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18是一個特殊的數字,當我們十八歲的時候,我們成年了;猜漂亮小姐姐的年齡說得最多的數字是十八;十八路諸侯、十八路反王、降龍十八掌等,在生活中,在我們的文化中有很多關於十八這個數字的稱號。似乎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已經形成了一種記憶,一提到18想到的就是具體數字對應的所有與十八有關的名稱。
在佛教中也有一個與十八有關的稱號,看過古裝劇、武俠打鬥片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在少林寺或佛教的經書中有「十八羅漢」這種叫法。年少純真的時代對數字相關的東西是非常敏感的,聽到十三太保,四大天王,十八羅漢這種稱呼很容易就能記住,而且也不會多想,這十八羅漢到底都是誰呢?那時候的意識是模糊和主觀的,通常在我們的心中自己會為他們畫像,想像他們多麼厲害,多麼強大。
十八羅漢好像是一個很強的團夥,有高深的佛法,強大的武功等等。等慢慢長大了解了更多東西,我們的想像力不再那麼單純,會產生一種不再滿足於現狀的感覺,我們會有一種追求事物本質的衝動。十八羅漢到底是什麼?是十八個人嗎?都有誰呢?羅漢到底是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叫法呢?一連串的問題湧入腦海會催促我們去尋找答案,解答這些問題。
在古印度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他就是佛祖,後人就稱他為釋迦牟尼佛。以我們現在人的認知來看佛是永生的,但是作為佛教創始人的釋迦牟尼他只是個肉體凡胎。為了把自己的佛教理論和高深的佛法傳給後人,普度天下眾生。釋迦牟尼就把自己身邊的十六個弟子派到各地去宣揚推廣佛法,這16個弟子就是十六個羅漢。羅漢是梵語音譯過來的詞,完整稱呼是阿羅漢。
羅漢也是一個抽象的詞語,有三層主要意思:一、幫人去除生活中的一切煩惱;二、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幫人不受輪迴之苦。與這三層意思對應的是:殺賊、應供、無生。這也是所有佛家弟子修行的必經之路。作為羅漢就要做到六根清淨,無欲無求,享受天地諸人的供養,隨緣教化,在塵世間普度眾生。
那這十六個羅漢是怎麼演變稱十八個的呢?在《法住記》裡有明確記載是16個,關於後來的兩個羅漢到底是怎麼來的,就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了。第一種說法是慶友是第十七尊羅漢,而這個慶友羅漢名叫難提密多羅,也就是《法住記》的作者,第十八尊羅漢是賓頭盧,也就是現在十八羅漢之首的賓度羅跋羅墮闍。
第二種說法是十六羅漢加上大迦葉和屠缽嘆兩位尊者,這種說法在唐朝時候就已經廣為流傳了。根據宋代文獻記載,十六羅漢加兩位尊者的組成十八羅漢已經得到證實。除此之外,西藏地區對另外兩位羅漢的傳說又不一樣,認為其他兩位是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還有的認為是加上降龍、伏虎兩位尊者,還有的認為是加摩耶夫人和彌勒兩人,總之各有各的說法。
自從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十八羅漢分別是誰才算正式定了下來。乾隆皇帝親自定下了十八羅漢的名單。
賓度羅跋囉惰閣(Pindola-bharadvaja)坐鹿羅漢
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歡喜羅漢
迦諾迦跋釐惰闍(Kanaka-bharadvaja)舉缽羅漢
蘇頻陀(Suvinda)託塔羅漢
諾距羅(Nakula)靜坐羅漢
跋陀羅(Bhadra)過江羅漢
迦理迦(Karika)騎象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笑獅羅漢
戍博迦(Svaka)開心羅漢
半託迦(Panthaka)探手羅漢
羅怙羅(Rahula)沉思羅漢
那迦犀那(Nagasena)挖耳羅漢
因揭陀(Ingata)布袋羅漢
伐那婆斯(Vanavasin)芭蕉羅漢
阿氏多(Ajita)長眉羅漢
注荼半託迦(Cuda-panthaka)看門羅漢
嘎沙鴉巴尊者(Kasyapa 迦葉尊者)降龍羅漢
納答密答喇尊者(Maitreya 彌勒尊者)伏虎羅漢
這麼多形態各異的羅漢,你喜歡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