該技術融合3D列印、半固態快鍛、柔性機器人3項重大技術,將金屬鑄造、鍛壓、銑技術合三為一,實現3D列印鍛態等軸細晶化、高均勻緻密度、高強韌、形狀複雜的金屬鍛件,全面提高製件強度、韌性、疲勞壽命及可靠性。

  鑄鍛工藝以前都是先鑄出毛坯然後鍛壓成型,進入大機械製造時代,傳統製造流程是鑄鍛、焊銑分開,這樣就需要多工序、多裝備,而且時間長,汙染大。現在常規的技術是金屬3D列印,由於金屬熔化得很快,溫度梯度就比較高,產生的氣孔很難以排出。溫度梯度高容易產生裂紋等缺陷。總結出來:我們現在的製造模式對於製造金屬鍛件來說,依賴重型的裝備長,流程長,重汙染,是一種非綠色的鑄造過程。

  "常規金屬3D列印存在致命缺陷:一是沒有經過鍛造,金屬抗疲勞性嚴重不足;二是製件性能不高,難免存在疏鬆、氣孔和未熔合等缺陷;三是大都採用雷射、電子束為熱源,成本高昂。所以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尷尬局面。"張海鷗介紹,正因如此,全球金屬3D列印行業一直處在"模型製造"和展示階段,無法進入高端應用。

  金屬3D列印製造模式由於只有鑄沒有鍛,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價格比較高、效率比較低,但是優質的綠色製造。它的性能應該介於鑄造和鍛造之間。微鑄鍛銑一體化3D列印就變成了一個超短流程製造鍛件的新方法,把上述長流程縮短為:採用金屬絲、採用裝備來直接得到鍛件,把多設備、多工序、長流程的傳統模式變成採用單一設備、工序合一、超短流程的製造模式。

  另外,結合超細等軸晶單鍵微鑄鍛複合成形工藝,可以獲得比傳統鍛造更優越的鍛造性能,從而攻克3D列印不能列印鍛件的這樣一個難題。

  據悉,採用智能微鑄鍛銑複合增材製造技術,由原來的10%的成品率可以變成100%,通過X光檢測,性能合格。

  高鐵關鍵部件輒叉需要比較好的帶衝擊的耐磨的性能,如果只採用3D列印,只不過改變了它的熱處理方式,仍然沒有改變它的組織特徵。採用微鍛造後,強度和塑形有所降低,即使通過微鍛造合一還沒有進行熱處理情況下,強度延伸都超過了單純3D列印,這說明微鍛造的複合是非常有效的技術。

  新型飛機主承力接頭的零件,原來是分段式的機械鍛造、加工,然後機械鉚接起來。複雜的合金螺旋槳以及葉輪,採用我們該技術可以實現在表面用規矩的模具鋼向內部梯度過渡到鑄鋼,這樣在成形模具材料使用方面已經有很大的優勢。

  該技術另一個優勢是低成本,使用的熱源價格比較低,而且能量和材料利用率較高。一個零件長短的不同,各點的溫度是不一樣的,得到的各點性能也是不均勻的。使用該技術可以"乘熱打鐵",在熔池與雜孔之間的距離是一定,成形的條件一定情況下,我們可以得到通體的各點力學性能一致器件。

  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將電弧熔熾與鍛軋集成至1臺三軸數控機上,嘗試成形零件,但這也將是一個挑戰。張海鷗團隊已鑄造同步複合得到鍛件,贏得了挑戰。在美國召開的TCT成形大會上, 奧科寧克公司(ARCONIC)在最後一個階段用雷射受粉得到一個鑄批,這樣一個過程中它的效率和成本相對於本項技術有比較大的提高,可惜的是成本也有比較大的提高。智能微鑄鍛增材製造是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海鷗教授團隊發明的,其傳奇的研發歷程您可以在西瓜視頻搜索獲取更多解析,這裡就不再重複。

  

  "在金屬微熔鑄的同時同一工位複合鍛造工藝,"鑄鍛複合,邊鑄邊鍛"可以獲得增材製造鍛態無織構12級超細等軸晶、高強韌、高可靠性能的複雜形狀金屬鍛件,突破性地解決了傳統製造流程長、汙染重、能耗高、材料利用率低、需要超大型鍛機的世界性難題,同時克服了常規金屬增材製造沒有經過鍛造,容易出現氣孔、裂紋等缺陷,產生高緻密性、各向同性、等軸細晶,強度、韌性較傳統製造更高,可以增強關鍵重要零部件的性能,改變了"鑄鍛分離"的傳統製造模式,較傳統製造方法可縮短製造流程60%以上,節能90%以上,成本降低60%以上,有望開啟綠色短流程製造金屬鍛件的新模式,為高端製造業顛覆性創新技術。"

  該發明專利技術已經試點應用於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能、高端裝備等高性能核心複雜零部件製造。

  "我們的技術將在先進位造領域掀起新一輪的革命",這位年過60歲張海鷗教授和夫人王桂蘭一起,帶領團隊用14年的時間,破解了困擾金屬3D列印的世界級技術難題,實現了我國首超西方的微型邊鑄邊鍛的顛覆性原始創新。

  不僅是空客,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不久前也主動上門洽談合作。創新成果被航空業巨頭競相追逐,表明了我國在3D列印技術上已經由"跟跑"開始進入"領跑"階段。將金屬鑄造、鍛壓技術合二為一,改變西方引領的製造模式。

  目前由"智能微鑄鍛"列印出的高性能金屬鍛件,已達到2.2米長約260公斤。現有設備已列印飛機用鈦合金、海洋深潛器、核電用鋼等8種金屬材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列印出大型高可靠性能金屬鍛件的增材製造技術裝備。微鑄鍛銑複合增材製造專用設備TY2000AL-ZDX-03,列印尺寸為:X/Y/Z 2800*1500*900mm。

  專家們表示,這項技術改變了長期以來由西方引領的"鑄鍛銑分離"的傳統製造歷史,將開啟實驗室製造大型機械的歷史。

  該技術有以下幾個創新點:

  1、施加微區逐步鍛造機械力使熔積自由成形的半凝固/剛凝固區產生粘塑性變形;

  2、率先提出電弧微鑄軋複合直接成形高性能金屬零件的方法;

  3、面向高端部件極端服役條件和增材製造成形性。

  我國高端裝備的快速研發生產,急需大型高端零件整體製造技術。

  "智能微鑄鍛銑"方法,以電弧增材與連續等材微鍛及熱處理同步複合並融合減材銑削新思想,獨創緊湊柔性機構,實現了增-等-減材與調質集成製造;提出磁-電-光-力多能場多尺度混態成形模擬方法,揭示超常態應力變形和組織演變規律,建立形性並行設計-製造-測控集成智能系統,創立了中國領先世界的鑄鍛銑一體化超短流程綠色智能製造新模式與裝備。

  攻克傳統技術難題,推動金屬3D列印製件進入大國重器應用

  發明的增材與多向微區半固態等材鍛造同步複合並融合減材銑削的超短流程綠色智能製造新方法與裝備,成功突破3D列印不能列印鍛件而難以在大型高端鍛件中工程應用的世界難題,將引領高端製造業向綠色智能化方向發展,助力傳統工業轉型升級。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陳繼民認為,張海鷗發明的技術在航空航天、核電、艦船、高鐵等重點支柱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比如對於長壽命、高可靠性的航空發動機關鍵部件的製造有顯著優勢。

  在我國研製的新型飛機上,一種新型複雜鈦合金接頭的製造也已經開始和張海鷗團隊合作,用該技術列印出來的鈦合金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塑性、衝擊韌性均超過傳統鍛件。

  目前,該技術正在西航動力公司、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等新產品開發中應用,已經試製了高溫合金雙扭葉輪、鋁矽合金熱壓泵體、發動機過渡段等零件,以及大型飛機蒙皮熱壓成形雙曲面模具、轎車翼子板衝壓成形FGM模具等,應用前景廣闊。

  根據空客公司對飛機零部件的需求,張海鷗團隊正在進行研發,"一旦繼續獲得認可,我們將贏得空客的零部件生產的訂單,同時還可能獲得更多國際民用航空巨頭的青睞。"張海鷗說。

  該技術成功製造難焊接中碳鋼發動機過渡段並通過烏克蘭標準質量檢測和實機考核;美國GE公司測試GH4169高溫合金疲勞性能超過鍛件;發明被Wohlers Report 2017報導,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中國發明特別獎,以及中國和美國發明專利。

  但是製造大國重器的設備必須在自己手中,今年8月,該項技術在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清單中明確約定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列印技術僅為我國製造業服務。

  最後對這個技術進行展望。3D鑄鍛銑合一製造技術的產業化,將改進用一臺設備製造鍛件的綠色智能製造中國模式。第二把鑄件改成鍛件也可以輕量化。第三可望成為"中國製造2025"標杆成果,形成新的技術產業和市場群,促進傳統工業的轉型,是中國超越西方的一個戰略機遇。

  總結

  全球首創的"智能微鑄鍛"金屬3D列印技術是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推進器,或將掀起世界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革命。

  相關發展不僅可使中國的大飛機、大船舶能夠實現"中國列印",其他國家的高端裝備也能刻上"中國列印"的烙印,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將閃耀全球。但是有了高端裝備是想要製造完全自主化飛機零部件還是不夠,還有哪些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突破?我們還需要再那些方面持續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未來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工具機行業深度報告:國產中高端數控工具機揚帆起航
    但是由於中國工具機行業起步較晚,中國工具機企業在行業競爭中往 往是靠「量」來取勝,產品附加值較低,在核心技術方面與西方製造強國和日本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暫時還 未能在世界高端工具機市場取得優勢。因此,中國大陸工具機行業處於嚴重的貿易逆差狀態。
  • 世界十大工具機數控系統生產企業
    數控系統是先進高端製造裝備的「大腦」,我們的使命是用中國「大腦」,裝備中國製造。國家對數控系統產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支持。從國務院關於發展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到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國家重大專項,以及列入新興戰略產業的高端製造業,數控系統始終佔據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數控工具機消費國和生產國,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替代進口空間巨大。
  • 數控工具機多少錢一臺_數控工具機價格表_數控工具機的選購技巧
    大力發展數控工具機產業不僅僅是我國實現工廠自動化的基礎,也是我國機械製造業技術改造的必由之路,更是發展高精尖技術產業的重要保證。我國在 「十一五」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 國家要把以數控工具機為代表的基礎裝備作為重點發展的七大領域之首。隨著各種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數控工具機技術水平高低以及產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 五軸數控技術領先 科德數控如何補齊高端工具機短板?
    除這兩家企業之外,文中還提到了另外一家工具機企業——同樣位於東北的科德數控。  不同於其他兩家企業,科德數控對新技術一直十分渴望,不僅參與了29項「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即「04專項」)課題,解決眾多五軸數控工具機難題,其部分五軸數控工具機性能參數和國際頂尖品牌同類型工具機相比毫不遜色,甚至在定位精度等部分核心參數佔據優勢。
  • 福建這家數控工具機生產企業的產品已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行業頂尖企業
    臺海網6月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高端數控工具機的國產化率不足 10%,未來國產數控工具機替代進口產品空間巨大。面對市場空間,位於莆田涵江的高端數控工具機生產企業——威諾智能科技股份公司矢志創新、堅守實業,目前,企業產品已進入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頂尖企業,並成為國產高端數控工具機在世界一流汽車企業供應鏈規模化應用的「樣板」。近日,記者來到威諾,看到公司的老廠房內,投資1.2億元進行的智能工廠技術改造也已進入設備安裝和調試的最後關鍵階段。
  • 國產數控工具機和數控系統在航發製造領域應用示範
    一、項目背景以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對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數控系統具有很大的需求。HNC-848D數控系統的HMC1200/5S五軸臥式加工中心已經在航發製造領域重點企業實現批量應用,用於大型飛機發動機等複雜零件的加工,滿足航空、航天裝備製造企業對高端製造裝備的需求。
  • 國產工具機與世界高端工具機同臺競技
    2019年德國EMO展期間,南京寧慶攜自主研發的五軸橫梁移動式龍門工具機重裝亮相,金屬加工以《對話 | 中國「五龍」工具機強勢登陸德國EMO,國產工具機當自強!》一文在金屬加工微信公眾號上宣傳發布,短短幾日,微信的閱讀量高達8.5萬人次,千條的留言點讚。一家民營工具機企業為何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我們與世界高端工具機競爭的底氣從何而來?
  • 格力入局的數控工具機,掌握「核心科技」有多難?
    而這才是我們面臨的現實狀況和亟待解決的難題。內卷困境:掌握「核心技術」的現實難題在我國數控工具機產業這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當中,我國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自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其中,比較典型的產品有用於汽車製造的大型全自動衝壓生產線,用於核電裝備加工的數控五軸聯動車銑複合工具機、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等。在數控系統上面,從2010年以來,已經有4萬臺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在航空航天、能源、船舶、汽車等重點領域得到配套使用。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正視我們與國外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
  • 世界數控工具機企業排行榜
    美國考科斯考爾排在第七中國的瀋陽工具機排在第八位,成為首家位。躋身世界前8強的中國工具機企業。   1、山崎馬札克   崎馬扎克公司(MAZAK)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工具機生產製造商。公司成立於1919年,主要生產CNC車床、複合車銑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CNC雷射系統、FMS柔性生產系統、CAD/CAM系統、CNC裝置和生產支持軟體等。
  • 金屬3D列印技術限制出囗:華中科大「居裡夫婦」領航中國製造!
    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列印技術首創了「鑄鍛同步、控形控性、缺陷檢測、自主修復」多功能集成系列裝備,實現1臺設備超短流程製造大型複雜鍛件的重大創新。 該技術由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海鷗首創,歷時近二十年,團隊創造性地將金屬鑄造、鍛壓技術合二為一,顛覆了自古整體先鑄後鍛的認知,發明並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微鑄鍛同步製造系列技術與裝備,攻克了大型複雜高端鍛件無法高品質短流程製造的"卡脖子"難題。
  • 大連理工大學代表團參加中國數控工具機展覽會
    近日,第十屆中國數控工具機展覽會(CCMT2018)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高航教授等相關人員參加了其中的「院校之窗」,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CCMT2018還匯聚了來自清華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國內知名工科院校的相關科技創新成果。
  • 不需要編程的數控鑽攻銑工具機,操作就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簡單
    最近在網上發布了幾篇關於免編程數控工具機的文章,引起一波熱議。評論區有為我們國家技術發展之迅猛點讚加油的,也有持懷疑態度的。不管持什麼意見,能讓更多人知道免編程這個概念,意識到我們國家的工業自動化發展隊伍日益壯大,尤其是在數控工具機的工藝及質量方面與之前相比簡直天壤之別,在設備精度與穩定性方面日趨完善,總是一件好事。相信數控工具機貼上「中國製造」的字樣熱銷全球指日可待。如題,不需要編程就是不用編程,系統自動生成程式一鍵加工。
  • 盤點曾經的國產工具機「十八羅漢」;歷史與現狀、興盛與衰敗
    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國有企業經歷了轉型和改制時期,這十八家企業有的借勢發展,成為了國產工具機的支柱;有的則星光黯淡,滿滿凋零…一、降龍羅漢:瀋陽第一工具機廠瀋陽第一工具機廠在被譽為「中國工具機之鄉」的瀋陽,八十年代被稱為中國工具機行業「十八羅漢」之首。
  • 中國首臺煤礦大斷面快速掘錨成套裝備下線
    中新社長沙4月29日電 (向一鵬 何二春 胡瑋)29日,中國首臺煤礦大斷面快速掘錨成套裝備在位於長沙的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下線。該裝備集煤礦巷道快速掘進、支護、運輸協同連續作業功能於一身,其成功研製有望破解大型煤礦巷道掘進效率低的難題。
  • 新老「十八羅漢」 見證新中國工具機工業成長壯大
    「新中國成立之初,包括工具機在內的裝備製造業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工具機工業"更是無從談起。」據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介紹,當時只有少數企業能生產一些簡易工具機,其中瀋陽第一工具機廠(簡稱沈一)於1949年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臺車床——六尺皮帶車床。1950年8月,沈一又接到建廠以來最重要的任務——製作國徽。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新中國第一枚國徽,就是在那個時候由沈一鑄造車間製造而成。
  • 數控銑床在工具機行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分析
    近年來,受益於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大環境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國內銑床工具行業出現了技術長足發展、投資熱情高漲的局面。「十二五"規劃已將振興裝備製造業作為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內容,數控銑床則成為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點之一。
  • 拯救瀋陽工具機 中國工具機龍頭破產來龍去脈
    關錫友在2008年升任瀋陽工具機董事長後,給予了在上海的數控系統開發團隊極大自主權,其同濟大學師兄朱志浩是團隊負責人。2014年,首臺i5工具機發布。推出至今,「i5」數控工具機一共出廠了大約兩萬五千臺,其中大約一半直接賣給了客戶,一半用以租賃。迄今為止,「i5」共獲得123項專利,其中軟體著作權專利22項。
  • 無機數控舉辦IPO路演 擬招募一批高端研究人才
    上機數控定位於高端智能化裝備製造領域,是一家專業從事精密工具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據悉,工具機是先進位造技術的載體和裝備工業的基本生產手段,是裝備製造業的基礎設備。我國已經連續幾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工具機消費國和生產國。
  • 高端數控工具機發展方向確定
    國內高端數控工具機的市場需求加大,數控工具機的新品頻出。數控衝床具有CNC控制系統,能根據加工方法的需要任意設定滑塊的運動方式和速度。根據市場的變動,未來國產數控工具機的發展方向預期有以下一些機型。  螺杆式數控衝床  伺服工作機是使用AC伺服馬達通過螺杆驅動滑塊的,成形中下死點的位置可通過位置讀取裝置提供數據給位置控置裝置進行控制。因此,機械的熱膨漲和彈性變形不會影響產品的精度,調整出最適合的滑塊運動方式及以極其微小的單位控制下死點的位置。
  • 數控工具機和一般的工具機有什麼區別
    數控工具機,簡略含義上來了解,就是在工具機上加上數控體系。當然,數控工具機並不單單僅僅加個數控體系就好了。數控技能是當前機械加工職業運用的最先進的加工設備,它包括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數控銑鏜床、數控加工中心、數控線切開等多種類別。所謂數控技能,就是用數位化程序信號,通過計算機操控工具機加工進程。   工具機是製作機器的機器,也是能製作工具機本身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