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羅漢」是什麼「級別」?

2020-12-07 尚思修善學佛

神話影視劇裡常有「西天五百羅漢」、「十八羅漢」之說。《濟公傳》裡也說了濟公活佛是羅漢轉世。那麼佛教裡的羅漢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怎麼樣的呢?

羅漢堂裡的羅漢

羅漢就是佛經中阿羅漢,他是佛教中小乘佛教的一種修行果位。

《金剛經·第九品·一相無相分》裡說:「『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無量壽經》裡說:「極樂國土人民,有的在地講經,有的在地誦經,有的在地聽經、思道、坐禪,有的在虛空中講經,有的在虛空中誦經,有的在虛空中聽經、思道、坐禪。沒有得須陀洹果的,因此就得須陀洹果;沒有得斯陀含果的,因此就得斯陀含果;沒有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果的,因此就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果。根據不同的氣質 都能隨意成就。」

不同形象的羅漢

我們來了解一下阿羅漢果位。

在了解阿羅漢之前我們先看看其他的「果位」。《金剛經》裡說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是解脫道的四種果位。解脫道有四種果位可修證,即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初果人又名須陀洹,須陀洹是梵語,翻譯過來是入流,是初入聖人之流的意思。

二果人又名斯陀含,翻譯過來是一來,意思是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這個世界一次,便不再到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人又名阿那含,翻譯過來是無還,意思是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到欲界了。

四果人又名阿羅漢,翻譯過來是無生,意思是到此果位者解脫生死,不再後有。他是聲聞乘的最高果位。

菩薩的般若智慧比羅漢的高

阿羅漢是小乘佛教的四果,「意思是殺賊,把見思煩惱賊殺盡,故名殺賊;又名應供,是應受人天供養;還稱無生,就是不再受生死輪迴。」阿羅漢只見生死空,名為偏空,因為阿羅漢只證得偏空,是著空,他的果位還得不到大乘佛法的妙有的境界。

在參羅漢的僧人

不管怎樣,阿羅漢已經不再受三界輪迴之苦。

但是就菩薩來說,阿羅漢還不能了知菩薩所證般若智慧的境界,仍然是愚人,就解脫道來說,阿羅漢又是人天應供的聖人了。我們供養阿羅漢就能得到無量報的福報了。但是究竟佛法來說,我們還是要找到自性成佛才行。

相關焦點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一般人的意識中大概認為這三者是佛家修煉眾的地位高低。人世間的修者,即和尚。到了羅漢,就有了金身和法術,就好像少林寺十八銅人一樣,而且各自帶了屬性。比如「降龍羅漢」、「伏虎羅漢」、「睡夢羅漢」等等。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其實從佛教義理來說,「滿天神佛」是不對的,「滿天神仙」是正確的,因為道教是多神論。對於佛教來說,和西方基督教一樣,屬於一神論。
  • 《西遊記》:唐僧師徒最後被封的佛,使者與羅漢到底什麼級別?
    唐僧是旃檀功德佛,猴哥是鬥戰勝佛,八戒是淨壇使者,沙僧是金身羅漢。這是按照取經功勞大小的順序被封的,師徒四人的等級也就出來了。可是他們的職位,到底是如何算的呢?首先是,師父唐僧,他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級別是佛。雖說這老和尚在取經過程中,有太多的扯後腿,然而它是團隊的核心,前世又是如來的弟子金蟬子,封他為佛,也屬正常。
  • 佛教中的十八羅漢其實只有16個,降龍伏虎兩個是另類?
    在我們中國18是一個特殊的數字,當我們十八歲的時候,我們成年了;猜漂亮小姐姐的年齡說得最多的數字是十八;十八路諸侯、十八路反王、降龍十八掌等,在生活中,在我們的文化中有很多關於十八這個數字的稱號。在佛教中也有一個與十八有關的稱號,看過古裝劇、武俠打鬥片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在少林寺或佛教的經書中有「十八羅漢」這種叫法。年少純真的時代對數字相關的東西是非常敏感的,聽到十三太保,四大天王,十八羅漢這種稱呼很容易就能記住,而且也不會多想,這十八羅漢到底都是誰呢?
  • 佛家中所說的十八羅漢與五百羅漢
    【羅漢】梵文音譯「阿羅漢」(也譯為「阿羅訶」)的略稱。佛教認為,修行有一定的功力和層次,達到了一定的層次,便是具有了一定的果位,「羅漢果」即是其一,凡獲得這一果位的稱「羅漢」。小乘佛教將羅漢果視為最高果位,幾乎達到了佛的境界。其果位有三義:(1)殺賊能殺滅切煩惱之賊;(2)應供應受人天供養;(3)無生永遠進入涅槃,超脫生死輪迴。
  • 佛教神仙級別排名
    首先,佛教是沒有等級之分的,佛法中提倡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放下一切執念,就有成就佛果的機會。但是根據修行高低的不同,佛教也出現了上下之分。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能成就佛位。有的寺廟大殿中有三尊佛像,他們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琉璃光佛。佛之下是菩薩果位。.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或等同於佛。在沒有成佛前,常在佛的身邊,協助佛祖弘揚佛法,教化眾生。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發心」的區別
    小乘佛教的發心就是:我要把自己修行清淨,我要自己得利益,我要自己得解脫,我要走,我不要再來啦,娑婆世界不好。《楞嚴經》第三卷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弟子與佛陀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佛陀問他:「你現在這麼修,是為了什麼呢?」 他說「為了解脫。」 「那解脫之後呢?」
  • 佛、羅漢、菩薩,到底有沒有法力?他們如何用法力幫助眾生?
    羅漢,是通過修習佛法,解決了自己的煩惱的人。菩薩,是通過學習佛法,解決了自己的煩惱,還要用自己的法力幫助別人解決煩惱的人。佛陀,是自己開悟成了佛,斷淨了一切煩惱,還要幫助全世界的眾生都開悟成佛、斷淨一切煩惱的人。
  • 佛教通史 010-大千世界和十大弟子
    一定要記住,佛教作為沙門思潮裡的重要的一支,是以反抗婆羅門教為姿態登上歷史舞臺的。而且佛教是一種最具平等性的宗教——佛教徒一律平等,不光是沒有種姓的差別。佛陀曾經宣稱說「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於我法中,出家修道,如有人問:姓誰種姓?答:我是沙門釋種」。這種宗教觀,這種宗教裡的平等觀,比基督教更進一步。
  • 羅漢魚仔魚及中魚公母分辨法
    花羅漢屬於雜交魚種,背鰭黑點分辨的方法並不是十分準確。但一般分辨雌雄羅漢魚的方法,卻也無法使用在小羅漢魚身上,所以可以利用原親系分辨方法增加辨別小羅漢雌雄的機率(以下僅為個人觀察)。背鰭無黑點:80%為雄性。
  • 優梵酒莊:盤點智利十八羅漢葡萄酒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18位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永駐世間,護持正法。而在智利葡萄酒界,也有一個「十八羅漢」的說法,指的則是18款非常具代表性的優質智利葡萄酒。它們和傳說中的十八羅漢一樣,也成為了智利高端葡萄酒優良品質的守護者。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五臺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佛教聖地之一,文殊師利菩薩道場。五臺山有浩如煙海的佛像,數量多達30000餘尊,如有佛、菩薩、羅漢、脅侍、供養人等。
  • 汶川地震時,四川寺廟一活佛「破戒」讓108羅漢降生
    人常說佛無定法,在汶川地震發生時,四川有一個活佛,曾主動破戒,讓108位羅漢順利降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知道,十幾年前發生的汶川地震,是一個令人極其痛心的災難,在這場災難中,有無數人還沒來得及逃脫,就被壓倒在了廢墟裡面。雖然國家及時的派人前去救援,可還是出現了一些犧牲者。
  • 只因佛祖擔心佛教這個天機被洩露!
    不僅僅是猴子孫悟空,還有天上的太上老君,他的地位在整個三界來說都是高的不要不要的,但是他同樣對如來也要敬三分,唐僧就是如來安排下凡渡劫的,太上老君想收取買路錢,卻不敢明目張胆的要,只能偷偷將坐騎青牛精放下凡作妖,如來也是非常聰明的,直接派了十八羅漢送了十八座金山打發青牛精,其實就是給太上老君個面子,其實這更多的是一種維護大佬之間關係的禮節吧。
  •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文/舒放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就出現了其他動物。作為歷史比人類更加久遠的各類飛禽走獸,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動物尤其是大型猛獸類動物具有人類所羨慕的力量,不論是以人類為敵時,還是在對抗(適應)生存環境方面,都有著人類所不具有的優勢。從人類早期巖畫中不難看出人類對動物的某種崇拜心理。
  • 供養羅漢像,別人問供養羅漢也不會來,禪師回應你每天還吃飯嗎
    無學禪師住山的時候,有一天給羅漢上供,有位僧人問:「丹霞燒木佛,和尚為甚麼卻供養羅漢(你的師父丹霞禪師曾經燒木佛取暖,而你卻給泥塑的羅漢上供,這是為什麼呢)?」無學禪師道:「燒也不燒著,供養亦一任供養。」那僧又問:「供養羅漢,羅漢還來也無?」
  • 佛教中的大修行者能代我們消業嗎
    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種種苦行,如冬天雪中臥,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為方式,來折磨肉體,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類大眾的平安、健康。其實這都是似是而非的見解,不是佛法的正見。 佛法所講的因果,是眾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別業受別報,多人造作相同的共業受共報;造惡業受苦報,造善業受福報。例如眾人都吃飯眾人都能飽,眾人不吃飯眾人皆飢餓;一人吃飯不能使得眾人皆飽,一人不吃飯也與眾人的饑飽無關。
  • 《達摩祖師傳》裡的佛教知識試解析一
    初600年為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中600年為大乘佛教時期,後600年為密乘佛教時期。七世紀——十二世界是秘乘時期,佛教在印度衰落、至十三世紀初隨著伊斯蘭教的侵入,佛教基本上在印度消亡——達摩祖師所處的正是大乘佛教時期(公元一世紀中葉~七世紀)。大乘佛教認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為羅漢、菩薩、佛三級,修行的最終目的在於成佛。
  • 《十二羅漢》羅漢天團再度集合,狗尾續貂之作?還是更勝一籌?
    今天小編給大家繼續推薦喜劇犯罪電影《十一羅漢》的第二部《十二羅漢》,往往續作決定了該系列的高度,小編觀看下來卻覺得這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萊塢式的喜劇犯罪電影。《十二羅漢》有著《十一羅漢》強大陣容,還增加了幾個角色,例如「夜狐」以及萊納斯的媽媽等等也在劇中出現。
  • 佛教中的龜兔有什麼寓意?
    龜兔賽跑的故事家喻戶曉,那麼龜兔在佛教中有什麼寓意呢?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動物明星。首先說一下兔子,兔在佛教中有著十分特殊的譬喻,因為釋迦牟尼佛的本生中也曾經是兔王。在釋迦牟尼佛的本生中,曾經是白兔王。當時由於旱災,為了佛法能久住於世間,白兔 王自願投身火中,供養仙人。 仙人因而悲傷地發願自此以後不忍食肉。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說,往昔彌勒菩薩出家時,有一年,因為連日下瓢潑大雨,無法出外託缽化緣森,林中有對兔子母子見仙人七日米粒未盡,為令法久住世間,遂投身火中,欲燒身供養。仙人見此,發願道:「吾誓世世不起殺想,恆不啖肉。」
  • 摩天之星:排名前十的佛教聖地,你知道幾個?
    NO.1五臺山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聖地。與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有「金五臺、銀峨眉、銅普陀、鐵九華」之說,據傳是文殊菩薩道場。峨眉山市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據傳為佛教中普賢菩薩的道場。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也是峨嵋派武術發源地。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