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工具機行業的,大多耳聞過我國曾經有過國產工具機「十八工具機」。
所謂的「十八羅漢」指的是我國建國初成立的十八家基礎企業,這十八家工具機企業曾為我國工具機行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國有企業經歷了轉型和改制時期,這十八家企業有的借勢發展,成為了國產工具機的支柱;有的則星光黯淡,滿滿凋零…
一、降龍羅漢:瀋陽第一工具機廠
瀋陽第一工具機廠在被譽為「中國工具機之鄉」的瀋陽,八十年代被稱為中國工具機行業「十八羅漢」之首。始建於1935年,解放後「一·五」期間曾被列為國家156 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大力發展,成為我國工具機行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和「國家級數控車床產業化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車床製造廠。
瀋陽第一工具機廠曾經榮譽滿滿。
1964年,瀋陽第一工具機廠自行研製成功半自動凸輪軸車床CT8305,支援了汽車、拖拉機行業的發展。
1972年,生產了中國第一臺CA6140普通車床。該產品結構先進,性能可靠,質量穩定,操作方便,多年來被大專院校當作典型工具機編入教材,為我國工具機工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84年,該產品成為中國工具機行業中唯一獲得國家質量銀牌獎的普通車床 。
1973年,中國第一臺數控車床CSK6163在瀋陽第一工具機廠研製成功,宣告了中國車床領域自動化時代的到來。工廠自1972年起在國內率先開始研製開發數控車床,1973年研製成功,1975年通過了國家鑑定,1976年開始投入小批試製生產,成為進入中國數控車床領域的先驅者。
1981年,瀋陽第一工具機廠成為中國車床行業中第一個與國外公司進行合作生產車床的廠家。工廠與日本山崎鐵工所開始合作生產Rex系列精密車床,該車床精度高,噪音低,可靠性好,在當時具有國內先進水平,並於1985年被評為機械部優質產品獎。
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工具機廠,新中國成立時,瀋陽第一工具機廠還曾鑄造了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這樣的歷史可以說是沈一機永遠的榮譽,也是瀋陽工人共同的驕傲。
現狀:如今瀋陽第一工具機廠與中捷友誼廠、瀋陽第三工具機廠和遼寧精密儀廠四家合併成立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現在的瀋陽工具機股份有限公司。瀋陽工具機目前仍是國內工具機企業的龍頭。
二、探手羅漢:齊齊哈爾第一工具機廠
齊齊哈爾第一工具機廠,始建於1950年,是國家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156個項目之一,為我國工具機行業大型重點骨幹企業和行業排頭兵企業。
作為我國大型工具機企業,齊一曾接待過我國多任領導人,50年來累計為能源、交通、原材料、重型機械、國防等領域提供了470多個品種5萬多臺工具機產品,其中149種產品填補了國家空白,60項科研成果72次榮獲國家、部、省級的各種獎勵,並受到國務院的嘉獎,許多產品被譽為「共和國的當家裝備」。
現狀:現改名為「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原國有性質的齊齊哈爾第一工具機廠現在已經改變了國有性質,成為馬氏民營企業了,工廠的位置沒有變化,在所有制上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三、沉思羅漢:齊齊哈爾第二工具機廠
齊齊哈爾二工具機企業集團(齊齊哈爾第二工具機廠)1950年10月由瀋陽北遷建廠,是"一五"期間我國機械工業第一批重點骨幹企業。
歷史榮譽:1958年與北京工具機研究所合作研製我國第一臺數控立銑,翻開了中國數控工具機發展史的第一頁;
1975年研製完成我國第一臺數控龍門銑;
1993年研製完成我國第一臺重型數控落地銑鏜加工中心;
1994年研製完成我國第一條重型數控多連杆壓力機生產線。建廠以來,已累計生產各種工具機6萬餘臺,其中單機重量超百噸重型金切工具機、鍛壓機械達1000餘臺,填補了國家百餘項空白,為基礎工業和國防建設的加強提供了大量關鍵重大設備。
現狀:2008年,齊二工具機正式加入中國通用技術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齊齊哈爾二工具機有限責任公司,標誌著齊二工具機重新回歸央企行列。
四、坐鹿羅漢:瀋陽第二工具機廠
瀋陽第二工具機廠又稱中捷友誼廠,1933年建立,一部分為日本滿洲工作機械株式會社。1960年5月4日慶祝捷克斯洛伐克解放15周年前夕,被國家命名為中捷人民友誼廠。
1950年代,生產了中國第一臺臥式銑鏜床和中國第一臺搖臂鑽床。1999年,為上海磁懸浮項目生產了一套磁懸浮軌道梁加工專機。2004年左右為某中國電視企業生產過中國第一臺屏壓機。
現狀:1995年,中捷友誼廠與瀋陽第一工具機廠、瀋陽第三工具機廠共同組建瀋陽工具機股份有限公司,現屬就是沈機旗下的現在的中捷工具機有限公司。
五、舉缽羅漢:瀋陽第三工具機廠
1949年4月,新中國的第一臺車床在瀋陽第三工具機廠(現瀋陽工具機集團)誕生。在百廢待興的年代裡,6尺皮帶車床的問世及後來的批量生產,極大支援了國內工業化建設。
為迎接解放後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瀋陽第三工具機廠管理委員會決定生產出5臺車床。當時,瀋陽第三工具機廠殘存的上百臺設備中,勉強能開動的只有百八十臺,工具和原料在廠內無處可找,恢復生產只能一切從頭開始。第三工具機廠管理委員會立即組織廣大員工,迅速開展了修理廠房和安裝設備的活動。
為造出新中國第一批車床,全廠工人開展起了「獻納器材」運動。工人們拆掉國民黨時期修築的碉堡,到火車站、馬路上揀國民黨軍隊潰退時丟棄的破汽車、破舊設備、廢鋼鐵等材料。170多名職工就利用在「獻納器材」運動中獻出的98種工具,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在1949年4月末生產出5臺6尺皮帶車床,他們高興地歡呼———這是新中國人民造出的第一批車床!同年8月,為了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瀋陽第三工具機廠對6尺皮帶車床的生產技術進行了改造,並掀起「創造新紀錄」運動。當時廠裡的工人楷模、共產黨員張尚舉,帶動劃線組全體工人,提高車床工效近6倍。
新中國生產出的第一批6尺皮帶車床銷售全國,當時國內許多鋼鐵廠、礦山、鐵路都把6尺皮帶車床作為工業生產的母機,創造出許多生產奇蹟。
現狀:與瀋陽第一工具機廠、中捷友誼廠和遼寧精密儀廠聯合成立了瀋陽工具機股份有限公司。
六、笑獅羅漢:大連工具機廠
1947年2月,關東公署旅大實業公司接收始建於1935年的政記鐵工廠,並更名為廣和鐵工廠,成為大連工具機廠的雛形。
1948年8月,經過整編東久、芝華等十二家公營鐵工廠,以廣和鐵工廠為基礎,成立了廣和機械工廠,隸屬於關東實業公司,這是大連工具機廠的前身。
1951年,廣和機械工廠改名為東北機械第十八廠,歸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局領導。
1953年3月,改名為大連工具機廠,隸屬於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器工業管理局領導。
1995年11月,以大連工具機廠為核心,合併了大連市工具機工具行業的主要企業,組建了大連工具機集團。
2000年8月,原機械工業部所屬的大連組合工具機研究所整體併入大連工具機集團。
2004年3月,大連工具機集團由國有企業改制為混合制經濟企業。
大連工具機集團曾經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點的集成創新之路,企業規模、技術水平、製造能力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經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成為全國最大的組合工具機、柔性製造系統及自動化成套技術與裝備的研發製造基地和中國工具機行業的排頭兵企業。
2000年至2006年,銷售收入連續7年居全國工具機工具行業首位,連續7年獲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銷售收入、數控產值、出口創匯、精心創品牌四項"十佳"企業稱號;連續3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2004年大連工具機集團生產的DMTG牌數控工具機獲中國名牌產品。
2006年在世界工具機工具行業排行榜上名列第8位。
現狀:由於企業經營不善,大連工具機已於2017年11月10日向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公司債權重整。據消息稱大連工具機已經破產。
七、過江羅漢:北京第一工具機廠
北京第一工具機廠建於1949年6月30日,它的前身是國民黨北平政府留下的幾家小廠合併而成,始稱北平機器總廠。
上個世紀60年代,經過了10多年摸索,北京第一工具機廠終於可以試製我國第一臺X5210型圓工作檯銑床和X212型龍門銑床,從此開啟了我國的工具機製造歷史。
70年代北京第一工具機廠研製銑床的技術日趨成熟,先後研製出我國第一臺XKD2012/13型三座標數控龍門移動式銑床、我國第一臺XK4860型五坐標數控螺旋槳銑床、我國第一臺X9721型轉子槽銑床和X2150型龍門鏜銑床等。
進入80年代,該廠銑床產品質量穩步提高。X62W萬能銑、X63W萬能銑和X52K立銑,均獲1980年北京市「優質產品」稱號,並分別獲一機部1980年和1981年「信得過產品」稱號。
1981年,該廠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四坐標數控龍門架移動銑床。
現狀:2002年7月,與日本大隈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了北一大隈(北京)工具機有限公司。2004年6月,與日本精機設計公司合資設立了北一精機(北京)設計公司。2010年12月,北京第二工具機廠有限公司、北京機電院工具機有限公司併入北一。
八、開心羅漢:北京第二工具機廠
前身是原國民黨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辦起來的北平第三修械所。北平解放後於北京第二工具機廠併入北平機器總廠,為其第三分廠。當時該廠有職工234人,只能製造簡單的機器零件。
1953年7月1日,從北京機器廠劃分出來獨立經營,成立了北京第二工具機廠。
從1954年到1957年,改裝了原有的舊式工具機,進行了初步的技術改造,修整了工藝,增添了67臺新設備,牛頭刨床的年產量增長到1200臺,產品質量年年提高,成為全國的名牌產品,並遠銷亞、非、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1960年,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臺T4240型雙柱坐標鏜床和高精度萬能外圓磨床,從此逐步改產坐標鏜床和萬能外圓磨床。
現狀:2004年12月,北京第二工具機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9年,承擔4項國家「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十一五」期間還承擔10餘項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
九、長眉羅漢:濟南第一工具機廠
濟南第一工具機廠的前身是進德會。1948年濟南解放後,「進德會」成為濟南第一工具機廠的廠址,唯保留「進德會」時期「黃河賑災亭」的歐式建築,該亭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被拆除。1998年為適應城建需要,工具機一廠外遷。
在中國工具機行業的歷史上,濟南一機曾創造了工具機行業的多項驕傲與輝煌。1949年生產出中國第一臺五尺馬達車床,領銜全國工具機行業「六五」至「八五」期間的工藝樣板廠,率先通過機械行業國際質量認證,摘取工具機行業出口創匯冠軍、獲得數控車床「中國名牌產品」和「數控產值十佳」等殊榮。
現狀:2013年,山東威達全資併購濟南一機。
由於篇幅原因,我們只發了「十八羅漢」中的九家,如果您想了解其他九家的企業歷史跟現狀,可以關注我們,之後我們推送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