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堪稱「末日武器」,其利用核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毀傷作用,其爆炸產生的效果多種多樣,每一種都極為致命,核武器爆炸後,首先產生極高溫度的火球,高溫和光輻射甚至可以將人直接蒸發,之後高壓衝擊波可以吹垮高樓,核爆炸還產生各種核輻射和放射性汙染,在爆炸之後還會持續產生殺傷。
世界上最早的核武器是美國在1945年研發成功的原子彈,美國將兩枚原子彈分別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這兩枚原子彈幾乎將廣島和長崎完全摧毀,有30萬人死於核爆炸,日本天皇和政府被嚇破膽,徹底放棄「一億玉碎」的計劃,迅速宣布無條件投降。
如今70年過去,廣島和長崎已經重建成功,其中廣島於1958年重建,如今以廣島市為核心,重新構成一個巨大的都市圈,規模僅次於日本東京、大阪和名古屋這三大都市圈,現在廣島總人口118萬人,1994年還舉行了亞運會,是日本有名的大城市之一。而長崎在重建之後,如今也是日本旅遊勝地之一,其農業、漁業和造船業都非常發達,人民安居樂業。
對此,很多人都有疑問,要知道,核武器造成的核輻射可以在百年後都有致命影響,為什麼廣島和長崎僅僅幾十年就再度重建,而且得到飛速發展呢?難道這兩地的原子彈都不會產生核輻射嗎?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原因究竟是什麼,首先,投放在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貨真價實,但是這兩枚原子彈的威力較低,當量僅有2萬噸左右,產生的核輻射也較低,此外,當年美軍投放這兩枚原子彈,採用的是空爆的模式,雖然高溫和衝擊波威力不減,影響範圍比較大,但核輻射被高空空氣緩衝,其影響被大大減少。
其次,廣島和長崎兩地臨海,而且地形多丘陵,不利於核輻射的長久留存,而且爆炸後數據顯示,其核輻射程度甚至低於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核輻射,少數放射性碎片和核輻射,也在比較短的時間被驅散,所以兩地在遭受核彈轟擊後僅僅數年就重建完成。
多種原因下,廣島和長崎得以在戰後迅速重建發展,有了如今高樓林立的景象,不過如果再度發生核戰,恐怕情況就不會這麼樂觀了,如今的核武器威力大增,是當年原子彈的數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屆時核輻射恐怕真的會影響百年之久。