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影視劇裡常有「西天五百羅漢」、「十八羅漢」之說。《濟公傳》裡也說了濟公活佛是羅漢轉世。那麼佛教裡的羅漢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怎麼樣的呢?

羅漢就是佛經中阿羅漢,他是佛教中小乘佛教的一種修行果位。
《金剛經·第九品·一相無相分》裡說:「『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無量壽經》裡說:「極樂國土人民,有的在地講經,有的在地誦經,有的在地聽經、思道、坐禪,有的在虛空中講經,有的在虛空中誦經,有的在虛空中聽經、思道、坐禪。沒有得須陀洹果的,因此就得須陀洹果;沒有得斯陀含果的,因此就得斯陀含果;沒有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果的,因此就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果。根據不同的氣質 都能隨意成就。」

我們來了解一下阿羅漢果位。
在了解阿羅漢之前我們先看看其他的「果位」。《金剛經》裡說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是解脫道的四種果位。解脫道有四種果位可修證,即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初果人又名須陀洹,須陀洹是梵語,翻譯過來是入流,是初入聖人之流的意思。
二果人又名斯陀含,翻譯過來是一來,意思是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這個世界一次,便不再到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人又名阿那含,翻譯過來是無還,意思是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到欲界了。
四果人又名阿羅漢,翻譯過來是無生,意思是到此果位者解脫生死,不再後有。他是聲聞乘的最高果位。

阿羅漢是小乘佛教的四果,「意思是殺賊,把見思煩惱賊殺盡,故名殺賊;又名應供,是應受人天供養;還稱無生,就是不再受生死輪迴。」阿羅漢只見生死空,名為偏空,因為阿羅漢只證得偏空,是著空,他的果位還得不到大乘佛法的妙有的境界。

不管怎樣,阿羅漢已經不再受三界輪迴之苦。
但是就菩薩來說,阿羅漢還不能了知菩薩所證般若智慧的境界,仍然是愚人,就解脫道來說,阿羅漢又是人天應供的聖人了。我們供養阿羅漢就能得到無量報的福報了。但是究竟佛法來說,我們還是要找到自性成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