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
購買本專欄的朋友,如果需要PDF可列印文檔,請給我私信!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一、注釋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樂山匯入岷江。
夜:今夜。發:出發。
清溪:指清溪驛,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
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下:順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縣,今重慶一帶。
二、譯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精亮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三、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四、創作背景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稱。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於開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五、思考探究
1.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全詩用了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抒發了作者離鄉江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