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橫跨多時區,而世界上一些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通常根據不同時區而制定時間。那麼,中國為什麼只採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時間呢?
地球的自轉運動產生了太陽東升西落現象,日出為晝、日落為夜。世界各地以晝夜交替現象為基礎確定日期變化和時間推移。
然而各地位置不同時間標準不一造成了時間上的混亂。為了克服這種局面,1884年,各國在華盛頓召開國際經度會議,與會國家創立了通用的標準時間制度——以180°經線為理論上的日界線,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
華盛頓/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召開地
但不是所有國家都遵循這樣的規定,不同國家跨度和國境線差異極大,要求各國各地區嚴格按照時區所產生的標準時間也不現實。於是,對於中美俄這種國土面積龐大、橫跨多個時區的國家,如何制定合適的時區,就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01
橫跨九個小時的高考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制定時區,都會根據約定,儘可能地制定分區時間,使其適合自己。然而過多時區帶來的混亂和麻煩依然不可避免,為此不得不採取多時區制。
2009年,經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提議,將原先的11個時區改為9個時區。即使如此,莫斯科時間雖為俄法定時間,但各個地方的生活均按照當地時區時間來執行。
多時區制給俄羅斯人的生活帶來了不少影響,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均要核對當地時間,不勝其煩。這也造就一個有趣的現象,俄羅斯人一年之內兩度迎接新年——一次是依照當地時區時間,另一次是按照標準莫斯科時間。
俄羅斯「9時區」分布
此外,俄羅斯的電視臺為了照顧不同地區的觀眾,電視臺被分成了莫斯科+8、+6、+4、+2、0五個版本,這包括俄羅斯第一頻道和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有些電視臺稍微簡便一些,把+6和+8乾脆合併成一個+7時區,像文化頻道、少兒頻道、獨立電視臺等覆蓋全國的電視頻道。這就出現了奇怪的局面,當堪察加、馬加丹的居民在早上五六點看早間新聞的時候,莫斯科居民還在看前一天晚上9點的晚間新聞。
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奧運播放也犯難
如果說這些都是小事,那麼多個時區導致全國統一考試(俄高考)洩題事件就是大麻煩了。
2013年5月,部分地區高考第一堂俄語語言考試還沒開始,網絡上原題就已經流出。調查結果顯示,考生處於不同時區是導致這次試題洩露「罪魁禍首」。
俄羅斯高考是從每個時區的當地時間10點開始,這就意味著俄遠東地區的考生將比歐洲部分的考生提前九小時進行考試。由於採用同一套試題,那麼先行考試的學生就將試題發布在網上,還沒開始考試的學生就能輕易獲得試題。
莫斯科的高考
2014年,俄羅斯通過法案,宣布俄羅斯將在10月26日後永遠採用冬令時。在此之前,全俄民意調研中心近日披露了一份有關冬夏時制的調查,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傾向於使用冬令時。採用冬令時後,俄羅斯時區增加到10個。
俄羅斯「10時區」分布
02
「東海岸偏見」
領土廣袤的美國的時區也有9個之多,從最西端位於西十一區的薩摩亞群島到最東邊西四區的大西洋時區,各地使用的時間各有不同。
外國人初來美國,一定會被美國時區搞蒙。美國光本土就有四個時區,Eastern (東部), Central(中部)Mountain (山地)和Pacific (太平洋),甚至有一些州處於兩個時區。一個國家同時有多個時區,由此引起了各種問題。
每年新年夜當時代廣場開始歡度新年的時候,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的人說不定剛剛吃完飯。從美國的西部飛到東部,一定不能忘了調表,就連銀行和酒店也保留著掛幾塊鐘的傳統。
比如格萊美和奧斯卡,每年在西海岸的洛杉磯召開,但是為了照顧東邊,只能放在洛杉磯時間下午5點開始。而作為西海岸地區的觀眾,要麼還沒有下班,要麼還在做飯,很難在這個時間打開電視或者手機收看直播。
奧斯卡頒獎典禮
諸多的問題塑造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文化現象——「東海岸偏見」(east coast bias),意思就是在各種全國性體育賽事、文娛活動及電視節目的安排上都會照顧佔據大部分人口的東部地區。
美國東西海岸人口分布
東海岸城市波士頓
03
我在滄海觀日出,君臥崑崙察星數
雖然我國橫跨多個時區,但只採用了一個標準時區,這也是長期實踐得來的結果。中美時區制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口分布的區別。受制於地形和經濟發展水平問題,美國的大城市和人口聚集區在中部和東西海岸;而中國的人口分布相對集中,絕大多數在「黑河騰衝線」以東。
現在我們談到的「北京時間」,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北京時間,而是以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授時中發出的時間為「北京時間」,用來指代適用人口密集的「東八區」時間。
事實上,在「北京時間」之前,因為政治經濟等多種原因,中國也劃分過多個時區。
近代以後,沿海和長江地區被迫開放,貿易日益繁忙,來往的外國輪船越來越多,僑民和商客進進出出,需要統一標準時間為之服務,隨之「海岸時」( China Coast Time)就誕生了。在沿海沿江的租借城市包括上海、天津、漢口等地均採用了「海岸時」。
清末上海黃浦江上的商船
隨後,清政府頌歷機構欽天監依照皇帝命令制訂國家的標準曆法——《御定萬年書》,按照北京的地方視太陽時計算時間,由朝廷頒布,稱為「奉正朔」。
而中國傳統曆法同時依賴於日月兩個天體的運動,並以實際天文觀測為準,因此歷時標準都以朝廷所在地(準確說,是欽天監的觀測點)的經緯為準。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曾在清廷命掌欽天監事
日晷/中國古人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
清朝滅亡後,為了方便規劃全國時間,1918年,北洋政府將全國劃分為5個時區。
這樣的劃分也有很多問題,一個省級行政區有兩個時區,不利於省內協同工作。有人曾總結「……以致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康諸省中有同屬一旗,採用兩種標準時區之病。」
到了抗戰時期,隨著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原本的中原時間也調整為隴蜀時間。抗戰勝利後,不少人從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回到原來採用中原時間的地區,都需撥動手錶調整一小時,進而和當地時間相對應。
民國政府內遷重慶
隨著全國的逐步解放,原來 「中原標準時」稱謂已不合時宜,實行統一時區也逐步納入了日程。當時廣播作為傳播消息最快的通信工具,在報時上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國廣播報時正好需要一個最能體現國家意志的新名稱,「北京時間」就此誕生。
1949年10月7日,隨著西安人民廣播電臺一聲:「本臺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傳遍全國,「北京時間」從此誕生。
11月1日,鄭州鐵路局發出了一則更改列車時刻表的通知:「本路行車時刻自十一月一日起改用北京時刻」,北京時間正式在官方場合被使用,從此迅速成為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標準時間。
而在西藏地區,一直在六十年代之前還在使用東六區區時,之後才改為「北京時間」。五時區的廢除以及「北京時間」的問世,是標誌著中國時間正式化和規範化的裡程碑事件。
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並照顧人民群眾的生活起居,1986年2月,政府批准了新疆民間採用新疆時間(UTC+6),而在鐵路、航空和郵電等業務上繼續採用北京時間。如今,自治區和兵團的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電視臺除了採用北京時間外,也還在使用新疆時間,即東六區區時。
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
04
只是時區麼?
標準時區的設立,不僅是管理的問題,更是國家主權和領土的象徵。
比如東邊的鄰居朝鮮,前幾年因為和日韓關係惡化,取消了東9區時間,採用獨一無二的「平壤時間」,把鍾撥慢了半個小時。又比如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把原本「東二區」時間改到了和莫斯科一樣的「東三區」,以表示脫離烏克蘭。兩者更改時區,就是與同時區的鄰國劃清界限。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門先後回歸,根據「一國兩制」政策,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各自維持自己的時區制度。由於港澳地理位置都在東八區,港澳的時區在事實上與大陸相同,這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與完整統一。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劇照
統一時區,有利於讓分布於遼闊國土的人民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不同民族、風俗和地理環境的省份之間加快融合,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
中國時區的劃分 . 赫天沛
世界各國選擇區時的原則 . 高傳智
地球上不同日期區域的劃分 . 喬彥勳
靈魂拷問:最近你看書了嗎?
【A.看了】【B.想看】
編輯:菁
▲關注「廣東共青團」B站、抖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